项目七园林空间组织艺术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2221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七园林空间组织艺术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项目七园林空间组织艺术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项目七园林空间组织艺术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项目七园林空间组织艺术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项目七园林空间组织艺术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七园林空间组织艺术分析.docx

《项目七园林空间组织艺术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七园林空间组织艺术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七园林空间组织艺术分析.docx

项目七园林空间组织艺术分析

项目七园林空间组织艺术分析

任务一园林构图艺术

一、比例

1、比例的基本概念

比例是一个数学关系。

但也是一个美学概念。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之源”“数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整个有规定的宇宙组织,就是数以及数的和谐系统”。

他认为美是数的关系表现,是数的比例构成几何学上他发明了“外中比”既“黄金分割”称为最美的线段。

黄金分割,在一根线上段取去一点,使全段与被分割的长线段之比,等于这根被分割的长线段与被分割的短线段之比。

C

A————————————————B

AB:

AC=AC:

CB=1:

0.618

最巧妙的应用黄金分割的例子就是五角星。

五角星的每一根长线与短线的比例,都符合黄金分割。

AB;AC=AC;BC=1;0.618,又AC;AD=AD;DC=1;0.618。

古希腊人按照这种黄金分割建筑神庙。

“黄金分割率”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设计当中。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发现,人体结构,从身高各线段比,身宽的各线段比,两手平举的各线段之比都符合黄金分割率,因此认为人是生物界最美的。

近代西方人运用“黄金分割面型”作为审美标准。

我国秦汉时期的砖,长宽比接近黄金分割。

书报的对开、四开、八开、十六开、三十二开是按黄金分割裁的。

华罗庚的优选法也是黄金分割,以后有人对于日用品或工艺品的矩形的长宽设计,线段的比去其近似1:

0.618。

什么是美?

“美就是和谐”“美是恰如其分的协调和适中”“优美的比例是纯理性的,而不是直接的产物,每一个对象都有潜在于本身之中的比例。

如果说和谐便是美,那么比例是美观的基础”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古希腊人将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上。

在此基础上人们发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都具有美感。

在意思艺术领域里人们应用更多的是费邦那齐数。

也是一种等比数列。

2、3、5、8、13、21、34、55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是近似的黄金分割。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即使是黄金分割也不能看做是永恒的形式美的限定。

更不能将艺术纳入纯数学的推导。

事实上,除黄金分割以外的比例也有是美的。

例火车的长宽比就不符合黄金分割,但他的造型不可否认是美的。

美除数的比例关系以外,还是一个感觉和经验上的审美概念。

2、比例在园林中的体现

园林中景物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空间、体量、体形以及其自身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当整体空间比例合适的时候,才能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

整体平面比例。

组成园林的景物,山石、道路、植物、水体、建筑等各要素在整体平面上的关系,如陆地和水面,山地和陆地,道路和整体园林等的比例。

园林景物垂直方向上的比例。

在园林景物中,山体与建筑物、建筑与高大的乔木、与园林山石小品,与矮生花灌木等各景物的高度在垂直方向上的比例。

体积(体量)比例。

体积(体量)的比例关系,有两方面的含义,景物自身的比例和景物与景物之间的比例。

景物自身长、宽、高三个项量的比例,决定了景物自身的景观效果。

景物与景物之间在空间体量上的比例关系,决定了园林的整体的空间效果。

在园林中,景物与景物自身极其之间,它们既有数的比例关系,还有感觉、习惯上的关系。

因此综合考虑园林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如在国画用丈山、尺树、寸马、分人,描述了盆景的比例关系。

二、尺度

1、尺度的概念

尺度是指人与物的对比关系。

是以人的身高为标志,对比使用空间的度量关系。

比例只讲物自身的度量,只能表明各种对比要素之间的相对数比关系,不涉及对比要素的真实大小,仿佛照片的放大和缩小一样,没有真实的尺寸。

因而,在相同比率的情况下,对比要素可以有不同的具体数值。

如当人们在野外摄影的时候,为了要说明所摄对象(树、塔、石、碑等)的真实大小,常常旁立一人为标尺,以说明所摄景物的真实大小。

又如,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可以在小水池中拍摄大海中汽艇的燃烧爆炸,只要没有人做参照物。

