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习题集2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1298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2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2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2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2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2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2精.docx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2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习题集2精.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2精.docx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2精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

(2)

为什么λ噬菌体感染产生的溶源菌通常对其他的λ噬菌体的感染有免疫?

--答案:

251.答:

首先感染的λ噬菌体所生成的阻抑蛋白cI会立即与随后感染的噬菌体基因组中的操纵基因结合,阻遏裂解所需的cro和N基因的表达。

这样再感染不会产生烈性噬菌体表型。

IS元件: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全是相同的(b)具有转座酶基因(c)是旁侧重复序列(d)引起宿主DNA整合复制(e)每代每个元件转座1000次

--答案:

252.b,d;

请预测具有下列突变的λ噬菌体感染细菌的表型,并说明原因:

(1)产生一个抗蛋白酶的λcⅡ蛋白的突变。

(2)具有阻止蛋白结合的ΛOR2的突变。

(3)使λ基因失去作用的突变。

(4)编码入cI蛋白的基因突变。

--类型:

简答题

--答案:

253.答:

(1)产生蛋白酶抗性cⅡ蛋白的λ噬菌体突变体会导致溶源(1ysogeny)。

λ噬菌体感,染过程中,在N蛋白(从PL的左侧表达)使基因表达不在N基因下游终止前,所有的生理功能都是正常的。

抗终止导致c又及cro基因下游的表达,从而cⅡ蛋白合成。

由于λcⅡ蛋白的突变体具有蛋白酶抗性,它的活性并不依辞于被感染细胞的状态(健康的或病态的),而且cⅡ蛋白并不维持cⅡ蛋白的整合。

由此导致的高浓度cⅡ蛋白有助于从PRE和P1启动子的转录,因此cI蛋白(阻抑蛋白)、cro反义RNA、和整合酶(λ噬菌体整合所需)被合成。

阻抑蛋白占据0R和OL操纵基因,通过自调节促进自身的合成(从PRM表达),从而防止更多的N蛋白和Cro蛋白的合成。

(2)能够阻止蛋白质结合的0R2突变体会导致裂解。

0R2搬突变体能够防止Cro蛋白和阻抑蛋白与之结合。

cro基因表达不需要诱导物,因此可以高水平表达。

Cro蛋白也能与OR3进行非协同结合,由于有这种结合以及阻抑基因表达需要自身产物的自诱导,因此不能形成阻抑蛋白。

Cro最终会关闭所有早期基因的表达,并通过诱导从PQ开始的表达从而诱发中期和后期基因的表达。

综上所述;Cro会摆脱阻抑蛋白的影响。

(3)失活λN基因的突变令导致灭活和降解。

N基因的产物是一个抗终止子,是N和cro基因外的其他基因表达所需的。

其结果为大量缺陷的N蛋白和Cro蛋白的合成。

因此噬菌体既不能进入溶源状态也不能进入裂解途径,DNA最终被降解。

(4)编码cI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时会导致快速裂解。

产生没有功能的阻抑蛋白不能与0R和OL操纵基因结合,由于没有了竞争,Cro会摆脱阻抑蛋白的影响。

组成转座子的旁侧IS元件可以: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同向(b)反向(c)两个都有功能(d)两个都没有功能

--答案:

254.a,b,c;

鉴定化合物的致癌性的一个通用实验是爱姆斯试验,通过营养缺陷型菌的回复突变确定其致癌性。

用λ噬菌体和E.coli设计一个实验使之能用于致癌物的检测。

--类型:

简答题

--答案:

255.答:

感染E.coli之后,λ噬菌体通常会进入溶源状态。

与操纵基因区域结合的λ阻抑蛋白(cI)通过自调节使噬菌体保持溶源状态。

致癌复合物极有可能是诱变剂,既可能是通过在cI基因产生一个无义突变或错义突变影响阻抑蛋白的表达,又可能是通过在操纵基因序列中产生一个突变使阻抑蛋白与PRM/PR启动子的操纵基因(0R1和OR2)结合。

