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心理诊断技能 0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048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心理诊断技能 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版心理诊断技能 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版心理诊断技能 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版心理诊断技能 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版心理诊断技能 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心理诊断技能 01.docx

《新版心理诊断技能 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心理诊断技能 0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心理诊断技能 01.docx

新版心理诊断技能01

心理诊断技能一

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1、试述心理咨询中保密原则的要点。

2、试述摄入性谈话的要点。

3、试述中立性态度的概念。

4、试述谈话法的种类。

5、试述正确使用心理测验的操作要求。

6、试述临床资料整理归纳所包括的方面。

第一部分

问题一、摄入性谈话的要点是什么?

问题二、什么是中立性态度?

第二部分

问题三、如何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问题四、如何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和归纳?

 

问题一、摄入性谈话的要点是什么?

一、概述:

概念(自定义):

在收集资料阶段,不断地主动去发现问题,然后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索和寻找的会谈。

例:

“我感觉活得累,没意思,因为领导总说我工作粗心,心不在焉。

有一次批评我,我上了七层楼想跳下去。

至少有五个问题:

1、有心身疲惫的症状;

2、对生活失去希望;

3、工作能力出现问题;

4、发生了人际冲突;

5、有自杀的想法和冲动;

二、谈话是一本艺术

在20世纪2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就把这种方法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交谈”。

特别在初诊接待时,心理咨询人员都要采用这种方法获得临床信息以及建立与求助者之间的“帮助关系”。

2、会谈是一门“伟大的艺术”

由于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别人谈话,所以就会觉得会谈法是一件极简单的事情。

然而,实际上,熟练的会谈技术在临床上是最难掌握也是最难做好的事情。

有人把这种技术称为“伟大的艺术”,意思是说,虽然人人都有会谈的能力但并非能谈得成功,这正像每个人都可以画图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杰出的作品一样。

说它是一种艺术,另一层意思是说,每个人由于修养不同,所以在会谈过程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个人风格和特征。

三、会谈法的种类

由于临床心理学的服务项目和工作阶段有很多,所以,为了不同目的而进行会谈的种类也很多。

从大的方面看,它可分为

1、“摄人性”会谈:

即通过会谈收集资料,了解病史,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等;

2、“鉴别性会谈法”:

即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

3、“治疗性会谈”:

即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这类会谈往往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除了要注意会谈法的原则,还要遵循心理治疗的原则;

4、咨询性会谈:

这类会谈涉及的往往不是病人而是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等等。

5、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

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当求助者发生意外时,如遭到强奸、想自杀、突然遭受精神刨伤的时候.心理咨询师用会谈法给予帮助的情况,都列入这一类会谈。

四、“摄人性”会谈的操作:

最常使用的“摄入法”是病史采集法。

通过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会谈,将能获得求助者个人的背景材料、咨询目的和对咨询的期望等等。

无论采用哪种临床心理学的理论,在临床操作中都必须采集客观的背景材料。

所以,即便是比较重视现有状况的罗杰斯“求助者中心论”,也经常采用病史采集性会谈。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病史和个人资料。

人们经常选用桑德伯格制定的一个提纲。

下面是这个提纲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由于摄入性会谈时,原则上要求不能当着求助者的面记录、录音,因此,所有的摄入信息都要在会谈后回忆,整理和记录,所以,我们应该事先有一个会谈目标、内容与范围的框架和提纲,这样才能尽量信息的遗漏。

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有以下几个: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比如,“我的孩子学习没兴趣,学习成绩不好”、“夫妻之间感情有了裂痕,不知怎么办”等。

求助者提出上述问题,咨询人员可以就事论事地将其确定为摄人性会谈的目标。

与求助者交谈中,可以围绕这些问题收集有关资料。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如:

观察到来访者情绪低落,情绪焦虑不安。

求助者在初诊接待中对某个问题欲言又止,等等。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如MMPl的测评结果中抑郁分很高,这时就要把摸清引发抑郁情绪的原因定为会谈目标,去了解与此相关的各类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会谈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如:

求助者说:

“我的孩子学习上不去,他父亲也不管,为这事我经常与他吵,可是不管用,不知该怎么办?

”这会谈目标(关于管理孩子)中,最少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孩子学习状况到底如何,二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如何。

为此,应当迅速将这两个问题区分开,进而搞清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孩子自身学习不好,引发父母在教育态度上不一致,还是夫妻之间吵吵闹闹,家庭不和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影响了学习。

弄清其中的关系,把问题分清前后、主次,再依次提问,进行摄人性会谈。

5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

框架见下表(教材“心理咨询师”三级P3)

(二)确定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有:

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

开放式: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

如:

“可以谈谈你最近的情况吗?

