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工程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2035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医院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医医院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医医院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医医院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医医院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医院工程测量方案.docx

《中医医院工程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院工程测量方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医院工程测量方案.docx

中医医院工程测量方案

泸西县中医医院迁建及扩建项目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

 

九州建筑

审批:

审核:

编制:

 

云南九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直属三分公司

2014年8月5日

 

 

工程建设概况:

泸西县中医医院迁建及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泸西县新城区,建设单位为泸西县中医医院,由云南九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云南人房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云南九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建筑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类别为三类;建筑面积为38039.4m2,其中地上为30398.09m2,地下建筑面积为7641.31m2;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I级,地下停车库防水等级二级,抗渗等级为S6,医疗用房、设备间防水等级为一级,抗渗等级为S6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

一栋A区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独立柱基和条形基础,持力层为

1强风化白云岩;B区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持力层为

2强风化白云岩;CE区采用天然地基柱下独立基础加条形基础,持力层为

2层中风化白云岩;D区采用人工挖空混凝土灌注桩加条形基础,持力层为

2层中风化白云岩;主体A区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建筑层数为三至五层;B区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层数为五至六层;CE区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层数为十二层;公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车库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14-2003)

(3)《水准仪检定规程》(JJG425-2003)

(4)《钢尺检定规程》(JGJ4-1999)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7)泸西县规划科提供的定位点

(8)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二、编制说明

为了保证建筑物轴线及梁、柱等位置的准确性,确保建筑物的垂直度和楼层高度,确保测量工作的高效率,高精度,本工程的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要求,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进行测量控制。

高程控制网采用分级布网的原则,先高精度、后低精度。

首级控制采用国家四等水准测量,闭合水准线路,作为工程测量的依据;沉降观测水准基点联测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闭合水准线路,作为沉降观测的依据;沉降观测采用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符合水准线路。

三、本工程测量的技术特征

本工程为多层及小高层建筑,住宅楼最高高度有55.7m,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工程占地面积大,而基坑周边场地狭窄,标高高差大,给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控制点的保护造成较大困难。

四、施工准备

1、人员培训

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及工程师、测量人员认真学习测量规范、规程,熟悉各种位置的测量、测设方法。

并对本工程的测量进行交底,明确测量要求,并对本工程的各部位测量工作作出具体的安排。

测量作业的要求如下:

(1)严格执行审核原始数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工作步步校核,坚持自检、互检、交叉检的制度,合格后由技术工程师验线。

(2)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

(3)测量记录要及时,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清楚、原始依据正确。

(4)测量结果现场标识要统一、明确,确保不让现场任何相关人员误解。

(5)测量计算的基本要求:

依据准确、计算有序、方法科学、步步校核、结果可靠,记录中数字的位数反映观测的精度。

(6)测量人员必须明确为工程服务的目的,对按图施工和工程进度负责。

工作必须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测量人员必须要虚心学习、及时总结经验,发扬开创进取的创新精神。

2、职责划分

(1)测量小组负责从泸西县规划科接收导线控制点(Z1:

X=2716774.147,Y=496064.933,H=1731.97(40m大街);Z2X=2716705.565,Y=496282.744,H=1745.715(环城北路);Z3:

X=2716582.034,Y=496159.700,H=1747.197环城北路)。

施工现场控制网的建立、楼层控制线投测、标高引测、沉降观测及其它重要部位的施工测量;测量工程师还负责对项目计量器具的管理、日常维护及检测。

(2)施工员根据测量小组给定的楼层控制轴线放出柱、墙体的控制线,梁的位置线和预留、预埋位置线。

(3)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对轴线控制网进行复核,项目质检员负责对施工员所施测的梁柱边线、控制线进行详细复核。

