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课后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409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课后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课后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课后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课后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课后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课后习题.docx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课后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课后习题.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课后习题.docx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课后习题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课后习题名词解释1劳动:

劳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范畴,是人们使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某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服务,以满足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2个体劳动:

个体劳动是指单个人进行的劳动,如铁匠、石匠、木匠、裁缝和个体商贩等进行的劳动就是个体劳动。

3共同劳动:

所谓共同劳动,是指许多人为了一定的目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所进行的劳动,又可以称为协作劳动或者群体劳动。

4简单劳动:

简单劳动一般是指劳动者都能胜任的、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就能从事的劳动,比如砍柴、挑水、清扫、搬运、看管等。

5复杂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要通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从事的劳动,比如装配电脑、修理机器、汽车驾驶、老师教书、医生看病、软件设计等。

6脑力劳动:

脑力劳动是指以脑力活动为主的劳动。

7体力劳动:

体力劳动是指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

8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或者其他参考范围内的全部劳动能力的总和。

9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人口):

经济活动人口,或者称为劳动力人口,包括全部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和尚未从事社会劳动但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因而正在寻找职业的人口。

10潜在劳动力资源:

潜在劳动力资源,是指所考虑范围内全部有劳动能力人口中蕴藏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不论其是否有就业的意愿和就业资格。

11现实劳动力资源:

现实劳动力资源,是指蕴藏在所考虑范围内的全部经济活动人口或者劳动力人口中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12劳动适龄人口:

劳动适龄人口是指处于劳动年龄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它占劳动力资源的绝大部分,可称为“劳动适龄就业人口”。

13劳动力资源率:

潜在劳动力资源的相对量可用劳动力资源率表示。

用公式表示为:

劳动力资源率=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被考察范围总人口数量。

14劳动参与率:

现实劳动力资源的相对量可以用劳动参与率表示。

用公式表示为:

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数量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

15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

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是指劳动力资源数量的多少。

16劳动力资源的相对量:

劳动力资源的相对量是指计入劳动力资源量的人口占被考察范围总人口的比重。

17劳动力资源的质量:

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是指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总称,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劳动力素质的综合反映。

18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市场机制与实现形式的统一。

问答题1简述劳动的动因。

答:

人类之所以要进行劳动,是基于人类自身的需要。

从此意义上讲,劳动的动因是人类的需要。

2劳动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

答:

人是高级动物,但人类的劳动活动与其他动物的本能活动是不同的。

人类的劳动具有以下特征:

目的性创造性能动性社会性多样性。

3有人说,当今社会的个体经济非常发达,个体劳动已经成为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不正确,共同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

4有人说,简单劳动是指非繁重劳动,复杂劳动是指繁重劳动。

请对此观点予以评论。

答:

不一定正确。

简单劳动一般是指劳动者都能胜任的、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就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要通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从事的劳动。

简单劳动并不一定是非复杂劳动,复杂劳动也不一定是指繁重劳动。

5为什么说复杂劳动能够创造较多的价值?

答:

由于复杂劳动是劳动者在付出教育费用、花费一定的辛劳和时间、获得某方面技术专长以后才能进行的劳动。

因此,在同样多的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较多,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

6有人说,简单劳动多为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多为脑力劳动。

请对此观点予以评论。

答:

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

简单劳动也可能存在于体力劳动中,复杂劳动也可能存在于体力劳动中。

7脑力劳动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

创造知识的脑力劳动。

传授和转移知识的脑力劳动。

应用知识的脑力劳动。

运用知识进行管理的脑力劳动。

8为什么说脑力劳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将逐步占据主体地位?

答: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实物经济被知识经济代替,劳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体力劳动已不再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形式。

在知识经济中,传统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越来越被更高级的劳动形式-脑力劳动所代替。

9有人说,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体力劳动已经无足轻重。

请对此观点予以评论。

答:

不正确。

知识经济并没有完全否定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以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为基础并内在地包含了知识经济。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体力劳动在相当长的时期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10简述劳动力的含义。

答:

从不同角度考察,劳动力有三种含义。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是指由劳动能力的人劳动力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11劳动力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答:

劳动力作为活的、能动的生产要素,与其他生产力要素有明显的区别。

劳动力的主要特征是:

能动性差异性易逝性可变性时效性社会性12简述一个国家潜在劳动力资源的组成部分。

答:

处于劳动年龄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它占劳动力资源的绝大部分。

尚未达到劳动年龄、已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未成年就业人口”已经超过劳动年龄、继续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老年就业人口”处于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即“求业人口”处于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完全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即“家务劳动人口”处于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即“服役人口”处于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即“求学人口”处于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未从事社会劳动的其他人口,即“其他人口”13劳动力市场发育与调控的目标是什么?