通过简易的噬菌斑分析,发现噬菌斑的出现与待测化学物质的诱变性与致癌性有关。

复制转座:

():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复制转座子,即在老位点上留有一个拷贝(b)移动元件转到一个新的位点,在原位点上不留元件(c)要求有转座酶(d)要求解离酶(e)涉及保守的复制,在这个过程中转座子序列不发生改变

--答案:

256.a,c,d;

为什么像流感病毒这样的RNA病毒的生命周期,有力地支持了以下这一论点:

与其说病毒是生命有机体,不如说它是“寄生的遗传因子”--类型:

简答题

--答案:

257.答:

RNA病毒的复制依赖于缺失校正活性的RNA复制酶的作用,这样有利于遗传突变。

而且,许多RNA病毒的基因组含有多个线性片段。

如果两种不同的病毒存在于同一宿主细胞中时,重组会有助于遗传突变。

因此RNA病毒的复制不是维持一个“有机物种”的蓝图,而是维持依赖于宿主细胞机制产生后代的遗传因子的感染性。

非复制转座: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复制转座子,即在原位点上留有一个拷贝(b)移动元件到一个新的位点,在原位点上不留元件(c)要求有转座酶(d)要求解离酶(e)涉及保守的复制,在这个过程中转座子序列不发生改变

--答案:

258.b,c,e;

一个转座子的准确切离: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切除转座子和两个靶序列(b)恢复靶DNA到它插入前的序列(c)比不准确切离更经常发生

--答案:

259.b;

大肠杆菌噬菌体T2的染色体是一个线性DNA分子,它的两端都有冗余并且可作循环变换。

解释冗余的含义并说明这些分子是怎样产生的。

--类型:

简答题

--答案:

260答:

(1)末端冗余DNA分子两端的序列是一样的:

5’-CATTA——————CATTA-3’3’-GTAAT——————GTAAT-5’如果ABCDEFGH代表一套遗传信息,则一段末端冗余序列可这样表示:

ABCDEFGHAB,

(2)不同的噬菌体颗粒具有不同的末端冗余片段,来自4种不同噬菌体的末端冗余DNA分别为:

ABCDEFGHABCDEFGHABCDEFGHABCDEFGHABCDEFGH这些染色体相互问是一些不同的循环变换;T2噬菌体中所有可能的循环变换形式都以同样的频率出现。

每个染色体都是序列ABCDEFGH的不同循环形式,而且每个都具不同的末端冗余。

(3)这些染色体通常是在噬菌体DNA生成和被包装进λ噬菌体头部过程中形成末端冗余的。

一个宿主细胞被携带染色体ABCDEFGHAB的噬菌体感染后,这样产生末端冗余:

首先,复制产生这个染色体的多个拷贝;然后,这些拷贝的冗余端间发生交叉重组,产生长度为几个基因组大小的DNA分子———个链状结构:

ABCDEFDHABABCDEFGHABABCDEFGHAB等等。

产生ABCDEFGHABCDEFGHABCDEFGHABCDEFGH最后,这个DNA分子被包λ噬菌体头部:

每个噬菌体头部从链状结构中切下恰能填满头部的一段DNA,这段DNA大于通常基因组的大小,就这个例子来说,是10个字母,而基因组大小只有8个字母。

每隔10个连续的字母切割DNA就会产生一系列末端冗余而且循环变化的洲A分子:

ABCDEFGHAB,CEDFGHABCE,EFGHABCDEF等等。

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的区别是什么?

--类型:

简答题

--答案:

261.答:

一个烈性噬菌体感染了一个敏感的细菌细胞后,它立即复制并产生噬菌体特异的蛋白,这些蛋白被装配成成熟的噬菌体颗粒;20—30分钟后,宿主裂解,释放出几百个噬菌体。

另一方面,温和噬菌体感染敏感细菌后有两种选择:

如果能量充足(环境条件很好)时它可以进入裂解周期并且像烈性噬菌体那样裂解宿主细胞。

但是,如果环境条件不好,它就使宿主细胞溶源化。

在溶源化细胞中,噬菌体的基因组(原噬菌体)与细菌染色体同步复制,但大部分的噬菌体基因不表达;然而,在某个时刻,当环境条件重新好转,原噬菌体可以进入裂解周期,产生成熟的噬菌体。

