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工作制度.docx
《供应室工作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室工作制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应室工作制度
供应室管理制度
供应室工作制度
1.严格划分污染、清洁、无菌三区,并有明显标记,路线强制通过,不可逆行。
2.收发分开,洗涤、敷料、消毒、无菌物品存放四室分开,且布局合理。
各类物品应有清洗、消毒、灭菌的常规措施,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3.洗涤、包装、敷料、消毒、收发及质检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4.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所用的包布必须每次换洗,装配好的各种器械治疗包由专人进行核对,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供应室消毒工作制度
1.凡进入本室人员必须具备严格的无菌概念,衣帽整齐。
进入无菌操作间要洗手,戴帽,戴口罩,更换无菌衣和专用鞋方可入内。
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时进行房间空气消毒,凡包装物品一律落实到人,器械包一律经二人查对方可包装。
临床消毒物品验收后方可消毒。
3.凡本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器材、机器,仪表的性能、用途、原理、使用和保养方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维修。
4.坚持面向临床下放下收,执行者要认真履行物品收发手续,定额供应,物品要心中有数,临床供应物品尽量满足,预约供应物品要及时准确。
5.供应室要坚持勤俭节约和严格管理。
对供应单位总帐和各科分账定期查对,做到帐物相符。
如有丢失和需要增减应按正常手续予以补充。
6.确保安全生产,坚持各项检查制度,每日各组专人负责检查门窗、水、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保持室内清洁、整齐、无尘,每日小扫除2次,每周大扫除1次,并进行检查。
供应室回收制度
1.坚守工作岗位,衣帽整洁,戴好口罩和手套,严禁串岗,避免污染清洁区。
2.每日定时下收,严格清点收物数目,并仔细检查器械有无损坏及回收物品是否齐全,回收物品必须专门放置。
3.检查各种器材及用过的敷料等,如有严重污染或属传染病人用的物品应由使用科室按规定消毒处理方可收回。
4.回收的各类物品均应在消毒液内浸泡20分钟后,才能进行下步处理。
玻璃类及导管应进行双消毒。
5.回收物品一周二次(特殊情况可随时换取),所收物品按序分类,送交各组处理。
6.保持环境卫生,对所用过的容器,应每日消毒二次,保持室内清洁。
供应室回收污物制度
1.每日定时到科室回收用过的或已经过灭菌的物品。
2.凡回收的污物均应通过污物回收口进入回收室处理。
3.回收室人员要认真负责,对回收污物要认真清点,并核对分类,填好回收交换单。
4.回收的污物按规定放置各自污染区,并按种类规格分放消毒区内进行初步处理。
5.传染病人用过的用品,经消毒后包好,做好标记再行高压灭菌,或按规定进行焚烧。
供应室初洗制度
1.坚守岗位,衣帽整洁,做好劳动防护。
2.每周两次(三,六)测定消毒液,保证尿液的有效浓度。
3.洗涤玻璃物品时,必须轻拿、轻放、严禁碰撞。
4.各种包布一用一洗,保证软、洁、无纤维毛。
供应室清洗制度
1.坚守工作岗位,衣帽整洁,戴口罩。
2.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整齐。
3.操作台应达到清洁、整齐。
4.清洗后的玻璃物品,应清晰透明,PH为中性,无破损。
5.清洗后的金属类器械,应达到无垢、无锈,物件齐全,性能良好。
每日清洁卫生两次,每日空气消毒一次,每月一次空气培养。
供应室包装制度
1.坚守工作岗位,衣帽整洁。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检查物品是否达到要求,包装应配套,包布应保持清洁,及时更换。
3.盛装清洁物品容器应光亮洁净。
4.保持室内清洁,每日进行空气消毒一次,物品表面及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供应室消毒灭菌制度
1.坚守工作岗位,本组工作人员必须了解高压灭菌的原理,高压灭菌的性能,安全操作方法。
2.专人负责高压灭菌器的清洁、保养工作,灭菌过程必须有专人看守。
各类不同性质的物品应分别消毒灭菌,正常掌握灭菌温度、时间与压力。
3.凡需灭菌物品,须包装严密,但不宜过紧、过大、过松,灭菌后的物品不得潮湿,必须进行烘干,保证质量。
4.每次进行灭菌效果测试(工艺、化学、生物测定)。
5.每日进行清扫卫生两次,保持室内整齐、清洁。
供应室发放制度
1.坚守工作岗位,衣帽整洁,戴口罩。
2.发放已经灭菌的器材、物品和敷料。
各类无菌物品应排放有序,定时检查。
3.定时推车下送,严格清点发放物品数目,并仔细检查器材有无损坏及发放物品是否齐全。
4.各类灭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必须标记明显,定期检查灭菌有效期,并按灭菌日期先后放置,按时间顺序发放。
5.负责检查循环物品的数量,定期清点,及时补充,保证供应。
6.检查一次性物品的有效期和质量,确保合格后发放。
7.无菌物品检测合格后,可进入无菌存放室。
8.每日清扫卫生一次(湿擦),紫外线消毒一次,定期做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供应室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1.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本人及时登记发生事故、差错的经过、原因、后果。
2.发生差错、事故时,职责者要立即上报,重大差错或事故要立即报告护理部,科主任。
责任者三天内提交书面检查资料。
3.发生差错、事故时,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和消除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4.发生差错、事故的有关材料要保存好,不得擅自销毁。
