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讲练 第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刺激调节课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1456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讲练 第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刺激调节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讲练 第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刺激调节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讲练 第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刺激调节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讲练 第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刺激调节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讲练 第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刺激调节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讲练 第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刺激调节课件.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讲练 第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刺激调节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讲练 第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刺激调节课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讲练 第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刺激调节课件.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讲练第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刺激调节课件

专题十 植物的激素调节

考纲要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Ⅱ)。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4.实验: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2015·安徽卷]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2.[2015·江苏卷]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

图T101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T101

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

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

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

考向拓展

增加选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E.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瓶插时间

F.瓶插时间在三天以内清水延缓衰败的效果最佳

G.添加细胞分裂素引起延缓衰败的效果优于添加蔗糖引起延缓衰败的效果

H.蔗糖浓度过高可能会引起鲜花的萎蔫

3.[2014·浙江卷]图T102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

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T102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mol·L-1的IA

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备考指津】

1.本专题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和作用,以及多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本专题的内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结合具体实例或坐标曲线进行考查,也是实验题的重要命题来源,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3.备考时要结合具体的实例或坐标曲线理解生长素的相关知识,可以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和识记多种植物激素的作用。

考点一 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设计

┃考例探究┃

考向1   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方法

类别

图解条件

相关结果

遮盖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弯曲生长

暗箱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小孔)弯曲生长

插入类

 ①向右弯曲生长

 ②直立生长

 ③向光弯曲生长

 ④向光

弯曲生长

移植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左弯曲生长

 ③④中IAA的含量关系:

a=b+c,b>c

旋转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弯曲生长

 ③向小孔弯曲生长

 ④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

横置类

 ①②中IAA的含量及作用:

①a=b,c=d,都促进水平生长;②a<b,c<d,a、c、d促进生长,b抑制生长

1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T103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生长现象的是(  )

 

图T103

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D.②⑤⑧

方法总结

“三看”法判断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考向2   有关植物激素的拓展实验

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

(1)实验组:

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甲所示)。

(2)对照组:

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乙所示)。

 

图T104

2.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1)实验操作(如图T105所示):

图T105

(2)现象:

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3.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1)实验操作(如图T106所示):

 

     A       

   B

图T106

(2)实验现象:

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4.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1)实验操作:

如图T107所示(注:

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图T107

(2)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A、B中幼苗都向

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②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③若A中幼苗水平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相等。

2某同学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迎春枝条生根的影响,首先按照图甲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梯度浓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下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图丙是迎春幼苗横放后根和茎的生长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T108

(1)由图甲分析可知,对5号试管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体现了__________原则。

(2)从图乙可确定促进迎春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在____________mol/L之间,图中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2,4D溶液浓度是________mol/L。

(3)图乙、图丙的实验结果能体现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特点的是图________;a、b、c、d四处中,生长素可能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________处。

(4)为验证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位,某同学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胚芽鞘均分成A、B两组;A组作为对照,不做任何处理,B组切去尖端;两组胚芽鞘在适宜条件下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弯曲情况。

请你对该同学的实验思路作出评价,如果可行,叙述实验结果;如果不可行,请选择胚芽鞘、云母片、琼脂块等作为材料,叙述或图解表示改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训练┃

1.在太空和地球上利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T109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T109

A.生长素浓度:

d>a>b>c,④生长最快

B.生长素浓度:

a>c=d>b,①生长最快

C.生长素浓度:

a>d>c=b,②③生长快

D.生长素浓度:

a=b=c=d,①②③④长势基本相同

2.图T1010为探究生长素(IAA)在胚芽鞘中运输方向的实验过程,该实验的结论是(  )

A.生长素可在胚芽鞘尖端发生非极性运输

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C.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D.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的运输为横向运输

图T1010

3.某兴趣小组以同一植物的枝条为材料,探究物质R和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信息不能推断(  )

 

处理方式

生根的平均数量

有叶的插条

无叶的插条

只用生长素处理插条

6

0

只用物质R处理插条

0

0

用物质R和生长素处理插条

6

6

A.在枝条无叶时,物质R和生长素共同存在才会促进生根

B.在枝条有叶时,生长素对生根具有促进作用

C.在枝条有叶时,物质R对生根具有促进作用

D.叶可能为插条的生根提供了与物质R作用类似的物质

考点二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考例探究┃

考向1   生长素浓度对不同器官生长影响的曲线分析

常见的生长素作用曲线解读

 

    甲          乙

图T1011

(1)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不同,表现为两重性。

①a~c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②c点——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促进生长效果最好。

③c~e段(不含e点)——仍是起促进作用的浓度,只是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④e点——促进生长的浓度“阈值”,即低于此值时均为促进生长的“低浓度”,超过此值时,将由“促进”转向“抑制”,从而进入抑制生长的“高浓度”,处于此值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效应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⑤b、d两点——生长素浓度虽然不同,但促进效果相同。

(2)图乙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度大小依次为根>芽>茎。

(3)图丙表示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3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与作用效应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图丙表示燕麦胚芽鞘。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T1012