这种以人为标尺的比例关系就是“尺度”。

2、尺度在园林中的确定

以人的身高为度量。

园林中的栏杆、踏步、围墙、座椅等都是以一般正常人的尺寸为依据的。

如园林中一般防护性栏杆的高度为1.1——1.2米,装饰性栏杆的高度为15——30厘米。

各类台阶踏步的宽度通常是30——40厘米。

园林围墙的高度常常是1.5——1.8米,防护性强的为2.0——2.5米。

座椅以人的小腿的长度为依据,通常是40——60厘米。

以园林的功能来决定。

不同的园林形式,有不同的功能要求,如同是古典园林,故宫和颐和园为皇家园林,空间大,尺度大,气势宏伟,金碧辉煌。

网师园和拙政园为私家园林,空间小,尺度小,娇小玲珑,粉墙花影。

随着现代园林的发展,人们对空间的要求已经超越了过去对园林空间的理解,所以园林空间的尺度常常很大、通透、开阔。

3、尺度的感觉

人们习惯用人的身高、活动范围去衡量人的视觉感知关系和审美依据。

一般情况下,对比要素给人的视觉尺寸与真实尺寸是一致的,这就是正常尺寸(尺度),这是景物的局部及整体之间与人形成一个合乎常情的比例,或形成一个合乎常情的空间和外观。

既当视觉尺寸=正常尺寸的时候,人们会感到亲切、自然。

如北京王府井步行街的人类车雕塑,哈尔滨斯大林公园的晨读、起步等雕塑,都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

如果视觉尺寸小于或者大于真实的尺寸,就会产生特殊的感觉。

当视觉尺寸小于真实尺寸的时候,,人们会感到轻松、有趣。

如深圳的“锦绣中华”,北京的“世界公园”,园林中的小伙车,“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等。

人们也乐于领受乐山大佛的雄伟、壮丽景象,和颐和园的富丽堂皇。

任何一个景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应有不同的尺度。

在特定的环境中,应有特定的尺度,当搬到另一个环境中的时候,就不一定成功。

在园林规划中,从局部——整体,个体——群体,近期—远期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与客观现实所需要的尺度,是否恰当的结合起来,是园林艺术设计成败的关键。

要形成一个完美的空间造型艺术,任何一个景物在它所处的环境中,都必须有良好的比例和尺度。

多样统一规律

如果把众多的事物,通过某种关系联系在一起,获得了和谐的效果,这就是多样统一。

多样就是变化,艺术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变化的数量上,还有变化的统一。

如在音乐中只有变化就会产生噪音,只有统一则显得单调,有变化有统一,才会产生优美的旋律。

“美就是和谐”“美就是秩序”“最伟大的艺术是把最繁杂的多样变化变成最高的统一”“多样统一规律是一切艺术领域中处理构图的最概括、最本质的原则”。

一、对比与调和

1、对比

在造型艺术中,把两个完全对立的事物做比较,叫做对比。

对比是艺术处理的一个重要手法。

在园林绿地中采用对比处理,可使景色生动、活泼、突出主题。

对比的手法很多,在园林绿地中,有形象的对比、体量的对比、方向的对比、开合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色彩的对比、材料质感的对等。

形象对比。

长宽、高低、大小的不同形象的对比,以低矮的草花衬托高大的乔木,形成参天大树之感。

以大园林的开敞明朗衬小园林的封闭幽静。

建筑是人工形象,植物是自然形象,建筑与植物形成鲜明的形象对比。

阔叶与针叶、乔木与灌木、建筑与植物、水面与陆地、静水与流水、山石与植物都是形象的对比。

体量对比。

体量相同的景物,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如同一盆景放在空旷的广场上,会感到很小。

而放在室内,则显得比较大。

把体量大小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则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

