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水循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1954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水循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水循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水循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水循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水循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水循环.docx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水循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水循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水循环.docx

秋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水循环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1.地球约有71%的表面覆盖着水,其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97%,陆地水不足全球水储量的3%。

2.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得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3.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盐度由副热带向赤道和两极递减,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4.从事渔业、航运等与海洋有关的活动时,需要关注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特点。

5.波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海水的波状起伏形成波浪,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称为潮汐,海水沿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流动叫做洋流。

6.掌握海水运动的规律,有利于开展海岸工程建设、渔业、航运等活动,预防并降低海啸、风暴潮等造成的危害。

7.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海洋生态破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水文仪器、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水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水文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水文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及名校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大学专业排名

相关专业

开设该专业学校名称

排名

相关专业

开设该专业学校名称

排名

水文与水

资源工程

河海大学

1

海洋科学类

中国海洋大学

1

四川大学

2

厦门大学

2

南京大学

3

中山大学

3

长安大学

4

浙江海洋大学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5

南京大学

5

武汉大学

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6

西安理工大学

7

上海海洋大学

7

郑州大学

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8

济南大学

9

淮海工学院

9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10

浙江大学

10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

第一节 水循环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运用资料,说明洪涝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人地协调观)

2.通过图像等资料,识别水循环类型。

(区域认知)

3.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水循环的过程、意义及可能造成的灾害。

(综合思维)

4.调查分析某区域洪涝灾害的发展变化。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知识清单一 “水的行星”

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

地球约有71%的表面覆盖着水。

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

目前还不能大规模利用。

清单知识二 自然界的水循环

1.含义: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水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是水循环的外因。

2.水循环的过程

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也可能在外流区域发生。

(1)类型:

按照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可分为Ⅰ陆地内循环,Ⅱ海陆间循环、Ⅲ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

三种类型水循环都包括的环节有蒸发和降水。

(2)主要环节:

A水汽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地表径流、E植物蒸腾、F地下径流、G下渗。

知识清单三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成一个庞大的系统。

2.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调节不同地区的热量和水分的收支平衡,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4.促进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的迁移,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知识清单四 洪涝灾害防治

1.洪涝灾害的种类

(1)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2)雨涝灾害是指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

我国每年由于暴雨内涝受淹的城市都在百座以上,“城市看海”似乎成了通病,解决这类问题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加强对暴雨天气的预报、预警,提前做好排水准备;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加强排水管网建设,增强排水能力;建设海绵城市,增加市区绿地面积等。

2.防治

有效防御措施:

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并预报。

(1)工程措施

(2)非工程措施

 

人工裁弯取直

河道弯曲,泥沙淤塞河床,水流不畅,易造成水灾,妨碍航运。

裁弯取直后利于防洪和航运。

1.为什么目前世界约有60%的国家和地区闹“水荒”?

提示 地球上淡水储量极少,且分布不均,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2.从水循环的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

提示 因为黄河水的补给既有大气降水,又有冰雪融水、地下水;水流到大海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还会回到陆地。

                                    

                                    

                                    

                                    

3.如果洪涝发生在无人区,会不会形成洪涝灾害?

为什么?

提示 不会。

洪涝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

                                    

                                    

任务清单一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情境探究

[情境]模拟水循环小实验

实验过程:

(1)在一个平底器皿中加少量的水,盖满底部即可。

把一个装有沙子的小瓶放入水中。

(2)把一块塑料纸盖在器皿上用橡皮筋扎紧,然后把一块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

石头要放在装沙子小瓶的正上方。

(3)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或用台灯直接照射。

[探究]

(1)过1小时,观察器皿内和塑料纸会有什么变化?

(2)这个实验展示了水的什么现象?

这现象是怎么表现的?