答:

劳动力市场发育与调控的目标是,逐步形成劳动力价格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基础性机制,在国家的有效调控下,促进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14劳动力市场运行与调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哪几方面?

答:

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运行机制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主体双方的行为不规范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宏观调控滞后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形成滞后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建设滞后常设劳动力市场的整体规模偏小常设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滞后15劳动力市场法律成熟的条件包括哪几方面?

答: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由市场主体、市场载体、市场机制和市场调控等要素构成。

市场主体的成熟、市场载体的完备、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市场调控的有效是劳动力市场发育成熟的标志。

16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应当由哪几大系统构成?

答:

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应当由指挥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反馈系统合调控系统五大系统组成。

17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调控的重点包括哪几方面?

答: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控,应以间接调控为主,调控的重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调控劳动力总供给调控劳动力总需求制定有关法律和制度,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与管理18加强以职业介绍为中心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的要点包括那些方面?

答:

加强以职业介绍为中心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的要点是:

合理布局职业介绍机构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符合需求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

统一规范中介机构行为。

强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介绍机构公益性职能,明确其职责。

促进劳动力配置向专业化发展,发展产业型职业介绍机构。

职业培训工作要面向市场需求。

建立职业介绍准入制度。

建立统一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和发布的市场信息系统。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市场就业机制的形成提供“安全网”。

制定严格的私人进入职介机构标准。

19简述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的主要措施。

答:

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为充分就业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

加强以职业介绍为中心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劳动力市场立法与制度建设,确保劳动力市场的有序运营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整体规划与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市场就业宣传和职业培训,转变择业者观念和提高其职业能力提高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管理水第二章劳动就业名词解释1就业:

就业是指人们在某种职业中从事工作和劳动并获取相应的报酬的状态。

2就业者:

就业者是指一切为获取劳动报酬而工作的人。

3失业:

失业是指没有在某种职业中从事某种工作的状态。

4失业者:

失业者是指有能力工作并在寻找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适当就业机会的人群。

5非正规就业:

非正规就业主要是指无固定场所、无固定雇主和服务对象、无固定劳动关系、无固定收入和无社会保障的就业形式。

问答题1简述就业的重要意义。

答:

人们从事工作和劳动,是社会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人们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途径。

没有就业,社会不可能进行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和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2简述中国就业矛盾的主要表现。

答: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国民教育水平较低,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主要表现在:

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3简述中国政府促进就业的主要政策措施。

答:

发展经济,调整结构,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4简述扩大就业的途径。

答:

扩大就业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经济。

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

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和政府采取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

5中国就业政策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控制下的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主导下的多渠道就业政策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就业政策6简述统包统配政策的含义。

答:

在用工制度上表现为就业终身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的职工实行固定工资制。

在工资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的低工资制在福利保障上由单位给职工提供养老、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全面福利待遇。

7改革开放初期,多渠道安置就业的要点包括哪些方面?

答:

广开就业门路,积极拓宽城市就业渠道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村非农就业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外市场增加就业8简述我国现行的就业方针。

答:

我国实行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9简述再就业工程的主要内容。

答:

在就业工程的主要内容是:

通过一定的资金投入,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各种就业服务手段,实行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帮助安置相结合,为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职工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转岗培训、生产自救等各种服务,促使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

10简述再就业工程的积极作用。

答:

再就业工程作为一项主动、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对我国城市失业的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下岗职工的生存之需,稳定了下岗职工的情绪。

通过开展再就业培训,更新了下岗人员的知识技能,提高了他们的再就业能力,开发了一批就业岗位,促进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1简述再就业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答:

再就业工程实施过程中,政府、企业和职工个人都存在就业观念误区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具有不经济性再就业工程资金短缺,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借“再就业工程”的名义,出现了限制使用外地工的政策导向。

12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一方面,通过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投资规模;另一方面通过取消贷款额度限制和下调利率,刺激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力图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以带动就业增加。

13简述提前退休的主要弊端。

答:

提前退休人员的“退而不休”,加剧了社会就业矛盾。

提前退休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企业技术人才流失,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提前退休在养老问题上产生负面影响,加重了企业和社会的负担。

14简述中国职业培训的主导环节。

答:

加强就业前培训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加强再就业培训发展远程培训15国家职业资格分为哪几个等级?

