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浆膜腔积液检验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1724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浆膜腔积液检验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浆膜腔积液检验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浆膜腔积液检验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浆膜腔积液检验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浆膜腔积液检验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浆膜腔积液检验讲义.docx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浆膜腔积液检验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浆膜腔积液检验讲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浆膜腔积液检验讲义.docx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浆膜腔积液检验讲义

浆膜腔积液检验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胸腔、腹腔和心包腔、关节腔统称为浆膜腔,内有少量的起润滑作用的液体。

病理情况下,浆膜腔内有大量液体潴留而形成浆膜腔积液。

根据产生的原因及性质不同,将浆膜腔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它们产生的机制和原因见下表。

  如表:

漏出液与渗出液产生机制和原因  

积液

发生机制

常见原因

漏出液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静脉回流受阻、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晚期肝硬化

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

血浆清蛋白浓度明显减低的各种疾病

淋巴回流受阻

丝虫病、肿瘤压迫等所致的淋巴回流障碍

钠水潴留

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和肾病综合征

渗出液

微生物的毒素、缺氧以及炎性介质

结核性、细菌性感染

血管性物质增高、癌细胞浸润

转移性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卵巢癌

外伤、化学物质刺激等

血液、胆汁、胰液和胃液等刺激,外伤

  一、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积液检查

  

(一)标本采集与保存

  积液标本分别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和心包腔穿刺术采集。

  胸腔穿刺适应证为:

  ①原因不明的积液或伴有积液症状;

  ②需进行诊断性或治疗性穿刺的患者。

  腹腔穿刺的适应证为:

  ①新发生的腹腔积液;

  ②已有腹腔积液且有突然增多或伴有发热的患者;

  ③需进行诊断或治疗性穿刺的患者。

  心包腔穿刺的适应证为:

  ①原因不明的大量心包积液;

  ②有心包填塞症状需进行诊断性或治疗性穿刺的患者。

  穿刺成功后,留取中段液体于无菌的容器内。

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和化学检查各留取2ml,厌氧菌培养留取1ml,结核杆菌检查留取10mL。

  由于积液极易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和自溶等,所以留取标本后应及时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可加入适量乙醇以固定细胞成分。

理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宜采用EDTA-Na2抗凝,化学检查宜采用肝素抗凝。

另外,还要留取1份不加任何抗凝剂,用于检查积液的凝固性。

  

(二)理学检查

  1.量

  正常浆膜腔内均有少量的液体。

病理情况下液体增多,其量与病变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由数毫升至上千毫升。

  2.颜色

  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颜色,分别以淡黄色、黄色、红色、白色、绿色等描述。

一般渗出液颜色随病情而改变,漏出液颜色较浅。

正常浆膜腔液为淡黄色。

病理情况下可出现不同的颜色变化及临床意义见下表。

  如表:

浆膜腔积液的颜色变化及临床意义

颜色

临床意义

红色

穿刺损伤、结核、肿瘤、内脏损伤、出血性疾病等

乳白色

化脓性感染、真性乳糜积液、假性乳糜积液。

有恶臭气味的脓性积液多为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所致

绿色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棕色

阿米巴脓肿破溃进入胸腔或腹腔

黑色

曲霉菌感染

草黄色

尿毒症引起的心包积液等

咖啡色

内脏损伤、,恶性肿瘤、出血性疾病及穿刺损伤等

  3.透明度

  肉眼观察用清晰透明、微浑、浑浊描述。

正常浆膜腔液清晰透明。

漏出液因其所含细胞、蛋白质少,且无细菌而呈清晰透明外观。

  4.凝块

  正常浆膜腔液无凝块。

漏出液一般不易凝固或出现凝块。

渗出液由于含有较多的纤维蛋白原和细菌,细胞破坏后释放凝血活酶,可自行凝固。

  5.比密

  比密常采用比密计法和折射仪法测定,其高低与其所含溶质的多少有关。

漏出液比密常小于1.015,而渗出液比密常大于1.018。

  (三)化学检查

  1.酸碱度测定

  酸碱度测定标本采集于肝素化的真空注射器内,并隔绝外界空气,及时送检。

pH减低对化脓性积液、恶性肿瘤性积液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漏出液pH大于7.4,滲出液pH偏低。

