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问答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1851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匮要略问答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匮要略问答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匮要略问答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金匮要略问答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金匮要略问答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问答题答案.docx

《金匮要略问答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匮要略问答题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匮要略问答题答案.docx

金匮要略问答题答案

《金匮要略》问答题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广西教学点黄庆华(学号:

20021051001)

1、《金匮要略》是怎样一本书?

其价值如何?

答:

《金匮要略》是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悉备的杂病学专著著由于本书是中医理论的根基,临床各科的纲领,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于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和深远影响。

所以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推崇为方书之祖,治疗杂病的典范,成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2、《金匮要略》一书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答:

①整体观为指导,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的辨证论治方法。

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观。

③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预防思想。

④诊治杂病的典范。

3、痉病怎样辨证施治?

答:

张仲景将痉病分为柔痉和刚痉两种。

柔痉为素体津液不足,复感风邪而致,症状为发热、恶风、有汗、颈项强急、角弓反张和口噤不开,治宜疏风解肌,生津缓脉,方用栝蒌桂枝汤;刚痉为素体津液不足,复感寒邪而成,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口噤不开、颈项强急,甚至角弓反张,治用葛根汤解表散寒,生津缓脉。

若外感风寒,误治失治,表邪入里,内郁阳明,热盛灼筋,筋脉拘挛,也会形成痉病,此即里热成痉,症见胸满口噤、四肢拘挛、角弓反张等,宜大承气汤通腑泻热,急下存阴以解其痉。

4、试述湿病的治禁。

答:

外湿当用汗法。

但要微汗而切忌大汗,方为得法。

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若发其汗而大汗出,则风气虽去而湿邪仍在,不仅病不能愈,且使卫阳耗伤。

若内湿招致外湿,内外合邪,治当利其小便。

小便得利,则里湿去,阳气通,外湿亦除。

5、麻黄加术汤证与麻杏苡甘汤证有何异同?

答:

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苡甘汤同治湿病,其相同点为:

病位皆在太阳之表;均有发热身重,身体疼痛的症状;方药具有解散表邪,除湿止痛之功效。

二证的不同点在于:

麻黄加术汤证病机为寒湿袭表,麻杏苡甘汤证病机为风湿袭表,且有化热之势;前者发热无朝轻暮重之变化,其疼痛固定不移,后者发热日晡加剧,其疼痛游走不定;前者以散寒除湿为法,偏于温散,后者以疏风祛湿,兼以清热为法,偏于凉散。

6、桂枝附子汤证、白术附子汤证、甘草附子汤证有何异同?

答: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方在病机上同属风湿袭表,表阳已虚;在症状方面,都有发热,身重,身体疼痛等症;治疗时皆以温经助阳,祛风除湿为法。

三者不同之处在于:

在病机方面,桂枝附子汤证为风湿俱盛,表阳已虚;白术附子汤证虽表阳已虚,但风邪已去,湿邪独盛;甘草附子汤则为风湿俱盛而表里阳气皆虚。

在症状方面,桂枝附子汤证多见风邪偏盛之症状;白术附子汤证则多见湿邪偏盛之症状;甘草附子汤证不但身体疼痛剧烈,又有汗出恶风,短气浮肿,小便不利等里阳已虚的表现。

在治则方面,三者虽然都能温经助阳,但桂枝附子汤意在温助表阳,祛风除湿;白术附子汤旨在祛除湿邪,扶助表阳;甘草附子汤在祛风除湿之外,又能温助表里之阳。

在用药方面,三方明显不同。

桂枝附子汤以桂、附相伍,助表阳而散风湿;白术附子汤中术、附相合,走皮中而逐水湿;甘草附子汤以术、桂、草并用,祛风除湿之中,又能扶助表里之阳气。

 

7、试述百合病的病因、病机及脉症

答:

百合病的病因有二:

一为热病之后,余热未尽,阴液未复;一为情志不遂,化火伤阴。

其病机总由心肺阴虚内热所致,治宜养阴清热。

其脉症为微数。

8、百合病如何辨证论治?