这就是小中见大和大中见小的道理。

方向对比。

在个体景物的立面造型的处理上,有横向、竖向、纵横交错的处理。

在园林植物配置上,由挺拔高直的银桦、水杉形成的竖向线条,与低矮丛生的灌木绿篱形成的水平线条,对比鲜明。

开合对比。

在园林空间处理上,开敞空间与闭合空间可行成对比。

明暗对比。

明给人以开朗活跃的感觉,暗给人以幽静柔和的感觉。

明暗对比可加强空间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变化。

明暗对比强的景观使人振奋,对比弱的景观使人宁静。

虚实对比。

虚给人以人轻松,实给人以厚重。

园林造景中的虚实对比,使景物坚实有力度,空凌而又生动。

水面架桥,水是虚,桥是实。

山上建亭,山是实,亭是虚。

墙上开窗,墙是实,窗是虚。

色彩对比。

万绿丛中一点红,红绿色彩的对比,突出了一点红的主题。

园林植物色彩对比,既色彩鲜明,又产生层次。

秋季艳红的枫林、柠檬黄的银杏,用深绿色的油松林衬托。

桃红柳绿,姹紫嫣红都是良好的植物配置。

质感对比。

造园材料有粗糙与光洁、厚实与透明等的不同,利用材料质感的对比差异,可造成雄厚、轻巧、庄严、活泼或以人工取胜或以自然取胜的艺术效果。

2、调和

调和是一种类似的变化,各要素之间类比,共同的因子占主导地位。

以调和为主可表现出沉静、优雅的特定情调和气氛。

园林中,调和手法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构景要素中的岩石、水体、建筑、植物等的风格和色彩获得的。

尤其是园林中的绿色植物,尽管与其它造园材料在形态、色彩、线条上有千差万别,但都可将他们统一在绿色的基调上。

二、韵律与节奏

韵律是一种有规律的变化,节奏是一种强烈复杂的变化。

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常是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有节奏的重复变化。

例如海边的浪潮,一浪接一浪的向岸上扑来,均匀而有节奏。

又如园林绿地的行道树,是一种简单韵律的表现。

韵律节奏在园林风景构图中,就是某些组成要素做有规律的重复,再在重复中组织变化。

重复是获得韵律的必要条件。

但是,只有简单的重复易感到单调。

所以韵律节奏是园林艺术构图的重要手法之一。

简单韵律。

由同一组成因素反复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

如等距种植的行道树。

等高、等宽建成的阶梯登山道等。

交替韵律。

由两种以上的组成因素交替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如两种树的间种,高速公路上常见到的一株柏树一株黄杨的,一段阶梯一段平台的布置。

起伏曲折韵律。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因素在形象上出现较有规律的起伏曲折变化。

如连续布置的花坛、水池、道路、林带、建筑等。

拟态韵律。

某一组成规律做有规律的纵横穿插,交错布置。

如园林道路、广场的铺装中,以卵石、片石等纵横交错布置的各种花纹,组成连续图案,设计巧妙、得宜,能引人入胜。

在园林中韵律节奏的处理方式,可单独采用某种方式,也可结合几种方式用于同一布置。

如园林建筑的外挑楼梯,既有重复阶梯的简单韵律,又有阶梯与平台组合的交替韵律,还有整个楼梯造型的曲折韵律。

三、对称与均衡

平衡是一个力学概念,指两种力量处于相互平均的状态。

自然界凡属静止的物体,都遵循力学的原则,以平衡的状态出现。

不平衡的物体造景会使人产生不稳定的感觉。

势若将倾或布置不当的大树、山石、建筑等会在人的思想上引起不平横或者不安定的感觉。

在园林造景的过程中,除非有意造成动势景观,否则在造园处理上,都要解决平衡的问题。

平衡有对称和均衡两种情况。

1、对称

对称布置是有中轴线可循,常给人以庄重、严整、宏伟、壮观的感觉。

在许多陵墓园林或大型景观要求的规则式园林中采用较多,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山陵、北京的故宫、法国的凡尔赛公园等。

对称布置如果采用不当,易产生呆板的感觉,因此要避免单纯追求所谓宏伟气氛的不结合实际的图案式对称布局。

英国著名艺术家荷加兹说“整齐、一致或对称只有在它们能用来表示适宜性时,才能取悦于人”。

对称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轴线两侧做对称布置的景物,从形象、色彩、质感及体量上完全一样,如同镜面反映一般,称为绝对对称。

另一种是在轴线两侧做对称布置的景物,在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局部却存在着差异,称为拟对称。

最典型的拟对称是寺院门口的一对石狮子,初看是一样的,细看却有雌雄之别。

2、均衡

均衡是在不对称的布置中求得平衡的处理,是视觉艺术的特性之一,在艺术构图中达到多样统一必须解决的问题。

再自然界中,除了日、月、人和动物以外,绝大多数的景物是以不对称平衡的状态出现的,尤其是我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

