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2034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教案

课 题:

序言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物理?

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

教学工具:

电脑、透镜、喇叭、烧瓶、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因为暂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1、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科学之旅

引入课题,得出:

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

科学。

2、学生实验:

(1)、凸透镜的使用——成像

(2)、惯性、过山车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3、物理是有趣的

学生观看第二部分录像——有趣的物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

4、利用课本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

物理有用吗?

有什么用?

你在日常生活用到哪些物理

知识?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5、物理是有用的

学生观看第三部分录像——有用的物理,激发学生学好

物理的信念。

6、探就:

如何学好物理?

讨论小结如下:

(1)、注重观察与实验。

(2)、勤于思考,注意理解。

学生观看第四部分录像——怎样学好物理,利用实例说明。

课后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布置作业:

无,因本节无具体考察内容

课后活动:

我生活中的物理探索

教学后记:

 

课 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工具: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令我们心旷神怡,可恶的噪声却可能干扰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心情烦躁。

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呢?

好,那么就请允许我做一名导游,伴随同学们来探究声音知识的宝库吧!

板书: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通过探索性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这个活动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

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动

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以后,组织学生活动:

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并使它们发出声音?

比比看,谁的发声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最有创意。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

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用手指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

思考:

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

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使物体发声,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给予提示或引导。

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表示赞赏和鼓励。

共同体验:

摸着自己的喉头,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

(2)小结:

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板书: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交流:

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

(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早期机械唱盘表面的放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唱片表面上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漕,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漕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盘记录声音的方法。

教师重复刚才得出的结论,提出新的问题:

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是如何向远处传播的?

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水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

水滴落入水中时出现了什么现象?

水波是怎样产生的?

(水滴使平静的水面发生了振动,形成了水波。

)能否以水波作一个类比,思考一下:

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可能会以什么形式向远处传播?

板书:

2.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创设情境、提出假设,通过分组实验加以验证,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提出问题,激发思维

有了上面这些知识,我们现在就来研究一下怎样防御声波枪。

假如声波枪所发出来的声音正无声无息地向我们袭来,我们怎样才能把自己保护起来呢?

注意:

声波枪所发出来的声音我们人耳听不到,但它却仍然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教师动员学生大胆猜想:

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防御声波枪?

学生可能提出的办法有:

(3)分组实验,验证假设

教师提问:

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一定正确呢?

不是,那么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呢?

动手实验。

现在我们就分成三组来研究这个问题:

第一组验证固体能否传播声音,第二组验证液体能否传播声音,第三组验证气体能否传播声音。

教师分组发放实验器材,同时提醒学生:

在实验过程中,要相互协作,搞好配合。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板书:

3.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声速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思考: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着:

行军宿营时,让士兵头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觉,可以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这则记载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吗?

课后小结:

1、声音的产生条件2、声音的传播条件

3、声速及回声

布置作业:

教材P16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教学后记:

 

课 题: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1.人类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

2.骨导的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工具:

音叉、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呢?

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

请同学们观察人耳的结构挂图,想一想生物课上介绍的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人耳的构造:

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

分组讨论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总结上述问题: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是怎么回事?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3、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又是怎么回事呢?

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想想做做]

请同学们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

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听不到了.

请同学们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4、骨能传声.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例如:

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

5、双耳效应

实际中我们如何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呢?

如果将你的双眼蒙上,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吗?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让我们来介绍双耳效应.

由于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这样,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课后小结:

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

(1)空气传导

(2)骨传导

2.双耳效应

布置作业:

1.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后记:

 

课 题: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工具:

钢尺、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

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二、进行新课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5.什么叫超声波?

什么叫次声波?

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

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其中20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wave).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wave).

观察声波的波形,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

实验结论:

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老师,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音叉发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

[想想议议]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果: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

哪个响度大?

参考解答:

蚊子的叫声音调高;黄牛的叫声响度大.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想想做做]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同学们能不能分辨出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

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来分辨.

[想想做做]在上节的活动课上,我已经让同学们用录音机听自己的录音,然后把自己的录音与自己的原声作了比较.在这里,我们要让别的同学听你讲话,再听你的录音,然后加以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一样吗?

课后小结: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布置作业:

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3题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后记:

课 题: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

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教学工具: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噪声从哪里来?

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

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

噪声有什么危害?

]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

二、进行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25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这个理论可从下面的演示实验得到证实.

[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

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仔细观察,得出实验结果:

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

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

问题3:

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

(1)交通运输噪声:

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2)工业噪声:

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

筑路、盖楼、打桩等.

(4)社会生活噪声:

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decibel,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__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__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___dB.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影响:

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

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

(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3)鼓膜的振动.

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课后小结:

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3.噪声的危害.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布置作业:

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

教学后记:

 

课 题:

第五节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教学难点:

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

比如:

我们楼道里的声控开关,广场的声控喷泉.

家庭里的超声波加湿器,医院里检查病情用的“B超”和“彩超”,

工厂里用的超声波探伤仪,利用“声纳”探测黑匣子,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等,平常我们利用声音获取信息.

看来,我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

二、进行新课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

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

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2.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课后小结:

1.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2.声在工业上的应用

3.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4.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作业:

1.小结本章的内容.

2.学过声现象这一章知识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无声的世界”或类似题目的科学作文.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