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1532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27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1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1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1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1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docx

《1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docx

1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

练习一

1.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C.规定了宗族内嫡庶系统,形成森严的等级D.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B.疆域的拓展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三省六部制的推行,反映了

A.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B.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C.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原则D.士族制度崩溃

4.下图分别是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制,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唐朝的官僚机构日益庞大B.唐朝通过分权来实现集权

C.唐朝尚书省的权力最大D.唐朝中央机构的办事效率低

5.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里,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这则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明朝时天下事务繁多B.明太祖非常勤政C.专制皇权空前加强D.中央和地方官员失职

6.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看到这样的文字:

“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纵论军机,谋划战事D.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7.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

“天下谁人最快活?

”。

有的人回答:

“金榜题名。

”有的人回答:

“功成名就者。

”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

“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8.唐宋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之一是

A.形成“中朝”决策机构B.分割宰相权力C.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9.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

10.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公九卿制②三省六部制③中外朝制④内阁制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

11.《说文解字》解释说:

“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12.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设三公等官职C地方实行郡县制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13.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牢固的血缘关系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

C.浓厚的专制色彩D.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4.《孟子•告子》载: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该材料反映了

A.周初实行的分封制B.周王室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C.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D.战国时期郡县制已广泛实行

15.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

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现象。

史学界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面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16.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④是导致中国近代落伍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7.某学校开展课外活动,主题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如果你选取了宋太祖、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不同点为突破口,下列选项中你最有可能选择的正确答案是

A.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直面中央对地方的威胁问题

C.设立管理地方财政的官员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18.秦朝开始设立的三公九卿机构,其职能在汉武帝时期演变成为

A.决策机构B.监察机构C.执行机构D.军事机构

19.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其中“封建”是指

A.等级制度B.封建制度C.分封诸侯国D.宗法制

20.“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记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

21.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练习二

1.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最终以英国获胜,中国失败而告终。

这反映了①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③英勇无畏的精神不能完全抵抗先进的军事技术④战争结局与战前指导直接有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我国丧失大片领土,现在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前后发生巨变的关键在于

A.国家的强弱B.主权的丧失C.执政者不同D.社会制度不同

D.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主要是由于

A.主权遭到破坏B.民族矛盾上升C.封建经济解体D.革命任务变化

4.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未能瓜分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B.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对侵略势力的打击D.中国人民不屈的反抗斗争

5.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扩展。

”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到至高无上权益的问题。

”材料表明

A.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侵略权益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清政府拒绝与英法发生商业关系

6.史学界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战争发生的背景相同B.战争的目的和影响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D.清政府对待战争的态度相同

7.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与《春愁》

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日俄战争D.抗日战争

8.“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战争D.全面内战

9.“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1840年—1842年间 B.1927年—1936年间C.1937年—1945年间  D.1946年—1949年间

10.近代史上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的关键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1.《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B.清朝官员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c.列强在中国境内驻军D.赔款4.5亿两白银

12.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A.西安事变的推动B.英美的支持C.民族矛盾的突出D.中共的努力争取

1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这里“树上的伙伴”是指:

①英国②法国③俄国④美国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14.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15.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D.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

16.与两次鸦片战争相比较,中日甲午战争最大的特点在于

A.战争的性质和战争的强度B.清政府宣战的方式和战争中的策略

C.战争结束的方式和缔约双方的立场D.战争反映的时代特点和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7.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

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D、甲午中日战争

18.1843年英国殖民者在香港岛堂而皇之地建立起港英政府,开始了殖民统治,其所依据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

19.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英国学者马士说:

由于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禁烟运动,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说明马士

A认识到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B肯定了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性

C为英国侵略作辩护D正确说明了英国发动的战争的目的

练习三

1.“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这两句诗颂扬的革命运动是

A.太平天国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

3.“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这副对联庆贺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

4.小林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这样一幅图片:

一群游行的人手举的旗帜和横幅上写着“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标语。

你认为这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5.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D.反帝反封建

6.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他悼念的是

A.孙中山B.宋教仁C.陈独秀D.鲁迅

7.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

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8.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的“红色之旅”正在行进中。

他们从江西出发,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将到达陕北。

这一活动是为了纪念

A.武昌起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延安保卫战

9.蒋介石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B.西安事变C.北平和谈D.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10.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里的“三个战役”指

A.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B.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C.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D.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和渡江战役

11.2007年是辛亥革命爆发96周年,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运动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B.提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方案

C.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1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3.五四运动的最主要贡献在于()

A.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B.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悟

C.促使北洋军阀政府的撤销三个卖国贼的职务D.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4.我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其主要理由是()

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B.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D.封建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15.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

他是

A、谭嗣同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16.“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

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

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A.科学B.自由C.民主D.爱国

17.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长江。

……”的诗句。

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8.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是在

①北伐战争时期②十年内战时期③抗日战争时期④解放战争时期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19.下列关于长征的表述错误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迫使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B.长征途中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D.后来红军改编,奔赴抗日战场开展敌后游击战

20.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

小明同学暑假将外出旅游,请你为他选择一处目的地,该地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遵义B、上海C、南昌D、南京

练习四

1.1953-1956年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最主要的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2.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根本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成就有:

①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逐步建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曾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说:

“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这段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完成国家统一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B.“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所接受

C.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D.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5.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表示:

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宣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②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③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哪一问题提出,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A.香港、澳门B.香港、台湾C.台湾、澳门D.台湾、香港

7.我国现阶段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民主、团结、平等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高度文明、民主D.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最重要的意义是

A.标志着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有法可依的局面形成D.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9.邓小平在1984年指出: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上述讲话表明

A.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一国两制”的构想只适用于台湾

10.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标志着:

①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已经覆灭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

11.云南省富保村的村长说:

“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

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

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那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2.2005年4—7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访问大陆,三位均表示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这表明①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心愿②“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中国人最高利益③“台独”缺乏历史依据和政治基础④国民党、亲民党、新党访问大陆为两岸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平等对话树立了典范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13.下列关于基层民主选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权利的重要措施B.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

C.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D.《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法律保证

14.“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C、改革开放      D、四项基本原则

15.下列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B.证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性

C.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贡献D.中国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16.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17.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18.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桩冤案是

A.在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的批判B.把刘少奇、邓小平指为资产阶级司令部的代表人物

C.将刘少奇定为“叛徒、内奸、工贼”,永远开除出党

D.把文化科学教育界知名人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

19.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最根本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最根本的不同是:

()

A、台湾问题是现实问题,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B、台湾问题是不同政党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两国间的问题

C、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香港问题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问题

D、台湾问题上中美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中英间的问题

21.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C、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练习五

1.尼克松在其对华政策报告中说: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主张和中国建立和平共处的外交关系

C.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D.阐明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2.“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方针的主要着眼点是

A.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B.废除旧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反动势力D.团结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3.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这段话最能说明

A.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B.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C.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美国无力阻挡中国加入联合国

4.最能反映我国政府重视并恰当处理大国关系,使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的历史事件是

A.1953年中印两国总理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B.参加日内瓦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C.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D.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5.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事件是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B.中苏建立外交关系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6.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