提示 

(1)水从平底器皿中蒸发,然后在塑料纸上凝结,在放置石块处降落到小瓶中的沙子上。

(2)海陆间水循环。

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水汽蒸发。

实验中的沙就是“陆地”,水就是“海洋”。

素养凝练

1.水循环的过程及环节

类型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发生领域

海洋和陆地外

流区之间

海洋上

陆地上(内、外

流区兼有)

循环过程

特点或作用

参与水量较大,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参与水量最大,约占90%左右

参与水量很小,只对陆地水体进行更新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素养应用

1.阅读材料和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420万人饮水困难。

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和____。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和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什么?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

答案 

(1)蒸发 降水

(2)地表径流 下渗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受污染。

(5)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塑造各种地表形态;促进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与交换。

任务清单二 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御

情境探究

[情境]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探究]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提示 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入海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素养凝练

1.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的年际变化是形成我国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洪涝;南方降水少,多旱灾。

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向北挺进慢,北方降水就偏少,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如下图)。

2.洪涝灾害治理措施的分析

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见下表:

河段

治理原则

具体措施

上游

调洪

修建水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中游

分洪、蓄洪

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河道裁弯取直

下游

泄洪、束水

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

素养应用

读海河流域局部图,完成2~3题。

2.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有(  )

①夏季暴雨集中 ②城市化水平高 ③地势低平 ④春季台风频繁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3.要解决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需采取的措施有(  )

①修建水库 ②加固沿海大堤 ③人工降水 ④修建入海新河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第2题,海河流域地势低平,易积水;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地表径流量大。

第3题,修建水库,调节海河水量的季节变化,有利于防治洪涝灾害;加固沿海大堤,主要解决海水入侵问题;人工降水主要是针对降水季节变化不均而采取的措施;修建入海新河,有利于汛期海河水的下泄,故选B。

答案 2.B 3.B

课堂小结

考点必背

1.水体类型。

2.水循环的概念、类型、过程、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3.洪涝灾害的类型及防御措施。

课堂学业达标

读“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的水循环示意图”,该流域农民以薪柴作为主要生活燃料,完成1~2题。

1.该流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A.海上内循环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D.生物循环

2.当地农民为解决生活用能,大量砍伐林木,对该流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

①大气降水增加 ②蒸发、蒸腾减弱 ③水汽输送量增加

④地表径流变率增大 ⑤下渗增加 ⑥地下径流减少

A.①②③B.①④⑤

C.②④⑥D.③⑤⑥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水循环发生在陆地和海洋区域,因此为海陆间循环。

故选C。

第2题,大量砍伐林木,会导致蒸发、蒸腾减弱,地表径流变率增大,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故选C。

答案 1.C 2.C

3.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B.b增加

C.c减少D.d减少

解析 图中各环节中,a表示地表径流,b表示地表水的下渗,c表示地下径流,d为水汽蒸发。

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原先的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以后,地表水的下渗会明显增多,因此地表径流应该减少,地下径流增多,而随着地下水的增多,蒸发量也会增大。

答案 B

读图完成4~5题。

4.A地出现洪涝灾害频率较高的月份是(  )

A.1月B.5月

C.9月D.11月

5.A地多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有(  )

①降水量大 ②地势地平 ③河道弯曲 ④地上悬河 ⑤潮水顶托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②⑤

解析 第4题,A地位于恒河三角洲,受夏季风影响,该地雨季为7~10月,河流下游易出现洪涝灾害。

第5题,除了夏季降水多外,三角洲地势低平,洪水极易泛滥;孟加拉湾多风暴潮,海水倒灌,形成洪涝。

答案 4.C 5.D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目前已成为许多地区和国家发展的瓶颈,如何合理开发水资源、开源节流成为国际重点项目。

我国某学校开展了一次“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的开源思路征集活动,小明同学提供了一套简便的方法,如右图。

(1)该方法主要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______变化过程。

(2)若把水桶看成陆地,该方法则类似于________循环过程,该过程的意义是什么?

(3)该方法获得淡水的过程中,未能体现出的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哪个水循环环节?

试举例说明对其产生影响的人类活动有哪些。

解析 该方法只是简单利用了水的蒸发和冷凝过程,类似于水循环过程中的蒸发和降水环节,但该方法未能体现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物蒸腾、下渗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地表径流受人类影响最大,也是人类开发利用最多的淡水资源,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等。

答案 

(1)蒸发 冷凝

(2)海陆间 补充陆地水源,促进海陆间的热量和水分的交换,使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等。

(3)地表径流。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等。

课后质量评估

A级·过基础

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受限于各种水体的储存量及循环更新时间,更新时间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

下表为全球淡水量的部分数据(单位:

1000km3),读表完成1~2题。

水体

冰川

地下水

湖泊

河流水

储存量

24230

10100

91

1.2

循环更新时间

9700年

840年

17年

16天

1.在人类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最多水资源的水体是(  )