答:

若见百合病本证,即“常默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意欲食复不能食,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可用百合地黄汤治疗。

若误汗伤津兼见心烦口渴者,宜用百合知母汤养阴清热,除烦止渴;若误下伤胃,气逆上冲而见呃逆、尿少者,宜用滑石代赭汤养阴清热,降逆和胃;若误吐伤阴,胃中失和而见烦躁不食者,又宜百合鸡子黄汤养阴清热,安中和胃。

若百合病日久失治。

往往变证丛生,则须随证施治。

若邪热聚肺,口渴不甚者,当以百合煎洗肌肤,取“洗其外而通其内”之意,使肺中津液得以宣发敷布则口渴自止;若热灼胃阴而口渴不止者,当以栝蒌牡蛎散清养胃阴;若里热较甚,内热外达而见身热者,又当以百合滑石散清热养阴,使热除阴复,发热遂止。

9、百合病有哪些误治后的治法?

答:

百合病有以下3种误治后的治法:

1、百合病误汗后的治法:

百合病,本来心肺阴虚,内有燥热,是不能使用汗法的,若医者将个别表面现象,如“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误认为表实证而用汗法,汗后阴液受伤,肺阴为之不足,燥热尤甚,则出现心烦、口燥等症,宜补虚清热、养阴润燥,用百合知母汤。

以百合润肺清心,益气安神;以知母养阴清热,除烦润燥;以泉水煎药清其内热。

三者共起补虚、清热、养阴、润燥作用。

2、百合病误下后的治法:

百合病本为虚热在里,不能使用下法。

若误认为“欲饮食,复不能食”是邪热入里之里实证,而用攻下法,下后必然产生两种变症:

一是下后津液耗伤,则内热加重,一部分阴液从大便泄出,所以小便反而减少,表现为小便短赤而涩;二是因泻下之药每为苦寒之品,服后损伤胃气,则出现胃气上逆,呕吐呃逆诸症。

法当养阴清热,利尿降逆,用百合滑石代赭汤,方中百合清润心肺,滑石、泉水利小便,兼以清热,代赭石降逆和胃。

使心肺得以清养,胃气得以和降,则小便清,大便调,呕逆除。

3、百合病误吐后的治法:

百合病本属阴不足之证,是不能使用吐法的。

若误认为“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是痰涎壅滞而用吐法,虚作实治,吐后不仅损伤脾胃之阴,更能扰乱肺胃和降之气。

阴愈损,则燥热愈增,引起虚烦不安、胃中不和等证。

法当滋养肺胃之阴以安脏气,以百合养阴清热;鸡子黄养阴润燥以滋胃阴,共奏养阴除烦之功,则阴复胃和,虚烦之证自愈。

10、狐

病的病机、症状是什么?

怎样治疗?

答:

其病机为感受湿热虫毒,湿热内蕴所致。

在病变过程中,可以出现发热症状,形如伤寒。

由于湿热内蕴,所以沉默欲眠,食欲不振,甚至恶闻饮食气味;虫毒内扰,故卧起不安,目不得闭,面色变幻无常,或红、或黑、或白。

如虫毒上蚀咽喉,则咽喉腐蚀;虫毒下蚀二阴,则前阴或后阴溃疡;而且有时咽喉与二阴同时溃疡。

若狐病发病未久,尚未蕴酿成脓,湿热上蚀咽喉者,当以甘草泻心汤清热燥湿,解毒扶正;湿热下注前阴者,当用苦参汤外洗以清热燥湿;湿热蚀于后阴者,又宜用雄黄外熏以解毒燥湿;若湿热酿脓者,治用赤小豆当归散解毒渗湿,活血排脓。

11、疟病分类的特点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

答:

疟病的脉象为弦,其治以截疟为主。

疟病根据寒热的多少分为三种:

一是瘅疟,以但热不寒为特征,因阴津受损,内外皆热引起,可用白虎加人参汤,或竹叶石膏汤治之;二是温疟,以热多寒少为特征,因热盛津伤,外邪未解引起,可用白虎加桂枝汤治之;三是牝疟,以寒多热少为特征,因素体阳虚,或阳被痰遏引起,可用蜀漆散治之。

另外疟病微寒者可用柴胡桂姜汤治之;若疟有表邪者可用牡蛎汤治之;若疟病热伤津液者,可用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治之。

疟病久治不愈,可以导致人体正气损伤,痰聚血瘀,形成疟母,宜鳖甲煎丸治之。

12、试述温疟的证治。

答:

温疟:

以热多寒少为特征,因热盛津伤,外邪未解引起,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治疗以白虎加桂枝汤清热生津,解表祛邪。

13、何谓牝疟?