答:

国家职业资格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并分别同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相对应。

16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

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上升,再就业率逐年下降经济增长对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小,就业弹性系数下降结构性失业突出,造成就业资源浪费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劳动力竞争加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就业的影响将逐渐凸显17简述造成严峻就业形势的主要原因。

答:

新增劳动力众多且持续增长,这是我国产生就业问题的基本原因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引发结构性失业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劳动参与率偏高劳动力总体素质结构不合理劳动力市场不完善18有人说,经济结构调整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有人说,经济结构调整应当以充分就业为目标。

请对以上两种观点予以评论。

答:

应当从中国国情出发,要兼顾两方面的目标。

只考虑一方面的目标,而忽略另一方面的目标,必然会带来不良后果。

19简述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有利条件。

答: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进一步解决好就业问题提供了思想认识基础。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解决就业问题的大政方针已定,方向明确,措施配套,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步形成,为解决好就业问题提供了政策和机制保障。

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经济结构调整顺利推进,企业经济收益明显好转,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必将对就业形成强有力的拉动。

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将为解决就业问题带来新的机遇。

随着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的深入落实和完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释放,就业和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将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0简述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的经济结构调整地主要思路。

答:

城乡结构调整要以加快城镇化为突破口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中应该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应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在就业结构中应鼓励非正规就业21论述促进就业的主要策略。

答:

实施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充分就业为宗旨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施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事业,降低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保护就业弱势群体,对特殊群体实行就业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22简述中国在21世纪前期解决就业问题的总体目标。

答:

21世纪前期,中国解决就业问题的总体目标是: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满足广大劳动者参与劳动和提高收入水平的愿望,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将失业率控制在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23简述中国在21世纪前期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

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改善协调推进,扩大就业容量坚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和完善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政府法律制度为基础的市场就业机制提高教育水平,加强职业培训,使人力资源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合理安排社会保障与就业,对困难群体实行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援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挥中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第三章劳动组织名词解释1劳动组织:

劳动组织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人与事匹配、事与岗一致、岗与岗协调的原则,将分散的人力聚合成一个整体的活动。

2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是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劳动专业化。

3劳动协作:

劳动协作是指对有联系的劳动活动所进行的统筹安排,是劳动者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协同劳动。

4作业组:

所谓作业组是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把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相互协作的人员组织起来的劳动集体。

5管理跨度:

管理跨度(又称为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领导人所能直接、有效地领导的下级人数。

6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是指企业生产行政指挥系统的等级层次。

7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是劳动者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合理组织劳动的基础上,完成某项工作预先规定的活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8劳动定额水平:

劳动定额水平是指国家或企业对职工完成某项工作所规定的应消耗劳动量的高低。

9工时:

工时也称人时,是计算工人劳动时间的计量单位,一个工人劳动一个小时称一个工时。

工时消耗是指个人在一个工作班内全部工作的消耗,包括生产及各项活动的时间消耗。

10定额时间:

定额时间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必须消耗的工时。

11非定额时间:

非定额时间是指工人在工作班内从事劳动以外的其他工作所消耗的时间或停止工作的时间。

12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是指在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进行研究和改进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观测和技术测算来确定劳动定额的一种方法。

13比较类推法:

以现有同类产品、零件、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分析比较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工序定额的方法。

14定员:

定员是指根据企业已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企业各类人员的数量界限和质量标准。

15定员标准:

定员标准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不同企业的同类型岗位人员制定的统一用人数量标准。

16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亦称制度工作时间,使之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从事生产劳动或工作的时间,以小时为计量单位。

工作时间一般由法律和制度规定。

17工作班制:

工作班制是指在工作日内组织不同班次进行生产的劳动协作制度。

问答题1根据劳动组织的范围,可以将劳动组织分为哪两个层次?

答:

根据劳动组织的范围不同,可将劳动组织分为社会劳动组织和单位劳动组织两个层次。

2有人说,劳动组织是共同劳动的需要。

请对此观点进行评论。

答:

正确。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总要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实行必要的分工和协作。

没有分工协作,就不能把劳动者组织起来,共同进行生产劳动。

也就是说,实行劳动分工协作,合理组织劳动,使一切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

3简述劳动组织的任务。

答:

根据合理分工与协作的原则,正确配备劳动力,合理确定工作量,节约劳动力的使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正确处理劳动力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保证劳动者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做好工作场所的组织工作,改进操作方法,保证劳动者在工作中的身心健康。

运用工效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不断完善和改进劳动组织,改善劳动关系,做到用人少、效率高,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

4简述劳动分工的层次。

答:

劳动分工有两个层次,一是社会分工,二是企业内部分工。

社会分工是按社会生产的大类所进行的分工。

企业内部分工是企业范围内的分工,是企业内部的车间、班组及每个生产者之间的分工。

5简述劳动分工的类型。

答:

按照劳动者使用的劳动工具、技术装备和工作复杂程度,以及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的劳动分工,可分为职能分工、专业分工和技术分工等三种主要形式。

6简述分工与协作的关系。

答:

劳动能够分工与劳动协作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劳动分工是协作的基础,劳动协作是分工的前提。

劳动分工必然要求广泛的社会协作,搞好劳动协作是劳动组织工作的关键环节。

建立在劳动分工基础上的协作,能够创造一种新的集体生产力。

7简述劳动协作的类型。

答:

按照分工的简单于复杂程度不同,可以将劳动协作分为简单协作和复杂协作。

以简单分工为基础的协同劳动称为简单协作;以细致分工为基础的协同劳动称为复杂协作。

8简述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答:

组织结构是指劳动组织的构成形式,要遵循一定的组建原则。

主要原则包括:

精简原则、统一原则、效能原则、自动调节原则和管理跨度原则。

9简述劳动定额的分类。

答:

劳动定额有多种分类,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是两种基本类型。

此外,还有服务定额、看管定额、销售定额和设计人员的设计定额。

10为什么说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答:

首先,劳动定额在劳动分工与协作中起着双重的量的规定性作用。

一方面它确定一个劳动者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规定职责的数量标准;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核算和平衡各工种、车间、部门之间劳动量的比例以及所需要的劳动者人数。

其次,劳动定额是确定工资、奖金的依据,是考核和评价职工成果的准绳。

再次,劳动定额是编制生产计划、成本计划,实施经济核算制和经济责任制的基础。

11制定劳动定额的依据有哪几方面?

答:

制定劳动定额的依据有技术依据、经济依据、心理和生理依据等方面。

12简述确定劳动定额水平的原则。

答:

先进合理是确定劳动定额水平的基本原则,其含义是:

在正常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努力,多数工人能够达到或超过、部分工人能够接近的水平。

工人为达到和超过劳动定额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必须表现为充分和有效地利用工作时间,并以正常的、符合劳动卫生原则要求的工作速度进行工作。

多数工人达到和超过劳动定额是一种动态的要求。

13定额时间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

定额时间大致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作业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14简述技术测定法的步骤。

答:

首先,分解程序。

其次,分析设备工具状况。

再次,分析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状况。

最后,实地观测和分析计算。

15简述定员编制的原则。

答:

定员的编制要按照先进、合理的原则进行。

该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

既要考虑现实的技术和组织条件,又要充分挖掘劳动潜力,将定员建立在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发挥职工潜能的基础上。

参照主管部门下达的定员标准,并与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和本企业历史先进水平进行比较,保持其平均先进性。

处理好不同人员之间的构成比例。

16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有哪几种?

答:

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有:

技术测定法、比较类推法、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

17简述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类。

答:

在企业标准中,定员标准又分为单项标准和综合标准。

单项标准是对某些设备、岗位、产品、工序规定的定员标准,也称详细定员标准;综合标准只规定某类人员以至企业全部人员配备数量标准,也称概略定员标准。

18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可将定员标准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

各行业通用标准,如教育部制定的各类学校教员、职员、工人标准;卫生部制定的医护人员定员标准等。

部门或行业标准,这是定员标准的主要部分,其中以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的为主,地方主管部门制定的为辅。

企业标准,一般是企业结合自己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把行业定员标准具体化,只适用于本单位。

19定员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

定员的方法有:

劳动效率定员计算法、设备定员计算法、岗位定员计算法、比例定员计算法、职责定员法。

20简述工作时间的种类。

答:

由于企业的生产特点和条件不同,可以划分不同类别的工作时间:

标准工作时间,即每天工作小时,每周工作天数,每周制度工作时间。

非标准工作时间,即多于或少于标准工作时间。

不固定的工作时间,即由于特殊的生产条件或工作需要,有些工作不能或无法固定工作时间。

21简述工作轮班的种类。

答:

工作轮班主要有两班制、三班制、四班制。

两班制。

每个工作日分早、中两个班次组织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

三班制。

每个工作日分早、中、晚三班组织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

四班制。

每个工作日分为四个班进行生产,分为四八交叉作业制和四六工作制两种情形。

22连续性三班制有哪几种轮休制度?

答:

连续三班制的轮休组织形式有三班轮休制、三班班轮休制和四班轮休制。

23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有哪些?

答: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

新年,放假1天(1月1日);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劳动节,放假3天(5月1日、2日、3日);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24工时改革趋势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

从世界范围看,工时改革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弹性工作时间制度、分职制、非全时工制、一周两天工制、有效的工作时间制度。

25按照劳动力市场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