A.冰川B.地下水

C.湖泊D.河流水

2.下列水体中,对新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

A.冰川B.地下水

C.湖泊D.河流水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中“更新时间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可知,河流水的循环周期短,获得的水资源多。

第2题,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深入,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水源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答案 1.D 2.A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水循环各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

A.a—水汽输送B.b—蒸发

C.c—地下径流D.d—下渗

4.有关水循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促使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

B.影响全球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C.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

D.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解析 第3题,依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可以确定a为水汽输送,b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d为地下径流。

第4题,水循环促进了水体的更新与循环,是联系各圈层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纽带,并能参与陆地地貌的塑造,但目前人类活动主要对地表径流等环节施加深刻影响。

答案 3.A 4.C

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

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5~6题。

5.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水汽输送B.降水

C.植物蒸腾D.下渗

6.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可以(  )

①减少内涝发生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提高江河水位 ④加剧热岛效应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第5题,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减少了地表水下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下渗,D对。

不影响水汽输送、降水、植物蒸腾环节,A、B、C错。

第6题,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将雨水储蓄起来,可以减少内涝发生,①对。

绿地的灌溉用水充足,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对。

可能降低江河水位,③错。

绿地得到发展,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④错。

A对。

答案 5.D 6.A

2016年6月14日,有五个旅游爱好者在广东韶关天池山登山时,突遇山洪暴发,由于出门的时候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突如其来的山洪把几个人吓傻了。

之后他们紧急报警,警方到来之后发现五个人之中有一个人已经死亡,另外有三个人失踪了,等救援人员找到失踪的三个人时,三人均已不幸遇难。

据此完成7~8题。

7.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

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

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

D.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救生技能

8.当这样的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

解析 第7题,雨季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概率大,不宜去山区探险旅游。

第8题,山洪突发性强,速度快,且有异于一般洪水,应选择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答案 7.A 8.C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高中学生做了水循环部分环节的模拟实验。

(1)①②③分别模拟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沙堆上的部分沙子被冲到水槽中,反映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答案 

(1)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

(2)水循环促使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的地理意义。

B级·提能力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各环节会造成影响,下列对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库区下渗增加,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量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2.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A.海陆间大循环B.跨流域调水

C.水库D.地下水

解析 第1题,大型水库建成后,由于该地区的水位上升,导致下渗增加,地下水位上升,蒸发量也会增加,同时会减小下游河流的径流量变化幅度;由于库区的水汽增加,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库区的降水都会增加,故选项C不正确。

第2题,将海水淡化成淡水,就相当于海水蒸发后通过水汽输送,在陆地上形成降水,从而成为淡水资源,而这一过程就类似于海陆间大循环,选项A正确。

答案 1.C 2.A

下图为“生态滞留池”水循环示意图。

雨水通过绿地流入“生态滞留池”中,达到蓄水、净水的目的。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箭头表示蒸发环节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4.“生态滞留池”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减少大气降水B.减少地表蒸发

C.增加地表径流D.增加地表水下渗

解析 第3题,①是降水,②是地表径流,③是蒸发,④是下渗。

故选C。

第4题,生态滞留池可以蓄水,使下渗量增多。

故选D。

答案 3.C 4.D

冰块阻塞水流的现象称为“凌汛”,一般发生于冬季河水开始封冻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

下图是我国某河川流域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哪个河段发生凌汛的频率最高(  )

A.甲B.乙

C.丙D.丁

6.在不考虑其他情况下,以长期趋势来看,受到持续性气温升高的影响,该流域的凌汛最可能出现下列哪个现象?

(  )

A.春季凌汛时间延后B.冬季凌汛时间提早

C.春季凌汛规模变小D.冬季凌汛规模变大

解析 第5题,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是有冰期的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从图中看丁最符合条件,选择D。

第6题,受到持续性气温升高的影响,冰融化早,春季凌汛时间提前,A错;冬季凌汛时间延后,B错;气温升高冰容易融化,春季、冬季凌汛规模变小,C对、D错。

答案 5.D 6.C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洋淀(淀为浅湖)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流域人口激增,工农业发展较快,大量开采地下水,上游大批水库截水,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入淀径流量一度明显下降。

下图表示白洋淀水系分布。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几度面临“干淀”困境。

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针对白洋淀面临“干淀”困境,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大量开采地下水,白洋淀水量下渗增多;入淀河流径流量减少。

(2)跨流域调水;流域内合理调配水资源(减少水库截留);合理开采地下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