在景物不对称的情况下取得平衡,其道理与杠杆平衡原理相似。

一个小小的秤砣,可以与一个重量比它大的多的物体取得平衡,靠的就是调节秤砣与平衡中心(平衡支点)的距离。

所以在园林布局中,重量感大的景物离平衡中心远,重量感轻的景物离平衡点远。

所有景物小至盆景,大到自然式风景园林的布局都可采用均衡布置的手法,进行景物的布局和设计。

均衡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偏感性的自由灵活,它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充满着动势之美。

许多艺术形式绘画、建筑、雕塑、园林等均采用均衡构图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

园林构图基本规律

一、选点布局确定主题

1、选点布局

选点就是相地,是指对园址的选择、勘察与评价。

园林绿地的选点常与自然山水、古树名木、历史文化等相联系。

园林绿地应建立在风景优美,有山水之胜的地方。

但在许多情况下,建园的设想与现实并不能合乎人意,如城市园林的建造。

所以勘察园址,对地形地貌有一个详尽的了解,对园址条件作科学的评价,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对园址的选定采取科学、慎重的态度,是造园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

园以景胜,景因园异,各种园林的布局形式、类型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而形成自己的景观特色。

在园林绿地的布局上,应充分掌握原有自然风貌的特点,大胆做适当改造、组织剪裁,进行建筑、道路、山石、植物的科学、艺术、合理的安排。

务求在地形地貌的处理上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发挥最好的作用。

2、确定主题

园林的性质、功能是影响主题确定的决定因素。

由于园林的性质、功能不同,于是内容、布局、风格、规划设计的手法也不同。

所以确定一个主题之前,必须了解新建园林在整个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地位、性质、功能、规模和服务对象。

主题是根据园林的性质决定的,不同性质的绿地其主题也不一样。

苏州的古典园林是富商大贾、辞官归隐的失意政客的私宅园林,所以主题都或多或少带有其个人的思想色彩,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扬州的个园等。

北方皇家园林是古代帝王议事、执政、生活的地方,皇帝的威严、圣明、至高无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故宫的祈年殿、颐和园万寿山上的佛香阁等。

主题与主体的意义是一致的,主题寓于主体之中。

如杭州曲院风荷的主题是荷,荷花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所不同的是在曲院这个特定的环境之中观荷,更具有诗情画意。

荷池就成为这个公园的主体,主题荷花寓于主题荷池这个主体之中。

当主题确定以后,主题的表现形式也非常重要。

以山为主的,主题可以放在山上。

如颐和园的佛香阁,就放在万寿山上。

以水景为主的,主题可以放在水中。

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湖中亭等。

严肃的主题,可放在轴线的端点、主付轴的交叉点、视线的焦点上等。

二、划分空间进行功能分区

主题(主体)确定之后,还要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和功能要求划分出若干个分区。

每一个分区都是一个风格各异的特定空间。

每一空间在平面构图上都有局部的构图中心,但是局部构图的中心要服从全园的构图主题。

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进行一定形式的功能分区。

如城市的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有大片的种植绿地,还要有各类游憩活动设施,是市民群众文化娱乐休息的场所。

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服务对象比较广泛,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需要。

根据综合公园的性质,一般应设以下几个分区。

观赏游览区在城市公园中所占的面积比较大,多由丰富多彩的植被和自然山水结合起来,构成大面积风景优美的绿地,包括各类花丛、草地、专类花园、小型植物区等,也包括那些结合安静休息在山上、水边、草丛等地所建的亭、廊、榭等点景建筑。

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区,人群比较密集,要设在离出入口比较近便于人流疏散的地方。