其证治如何?

答:

牝疟:

疟多寒者,以寒多热少为特征。

多由素体阳虚,阳气难以外达,或素有痰饮,阳气为阴邪所阻而致。

治以祛痰截疟,助阳镇逆。

方用蜀漆散治之。

14、试述防己地黄汤的病机与功用。

答:

防己地黄汤的病机为阴血亏损,肝风心火上扰。

其具有滋阴降火,养血熄风的功用,可用于狂妄证。

15、试述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主症、病机、治法,并分析其用药特点

答: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主症为风湿历节,其病机乃肝肾先虚为病之本,寒湿外侵为病之标。

其病虽留注筋骨,实与其所合之脏关系甚大,临证施治时,不可舍本求末。

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痹阻阳气,邪留关节,气血流行不畅,故肢节肿大疼痛。

湿阻中焦,流注于下,故两脚肿重如脱。

湿邪郁于内,郁积化热,湿热上蒸而耗气伤阴,故头目眩晕,温温欲吐,短气,身体瘦弱。

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行痹,祛风除湿。

方中桂枝散风通络;麻黄散寒透湿;白术健脾化湿;附子温阳通络,散寒化湿;防风散风;生姜、甘草健中散湿;芍药敛阴活络;知母滋阴清热降火。

16、试述寒湿历节的证治

答:

寒湿侵袭于关节之间,凝结不去,阻碍气血的运行,所以关节疼痛不可屈伸,强直拘急,脉象沉紧。

治以乌头汤散寒止痛。

方中麻黄辛温,散风寒湿邪;乌头温通阳气;芍药、甘草缓急止痛,通络敛阴;黄芪益气祛湿,可制麻黄发汗太过;乌头大辛大热,有毒,用白蜜之甘润以缓其燥热,并能解毒。

本方使寒湿之邪微微汗出而解,邪去而正气不伤。

17、简述血痹证治。

答:

血痹阴阳俱微是营卫气血的不足;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是阳气不足,阴血涩滞的表现。

局部肌肉麻木为血痹的症状特征,与风痹的症状不同,前者以麻木为主,后者以疼痛为主。

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阳行痹,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说:

“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之意。

方用黄芪补气,桂枝、芍药通阳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成温阳行痹之效。

18、试述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方义与临床运用

答: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用黄芪补气,桂枝、芍药通阳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成温阳行痹之效。

其具有温阳行痹的功效,临床主要运用治疗血痹,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说:

“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之意。

19、阐述小建中汤证的病机与治疗意义

答:

小建中汤证的病机乃因虚成损,积损成劳;往往阴虚及阳,或阳虚及阴,从而导致阴阳两虚之证。

出现寒热错杂证候。

治疗意义有以下三方面:

A小建中汤旨在建立中气,使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寒热错杂之证可平,阴阳和调。

《金匮要略心典》“欲求阴阳之和者,必求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B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小建中汤是治疗胃病的常用方。

凡胃病有下列四项之一、二者,便可用本方:

①胃痛喜按兼肢冷;②中虚内无热邪,便结而小便不黄;③口虽渴但喜热饮,舌苔多淡或色白;④腹中急痛、心悸、脉之弦缓涩弱者。

本方广泛用于多种消化系统虚弱性病证,如胃脘痛、腹泄、便秘等,特别对消化性溃疡病、胃炎腹痛属虚寒者,有较好疗效;本方用于产后虚羸,证见腹中疼痛不止、气短、少腹拘急、痛引腰背、不能饮食者,宜加当归。

又,本方亦属甘温除热之剂。

对于病后、产后及久病虚热,兼见四肢倦怠、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证属气血阴阳失调者有疗效。

C小建中汤中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辛甘养阳,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合奏和调阴阳,治疗阴阳两虚之证。

20、酸枣仁汤证与栀子豉汤证均有“虚烦不得眠”,其病机与治法有何不同?