”“我们可以为你做点什么呢?

半开放式:

特殊情况下,可使用半开放式提问(或称为限制性开放式提问)。

如:

“除了在孩子管理方面,你们夫妻之间还有什么矛盾?

”为了弄清孩子学习不好与夫妻吵架这两者的关系,可使用这类半开放式提问。

封闭式:

有时为了确证某种现象是否存在也可用封闭式提问。

如:

为确定是否有家庭暴力,可用封闭式提问:

“你丈夫打孩子吗?

总之,到底用哪种提问方式,是依据会谈目标、收集资料的性质和内容来确定的。

(三)倾听

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1)会谈技术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善于听要比说更重要。

耐心细致地听求助者叙述自己的苦闷,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和鼓励,只有很诚恳地全神贯注地去听,求助者才有兴趣讲述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事实上,每个前来咨询的人,情绪上都有些问题,正是某些特殊的困扰才促使他走进医院的门诊或心理学家的办公室。

他们的生活挫折或恐惧情绪使他们无法处理某些问题,这样,他们很想找人谈谈并获得帮助,但又担心别人是否尊重自己,是否愿意接受自己的想法;另有一些被强迫前来的人,如罪犯、妄想狂等,则往往怒气冲冲,感到受了羞辱;儿童则充满对环境的不适应,怕见陌生人,根本拒绝进入诊室,等等。

作为心理咨询师,对他们不能表露出漠不关心和不尊重,更不能表现出急躁和愤怒表情,要耐心地去听求助者谈出来的任何事情。

如果心理咨询师为了取得有用的信息,而不断地打断求助者的会谈,那么,求助者就会觉得被动和不安。

开始接触时,心理咨询师的自我介绍和谈一点与求助者无关的事是必要的,这可以缓和气氛,但是,一旦开始进入会谈,心理咨询师就只能用热情友好地倾听将会谈维持下去。

咨询师要让求助者自由地谈论问题,而且随时都表现出对求助者谈的问题感兴趣,而且在注意听,能听懂。

只有这种听的行为,才是打开求助者内心世界的钥匙。

(2)确定了提问方式并提出问题后,要耐心倾听求助者叙述。

倾听,不是不动脑筋地随便听听,而是全神贯注地、倾心地听。

在听的过程中,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的话,不能插入自己对会谈内容的评价(摄人性会谈规定不能在交谈中加入咨询人员评论)。

倾听,不单是听,还要注意思考,要及时而迅速地判断求助者的谈话是否合乎常理,是否合逻辑。

在听的过程中要及时地把握“关键点”。

比如,求助者主诉:

“我感觉活得累,没意思,因为领导总说我工作粗心,心不在焉。

有一次批评我,我上了七层楼想跳下去”

领导批评就跳楼,这种事罕见,被领导批评几句就跳楼自杀,这不太合逻辑。

她所以悲观厌世,背后定然另有隐情。

为此,引导求助者谈出真情,就是问题的关键。

又如,求助者说:

“下岗后,回家没事可做,心里空空的…”。

问:

“做家务活、铺床叠被、打扫卫生等等不是事吗?

答:

“没什么可做的,家里没有床,多少年了都睡沙发”

问题:

45岁的妇女,长年睡沙发,不合常理。

肯定还有其他关键点隐藏着。

或许,隐藏着的东西才是她生活乏味的关键点。

倾听,最重要的是听出这些关键点在哪里。

(四)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1、会谈必须是在心理咨询师的控制下进行。

会谈的方向、所涉及的问题及会谈时间,都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的;

控制会谈的内容,对保证心理咨询的效果十分重要,假如把会谈搞得漫无边际,求助者很快就会因为无所收获而厌烦。

2、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

(1)“释义”:

所谓“释义”,就是征得求助者同意后,把求助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这样做,使求助者感到很自然,会感到心理咨询师的问题提得合理。

比如,求助者说:

“一想起睡觉,就紧张,怕自己失眠。

越怕睡不着就越不能人睡。

”如果心理咨询师很想了解求助者最初失眠的原因,于是,便可以接住求助者的话茬说:

“越急就越不能人睡,这是情绪对睡眠的干扰作用.心理学认为,任何失眠都是情绪性的,都是情绪干扰的结果,毫无例外。

但不知您最初不能入睡时是什么情绪干扰,你愿意谈一谈吗?