A.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图乙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都小于10-9mol/L

C.图丙A段产生生长素,只能向B段进行极性运输而不能横向运输

D.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

考向2   几种与生长素有关的现象比较

1.向光性的原因分析

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或植物茎尖),导致生长素因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而分布不均匀。

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侧分布多、向光侧分布少)导致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图T1013

可见,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外部因素则是单侧光的照射。

2.茎的负向重力性、根的向重力性分析

图T1014

原因:

地心引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近地侧浓度高→根对生长素较敏感,茎对生长素相对不敏感→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3.顶端优势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经极性运输源源不断地运向侧芽处,使得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远大于顶芽处,由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的特点,所以侧芽生长受到抑制,顶芽生长受到促进,从而出现了顶端优势现象。

4图T1015中甲是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是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丙是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

下列实验现象及解释合理的是(  )

 

图T1015

A.图甲中胚芽鞘尖端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造成的

B.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接近图丙中B浓度

C.图乙中茎3、4处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位于图丙中的C点之前和之后

D.图乙中根1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根2处的生长素浓度,所以幼苗根将呈现向地生长现象

┃对点训练┃

1.用生长素类似物可以将单子叶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杀死。

如图T1016表示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反应。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图T1016

A.甲曲线表示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反应

B.无论是甲曲线还是乙曲线,都表明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作物或杂草的作用不同

D.如果使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过高,也会将作物杀死

2.为研究单侧光的光照强度与根弯曲角度的关系,将某植物幼苗培养在适宜浓度的培养液中。

据图T1017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T1017

A.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根背光弯曲生长是环境影响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D.实验表明单侧光照越强,根尖背光侧生长素含量越多

3.图T1018是探究重力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T1018

A.图①中IAA含量的大小关系是a=b=c=d,且都促进水平生长

B.图②中IAA含量的大小关系是a

C.综合分析图①②可知,重力能够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图②中根向地生长和茎背地生长均能体现IAA作用的两重性

考点三 不同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考例探究┃

考向1   多种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

1.植物生长与多种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

图T1019

2.赤霉素与生长素在促进茎秆伸长方面的关系

图T1020

5图T1021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T1021

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

B.激素①②③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C.a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的激素②促进细胞伸长,激素②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除了图中的激素①②③外,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考向2   植物激素的应用

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归纳

天然激素

对应生长调节剂

应用

生长素

萘乙酸、2,4D

 ①促进扦

插枝条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③用作农业除草剂

赤霉素

赤霉素

 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②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的休眠,用来提早播种;③诱导大麦种子α淀粉酶的合成,应用于啤酒生产

细胞分裂素

激动素

 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和发育

乙烯

乙烯利

用于果实催熟

脱落酸

青鲜素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抑制发芽,从而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

6[2015·山东卷]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对点训练┃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T1022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T1022

A.叶片脱落率与乙烯浓度呈正相关

B.叶片脱落可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给农作物喷施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降低脱落率

2.为研究赤霉素、乙烯对花芽性别分化和茎生长的影响,以雌雄同株异花的苎麻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所示。

赤霉素或乙烯

浓度(mg/L)

雌花率=雌

花数/开花总数

茎生长的增高率=

(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

赤霉素

乙烯

赤霉素

乙烯

0

0.495

0.495

0

0

50

0.181

0.589

0.379

-0.0083

100

0.217

0.628

0.575

-0.0765

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赤霉素可促进苎麻雄花分化和茎的生长

B.乙烯对苎麻茎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的特点

C.乙烯能抵消赤霉素促进苎麻雄花分化的作用

D.赤霉素、乙烯对苎麻细胞的基因表达均无影响

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会影响植物体乙烯的生成和成熟叶片的脱落,实验结果如图T1023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图T1023

A.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B.生产上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

1.有关生长素的发现、合成、分布、运输和作用的判断

(1)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激素作用有关(  )

(2)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

(3)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靠近地面的一侧较远离地面的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

(4)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

(5)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

(6)在顶端优势、茎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几种现象中,能体现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  )

2.其他植物激素的相关判断

(1)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

(2)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

(3)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

(4)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

(5)根尖能产生细胞分裂素(  )

3.与植物的激素调节相关的实验与曲线的分析

(1)图T1024是某实验小组所做实验的处理方法:

 

图T1024

请对下列叙述作出判断:

①a′会弯曲生长,b′会直立生长(  )

②a′中会发生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中不会发生(  )

③a′与b′对比可说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

④a′与b′的尖端部位都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

⑤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

(2)单侧光照对茎和根生长的影响及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曲线分析:

 

     甲           乙

图T1025

①图甲中B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A侧的生长素浓度,D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C侧的生长素浓度(  )

②图甲所示茎的向光性和根的背光性都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③图甲中茎和根处都发生了极性运输,且都需要消耗ATP( 

 )

④据图乙可知,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  )