答:

虚劳的心烦失眠证由肝阴不足,心血亏虚所导致,肝阴不足则生内热,心血不足则神不内守,所以虚烦失眠,治以酸枣仁汤,方中用酸枣仁以养肝阴安肝魂;茯苓、甘草以宁心安神;知母以清虚热;川芎以理血疏肝,共奏养阴清热,安神宁心之效。

肝血不足,心血亏虚的虚劳失眠证,用酸枣仁汤。

而《伤寒论》中有虚烦不得眠,治以栀子豉汤,与酸枣仁汤证不同。

栀子豉汤主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

其病机为外感热病,因汗吐下而虚其胸胃,余热留恋不去,故有胸脘痞塞而按之濡,心中懊

,舌苔薄黄而腻等兼证;本条之证则为虚劳肝病,以阴虚为主,兼有郁热,故常兼见情绪激动,头目昏眩,舌红少苔等症,应善于鉴别。

21、何谓“缓中补虚”?

试结合原文说明之

答:

①“缓中补虚”即缓消在里之瘀血,补益阴血之不足。

是治疗虚劳干血证的一种方法。

②缓中补虚的代表方是大黄

虫丸。

羸瘦,是五劳伤害到了极点的结果,腹满不能饮食,是脾胃运化失常的表现。

由于虚劳日久不愈,经络气血的运行受到影响,从而产生瘀血,停留于体内,日久则谓“干血”,瘀血内停,妨碍新血的生成,肌肤失其营养,故粗糙如鳞甲状,两目黯黑。

治宜缓中补虚的大黄

虫丸。

方中用大黄、

虫、桃仁、虻虫、水蛭、蛴螬、干漆活血化瘀;芍药、地黄养血补虚;杏仁理气;黄芩清热;甘草,白蜜益气和中,为久病血瘀的缓方。

因取其攻补兼施,峻剂丸服,意在缓攻,达到扶正不留瘀,祛瘀不伤正的作用,故曰:

“缓中补虚”。

22、试述薯蓣丸的适应症和组方意义

答:

薯蓣丸的适应症是虚劳诸不足,其组方意义是:

虚劳诸不足,是指人体气血阴阳诸不足,则抗病能力也弱,容易感受外邪。

治疗方法,就应正邪兼顾,但以扶正为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故以薯蓣丸健脾调中和五脏。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营卫生化之源,故方中用薯蓣专理脾胃,人参、白术、茯苓、干姜、豆黄卷、大枣、甘草、曲益气调中,当归、川芎、芍药、地黄、麦冬、阿胶养血滋阴,柴胡、桂枝、防风祛风散邪,杏仁、桔梗、白蔹理气开郁,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

23、虚劳病应如何辨证论治?

答:

虚劳病的总脉象为:

脉大即大而无力,阴虚阳浮;极虚,是轻按则软,重按极无力,是精气内损的脉象,脉大与极虚,虽形态不同,但都是虚劳病的脉象,所以说:

“脉大为功,极虚亦为劳。

”其证治为:

阴阳两虚,心肾不交的虚劳失精证,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交通心肾;阴阳两虚,寒热错杂,用小建中汤;偏于气虚的则用黄芪建中汤;肾气不足的虚劳腰痛,用肾气丸;虚劳气血阴阳均不足,复感外邪侵袭证,方用薯蓣丸扶正祛邪;肝血不足,心血亏虚的虚劳失眠证,用酸枣仁汤;虚劳日久的干血内停证,用大黄

虫丸缓中补虚,滋润干血。

24、简述虚热性肺痿的成因与病机

答:

虚热性肺痿的成因与病机,是由耗伤津液,而致阴亏,产生虚热,肺燥津伤而成。

具体原因有:

汗多;呕吐;消渴小便利数;津亏便难加之泻下而更伤津液。

25、肺痿如何辨证施治?