(4)每楼层施工测量放线完毕,项目内部复核完成后,由测量工程师完善相关测量记录后进行报验。

3、图纸阅读

测量必须以图纸为依据,在测量作业前必须熟悉图纸,对施工图中每一结构的形状、尺寸、位置都要了如指掌。

同时,对于工程施工中,由项目部资料员负责将工程的设计变更、洽商及时送测量组,测量人员对变更内容需仔细查对,并将变更内容标识到图纸上,施工现场按变更后的放线。

4、测量基准点的校核及保护

本工程的定位根据泸西县规划科提供的标准点定位控制坐标点及水准坐标点为依据。

使用前,为保证建筑定位依据点的准确可靠,需对基准点进行内业核算与外业校核,无误后将基准点保护好,由于机械、地下水等的影响要经常复核保证规范的要求。

5、测量的准备工作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和测量规范的熟悉、测量基准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选择及检定、测量方案的讨论。

(1)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1)测量工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各项规定; 

2)测量员在放线前必须仔细阅读图纸,了解实际意图,校对图纸,对图纸上的疑点必须向技术负责人请示,经技术负责人解释清楚后,方可进行施工测量; 

3)校核红线桩(定位点)水准点; 

4)严格执行审核原始数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工作步步有校核,坚持自检、互检制度。

合格后交主管人员验收; 

5)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 

6)测量记录要求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记录中数字的位数反映观测精度,如水准读数应读至毫米; 

7)所有的测量仪器必须经过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8)测量人员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测量工作必须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

(2)工程重难点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1)认真阅读各专业图纸,检查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熟悉测量规范对施工测量的要求,确保施工测量的质量;

2)对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进行交接和校核,并做好记录;

3)针对工程测量难度及工程量安排测量人员数量及分工:

职务

人数

岗位责任

测量工程师

1名

测量总策划人和负责人,方案编制、理论分析、组织测量工程师一起进行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和传递实施楼层测量操作,技术资料编制,测量数据计算

测量技师

3名

测量放线操作

4)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进行初步调配,并对下列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用途

精度指标

全站仪

(配套弯管目镜)

南方TN-312B

1台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高程传递楼层轴线测量

2″2mm+2ppm

激光垂准仪

南方

1台

控制点的竖向投递

1/200000

水准仪

AL132-C

2台

高程控制网测量、标高测量控制

1mm/km

经纬仪

苏光J2-2

81台

楼层轴线测量

2″

附仪器图:

①全站仪南方TN-312B:

③激光垂准仪(徕卡NL):

④水准仪(AL132-C):

⑤经纬仪(苏光J2-2):

5)针对本工程测量技术特征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分析

①针对地下室面积大、分区多的特点,尽量围绕基坑一周布置控制点,同时选择图形条件较好的控制网形状,使控制网组成的平面面积最大化,以提高控制网的精度,同时根据地下室的分区适当加密平面控制点。

②标高控制网的垂直引测:

为解决因结构变形对高程控制的影响,各楼层上基准标高的引测都从地面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高程传递。

实施时采用精度为1/200000的全站仪,其具体方法示意如下:

(3)技术要求

1)所有参加施工测量人员、验线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放线人员要固定,不能随便更换,如有特殊需要必须由现场技术负责人同意后负责调换,以保证工程正常施工。

2)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学习测量规范,充分掌握轴线、尺寸、标高和现场条件,对各施工图的有关尺寸及测设数据应仔细校对,必要时将图纸上主要尺寸摘抄于施测记录本上,以便随时查找使用。

3)测量人员测量前必须到现场踏勘,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复核测量控制点及水准点,保证测设工作的正常进行,提前编制施工测量方案。

4)测量人员必须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施测方案,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绘制测设草图,以此来保证工程各部位按图施工。

(4)施测原则

1)认真学习执行国家法令,政策与法规。

明确一切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2)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细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3)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现场测量放线”与“内业测量计算”工作步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4)测法要科学、简捷,仪器选用要恰当,使用要精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定位工作必须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五、施测部署

6、施测程序

接收规划科桩位→内部复核→建筑物定位(复核平基场地)→控制网设定→技术负责人复核→“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报验→轴线、标高引测→构件定位→内部复核→“轴线、标高检查记录”报验。