并应根据不同的功能特点,对各个单项功能进行合理安排,妥善分区。

儿童活动区应与其他活动区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应相对独立。

园务管理区是公园办公、休息、温室、苗圃、生产管理等的区域,应远离游人并出入方便,可设障景阻挡游人的视线。

并可设专门的园务出入口,以方便管理。

服务设施区应根据公园的规模及经营管理的需要来定。

一般设1——2个点或区域,按导游线的安排结合公园活动项目的分布,设在游人集中较多,停留时间较长,地点适中的地方。

将休息和装饰用的建筑小品、路标、园椅、废物箱、厕所等分散在园内。

三、景色分区

在园林中利用自然或人工创造的景色构成景点,由若干个景点构成景区,再由景区构成整个园林绿地。

景点是构成园林绿地的基本单元。

景点可大可小,大到一山、一个水体、一座建筑,小到一亭、一树、一石。

由景点组成的景区应有各不相同的风景特色。

如圆明园由大小40个景点,长春园、万春园、圆明园三个景区构成。

又如西湖风景区有湖滨区、湖中区、北山、南山、西山、钱江、郊区组成。

湖滨区有六公园、一公园、柳浪闻莺。

湖中区有三潭印月、湖中亭、白堤、苏堤、孤山等组成。

景色分区要与功能分区的使用要求相配合,增强功能要求的效果。

但景色分区不一定与功能分区的用地范围完全一致,有时需要交错布置,形成同一功能区中有不同的景色,使得观赏风景能有变化、有节奏、生动多趣、以不同的景色给游人以不同情趣的艺术感受。

景色分区主要可有以下几类:

依自然地形和风景特点分,有高山景区、水景区、开朗景区、幽深景区、安静区、喧闹区等。

依四季景观和植物材料分,有春景、夏景、秋景、冬景。

有枫树林、石榴园、牡丹园、菊园等。

四、风景视线和导游线

1、风景视线

观赏点与景点之间的视线,可称为风景视线。

好的景点必须有好的观赏点和观赏视距,才能最大限度的显现景色优美的线条、色彩、形态及特征。

风景视线主要采用“显”或“隐”的布置手法。

显。

开门见山的风景视线。

常采用对称或均衡的中轴线引导前进,主景始终展现在前进的方向上。

在每一段轴线的端部。

在通往主景轴线的两侧,适当布置一些次要景物,然后一步一步的去接近主景。

开门见山的布局方法常用于纪念性园林,和平坦用地上有特殊要求的园林。

如南京的中山陵,北京的故宫,基本上采用这种形式。

隐。

深藏不露,探索前进的风景视线。

将景点、景区深藏在山峦、丛林之中,空间变幻莫测,景观在游人的探索中开展。

根据具体情况,风景视线可以从景点的正面迎上去,也可以从侧面迎上去,甚至从景观的后部,较矮小的空间内导入,而后再回头观赏,造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深谷藏幽、豁然开朗的境界。

忽隐忽现。

半隐半现的风景视线,常用在山区、丘陵地带,古刹丛林中,这种导引的方法应用的很多。

如苏州的虎丘,一进山门,迎门门头上的横批“访古揽胜”,恰如其分的点明了虎丘景观的艺术价值。

远望可以看到虎丘山顶的云岩寺塔,走近,塔影又消失在其他景物的后面。

进入山门以后,塔顶又显现在正前方的树丛山石之中。

继续前进,塔影消失,且时隐时现。

再前进的路上,设置各种景物,使人在通往主景的道路上,赏景、休息、进餐、最后登上山顶宝塔处。

2、导游线

就是游览欣赏线。

它不同于交通路线但要解决交通问题。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好风景视线,使游人能充分观赏到各个景点和景区。

园林绿地的景点和景区,在展开风景的过程中,犹如音乐、小说、戏剧、电影一样,有序幕、高潮、尾声的处理。

园林绿地的处理方式通常为起景、高潮(主景)、结景三段式。

也有起景、结景(高潮)的两段式处理。

无论什么段式,在其中的处理中均应有发展、变化、转折等,使园林景物更富有艺术魅力,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导游路线一般宜曲不宜直,曲线比直线更富有感染力。

在较大的园林绿地中,为减少游人的步履劳累,可将导游线路布置在景区的内侧。

在较小的园林中,为起到小中见大的效果,导游路线宜在景区的外侧通过,拉长线路。

导游线路宜有变化,沿途可有意识的经过峭壁洞壑,危道泉流,爬山涉水,蹊经弯转,开合敞闭,身经不同的境界。

小园林一条环形导游线。

可环中加套,再加几条游步小路。

大园林有时可布置几条环形导游线,导游线与景点或景区采用串联、并联或串连并联相结合的方式。

初游者沿导游线路循序渐进,不漏掉参观内容。

常游者可走捷径直达主景或想去的景点。

 

任务二园林空间艺术分析

一、对空间的理解

园林艺术是空间与时间的造型艺术,对空间的理解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西方人把空间看作是长、宽、高三个向量的大盒子。