(2)中断:

所谓中断就是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硬行迫使他停止会谈,这时,可以请他抽支烟,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或者建议他换一个地方再继续谈等等。

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建议暂时停止会谈,下次再来。

(3)情感的反射作用:

即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在初次会淡时尽量不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往往会引起求助者的情绪紊乱,一时难以控制。

这种方法在治疗中较多使用,但也得慎用。

例:

求助者本人喋喋不休埋怨领导对自己不公平时,咨询师可问“难道你自己没有责任吗?

(4)引导:

当心理咨询师有经验而且足够机敏时,他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导,即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

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比如,当你想了解求助者的一般社交关系而她本人却喋喋不休地埋怨自己的丈夫时,你可以把夫妻关系引申为人际关系的一种,而后再对社会上一般人事关系的冷漠发一下感叹,一方面表示对她的同情,另一方面把她的思想引向更远的地方,随后再提出同事关系和朋友关系的问题,进而使她谈谈她的朋友们对她的态度,这样引导比直接发问要自然一些。

(五)对会谈内容归类

具体操作:

在咨询交谈中,一般情况下,不能做笔录,更不能录音和录像,除非得到求助者同意。

所以,摄人性会谈中涉及的问题和求助者提供的信息大部分靠咨询人员的临场记忆,以及在会谈结束和求助者离开后,依靠回忆写成文字材料,这种操作难度较大,为了不失信息,在交谈中,只可以按以下项目做极简单笔录:

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经受的挫折或不良行为等)。

2、现实生活状况。

3、婚姻状况。

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

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7、其他。

(六)结束会谈(结束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

1、保密问题:

“我可以负责地说,依据我们的道德和相关法律,今天我们的全部会谈,会绝对保密,请您放心。

2、会谈继续问题:

如果会谈还要继续,应征求求助者的意见

“今天暂时谈到这里,在今天的交谈中,我基本上对您提出的问题有所了解,但要我马上做出最后确切判断,还有一定困难。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无法继续(约定的会谈时间段已结束),如果您愿意的话,我建议我们再谈一次,您觉得如何?

3、治疗方案问题:

如果已做出诊断,而且没有时间讨论矫治方案,应以如下话语表达结束咨询:

“今天我们的讨论,已经有了初步结论,对这个结论您是否能同意,希望您回去后再认真想想,是否还有需要补充说明的,我也再想想,是否还有什么不妥之处,我们就接今天的诊断回去考虑一下矫治方案,您觉得如何,”

4、转介问题

如果经摄人性会谈后,发现求助者有其他疾病(躯体或精神疾病)应向求助者说明:

“就您谈的情况看,恐怕您应该先到某某科做个检查,我将会根据某某科的检查,再来考虑您目前状况是否有心理问题的因素存在。

”(若发现有可能是精神疾病,可建议精神科会诊)

5、结束语:

“谢谢您的来访和对我们的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希望再联系。

谢谢!

五、摄人性会谈的注意事项

核心:

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接待、提问,倾听过程中,态度必须保持中性,咨询人员的面部表情、提问的语调、动作.均不可表达出对会谈的哪类内容感必趣.不然可能有暗示和诱导因素介入到摄入性会谈中,从而使求助者的报告产生偏离,丢失客观信息。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咨询人员在摄人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问题二、什么是中立性态度?

中立性态度的三个基本的要求:

一、不批评

心理咨询如果希望改变病人的习惯性的人际关系和反应模式,必须采取尊重病人和平等协商的关系模式。

1、批评无效:

道理其实简单易懂,因为神经症病人和人格障碍者照例是不恰当的批评的受害者,他们从小一贯的亲身经验使他们很难接受批评,且往往对批评反感,更难于经批评而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

可以断言,闻过则喜和从善如流的人根本不需要心理治疗。

2、不批评,不仅于口头上不批评,而且要求心理咨询师在内心持不批评的态度,即非批评性态度(non-criticalattitude)。

3、不仅不批评,还要求治疗者去理解病人,理解病人抱怨所由产生的全部事实经过个和典型事例发生当时病人的确情感反应和内心体验。

心理治疗者对病人的抱怨的一种恰当的反应是:

“你的苦恼,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我和你一样,也需要亲人的理解和关心。

”这话看似简单,其实颇有深意。

它把“抱怨”变成了“需要”,这在心理治疗中叫做重构(reframing),即把具有消极作用的言语改说成具有积极作用的言语,但不改变说话者的真正目的,即病人需要理解和关心。

这一技术不仅把消极的东西(如抱怨)变成积极的东西(如需要),并且还与病人争取到了共同的语言,同时也可以推动进一步的商讨和促进病人思考:

我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何才能是我的需要得到满足呢?