7、轴网设置规划

根据本工程占地面积大、形状不规则、建筑高度大的特点,本工程轴网按分区、分阶段的原则进行设置。

基础施工轴网分区设置、兼顾塔楼上部结构;各栋塔楼上升到标准层时,根据基础阶段轴网设立独立的控制网;根据铅垂仪精度,塔楼标准层轴网每七层设一次。

8、高程控制点设置规划

按分区分阶段设置的原则,基础施工阶段在轴网控制桩上各栋楼至少设一点;塔楼施工阶段,各栋楼设两个高程控制点,高程控制点沿楼层上升层层设置。

9、沉降点设置规划

各栋塔楼、地下车库分别设沉降观测点,沉降点位设在一层约+500mm标高位置。

A区设置8个观测点,B区设置12个观测点,C区设置10个观测点。

六、施工安排

根据提供的设计原点和设计图纸(轴线坐标控制图),设置平面总控制网、二级轴线控制网和高程总控制网,控制点设置在工地四周附近,基准点用砼做成,做到牢固、精确、便于观测。

控制点的做法和防护见下图所示:

 

控制点做法及防护示意图

10、现场交桩

(1)按规范应由设计交桩,但经甲方与设计进行沟通确定由站前单位进行现场交桩;

(2)现场交桩后由设计出交桩测绘文件,并加盖红章;

(3)由我项目部出具线位交接文件,由甲方组织各方进行会签;

(4)我项目部找当地有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通过设计交桩原点及坐标向施工场区附近引控制点,并提供正式的测绘文件;项目部测量员复测控制点。

11、平面控制网的设定

(1)平面总控制网的设置

移交的基准点的坐标,平面总控制点设置在工程周边的稳定处,且需考虑使用方便。

本工程一级网控制点位置由测量人员经过现场踏勘后确定放置在现场北侧及东侧的柏油路上,外业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闭合、平差,每月对其进行复核。

在整个工程20个月的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绝对不变,绝对避免整个测量系统的前后不一致。

(2)二级轴线控制网的设置

二级轴线控制网的测设以平面总控制网为基准,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轴线布置,采用全站仪以极坐标和直角坐标定位的方法测设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的轴线控制网。

12、高程控制点的设定

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本工程高程总控制网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设。

根据提供的水准点为准,引测现场施工用水准点,高程水准点位采用平面总控制网所埋设控制点。

均匀布置在施工现场四周,建立水准基准组。

高程总控制网的测量仪器采用ZeissDini10电子水准仪及其配套CCD测量传感器自动测量条码尺进行外业作业。

13、基坑开挖边线

(1)根据现场条件及基础工程开挖方案,车库边坡均采用砼素喷浆支护结构。

考虑基础处预留工作面1.0m。

因此,基坑各面上口边线应为基础承台外边线向外侧偏移7.0m。

(2)根据现场平面控制网放出结构外边线,并各面向外用尺量7.0m。

(3)基坑开挖边线详见基坑(槽)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七、主要施工方法和工艺

14、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平面控制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根据重庆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标准点,定位各组团轴线,各栋楼控制轴线。

2)布设平面控制网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控制点要选在跨度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通视条件良好,分布均匀。

4)桩位必须用砼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作好标记。

(2)控制网的布设

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

首级控制网根据泸西县规划科测定的定位桩组成。

2)轴线控制网的测设

首级控制网复核移交后,依据结构平面上有关柱、墙体、洞口详细位置关系,确定建筑物的主轴线,然后以首级控制网为基准如图1控制点示意图,采用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定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根据定位桩测设建筑物八大角控制桩(角控制桩以每栋楼房外边轴线引出3m设定并用砼墩固定,如图2角控制桩示意图);

控制点示意图1角控制桩示意图2

15、测量控制方法

(1)轴线控制方法

基础部位主要采用“轴线交会法”,主体结构主要为“内控天顶法”。

(2)高程传递方法

基础部位采取“水平仪塔尺传递法”,主体结构为“钢尺垂直传递法”。

水平仪塔尺传递标高:

选择规划局给定的其中一点,架设水平仪整平后在1#点立塔尺记录后视读数,向场内选择一个能通视且利于保护的部位埋设水平控制桩,记录该桩顶的前视记数,进行计算得该点的绝对高程,尽量使其能与本工程的某一楼号±0.00的绝对高程相同。