答:

肺痿的成因,是由耗伤津液,而致阴亏,产生虚热,肺燥津伤而成。

具体原因有:

汗多;呕吐;消渴小便利数;津亏便难加之泻下而更伤津液。

肺痿的症状:

咳而吐浊唾涎沫,脉数虚。

肺痿病临床以阴亏虚热者多见,但亦有因上焦阳虚,肺中虚冷而痿者。

但有人认为此条乃似肺痿的肺中冷证,以其吐涎沫而不咳,与肺痿之吐涎沫而咳对勘,此说可供参考,见《金鉴》。

虚寒肺痿的症状:

吐涎沫,不咳,不渴,气虚不摄而有遗尿,小便数,本证由于肺中虚冷,故必有头眩多唾涎沫。

治疗用温肺益气之法。

以甘草、干姜辛甘温化。

可简单列表如下:

           病因      主症         治法

   ┌ 虚热──津液不足、阴虚内热──咳嗽吐浊唾涎沫,脉虚数──养阴清肺

肺痿 ┤

   └ 虚寒──上焦阳虚,肺中虚寒──吐涎沫,不咳不渴,小便数──温养阳气

26、虚寒肺痿是怎样发生的?

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如何治疗?

答:

虚寒肺痿的成因,是因耗伤津液,而致阴亏、上焦阳虚,肺中虚冷而痿者。

但有人认为这乃似肺痿的肺中冷证,以其吐涎沫而不咳,与肺痿之吐涎沫而咳对勘。

虚寒肺痿的主要表现:

吐涎沫,不咳,不渴,气虚不摄而有遗尿,小便数,本证由于肺中虚冷,故必有头眩多唾涎沫。

治疗用温肺益气之法。

以甘草、干姜辛甘温化。

27、肺痈各阶段的主要证候有哪些?

为什么?

答:

肺痈是由感受风热毒邪入肺而成。

其病可分三个阶段:

  一,风温表证期:

肺受温邪,病在卫分,证有发热汗出恶寒,脉微而数;

  二,毒热酿脓期:

风热之邪,内壅伤肺,热入于营,血脉不通,证见咳,口中辟辟燥,喘满,不渴,痰粘稠,时时振寒发热,此热蓄结酿脓之势也;

  三,成脓期:

肺气壅塞,毒热酝酿血脉,破溃成脓,病时已久,正气大亏,治疗宜用益气托脓之法。

方用桔梗汤。

若热伤血脉,肺叶腐败成脓,则吐如米粥,而难救治。

 

28、肺痈脓成可见哪些症状?

怎样治疗?

答: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脓成可见的症状,而“振寒脉数”,是肺痈成脓的特征之一。

治疗因肺气壅塞,毒热酝酿血脉,破溃成脓,病时已久,正气大亏,宜用益气托脓之法。

方用桔梗汤。

 

29、何为肺胀?

肺胀病有何特点?

试举例说明

答: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

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目如脱状、心下有水为肺胀病的特点。

风寒外束,肺气不宣,通调失职,而生水饮。

此邪实闭肺,肺气愈降不得。

气逆于上,证见咳喘,脉浮大,目胀如脱。

脉证俱实,治用发汗透邪降逆之法。

越婢汤主于发越阳气,加半夏则降逆平喘也;心下素有水饮,复感风寒,外内合邪,致使肺气壅塞不利,而有咳喘,脉浮,饮邪生热,故烦;心下有水,谓宿疾也,必有其证可参。

治以解表化饮之法,兼以清解郁热,用小青龙汤。

30、张仲景论述咳嗽上气病有何特点?

答:

张仲景论述咳嗽上气病有以下特点(既可见于肺痿、肺痈病中,亦可单独出现,有邪正虚实之分):

 ┌ 虚──肺胃津伤,虚火上炎──麦门冬汤(若为肾不纳气,元阳离根,则为危候)

 │   ┌ 痰浊上盛──皂荚丸

 ┤   │ 内饮外寒、内外俱实──射干麻黄汤

 └ 实 ┤ 外寒兼内饮郁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 里饮挟热──越婢加半夏汤

    └ 正气虚弱,水饮内生──泽漆汤

31、形成奔豚气病的因素有哪些?

答:

奔豚气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从惊恐得之。

奔豚的发病,多与惊恐有关。

惊恐使气机逆乱,气血乖张,致使气奔突冲撞;或引动冲气上逆,而发奔豚。

其他如火邪、吐脓、惊怖病,也因惊恐而致气乱、郁而化火成病。

32、肝郁奔豚是怎样发生的,可以出现哪些症状,如何治疗?