5.差错、事故发生后,按性质、情节严重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定出防范措施,确定差错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6.如发生差错,事故后,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发现,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7.每月填写差错事故登记表,送交护理部。
供应室物品保管、领取、报销、赔偿、维修制度
1.供应室对各种物品领取、保管、报销均建立帐目,分类保管,定期检查,做到帐物相符。
2.指定专人负责分管,每周核对,每月清点,每年与总帐核对。
每月有计划领取各种物品,以保证供应室物品周转。
3.爱护使用各种物品,凡因不负责任,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损坏,应根据医院赔偿制度处理。
4.大型仪器与贵重物品的报销须经科主任或院领导同意批准,一般物品报销有护士长或分管人员检查,确认不能使用,方可报销。
5.对科内各种仪器有专人负责管理,了解其性能及保养方法,做到定期检查、维修。
供应室工作流程
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它担负着医疗器材的清洗、包装、消毒和供应工作。
现代医院供应品种繁多,涉及科室广,使用周转快,每项工作均关系到医疗、教学、科研的质量。
如果消毒不彻底会引起全院性的感染,供应物品不完善可影响诊断与治疗,因此做好供应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医院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布局合理,符合供应流程,职责分明,制度完善等手段,是确保供应质量的前提。
消毒供应中心(室)标准工作流程(七个环节):
回收----分类----清洗(机洗)----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
一、回收:
1、器械、物品使用后,科室及时清除明显的污物(常水冲洗),避免干燥,封闭暂存。
2、供应中心(室)工作人员定时、按照规定的路线、使用专用封闭式回收车(或箱)回收至科内。
3、回科后,与清洗人员交接物品数量,避免在科室清点、核对污染器械、物品,减少交叉感染。
4、每次回收后,清洁消毒回收车(或箱),干燥存放。
5、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和医疗废物不得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室)再转运处理。
二、分类:
1、按个人防护要求着装,与下收人员交接回收的物品数量。
2、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性状、精密程度、污染状况进行分类。
2、损伤性废物投入到锐器合内,感染性废物投入黄色污物袋内。
三、清洗:
1、不同类型的器械、物品,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2、耐热、耐湿的器械、物品宜采用机械清洗方法。
3、精密、复杂的器械应先手工清洗、超声加酶洗,再用机械清洗方法或手工精洗。
4、清洗基本流程:
预洗(自来水)—→清洗(手工或机械+酶)—→漂洗1(自来水)—→漂洗2(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消毒(湿热方
法)—→润滑(水溶性油)—→干燥(烘干或擦干):
(1)预洗(3~5min):
用流水去除明显的污物(若污物变干,可多浸泡几分钟)。
(2)酶洗(2~5min):
酶可快速分解有机物,抑菌防锈,自然降解,无残留,水温20~40℃,带关节的器械尽量打开。
已凝固或污染严重处水面下刷洗。
(3)漂洗:
先用自来水,再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4)消毒:
宜选用湿热方法(90℃5min)。
(5)润滑(30-60s):
使用水溶性润滑油,不能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油。
(6)干燥:
烘干(90℃2min)或擦干,不宜采用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凉干。
四、检查与包装:
1、清洗质量的检查:
目测或放大镜检查,有无残留物质、血渍、水垢、锈斑,不合格应重洗。
2、器械功能的检查:
检查器械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等,刀刃器械、穿刺针的锋利度等。
3、包装要求:
(1)重量:
器械包<7kg、敷料包重量<5kg;
(2)体积:
<30cm*30cm*50cm;(3)松紧适宜;(4)金属器械、盆、碗间用吸水
布(纸)相隔。
五、灭菌:
1、压力蒸汽灭菌:
首选(耐高温、耐高湿的器械和物品)
(1)液体、油脂、粉剂、膏剂忌用压力蒸汽灭菌。
(2)所有拟灭菌物品需进行彻底的清洗,以免影响灭菌效果。
(3)按要求进行灭菌器效能检测,包括:
工艺、化学和生物监测、B-D试验。
2、干热灭菌:
耐高温、不耐高湿的器械和物品选用。
(1)油剂、粉剂的厚度<0.635cm凡士林纱布的厚度<1.3cm;
(2)物品的体积<10cm*10cm*20cm。
3、低温灭菌:
不耐高温、不耐高湿的器械和物品选用
(1)环氧乙烷灭菌
(2)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
(3)低温甲醛争气灭菌
(4)过氧乙酸低温灭菌
4、装载要求:
(1)装载量:
下排气、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最大装载量—分别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80%、90%和95%;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高压灭菌。
蒸汽灭菌器的最小装载量—分别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以防止“小装量效应”。
(2)同类物品同锅灭菌,不同类物品同锅灭菌时敷料包放上层、金属包放下层。
易产生水滴物品尽量放下层。