再利用2#给定点进行一次闭合复测。

确保数值相符,以场内测定点向各楼号进行分测并标记在相对牢固的部位。

土方开挖后向基坑内传递垫层标高桩并进行保护和标记,基础施工时的水平标高控制均以此进行计算。

钢尺垂直传递法:

一层结构施工结束后在每栋楼的砼外墙上根据场内各楼号的±0.000标高桩抄测+0.5m线并弹线刷红油漆标记。

每层结构标高的传递均通过此点进行引测,点位布置要上下能通尺不受影响。

本工程交工时需做装饰地面,结构板面为地砖地面,为保证分户验收时净空尺寸能满足要求,施工时每层结构标高增加1cm,传递时要按施工层次进行累计并合并至要传递的标高内。

大尺从需引测的层面向下放至+0.5m部位,两人配合拉紧尺并在楼层钢筋上标记本施工层结构标高向上1.0m标记,以此标记抄测本层结构标高1.0m的水平控制线,并在墙柱钢筋上进行标记。

水平抄测可利用红外线扫平仪在光线较暗时抄测,其作用半径要进行控制,一般不大于6m。

16、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1)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2)地下结构工程

地下结构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3)地上结构施工

各层在竖向柱模板拆除后立即抄测建筑+0.500m水平控制线标高并报验以便检查浇注后质量及下一步施工。

地上结构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17、基础测量放线

(1)基础部分基坑槽及地下结构测量放线

1)基坑轴线定位(地下车库)

①校核轴线控制桩位置是否正确有无碰动;

②在控制桩上用全站仪和经纬仪配合定位,将坑中心线、和车库控制点用木桩定位并用砼保护;如有车库是旋挖桩施工则控制点设置在车库边坡上牢固的地方并做砼;

③按基坑槽大小尺寸用砖砌井圈,井圈表面抹灰;

④将中心按轴线方向进行在井圈砂浆表面弹线、并用红油漆标记;

⑤尺寸复核,经检验合格后填写预检工程记录,测量记录,报监理公司进行验线,并办理有关手续。

2)基槽轴线定位

①校核轴线控制桩位置是否正确有无碰动;

②在控制桩上用全站仪和经纬仪配合定位,向垫层上投测主轴线;

③在垫层上用经纬仪进行闭合校测后,再施测细部轴线;

④根据基础图以各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所需的边界线、墙边线、集水坑线、门洞线等;

⑤检验合格后填写预检工程记录,测量记录,请监理公司进行验线。

(2)轴线投测

1)土方开挖:

由于本工程基础土方为大开挖,开挖前根据控制桩放出槽边上口线,在挖出工作面后,先钉出距槽边1m控制桩,以此控制槽的开挖尺寸和边坡坡度。

2)垫层砼浇筑后,根据轴线控制网将轴线投测到垫层面上,在垫层上弹出十字控制墨线,并进行校测后,计算出基础大方脚的外皮线,弹上墨线,作为砖砌胎模的依据。

砖砌胎模距基础大方脚的外皮线40mm,用于抹灰层、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

3)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为防止轴线上墙、柱钢筋、模板影响测量观测,故采取轴线偏离80~100cm设定施工观测控制线(放线用控制轴线尽量能保持本栋号长向轴线能全长月通视)。

再按施工观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施工观测控制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4)基础部分电梯井、集水坑,根据其与主控线关系确定其长短边方向的中心线对称放样,以便复核。

5)基础底板施工完毕后,将施工观测控制线弹设到基础底板面上,在控制线交点上设钢板标志。

(3)标高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2)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

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偏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边坡立面位置上,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3)为了控制基槽的开挖深度,当基槽快挖到槽底标高时,用水准仪在槽壁上测设一些水平木桩,使木桩的上表面离槽底的标高为一固定值。

为施工时方便,一般在槽壁各拐角处和槽壁每隔3~4m均测设一水平桩。

必要时可沿水平桩上表面挂线检查槽底标高。

垫层砼施工时基坑底钉小桩控制平整场地和,桩顶标高为垫层顶标高,有桩部位可在桩身钢筋上做标记。

4)根据标高线分别控制垫层标高和砼底板标高,墙、柱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模板上定出墙、柱标高线。