⑤当生长素的浓度大于10-10mol·L-1时,生长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

⑥当生长素浓度相同时,对根和茎的作用效果不可能相同(  )

专题十 植物的激素调节

真题聚焦拓

1.A [解析]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不同,幼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幼芽,A项错误。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到达侧芽,并在侧芽部位积累,导致侧芽部位因生长素浓度过高而生长受到抑制,顶芽在较低浓度生长素的作用下快速生长,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B项正确。

2,4D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浓度的2,4D能防止番茄落花落果,C项正确。

IBA是吲哚丁酸,是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D项正确。

2.D [解析]根据“鲜花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再由曲线对比得出,蔗糖、细胞分裂素都能延缓衰败;当二者同时使用时鲜花鲜重累积增加率没有下降,说明二者同时使用时更利于插花保鲜,A、B、C项正确。

第5天时清水组衰败严重,说明其脱落酸含量最高,D项错误。

拓展E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添加的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及瓶插时间,E项错误。

从坐标曲线图中可以看出,三天以内清水组的鲜重累积增加率最高,所以延缓衰败的效果最好,F项正确。

从坐标曲线图中可以看出,添加细胞分裂素的一组鲜重累积增加率高于添加蔗糖的一组,所以添加细胞分裂素引起延缓衰败的效果优于添加蔗糖引起延缓衰败的效果,G项正确。

蔗糖浓度过高会引起植物细胞失水,从而引起

鲜花萎蔫,H项正确。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作用。

根据第一幅图可知,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主根长度不断变短,A项正确。

根据第二幅图可知,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侧根数量增加,超过一定浓度后侧根数量比对照组少,B项正确。

生长素有促进生根的作用,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有芽和幼叶,如将其去掉,将导致运输到

根部的生长素含量降低,会导致侧根数量减少,C项错误。

由图可知,施用了10-4mol·

L-1IAA的植株主根要比未施用的短,侧根数量比未施用的多,D项正确。

核心考点整合

例1 D [解析]①中,a、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故直立生长;②向右弯曲生长;③直立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右弯曲生长;⑥不生长也不弯曲;⑦中只有暗室内的幼苗旋转,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直立生长;⑧中幼苗向小孔方向弯曲生长。

例2 

(1)吸出1mL 单一变量

(2)10-11~10-9 10-8

(3)乙、丙 a

(4)不可行。

若要验证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位,可用云母片分别插入尖端和尖端以下部位,再设计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

[解析]

(1)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为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应对5号试管中的2,4D溶液做吸走1mL的操作,才能保证各试管中的溶液量相等。

(2)从图乙可看出2,4D溶液浓度在10-10mol/L时生根数最多,所以促进迎春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在10-11~10-9mol/L之间;图中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2,4D溶液浓度是10-8mol/L,因为此浓度下,生根数少于对照组,即用清水处理的一组。

(3)图丙中,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的,b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d点的,其中b、c、d点的生长素都起促进作用,而a点的生长素起抑制作用。

因此,图乙、图丙的实验结果都能体现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4)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位,可用云母片分别插入尖端和尖端以下部位,再设计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

对点训练

1.B [解析]受单侧光的影响,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即生长素浓度:

a>b。

太空中失去重力的作用,故生长素浓度:

c=d。

因此生长素浓度:

a>c=d>b。

生长素能促进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故①生长最快。

2.C [解析]A组实验结论是含IAA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可从顶端向基端运输,使琼脂块a中积累生长素,从而促进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B

组实验结论是含IAA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不能从基端向顶端运输,故琼脂块b中不含生长素,不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

两组实验结合说明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3.C [解析]对于无叶枝条,单独使用生长素或物质R时,生根数均为0,物质R和生长素共同存在时才会促进其生根。

对于有叶枝条,单独使用生长素对生根具有促进作用,由此也说明叶可能为插条的生根提供了与物质R作用类似的物质。

对于有叶枝条,单独使用物质R时,生根数为0,而物质R和生长素共同存在时能促进生根,故不能得出C项所述的结论。

例3 A [解析]图甲中横轴以下是抑制生长,横轴以上是促进生长;图乙中a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b侧生长素浓度较低,

促进生长,所以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项正确,B项错误。

生长素的运输有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前者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向进行,后者是发生在尖端的运输,C项错误。

由图甲看出,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但最适浓度并不一定在这两种浓度之间,D项错误。

例4 B [解析]图甲中胚芽鞘尖端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是由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尖端横向运输所致,A项错误。

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其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更高,促进作用更强,接近于最适浓度,B项正确。

图乙中茎3、4处均是促进生长,两处的生长素浓度均在图丙中的C点之前,C项错误。

图乙中根1处的生长素浓度小于根2处的生长素浓度,D项错误。

对点训练

1.C [解析]生长素类似物之所以能杀死单子叶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是因为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更强,在某一浓度下,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作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直至杀死。

由于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类似物的敏感性更强,所以甲曲线表示的是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反应,A项正确。

无论是甲曲线还是乙曲线,都体现了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所以都表明生长素类似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