一般地说,抱怨者并不明确自己的需要,正如老子所说,“自知者不怨人。

”(自·荣辱)或者,虽有所知却缺乏坚持一贯的有效行动去满足自己的需要。

压抑(suppression)在这里起着主要作用。

而对神经症性心理障碍治疗的一个重要步骤便是去压抑(de-suppression),这是只有持非批评态度才有可能。

非批评性态度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要坚持这种态度很不容易。

这时由于,我们在家庭和日常生活中,在亲人和朋友之间,批评是经常发生的,是极普通的经验,也是极普通的一种行为模式和反应模式。

病人的诉苦照例都是过去的事。

如果我们希望病人做到不后悔,既往不咎,治疗者本人首先要牢固地确立了自己不后悔和既往不咎的态度。

4、治疗者在与病人交谈中的各种表现所体现出来的待人接物的风格和人格特质,较之说服要强有力得多。

要改变别人,首先必须改变自己。

5、心理治疗发展的历史已经反复证实,单纯摆事实讲道理对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几乎不起作用(即使起作用也是暂时的和表面的),有时还可能起不良作用。

病人即使不说出来,心理可能会这样想:

“站在岸边说风凉话,谁不会?

二、不偏倚

1、治疗者对病人心理诸方面要保持“等距离立场”(equidistantstand)也就是说,对病人心理冲突的各方保持中立,不偏向任何一个方面。

这有时很难做到的,所以,专业心理治疗者需要特殊的训练,而得不到培训的医生则必须自我磨练,尽量避免把对亲友的通常反应带到治疗关系中去。

2、中立态度之所以必要,是为了减轻阻力。

举例说,病人长时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十分痛苦。

治疗者对这样的人生大事不可能没有他确定的道德和主张,但对这种病人的心理冲突仍需坚持中立。

神经症性心理冲突征之一,是冲突的双方势均力敌。

你如果劝病人离婚,他就会大谈其不离婚的好处;你如果改口劝病人别离婚,他又会诉苦两个人实在无法在一起了。

正是这种双向阻力,使神经症性心理冲突区别于一般的所谓思想问题。

思想问题对教育者的阻力是单向的:

你不给他提升,他闹情绪,你若提升他,他便不闹情绪了,甚至兴高采烈了;你要调他到边远地方去,他死也不肯,据理力争,你若迁就他让他留在广州,他就高兴地表示感谢领导对他的照顾和关怀。

神经症病人似乎在跟治疗者唱反调,你要他往东,他却要往西,你说,那你就往西好了,他却认为往东的好处实在难以舍弃。

3、中立态度更为积极的作用,是促使交谈深入,逐渐深入到病人心理的深层冲突中去。

离婚和不离婚的冲突,作为一种长期不能解决的神经症性心理冲突,总是更根本的生活态度甚至冲突性格表层的显现。

例如,患得患失的心太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显现,是深在的不完全感、不完善感(自卑感)的显现,甚至,病人与配偶的冲突情感只不过是未成年时对父母的两价性依赖(ambivalentdependence)的转移。

所谓两价性依赖,指的是,对父母有强烈的情感上的依赖,同时对父母又有强烈的不满甚至怨狠,但后者往往是埋藏较深而只在某些场合下才爆发出来。

对于心理治疗者来说,我们在体会病人夫妻不和的痛苦的同时,还必须同样努力去体会病人对对配偶难以割舍的旧情。

只有对冲突的双方有同样深入的投情的(empathy)理解,才可以说是对心理冲突有较完全的理解,也才有可能深入到夫妻关系背后的深层次的冲突,甚至冲突性格。

只有帮助病人对自己的心理和性格有了深入的领悟性理解,病人才有可能作出恰当的抉择。

4、如果心理治疗者偏向冲突的任何一方,他就回停留在亲友或邻居调解的水平,或者采取新潮青年的态度: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这种徒具形式的夫妻关系还要它干吗?