柝模后,抄测结构1m线控制顶板高度,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传递标高的工具。

18、主体结构测量放线

(1)主体结构施工的平面控制

±0.00以下标高的施测,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高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塔吊立面位置,根据基坑情况。

设置在较稳定位置,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施工中使用。

±0.000以上楼层平面控制采用内控法,平面控制测量对于局部一层的建筑物±0.000以上的轴线传递,应仍采用经纬仪方向交会法,而对于高层建筑物±0.000以上的轴线传递,不应采用经纬仪方向交会法,而采用激光准直仪内控接力传递法进行轴线投测。

内控点布设,为了以后施工中,既不影响小流水施工作业,又兼顾整体平面测量布局。

预埋件的埋设,根据平面控制点布置图在首层底板上埋设6块预埋铁件,埋设位置如图所示。

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砼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15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预埋件作法,预埋铁件由100×100×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Φ12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

埋件示意图

控制点的测设,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由测量分公司负责将内控点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经校核无误后,在每块埋件上镶嵌一个Φ2mm铜芯,铜芯即为各控制点平面位置。

激光接收靶,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接收靶示意

轴线竖向投测,每层楼板浇筑后,将激光经纬仪安置在首层(或N层)已作好的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置竖直度盘为0°00ˊ00",使仪器发射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经纬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用同样方法将其余各点投测在同一施工层上。

控制点投测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是否与相对应的控制点间距离相等,分析边、角是否相匹配,若相匹配证明投测无误,若不匹配证明投测有误,应重新投测,直至正确。

控制点投测正确后,用J2经纬仪根据控制点施测出各轴线,并弹墨线于楼板面上,以后各层轴线投测方法均相同。

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2)楼层主控轴线传递控制

1)在首层平面复测校核楼层施工主控轴线,并按照施工流水段划分要求细分二级控制点。

在首层平面施工时留置二级控制线交叉内控点,预埋钢板(200×200×8mm),在内控线的钢板交点上用手提电钻打φ1mm小坑并点上红漆作为向上传递轴线的内控点。

以后所有上层结构板均在同一位置预留200×200mm的洞口,作为依次向上传递轴线的窗口,照准点投测到作业层后,校核距离,用钢尺丈量,校核垂直度,以一排三个点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其精度误差不超过2mm。

2)激光控制线投测方法:

在首层控制点上架设激光经纬仪或激光铅垂仪,调置仪器对中整平后启动电源,使激光经纬仪或激光铅垂仪发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投射到上层预留孔的接受耙上,查看红色光斑点离耙心最小点,将仪器旋转4个900画圆,将4点连成十字,其中0点即为圆心,此点即作为第二层上的一个控制点,其余控制点可用同样的方法向上传递,弹出控制线。

3)根据内控主轴线进行楼内细部放样,统一以墙中心线外侧0.5m控制模板边线。

(3)楼层标高传递控制

1)高程控制网的布置:

本工程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法建立,现场共设置六个±0.000水准点。

控制一栋A、B、C区房屋标高控制点及地下室的水准点分别设在现场周围的围墙和永久的建筑物上。

2)标高传递:

主体上部结构施工时采用钢尺直接丈量垂直高度传递高程。

首层施工完后,应在结构的外墙面抄测+50cm交圈水平线,在该水平线上方便于向上挂尺的地方,沿建筑物的四周均匀布置四个点,作出明显标记,作为向上传递基准点,这四点必须上下通视,结构无突出点为宜。

以这几个基准点向上拉尺到施工面上以确定各楼层施工标高。

在施工面上首先应闭合检查四点标高的误差,当相对标高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层标高的后视读数,并抄测该层+100cm水平标高线。

3)由于钢尺长度有限,因此向上传递高程时采取接力传递的方法,传递时应在钢尺的下方悬挂配重(要求轻重适宜)以保持钢尺的垂直。

4)每层标高允许误差3mm,全层标高允许误差15mm,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尽量减少误差。

5)建筑物外大角控制:

一层结构施工外模拆除后在外大角部位将楼面的外墙内部控制用线坠引至外角各XY方向20cm并在墙面上弹线,用于检查外模的垂直度和轴线控制,防止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