答:

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热,气逆上冲于胸,发为肝郁奔豚。

肝气横逆犯脾,土为木乘,而有腹痛的症状;肝胆之气不和而有往来寒热之证。

治疗以舒肝降逆,和胃止痛为法,方用奔豚汤。

33、奔豚气主要有哪些类型?

试述其症状。

答:

奔豚气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其症状、类型分述如下:

肝气奔脉──奔脉汤(证属肝郁化热者,多兼腹痛,口苦,往来寒热等肝郁气逆,侮脾犯胃见症,治宜奔豚汤养血平肝,和胃降逆。

  误汗奔脉──桂枝加桂汤(证属发汗复感寒邪者,症兼针处被寒,核起而赤,治宜外用灸法以温经散寒,内服桂枝加桂汤以外和营卫,内调脏腑阴阳而降冲气。

  饮逆奔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属寒饮上逆者,多兼脐下动悸,欲作奔豚,治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通阳降逆,培土制水。

34、脾约的主症是什么?

如何治疗?

答:

脾约是胃强脾弱,脾受胃制,津伤不布,肠道干涩,大便秘结的病证。

症状是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趺阳脉浮而涩。

趺阳脉候脾胃之气,其脉浮而涩,浮是举之有余,为阳脉,主胃气强盛;涩是按之滞涩而不流利,为阴脉,主脾脏津液不足;胃气强,伤于脾,脾阴弱,能食而不能运化,津液不能敷布,故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结,膀胱为其所迫则小便频数;胃强而脾弱,这是脾约证的病理特点。

治以麻子仁丸泄热润燥,利气通便。

方中大黄泄热通便,治胃气之强;芍药、麻子仁滋阴润燥,治脾阴之弱;枳实、厚朴理脾肺之气,以行津液;杏仁润燥而利肺气,以通幽导便;以蜜为丸,意在甘缓润下,阳明燥热得泄,太阴津液得滋,脾约可愈。

35、苓桂甘枣汤、苓桂术甘汤、苓桂味甘汤三方的作用与适应症有何不同?

答:

苓桂甘枣汤、苓桂术甘汤、苓桂味甘汤三方的作用与适应症见简表:

适应症

病机

方药

作用

心脾阳虚水饮上逆之奔豚

汗后伤阳

苓桂甘枣汤

通阳降逆、培土制水

痰饮

脾虚饮停

苓桂术甘汤

温阳化气,健脾除饮

误服小青龙汤后的变证治疗

引动冲气

茯苓五味甘草汤

平冲降逆,扶正收敛耗散真气

36、厚朴麻黄汤证与泽漆汤证均为水饮所致,主症均为咳喘,二者应如何鉴别?

答:

《脉经·卷二》:

“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宜服泽漆汤。

”《千金·咳嗽门》:

“咳而大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厚朴麻黄汤方。

”又《千金·咳嗽门》:

“夫上气,其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据此,《脉经》、《千金》所载,当是旧文,可补《金匮》之不足。

厚朴麻黄汤证与泽漆汤证均为水饮所致,主症均为咳喘,以脉定证,分别表里上下之病机差异。

寒饮挟热偏里的证治方用泽漆汤。

因为沉则主里,咳嗽者,是由于脾虚不运,水饮内结,充溢三焦,上迫于肺则咳嗽,吐痰;外溢于肌表则身肿;治用逐水温阳,健脾利湿,止咳平喘治法。

泽漆,大戟之苗也。

主消痰逐水;紫参,利大便通水道;桂枝、人参、生姜、甘草,健建脾胃扶正;白前平喘,黄芩清郁热,以成扶正驱邪之法。

而饮邪挟热的证治,治疗以厚朴麻黄汤,宣通肺气,散饮降逆,止咳平喘。

因为饮邪内阻;肺气不宣,阳郁化热,饮邪挟热,故见咳喘烦满,汗出脉浮。

37、胸痹心痛短气合篇讨论的依据是什么?

答:

胸痹和心痛两病,均有疼痛症状,发病部位相邻近;病因病机亦有所相同,且可相互影响,合并发生,而短气又是胸痹病的常见症状,故合为一篇讨论。

38、“阳微阴弦”的含义是什么?