三、不包办代替

新的治疗关系的要求不包办代替。

1、不代替病人做病人力所能及的事情,

2、不代替病人作抉择和作决定。

3、包办代替不能促进病人的成长(走向独立自主,个人的事个人负责,动员个人的精神资源或潜力等),而只会助长病人的依赖心理。

4、依赖性是心理不健康尤其是神经症最常见的弱点之一,是使病人陷于不能自拔的痛苦和困境的重要的主观因素,是阻碍病人走向健康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神经症病人最常向医生提出的问题之一是:

“我应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后面隐藏着的心理冲突是,应该做的和喜欢愿意做的两者之间的严重分歧和对立,也是神经症性心理冲突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神经症病人应该自己学会抉择。

四、概念

在心理诊断与心理咨询过程中,坚持不批评、不偏倚和不包办代替的原则就是“中立性态度”。

以上关于中立性态度的基本要求,并不包括一切,说得也比较简单。

但即使限于这三条,要真正做到,不仅在口头上,而是从根本态度上和理论上都有深刻体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医生在心理治疗中犯错误,是难免的。

重要的是我们要对每一次心理治疗交谈进行反省,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我们就会逐渐少犯错误,逐渐成为成熟的有丰富经验的心理治疗者。

问题三、如何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一、正确使用心理测验的工作程序

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

求助者有权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心理测量和为什么选用这种而不是其他测量手段,所以,咨询人员必须满足求助者的要求,尊重他们的权利,只有当求助者表示同意并愿意密切配合时,才可以实施测评工作。

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在初诊接待中,咨询人员先通过摄人性会谈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了解和判断。

比如,已初步确定求助者的问题属于某一方面的问题(如情绪、思维方式、人际关系、行为习惯或人格特征等某一方面的问题),之后,为确定了解和判断的可靠性,再选择相应的问卷或量表做进一步探索。

3、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

必须重新进行会淡.而后再进行测评。

二、正确使用心理测验的相关知识

(一)依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

如,求助者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可选用与情绪有关的量表。

2、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应启用人格问卷,以便探索症状的人格因索。

3、为寻找早期原因,可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如SCL一90),可以查找两年以来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或是否有应激的叠加效应发生等等。

4、为排除疾病而使用量表。

当临床表现超出心理问题常规表现时,若怀疑有精神疾病,可使用MMPI;若觉得智力有问题时,可用智力量表;若怀疑是神经系统疾病时,可选用神经心理学测评手段等等。

总之,在心理诊断中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应当有一定思维针对性,应围绕已形成的初步印象或求助者的某些特殊表现来选用。

三、正确使用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

(一)不得乱用心理测验

所谓乱用心理测验.是指:

1、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

2、单纯依据心理测验结果,不与临床表现相对照.片面地给出诊断和制定矫治措施。

3、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可靠性(信度、效度)以及常模的时限便在临床上使用。

4、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

5、不按心理测验的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

6、超出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

7、使用盗版软件实施心理测验。

8、将直接翻译而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

(二)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所谓“地毯式轰炸”方式,是指:

l、在不理解各种心理测验本身独有的功能,对临床表现尚未形成印象时,便将各种测验工具一齐实施,以求从中寻求可能的临床线索,这种抛弃摄人性会谈法、调查法和观察法,只依靠测验法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2、只为了经济效益而大量地、目的性不强地使用心理测验,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问题四、如何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和归纳?

一、临床资料的整理和归纳的工作程序

(一)按如下提纲整理归纳一般资料(可列表填写)

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

(1)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出生日期。

(2)职业、收入、经济状况、受教育状况。

(3)宗教、民族、婚姻状况(未婚、已婚、离异)。

(4)现住址、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状况(商业区、工业区、农村城乡结合部、文化区)、联系方式。

2、求助者生活状批

(1)居住条件。

(2)日常活动内容、活动场所。

(3)生活方式和习惯。

(4)近期生活方式有无重大改变。

3、婚姻家庭

(1)一般婚姻状况(自由恋爱、他人介绍、包办、买卖婚姻),婚姻关系是否满意(性生活、心理相容度)。

(2)婚姻中有无重大事件发生,事件原因中有无道德和文化因素。

(3)家庭组成成员,对家庭各成员的看法,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分工,自己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

(4)家庭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和原因.原因中有无道德、文化因素。

4、工作记录

(1)对工作的态度、兴趣、满意程度。

(2)是否改变过职业,理由何在。

5、社会交往

(1)社交网以及社交兴趣和社交活动的主要内容。

(2)与自己交往最多、最密切的人有几个。

(3)能给予求助者帮助的人和求助者帮助过的人有几个。

(4)举例说明社交中的相互影响。

(5)社交中互相在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责任感。

(6)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如何。

6、娱乐活动

(1)最令求助者感到愉快的活动。

(2)求助者对愉快情绪体验的描述是否恰当。

7、自我描述

(1)描述自己长处、优点时的言词、表情、语言、语词是否夸张或缩小。

(2)描述自己缺点时的言词、表情、语言、语调,是否夸大或缩小。

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

(1)想像力。

(2)创造性。

(3)价值观(对生活享乐方面、社会责任方面、追求精神生活质量方面的价值取向)。

(4)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