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docx
《劳动与社会保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与社会保障.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与社会保障
导论
第一章社会保障产生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
第四章社会保障管理
第五章社会保障水平
第六章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第七章社会养老保障
第八章医疗保险制度
第九章社会救助制度
第十章工伤保险制度
第十一章生育保险制度
第十二章住房社会保障
第1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1.1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1.2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1.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4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基础
1.5社会保障制度模式1.6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
1.1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
1、辞源:
(Socialsecurity)
(1)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首次提出;
(2)1941年《大西洋宪法》(AtlanticCharter)两次提出这个概念
(3)1944年《国际劳工组织大会》、《费城宣言》
(4)1948.12联合国《人权宣言》正式被使用
2、社会保障制度:
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是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3、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1)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a、家庭保障力下降;b、社会保障成为必要;
(2)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3)市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4)市场经济是以应用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
(5)任何社会中存在的先天性疾病、残障或者各种原因产生的无依无靠者需要社会救助;市场经济效率高但风险大,社会保障可以发挥减震器的作用。
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德国:
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二战后兴起了“福利国家”运动,形成了以救助、保险、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慈善事业→1601年《旧济贫法》→1834年《新济贫法》)
1、社会成员的互济行为;
2、慈善事业:
恩赐;世俗慈善事业;宗教慈善事业
3、社会救济:
国家的介入,形成了社会政策。
(1)15、16世纪法国,官方济贫机构(常平仓:
以工代赈)
(2)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thepoorlaw):
就业保障(强迫劳动)+财政补贴(福利救济)北洋政府时期:
天津、济南设劝业场;
(3)1834年新《济贫法》。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德国首先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
(1)经济上:
欧洲工业革命完成,德意志统一后超过英、法。
(2)政治上:
a、德国的工人运动:
一方面工人受资本家的压迫很重;另一方面,德国盛产哲学家,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工人运动;b、铁血宰相开拓海外殖民地,攘外必先安内。
(3)理论上:
新历史主义的理论。
(4)文化上:
平等的、自强的文化心理
2、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欧洲各国效仿建立
(1)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国民社会保险法》。
(2)美国1935年罗斯福《社会保障法》。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组织基础与技术基础
1、社会保险制度的组织基础:
互助组织
(1)原始形式:
互助会。
如:
古罗马的“拉奴维姆丧葬互助会”(士兵)→人寿保险的起源。
古埃及的“金字塔石匠互助会”。
(2)中世纪:
(11—16世纪)基尔特(Guild)行会互助会。
(3)近代:
德、英的企业组织中已存在了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
2、社会保险制度的技术基础:
商业保险的产生
(1)15世纪海上保险(银行、放债人、抵押贷款);
(2)17世纪中叶:
火灾(英国保险公司);
(3)18世纪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从而形成了商业保险(技术体系)
(4)保险精算的产生。
如:
爱德华·哈雷:
生命表→精算技术;詹姆斯·多德森:
自然保险费法→均衡保险费法;相关数学方法的产生。
四、社会保障制度理论基础
19世纪初:
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理论发展
1、福利国家理论:
办公共福利事业,缓和阶级矛盾。
社会改良思想:
德国,俾斯麦采用新历史学派的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英国,费边主义者,韦伯夫妇,“福利国家”蓝图。
2、福利经济学:
通过再分配使收入均等化。
庇古:
1920年《福利经济学》收入转移:
对富人征税补贴穷人。
3、凯恩斯主义:
国家干预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五、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19世纪40年代末→70年代初社会保障大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四种模式。
(一)“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
这种模式又叫做“传统型”社会保障模式或“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最早产生在德国。
”
1、代表国家:
德、美、日。
2、特点:
(1)以面向劳动者建立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以其他救助或福利性政策为补充,构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完备的社会安全网。
(2)基金来源多元化:
责任共担,个人与雇主投保+国家资助。
(3)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给付以缴费为基础。
(4)完全社会统筹:
(无个人账户)互济互助,共担风险。
(5)基金筹集方式:
现收现付。
(6)长期项目以代际转移方式进行
(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1、代表国家:
英国、瑞典
(1)英国:
威廉.坦普尔(1941)——贝弗里奇(1942)——许诺:
战胜德国后建立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