答:

“阳微阴弦”,既是胸痹、心痛的病机,也是太过不及的脉象反映。

“阳微”是指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之象;“阴弦”则阴寒太甚,水饮内停之征。

若从脉象言,“阳微”指寸脉微,“阴弦”指尺脉弦。

39、分析比较枳实薤白桂枝汤与人参汤

答:

胸痹寒气逆满虚、实证的辨治,临床分别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与人参汤来治疗。

他们是同病异治之例。

因为同为胸痹,因其有偏实偏虚之不同,故立通补两法,前者多由停痰蓄饮为患,故当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以荡涤之,是为“实者泻之”之法,属“急者治其标”;后者多由无形之气痞为患,故用人参汤以温补之,是为“塞因塞用”之法,属“缓者治其本”。

胸痹主证,是以心中痞,胸满,胁下逆抢心为特点,病变范围已由胸膺部扩至胁下及腹,其病机虽然是“阳微阴弦”,但有虚实之异,必须辨别。

一、胸痹属实者,乃由胸阳不振,胁下阴寒之气乘虚上逆所致。

病势急,临证尚可见:

腹胀、大便不通、脉象弦紧;治宜通阳开结,泄满降逆。

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厚朴,下气除满;桂枝,温降寒逆之气;合栝蒌、薤白宽胸宣痹,除痰降逆。

二、胸痹属虚者,系中焦阳虚,虚寒之气上逆,使胸中大气不转所致,其病势较缓,临证还可见到:

倦怠少气、便溏、舌淡、脉弱。

治宜温中益气培本,温散寒气。

方用人参汤。

以人参、白术、炙甘草补益中气,干姜温中散寒。

40、栝蒌薤白白酒汤证与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有何不同?

答:

两汤均是治疗胸痹的常用方剂。

栝蒌薤白白酒汤为胸痹的基础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是栝蒌薤白白酒汤证的症状特点。

由于胸阳不振,饮邪上乘,闭阻胸中气机,故有胸背疼痛、短气,是胸痹之辨证要点;气闭于胸中,肺失宣降,则喘息、咳唾,又是胸痹病中所常有也。

寸口脉沉而迟,为上焦阳虚,胸阳不振之象;关上小紧数,主中焦停饮,阴寒内盛。

正是“阳微阴弦”之谓。

治用通阳散结,豁痰下气之法。

用薤白、白酒温行阳气,栝蒌实下痰宽胸。

白酒,用米酒。

而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所主胸痹之证,是以心中痞,胸满,胁下逆抢心为特点,病变范围已由胸膺部扩至胁下及腹,其病机虽然是“阳微阴弦”,但有虚实之异,必须辨别。

其主治胸痹属实者,乃由胸阳不振,胁下阴寒之气乘虚上逆所致。

病势急,临证尚可见:

腹胀、大便不通、脉象弦紧;治宜通阳开结,泄满降逆。

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厚朴,下气除满;桂枝,温降寒逆之气;合栝蒌、薤白宽胸宣痹,除痰降逆。

41、茯苓杏仁甘草汤与橘枳姜汤有何区别?

答:

两者都是胸痹短气轻证治疗的常用方剂。

胸痹呼吸短促、咳唾涎沫量多、痰液稀淡者,用茯苓杏仁甘草汤。

胸痹“气塞”证,胸中痞塞、郁结胀满者,治用橘枳姜汤。

从病机方面而言,一属水饮,一属气滞,从原文“胸中气塞,短气”,可知道为胸痹轻证,气塞、短气是饮阻气滞所致。

但在病情上有偏于饮盛与气滞之别,病位有在肺在胃之异。

若饮邪偏盛,上乘于肺,除胸中气塞、短气外,尚可见咳嗽,吐痰,小便不利等症。

治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宣肺利水。

若气滞饮停,胃失和降者,除见胸中气塞、短气外,还可见心下痞满,呕吐不食之证。

治以橘枳姜汤,温胃散饮。

42、枳实薤白桂枝汤与桂枝生姜枳实汤如何区别运用?

答:

枳实薤白桂枝汤主治胸痹,是以心中痞,胸满,胁下逆抢心为特点,病变范围已由胸膺部扩至胁下及腹,其病机虽然是“阳微阴弦”,但有虚实之异,必须辨别。

其属实者,乃由胸阳不振,胁下阴寒之气乘虚上逆所致。

病势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