可以用几何、代数、物理学的方法求证。

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苑。

中国人没有经过西方的科学发展,对空间的理解主要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对空间是用心灵去感受的,把空间理解为虚无的、无形的、无量的、无限的。

但是中国人对空间同时也表现了以我为主,惟我独尊的矛盾心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故宫和天坛的规划布局。

故宫是皇家办公、生活的地方,起布局结构严谨、封闭,皇权至上的表现一目了然。

天坛是皇室祭天与自然心灵交流的地方,其布局结构开放、自由。

二、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

1、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是开敞空间,开敞空间所见到的风景是开朗风景。

在开敞空间中,视线可以延伸到很远的地方,视平线向前,视觉不易疲劳。

开朗风景给人的艺术感染是目光远大、心胸开阔。

如登攀高山顶极目远望的感觉。

但面对开朗风景,如果游人的视点很低,与地面的透视角很小,则远景模糊不清,甚至只看到大面积的天空、白云,仿佛生活在天地之间,以大地为床,以白云为被。

如果把视点的位置不断提高,不断加大透视成角,远景的鉴别率就会逐渐提高。

视点愈高,视野也会愈开阔。

视点低,视野范围小,易取得平静的意境。

视点高,可扩展空间范围,取得登高望远的艺术效果。

如湖面、草原、海滨等,均可达到登高远眺的效果。

2、闭合空间与闭锁风景

人的视线被周围的景物屏障的空间为闭合空间,在闭合空间所见到的景物是闭锁风景。

屏障物顶部与游人视线所成的夹角愈大,则闭合度愈强,反之则闭合度愈小。

闭锁风景,近景的感染力很强,四面的景物有琳琅满目的效果。

但时间久了,会有闭塞、压抑的感觉,容易疲劳。

闭合空间的大小与周围景物的高度的比例关系,决定它的闭合度,影响风景的艺术价值。

一般闭合度在6——13之间,艺术价值逐渐升高,当小于6或大于13的时候,艺术价值逐渐下降。

闭合空间的直径与周围景物高度的比例,也影响风景的艺术效果。

当空间直径为景物高度的3——10倍时,风景的艺术价值逐渐升高。

当空间直径与景物高度之小于3或大禹10的时候,风景的艺术价值逐渐下降。

如果风景树的高度为20米的时候,则空间直径为60——200米之间。

如果超过270米,则人眼难于鉴别,这时就绪要增加层次或分割空间。

闭合空间给人以安静、亲切感。

闭合空间多利用四合院、林中空地、四周为山峦环抱的盆地、谷地、水面等来进行组织。

3、纵深空间与集聚风景

在河流、溪谷、道路等的两侧有建筑、山丘、密林等遮挡两侧的视线,从而形成一个狭长的空间,叫纵深空间。

在纵深空间中,视线被导向空间的远端处,在远端处布置的景物叫集聚风景或聚景。

集聚风景的特点是主景突出,有强烈的深度感。

主景通常是在视线的端部,狭长空间两侧的景物仅起引导、陪衬和对比作用。

三、园林空间组织

园林空间有开敞、闭合、纵深,有明、有暗、有静态、有动态、有大、有小等等。

如何将这些不同的空间按使用功能、观赏要求、艺术表现等的要求,在园林规划布局中,组成一个有节奏、有变化而又统一的园林空间整体。

是空间组织的最终目的。

空间组织就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造景手法,艺术构图的法则来组织空间,划分景点和景区,既要突出主题又要富于变化的园林风景。

其次,是根据视角的特性,创造良好的观赏条件,使一定的景物在一定的空间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

空间组织与导游线和风景视线的安排有密切的关系。

四、园林空间分隔

以地形地貌分隔空间。

以山体划分空间没有通透是实隔,要注意开辟透景线。

以水面划分空间是虚隔,可望而不可及,在水面上要设堤、架桥或堤桥并用。

如果是低洼地、平地,要注意改造地形,使地形有起伏变化,以利用地形进行分隔和起到排水的作用。

良好的地形可丰富植被景观,。

利用植物材料分隔空间。

在规则式园林中,将植物材料组成几何图形划分空间,使空间整洁明朗。

在自然式园林中。

以植物材料组成的树丛、密林、草坪、灌木丛、绿篱等障景、夹景和漏景划分空间,有通有透,既隔又连,使空间层次深邃,意味无穷。

以建筑和构筑物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