  2.蛋白质

  

(1)检测原理

  1)黏蛋白定性检验:

浆膜间皮细胞在炎症反应刺激下分泌黏蛋白增加。

黏蛋白定性试验又称Rivalta试验,黏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其等电点为pH3~5,在稀乙酸溶液中产生白色雾状沉淀。

  2)蛋白质定量检验:

浆膜腔积液中蛋白质定量,采用与血清蛋白质相同的双缩脲法测定。

积液蛋白电泳可对积液的蛋白组分进行分析。

  

(2)参考值

  Rivalta试验:

漏出液:

阴性;渗出液:

阳性。

  蛋白质定量:

漏出液<25g/L;渗出液>30g/L。

  (3)方法学评价

  Rivalta试验是一种简便快速过筛试验,无需特殊仪器,但只能测定黏蛋白,实际应用已被积液蛋白质定量替代。

积液蛋白质定量可测定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的含量,蛋白电泳可对蛋白组分进行分析,两者有助于判断积液的性质。

  (4)质量控制

  1)血性浆膜腔积液应离心取上清液进行蛋白质定性或定量试验。

  2)进行Rivalta试验时,量筒中的蒸馏水加入冰乙酸后应充分混匀。

加入标本后,应在黑色背景下观察结果,如浑浊不明显、中途消失为阴性。

  3)若标本中球蛋白含量过高如肝硬化腹水,Rivalta试验可呈假阳性。

可用下述方法进行鉴别:

将标本滴入未加冰乙酸的蒸馏水中,可出现白色雾状沉淀(球蛋白不溶于水)。

  4)人工配制含黏蛋白的溶液做阳性对照,按漏出液成分配制基础液并加入不同量的黏蛋白。

  (5)临床意义

  积液中蛋白质的变化对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以及寻找积液的原因有重要意义。

  3.葡萄糖

  

(1)检测原理:

测定方法同血清葡萄糖定量,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

  

(2)参考值:

漏出液:

较血糖稍减低,渗出液:

3.6~5.5mmol/L。

  (3)临床意义

  1)判断积液的性质:

葡萄糖减低主要见于:

①化脓性积液,其次是结核性积液;②类风湿性积液、恶性积液、非化脓性感染性积液、食管破裂性积液;③恶性积液中葡萄糖含量减低,提示肿瘤有广泛转移、浸润,预后不良;④心包积液中葡萄糖减低见于细菌性、结核性、风湿性或恶性积液等。

  2)鉴别腹水的性质:

结核性腹水中葡萄糖与血糖比值为0.25~0.93;而肝硬化腹水中葡萄糖与血糖比值为1.00~3.68。

  4.脂类

  

(1)检测原理:

胆固醇、三酰甘油均采用酶法测定,脂蛋白电泳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

积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脂蛋白电泳对真性乳糜性积液与假性乳糜性积液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2)参考值:

胆固醇:

1.6mmol/L,三酰甘油:

0.56mmol/L。

  (3)临床意义:

腹腔积液中胆固醇大于1.6mmol/L时,多为恶性积液。

而胆固醇小于1.6mmol/L多为肝硬化性积液。

胆固醇增高的积液中还可见到胆固醇结晶。

  5.酶学

  

(1)乳酸脱氢酶(LD)

  1)参考值:

漏出液LD:

LD<200U/L,积液LD/血清LD<0.6。

渗出液LD>200U/L,积液LD/血清LD比值大于0.6。

  2)临床意义:

①LD活性增高见于化脓性积液、恶性积液、结核性积液等。

化脓性积液LD活性增高最明显,且LD增高程度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其次为恶性积液;结核性积液LD略为增高。

②如果积液LD/血清LD比值大于1.0,则为恶性积液,这是由于恶性肿瘤细胞分泌大量LD,致使积液LD活性增高。

  

(2)溶菌酶(lysozyme,LZM)

  1)参考值:

0~5mg/L。

  2)临床意义:

  LZM活性增高见于感染性积液。

恶性积液与血清LZM比值小于1.0;94%的结核性积液的LZM含量大于30mg/L,且积液与血清LZM比值大于1.0,明显高于恶性积液、结缔组织病性积液。

  (3)腺苷脱氨酶:

目前采用化学法检测腺苷脱氨酶(ADA)。

  1)参考值:

<45U/L。

  2)临床意义:

①鉴别结核性和恶性积液:

ADA活性增高主要见于结核性、风湿性积液,而恶性积液、狼疮性积液次之,漏出液最低。

结核性积液ADA活性可高于100U/L,其对结核性积液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9%。

②观察疗效:

当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时,其ADA活性随之减低。

因此,ADA活性可作为抗结核治疗时疗效观察的指标。

  浆膜腔积液检验除了检测LD、LZM、ADA外,还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淀粉酶(AMY)、碱性磷酸酶(ALP)、β-葡萄糖苷酸酶(β-G)、透明质酸酶(HA),这些酶活性的检测对积液的性质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见下表。

  如表:

浆膜腔积液其他酶学检测及其增高的临床意义  

酶学指标

临床意义

ACE

结核性胸水显著增高(>30U/L),恶性胸水低于血清水平

AMY

胰源性腹腔积液显著增高、消化道穿孔所致腹腔积液或者食管穿孔所致胸腔积液也增高

ALP

恶性浆膜腔积液、小肠狭窄或穿孔所致腹腔积液明显增高,非肿瘤性积液低于血清水平

β-G

结核性积液β-G显著增高

HA

胸膜间皮瘤HA增高

  (四)免疫学检查

  1.C-反应蛋白(CRP)

  感染性和恶性积液CRP含量明显增高。

因此,CRP对诊断感染、恶性积液及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有重要价值。

漏出液CRP<10mg/L,渗出液CRP>10mg/L,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80%左右。

  2.肿瘤标志物

  

(1)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CEA)常采用ELISA、放射免疫或化学发光法检测。

恶性积液CEA明显增高。

动态检测CEA,并与血清CEA相对照,对恶性肿瘤诊断的符合率可达80%。

当积液中CEA>20μg/L,积液CEA/血清CEA比值>1.0时,应高度怀疑为恶性积液,且CEA对腺癌所致的积液诊断价值最高。

  

(2)甲胎蛋白(AFP):

  常用ELISA、放射免疫或化学发光法检测AFP。

血清AFP对原发性肝癌和胚胎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较大。

积液中AFP含量与血清浓度呈正相关,当腹腔积液AFP>25μg/L时,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所致的腹水有重要价值。

  (五)显微镜检验

  1.细胞计数

  

(1)检测原理

  1)显微镜计数法:

①直接计数法:

清晰或微浑的浆膜腔积液标本,可直接计数细胞总数和有核细胞数量。

②稀释计数法:

浑浊的浆膜腔积液标本,需用生理盐水或白细胞稀释液稀释后再做细胞总数计数或有核细胞计数,结果需乘以稀释倍数。

  2)仪器法:

血细胞分析仪适用于血性积液的检测,其他积液可采用流式细胞术原理的尿沉渣分析仪检测。

  

(2)方法学评价

  1)显微镜计数法:

常用的简便方法,但受主观因素影响,结果准确性较差。

  2)仪器法:

可进行浆膜腔积液细胞计数,简便、快速,可自动化。

但病理性标本,细胞形态改变及细胞碎片可干扰仪器计数结果。

  (3)质量控制

  1)细胞计数应在标本采集后1小时内及时完成,标本放置过久细胞可被破坏,影响计数结果。

  2)标本中有凝块将影响细胞计数。

因此,细胞计数前应混匀标本,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应计数10个大方格的细胞,细胞总数和有核细胞计数时应包括间皮细胞。

  (4)参考值:

  红细胞:

无。

白细胞:

漏出液<100×106/L,渗出液>500×106/L。

  (5)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对鉴别漏出液和渗出液的意义不大,因为1000ml积液中加1滴血液即可使积液呈红色,如穿刺损伤等。

细胞分类计数,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对诊断积液的性质有一定的帮助。

浆膜腔积液细胞数增高的临床意义见下表。

  如表:

浆膜腔积液细胞数增高的临床意义  

细胞

数量(×106/L)

临床意义

红细胞

>100000

创伤、穿刺损伤、恶性肿瘤、肺栓塞、以恶性肿瘤最常见

淋巴细胞

>200

结核性、肿瘤性积液

中性粒细胞

>1000

化脓性积液

  2.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1)检测原理

  1)直接分类法:

细胞直接计数后,将镜头转换为高倍镜,在高倍镜下根据细胞形态进行有核细胞分类。

  2)染色法:

浆膜腔积液有核细胞分类应在抽取积液后立即离心沉淀,沉淀物涂片瑞特染色后在油镜下进行有核细胞分类。

必要时,可用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收集细胞,以提高细胞分类的准确性。

  

(2)方法学评价

  1)直接分类法:

简便、快速,但准确性差,如细胞变形则分类困难,适用于新鲜清晰或微浑浆膜腔积液标本的检查。

  2)染色法:

细胞易于识别,可以发现异常细胞,为推荐方法。

但操作繁琐、费时。

  (3)临床意义:

  漏出液中细胞较少,以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为主,渗出液中细胞种类较多。

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见下表。

  如表:

浆膜腔积液细胞分类计数增高的临床意义  

细胞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

化脓性积液、早期结核性积液、肺梗死、膈下脓肿

淋巴细胞

结核性积液,肿瘤、病毒、结缔组织疾病等所致积液

浆细胞

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或多发性骨髓瘤浸润浆膜所致积液

嗜酸性粒细胞

胸腔积液见于血胸和气胸、肺梗死、真菌或寄生虫感染、间皮瘤、过敏综合征;腹腔积液见于腹膜透析、血管炎、淋巴瘤、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间皮细胞

主要见于漏出液,提示浆膜受刺激或损伤

恶性细胞

恶性肿瘤

其他细胞

组织细胞见于炎性积液,含铁血黄素细胞见于陈旧性血性积液

  (六)病原生物学检查

  1.细菌学检查

  如果积液性质为漏出液,则不需做细菌学检验。

如果是渗出液或疑是渗出液则需做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

感染性积液常见的细菌有脆弱类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结核杆菌等。

  2.寄生虫检查

  积液离心沉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寄生虫及虫卵。

乳糜样积液中可查见微丝蚴,包虫病所致积液中可见棘球蚴的头节和小钩,阿米巴病的积液中可见阿米巴滋养体。

  (七)质量控制

  浆膜腔积液检验特别是常规检验项目,目前尚无理想的质控方法,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室内质控措施。

  1.统一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不统一势必影响结果的可比性,为临床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带来困难。

因此,浆膜腔积液检验应该统一操作规程,采用规范化的检验方法,统一报告方式。

  2.做好室内质控

  ①定性试验应做阴性、阳性对照,防止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②定量试验应随常规工作做室内质控,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八)临床应用

  浆膜腔积液检验对判断积液的性质、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但常规检验项目鉴别积液性质符合率较低,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化学、免疫学指标的应用,提高了浆膜腔积液诊断的符合率。

在分析检验结果时,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才能准确诊断。

  目前,将浆膜腔积液的检验分为三级

  ①一级检验:

一般检验项目,包括比密、总蛋白、Ri-valta试验、细胞计数、细胞分类计数及细菌学检验。

  ②二级检验:

主要为化学检验,包括CRP、LD、ADA、LzM、AMY、葡萄糖等。

  ③三级检验:

主要为免疫学检验,包括CEA、AFP、肿瘤特异抗原、铁蛋白等。

  1.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项目有许多交叉,使积液既具有漏出液的性质,又有渗出液的特点,如“中间型积液”。

因此,应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检验结果。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见下表。

  如表: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  

项目

漏出液

渗出液

病因

非炎症性

炎症性、外伤、肿瘤或理化刺激

颜色

淡黄色

黄色、红色、乳白色

透明度

清晰透明

浑浊

比密

<1.015

>1.018

凝固性

不易凝固

易凝固

Rivalta试验

阴性

阳性

蛋白质定量(g/L)