(3)装载时使用专用灭菌篮筐,不能堆放,包与包间隔至少2cm。
(4)手术器械盘应平放,织物包应竖放,手术盆应斜放。
(5)纸塑包装材料的物品应竖放在篮筐内或架子上。
5、卸载要求:
(1)压力蒸汽灭菌物品取出后放置于远离空调或空气入口的地方冷却。
(2)检查灭菌物品包装的完整性、干燥情况;及时关闭启闭式容器筛孔。
(3)检查化学指示胶带的色泽,未达到要求或可疑时应重新灭菌。
(4)灭菌包掉地或误放不洁处应视为污染。
六、储存:
1、无菌物品的储存条件:
(1)清洁、干燥、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60%。
(2)物品必须存放在洁净的柜内或架上,离地面20~25cm、离墙面5~10cm、距天花板50cm。
2、无菌物品的有效期:
(1)棉布或硬质容器的有效期10-14天(其它环境7天)。
(2)医用皱纹纸的有效期3个月。
(3)纸塑包装的有效期6个月。
3、已灭菌与未灭菌物品要严格分开放置。
七、发放:
1、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2、发出的、过期的无菌物品必须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
3、发送至临床时,必须使用专用的车或容器,采取密闭运送。
运送工具保持清洁,洁污分开。
供应室护师培训计划:
培训目标:
一、能够熟练掌握科室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和强化技术技能。
处理疑难差错事故,应对突发事件。
二、具有带教及授课能力。
独立撰写论文,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
培训计划及内容:
一、每季度组织学习一次专业最新知识,有机会申请出去学习更先进的消毒灭菌理念。
二、每月安排考核一次,成绩存档。
具体内容见表。
供应室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科室:
检查日期:
检查者:
得分:
项目
考核标准
标准分
扣分原因
得分
仪表及在岗情
况10分
着装规范,仪表端庄,淡妆上岗
5
坚守岗位,履行岗位职责
5
护
理
质
量
管
理
90分
消毒间工作质量
消毒锅性能良好,专人管理,专人使用
6
消毒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6
每日第一锅灭菌前须做抽真空试验,有资料
6
已灭菌物品有灭菌标记,灭菌后物品干燥、清洁、包布无破损,与未灭菌物品分开放置
6
做好每锅灭菌过程的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有登记
5
其它各室工作质量
严格按划区走向工作
3
每日下收下送,保证物品供应,做到洁污分开
3
无菌室空气消毒每日两次,每次1小时,其它工作间空气消毒每日1小时,均有记录
5
无菌物品专人管理、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杜绝过期物品存在
5
各种物品包包布清洁无破损,包裹严密,挂牌并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签名,包内有物齐全,器械性能完好,无血迹、污垢
10
手术敷料包内容齐全,保证供应
5
工作区各室清洁,物品放置规范
5
收回的污染物品、器械及时分类,浸泡消毒、清洗
10
无菌物品每月细菌监测一次,无菌室空气每月细菌培养一次,并符合要求
10
临床科室反馈
5
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
1、执行医嘱前要认真核对,对有疑问的医嘱问清无误后方可执行,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汇报,执行后及时签执行时间及执行者签名。
2、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护士须复诵一遍再执行,且保留用过的空安瓿,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3、值班护士除核对本班医嘱外,还必须核对上一班的所有医嘱。
4、医师重整后的医嘱,须经二人核对并签全名。
5、每周至少大核对医嘱二次,护士长必须参加大核对医嘱,并做好记录。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
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
对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有无沉淀、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无双批号及标签不清的药品,不得使用。
3、摆药后,须经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发生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时,若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后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核对输血医嘱;查血袋上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和溶血,血袋有无裂缝。
2、查输血申请单上供血者姓名、血型、储血号与血袋上是否相符,交叉报告有无凝集。
3、查病人的床号、姓名、血型、住院号、储血号及输血量。
4、输血前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5、输血完毕,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留一天,以备必要时检验。
四、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依据,按饮食单核对病人床前饮食卡,对姓名、床号及饮食种类。
2、发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开饭前,在病人床前再查对一次。
五、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术前准备及接病人时,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