A、工党(1945)“福利国家”=普通福利+国家承责
B、1948年7月5日是英国福利国家诞生日。
这天可以取得综合国民保险与免费医疗。
C、英国的“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产生于艾德礼执政时期,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梅杰、布莱尔先后对其进行了改革。
D、成立了保健与社会保险部,主要任务是:
第一,全民医疗:
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农民、及在英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均可获得)
第二,社会保险:
退休金(基本+补助)失业、津贴(失业救济+失业者额外津贴+疾病津贴+午餐津贴+寡妇津贴+工伤与残障津贴+额外补助)、战争抚恤金。
第三,社会服务:
社会补助制度:
家庭津贴:
孕妇、儿童、住房、疾病看护、圣诞节奖金
社会救济制度:
针对特殊群体。
(2)瑞典:
(福利国家的橱窗)居住权→高水平+普通型;高税收+高福利=高收入转移;“三高”:
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
第一,实行全民、全面保障,待遇水平高,保障项目齐全,强调社会公平,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
第二,保障金的筹集方式实行现收现付;
第三,保障基金主要来自于国家税收,福利开支基本上由政府与企业负担,实行劫富济贫与多缴多保相结合(基本金+补充金)的政策;
第四,保障机构由国家设立的机构统一管理,并设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法院监督执行。
(三)“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原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模式)
第一,受保人不缴费任何保险费;
第二,社会保险待遇偏高(退休金占工资的70%以上);
第三,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与劳动贡献挂钩;
第四,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障事宜。
(四)“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新加坡、智利),我们举新加坡的例子
1、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
(1)公积金由雇主与雇员共同缴纳,国家提供支付担保(利率);
(2)会员的个人账户:
a、普通帐户(30%工资):
购房、教育、投资(公交股票);
b、保健帐户(6%):
住院医疗费、重病医疗保险;
c、特别帐户(4%):
养老、特殊情况下的紧急支付。
2、特点:
第一,新加坡公积金制度是以公积金制度为主体,以其它保障措施为辅助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雇主与雇员位责任主体,而政府基本上不直接承担社会保障责任;
第三,公积金采取完全积累制,全部存入个人账户;
第四,政府成立中央公积金局统一管理与运营全国的公积金,并保证其增值。
六、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社会保障的传统与渊源
1、天命主义禳饵论:
最原始的救灾救荒思想。
(商汤)巫术救荒“乞雨”,天子→“天帝”(万物有灵),各种灾祸皆由天帝决定,人类社会想要免除灾难的侵袭,保障生存的权利,就必须向天地禳寿,以求宽恕。
2、大同社会论:
乌托邦思想(春秋战国)
(1)孔子:
大同社会《礼记•礼运》
(2)墨子“兼爱交利”,老子“小国寡民”,庄子“至德之世”,孟子“井四制度”。
(3)东晋《抱扑子》记载鲍敬言的话,陶渊明的《桃花园记》。
3、社会互助论。
4、仓储后备论:
(西周→唐→金)贾谊《论积贮疏》
5、社会救济论:
贫困救济→国家责任,灾后救济→皇恩。
6、优待抚恤论。
(二)近代以来到建国之前
1、国民党:
制度建构:
《工厂法》→劳动保险(五大保险):
1948;
2、中共:
根据地(苏区)1932年、1933年《劳动法》(照搬苏联)、合作医疗制度
东北解放区:
1948《东北公营企业战士暂行劳动保险条例》。
(三):
建国后到8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1、企业职工:
劳动保险条例1951年《劳动条例》→1969.2停止职工福利;
存在两大问题a、不平等;b、企业办社会。
后来又继续办下去;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战时供给制)1950→1952→1955→1955→1978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3、农村:
实行五保制度
本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
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是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3)社会救济
2、社会保障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怎样的?
3、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是什么?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其功能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保障形式。
这几种形式在保障的对象、目标;资金的来源、筹集;以及给付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几种保障形式各司其职共同实现社会保障的功能。
2.1社会保险
一、概念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其保障对象最多、承担风险最多、占用资金最多。
二、特点1、强制性2、互济性3、储备性4、补偿性
三、内容
1、老年社会保险(养老保险)2、疾病社会保险(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工伤社会保险(因工受伤+职业病)5、生育社会保险6、残障社会保险7、死亡社会保险(丧事治理安葬费用+对遗属得抚恤金)
2.2社会救济
一:
概念
二:
对象1、三无救济2、灾害救济3、贫困救济
三:
内容
1、贫困救济2、灾害救济a、紧急救济行为b、灾害预防c、灾害预警服务
例如:
我国对1998年的抗洪救灾
2003年抗“非典”的救援
贫困的界定:
世界银行:
28亿人口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
12亿人口每天的生活费不足1美元
部分学者对于贫困的界定:
1绝对贫困2相对贫困3基本贫困
★贫困的界定:
1、收入贫困:
(国际上通行的pk测量方法有两种:
⑴收入1$/人·天:
依此标准世界银行测算我国贫困人口为1.13亿
⑵支出1$人·天:
依此标准世界银行测算我国贫困人口为2.3亿
2、社会服务短缺型贫困:
按享受社会服务的质量、数量与能力进行衡量。
3、机会贫困:
在信息社会因信息匮乏或先天条件的差异丧失机会导致的贫困。
综合上述三个概念我们认为:
贫困是指收入水平不足以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和人的尊严,低水平的教育与健康,缺乏保障导致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及贫困人口自身能力不足以把握好机会等。
§2.3社会福利
一、社会福利的含义
二、内容
1、未成年人福利:
2、老年人福利:
3、残疾人福利:
4、劳动者福利:
5、教育福利:
6、妇幼福利设施:
三:
形式:
1、货币2、劳务3、实物
四:
小结: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三者的关系
§2.4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一、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