<25

>30

积液蛋白/血清蛋白

<0.5

>0.5

葡萄糖(mmol/L)

接近血糖

<3.33

乳酸脱氢酶(LD,U/L)

<200

>200

积液LD/血清LD

<0.6

>0.6

细胞总数(×106/L)

<100

>500

有核细胞分类

淋巴细胞为主,可见间皮细胞

炎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炎症或恶性积液以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

pH

>7.3

<7.3

  2.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良性与恶性腹腔积液其鉴别点见下表。

  如表:

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点  

鉴别点

结核性

恶性

外观

黄色、血性

多见血性

ADA(U/L)

>40

<25

积液ADA/血清ADA

>1.0

<1.0

LZM(mg/L)

>27

<15

积液LZM/血清LZM

>1.0

<1.0

CEA(μg/L)

<5

>15

积液CEA/血清CEA

<1.0

>1.0

铁蛋白(μg/L)

<500

>1000

乳酸脱氢酶(U/L)

>200

>500

细菌

结核杆菌

细胞

淋巴细胞

可见肿瘤细胞

  如表:

良性与恶性腹腔积液的鉴别

鉴别点

良性

恶性

外观

少见血性

多见血性

总蛋白(g/L)

>40

20~40

乳酸脱氢酶(LD,U/L)

接近血清

>200

积液LD/血清LD

<0.6

>0.6

纤维连接蛋白(mg/L)

<30

>30

铁蛋白(μg/L)

<100

>500

癌胚抗原(CEA,μg/L)

<20

>20

积液CEA/血清CEA

<1.0

>1.0

甲胎蛋白(μg/L)

<100

>100

溶菌酶(mg/L)

增高

减低

癌抗原CA125

正常

增高

细胞学检验

阴性

阳性

  二、关节腔积液检查

  

(一)标本采集与保存

  关节腔穿刺术的适应证有:

原因不明的关节腔积液伴肿痛;急性关节肿胀、疼痛或伴有局部皮肤发红和发热;关节炎伴关节腔积液过多,影响关节功能时;关节镜检查、滑膜活检或切除时;关节造影检查;关节腔内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者。

  关节腔积液穿刺标本应分装在3支无菌试管内,第一管作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第二管加用适量肝素抗凝作化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第三管不加抗凝剂用于观察积液的凝固性。

  

(二)理学检查

  1.量

  正常关节腔内液体极少,约0.1~2.0ml,且很难采集。

在关节有炎症、创伤和化脓性感染时,关节腔液量增多,且积液的多少可初步反映关节局部刺激、炎症或感染的严重程度。

  2.颜色

  正常关节腔液为淡黄色、草黄色或无色黏稠液体。

病理情况下可出现不同的颜色变化。

常见关节腔积液颜色变化及临床意义见下表。

  如表:

常见关节腔积液的颜色变化及临床意义  

颜色

临床意义

淡黄色

关节腔穿刺损伤时红细胞渗出、轻微炎症

红色

穿刺损伤、创伤、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关节置换术后

乳白色

结核性、慢性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丝虫病或积液中有大量结晶

乳黄色

细菌感染性关节炎

绿色

铜绿假单胞菌性关节炎

黑色

褐黄病

金黄色

胆固醇含量增高

  3.透明度

  正常关节腔液清晰透明,其浑浊主要与细胞成分、细菌、蛋白质增多有关,多见于炎性积液。

炎性病变越重,浑浊越明显,甚至呈脓性。

关节腔积液内含有的结晶、纤维蛋白、类淀粉样物、脂肪滴、软组织碎屑等也可致其浑浊,但临床较少见。

  4.黏稠度

  正常关节腔液高度黏稠,其高低与透明质酸的浓度和质量呈正相关。

炎性积液的黏稠度减低,关节炎症越严重,积液的黏稠度越低。

重度水肿、外伤引起的急性关节腔积液,因透明质酸被稀释,即使无炎症,黏稠度也减低。

黏稠度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腱鞘囊肿及骨关节炎引起的黏液囊肿等。

  5.凝块形成

  正常关节腔液由于不含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因此不发生凝固现象。

当关节有炎症时,血浆中凝血因子渗出增多,可形成凝块,且凝块形成的速度、大小与炎症的程度成正比。

凝块形成可分为3种类型见下表。

  如表:

关节腔积液凝块形成的程度及意义  

凝块程度

性质判断

临床意义

轻度凝块形成

凝块占试管内积液体积的1/4

骨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及骨肿瘤等

中度凝块形成

凝块占试管内积液体积的1/2

类风湿关节炎、晶体性关节炎

重度凝块形成

凝块占试管内积液体积的2/3

结核性、化脓性、类风湿关节炎

  (三)化学检查

  1.黏蛋白凝块形成试验

  正常关节腔液中含有大量的黏蛋白,在乙酸的作用下形成坚实的黏蛋白凝块,有助于反映透明质酸的含量和聚合作用。

正常关节腔液的黏蛋白凝块形成良好,黏蛋白凝块形成不良多见于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痛风,而创伤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的黏蛋白凝块形成良好。

  2.蛋白质

  正常关节腔液蛋白质为11~30g/L,清蛋白与球蛋白之比为4:

1,无纤维蛋白原。

其增高主要见于化脓性关节炎,其次是类风湿关节炎和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腔出现炎症改变时,滑膜渗出增多,使关节腔积液中的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均增高,关节腔积液中蛋白质高低可反映关节感染的程度。

  3.葡萄糖

  正常关节腔液葡萄糖为3.3~5.3mmol/L。

其减低见于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化脓性关节炎减低最明显。

关节腔积液葡萄糖定量测定时应注意:

①关节腔积液葡萄糖测定,最好与空腹血糖测定同时进行,特别是禁食或低血糖时。

②采用含氟化物的试管留取积液标本,并且采集后立即检测,以防白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影响其准确性。

  (四)显微镜检查

  1.细胞计数

  

(1)检测原理:

清晰或微浑的关节腔积液标本,可直接计数细胞总数和白细胞数。

浑浊关节腔的积液标本,需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再做细胞总数和白细胞数计数,结果需乘以稀释倍数。

  

(2)参考值:

无红细胞。

白细胞:

(200~700)×106/L。

  (3)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对诊断关节疾病是非特异的,但可筛选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积液。

化脓性关节炎的细胞总数往往超过50000×106/L;急性尿酸盐痛风、类风湿关节炎时细胞数可达20000×106/L;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早期,关节腔积液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

  2.细胞分类计数

  

(1)检测原理:

WBC>6000×106/L,可以直接涂片。

如果细胞数少,需将积液离心后,取沉淀物涂片瑞特染色后进行检查。

  

(2)参考值:

单核-吞噬细胞:

0.65,淋巴细胞:

0.10,中性粒细胞:

0.20。

偶见软骨细胞和组织细胞。

  (3)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

炎症性积液中性粒细胞增高大于0.75,化脓性关节炎积液的中性粒细胞高达0.95,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性粒细胞大于0.50。

非感染性疾病如创伤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炎、肿瘤等,中性粒细胞小于0.30。

  2)淋巴细胞:

其增高主要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疾病等。

  3)单核细胞:

其增高可见于病毒性关节炎、血清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嗜酸性粒细胞:

其增高可见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寄生虫感染及关节造影术后等。

  3.结晶

  采用光学显微镜,最好采用偏振光显微镜观察积液中结晶的类型。

正常关节腔液结晶为阴性。

其检查主要用于鉴别痛风和假性痛风。

关节腔积液中常见结晶的特点和临床意义见下表。

  如表:

关节腔积液结晶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结晶

折光性

形状

大小(μm)

临床意义

尿酸盐

细针状或杆状

5~20

痛风

焦磷酸钙

棒状或菱形

1~20

软骨钙质沉着症

磷灰石

单个六边形或成簇光亮钱币形

1.9~15.6

急、慢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

胆固醇

针状或菱形

5~40

类风湿性、结核性、骨性关节炎

草酸钙

菱形或四方形

2~10

慢性肾衰竭、先天性草酸盐代谢障碍所致关节炎

类固醇

针状或菱形

1~40

注射类固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