2、查病人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血型及配血报告,有关化验等。
3、手术前再次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4、查无菌包灭菌标识、包内无菌指示卡,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5、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及缝合前清点纱布、纱(棉)球、器械、缝合针和线轴数;术毕,再清点一次。
6、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填写病理检验单送验。
六、供应室查对制度
1、包装器械时,查对物品是否齐全、配套,性能是否完好,清洁度是否符合要求。
2、器械、敷料消毒灭菌完毕,查对是否注明消毒灭菌标识、固定位置放置。
3、发放各类灭菌包时,查对名称、数量、灭菌标识及有效期。
4、收各类器械包时,查对名称与物品是否相符。
5、到供应室拿取无菌物品时,要查对无菌物品的名称、灭菌标识、有效期及数量。
供应室下收下送制度
一、每日坚持上下午定时到科室下收下送,做到认真负责、服务热情、虚心接受使用单位意见,保障供应。
二、换物品数目要清,发放准确,回收准确,查看有无破损。
三、输液器、注射器、头皮针用后,各科室先清洗后浸泡消毒。
如供应室验收不合格者有权退回。
传染科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应先消毒后再交给供应室处理。
四、药液、血迹不得沾污包布。
五、下收下送时应将无菌物品与用过的物品用两个车和容器分开放置并应有醒目标志
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及追溯制度
1、院感控科每月1—2次对消毒供应室工作进行指导、质量监督,有记录,每月评价一次。
科室质量控制小组依照标准,每周至少两次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有记录。
3、对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及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均应记录存档。
记录要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为≥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为≥3年。
4、消毒供应室供应的各类物品均要符合质量标准,每月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查,必要时召开相关人员讨论,追溯相关原因,提出改进意见,有记录。
消毒供应室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2、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无菌物品方可发放。
5、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能使用。
6、灭菌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先重复一次生物监测程序,如合格,灭菌器可继续使用;如不合格,应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生物监测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能使用。
7、对使用了生物监测不合格的物品的病人建立档案,以便跟踪观察。
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医院供应室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站,也是污染物品的集中点。
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防护能力和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健康显得十分重要。
一、危害因素
1、生物因素:
医疗用品在供应室进行去污、清洗、消毒和灭菌,再返回临床使用的循环程序中,频繁地接触病毒和细菌。
污染物品的数量多、种类复杂,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介。
这不仅仅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也是危害供应室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2、物理因素:
消毒灭菌时高压锅、排气扇等的噪声,可损伤人体的听神经,引起心血管系统等的生理变化。
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可以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及皮肤红斑,它照射产生的臭氧,对呼吸道也有损害。
热力灭菌法在使用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使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对健康造成影响。
3、化学因素:
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化学消毒剂在应用时散发的气体,可污染供应室的工作环境。
这些消毒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人体时可引起皮肤、黏膜、呼吸道的损伤;挥发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长期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炎,最终导致呼吸系统的损害;另外对人的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流泪、模糊、视物不清等;还可以引起接触性皮炎。
4、锐利器械伤害:
在物品回收和清点的过程中,污染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可导致工作人员的血液暴露,,有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
5、环境因素:
供应室工作繁琐单调,消毒灭菌工作需付出较大的体力,人体容易疲劳,使身体免疫力下降。
每日把医院各处回收来的布类、器械等物品统一在回收间再重新分类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又造成了回收间环境的污染。
二、防范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加强供应室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危险性的认识,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强化护理人员消毒、灭菌和隔离及预防感染的意识,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在回收的过程中,要求戴口罩、帽子、手套,出供应室时换外出衣、外出鞋;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尿液、脓液以及体内各种引流液的器械时,要求戴手套,并且要及时更换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2、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
供应室人员必须维护自身健康,不能患有急慢性传染病。
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查体两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免疫力与抗病毒能力。
3、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
在操作中应戴手套,注意避免损伤,动作轻巧,避免碰撞,对金属器械应先分类,,采用持物钳持物。
锐器必须放在利器容器内进行运输,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锐利器械,以免刺伤。
一旦被利器刺伤,应立即反复挤压伤口周围并洗手,用碘酒、乙醇等消毒,必要时包扎。
如被HIV、HBV等污染利器刺伤,应进行相应的接种及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严重刺伤,立即到外科处理。
4、环境因素的防护:
安装排气扇,在制作敷料、棉球等,应戴口罩。
5、化学消毒剂的防护:
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质,配置时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
盛放消毒剂的容器要配备容器盖,,避免消毒剂的挥发,既可以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又减少了对身体的危害。
定期通风,工作时应开排气扇,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强酸浸泡物品操作要小心谨慎,操作完毕用自来水充分冲洗所接触物品及区域。
放酸位置需固定,切忌与其他溶液混放,容器表面要有明确标志。
锐器伤的防范措施及处理
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对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1、常见的锐器
在医疗活动中,常见的锐器包括:
手术刀片、注射针头、医用缝合针、安瓿碎片、玻璃及剪刀等一些锋利的医疗器械。
2、防范措施
①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手持针头和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他人,以防不慎刺伤。
操作完毕,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禁止双手回套针帽,防止刺伤自己的手;禁止用手去折弯或弄直针头;在为不合作患者做治疗时,应取得他人的协助。
②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将用过的针头、刀片、缝针等及时处理,丢入合适的锐器盒内,不要将针头、刀片、缝针等丢在一般的垃圾桶内,以免刺伤保洁员。
③严格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项操作规程,手术科室医护人员与锐器接触机会多,操作者要严格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做到忙而不乱,从而避免锐器刺伤自己或他人。
当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物品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特别是医务人员手上有伤口时必须戴手套操作,虽然戴手套不能防止锐器伤,但可以减少血液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感染的机会。
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处理血液污染的器械时均应戴手套进行,脱手套后仍需立即彻底洗手。
④完善防护措施,接种乙肝疫苗,定期体检,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
4、锐器伤后处理
医务人员工作中不慎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伤时,应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流水冲洗伤口,再用碘酒、酒精消毒,遇特殊感染手术中医务人员不慎刺伤,应立即进行临床处理和消毒。
并在手伤后48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填写报表,在伤后72h内作HIV、HBV等基础水平检查。
可疑暴露于H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