在λ噬菌体中,像其他温和噬菌体一样,噬菌体的基因组被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就好像是一组细菌基因。

在大家都很熟悉阶P1溶源菌中,原噬菌体被作为独立的质粒保持着,但仍与细菌染色体同步复制。

下面哪个(些)是在非复制转座中转座酶所起的作用?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切除转座子(b)在靶位点产生千个交错切口(c)将转座子移到新位点(d)将转座子连到靶位点的交错切口上

--答案:

262.a,b,d

从噬菌体MS2中提取出来的裸露染色体可以感染大肠杆菌的原生质球(去除胞壁的细菌),这会产生和具感染能力的噬菌体一样的噬菌体颗粒。

如果染色体先用RNA酶处理,就会失去感染能力;另外,如果标记感染的RNA,在子代中不出现标记。

解释这些现象。

--类型:

简答题

--答案:

263.答:

MS2噬菌体的染色体为单链(+)RNA,它的复制过程如下:

(1)以(+)链作为模板合成一个碱基互补的(-)链;

(2)以这条(-)链作为模板合成大量的(+)病毒链。

原始的(+)链被完全保留。

相应的酶是RNA复制酶,它是MS2一个基因的产物。

关于在Tn10转座子上dam甲基化效应的陈述哪些是对的?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在IS10R反向重复序列上,一个位点的甲基化可以阻断转座酶的结合(b)PIN中的一个位点被甲基化可以刺激转座酶的转录(c)Tn10转座在dam-突变中增加1000倍(d)复制后甲基化位点立即半甲基化,允许转座酶表达和作用

--答案:

264.a,d

从λ噬菌体中提取的DNA用两种只攻击单链DNA的外切核酸酶处理。

外切核酸酶A只从突出的5’端消化DNA,而外切核酸酶B只攻击自由的3’端。

这种处理对入噬菌体DNA的生物活性有什么影响?

--类型:

简答题

--答案:

265.答:

λ噬菌体有一个单链5’末端(黏末端)。

外切核酸酶A可消化该末端,这样可以防止环化,从而使它不能在被感染的细胞中复制。

.外切核酸酶B则无效,因为λ噬菌体沿右游离的3’末端。

玉米控制因子: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在结构和功能上与细菌转座子是相似的(b)可能引起染色体结构的许多变化(c)可能引起单个玉米颗粒的表型发生许多变化(d)在植物发育期间的不同时间都有活性

--答案:

266.a,b,c,d;

Ds元件: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是自主转座元件(b)是染色体断裂的位点(c)与Ac元件相似(d)内部有缺失(e)没有末端倒位重复(f)靠一种非复制机制转座

--答案:

267.b,c,d;

下面哪些是在反转录病毒中发现的基因?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gag(b)pol(c)env(d)onc

--答案:

268.a,b,c,d;

反转录病毒LTR: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在病毒基因组的RNA中发现(b)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产生(c)包含一个强启动子

--答案:

269.b,c;

宿主染色体在反转录病毒整合位点上会发生什么?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4—6个核苷酸被切除(b)4—6个核苷酸在整合的一边被复制而在另一边被切除(c)4—6个核苷酸在整合的每一边都被复制(d)两个核苷酸从右边被切除(e)两个核苷酸从左边被切除

--答案:

270.c;

下面哪些是LTR的组分?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U3(b)U4(c)R(d)U5

--答案:

271.a,c,d;

反转录病毒的整合酶: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是一种位点特异性内切核酸酶(b)在LTR上起外切核酸酶的作用(C)在靶DNA上产生交互切口

--答案:

272.b,c;

可衡量单个侵染周期中病毒数量增加的一步生长曲线对确定噬菌体和细菌相互作用基本参数是很重要的,请思考下面T4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

少量(0.1ml)T4噬菌体的悬浮液(10(+10)个/m1)与10ml大肠杆菌的培养物(10(+7)个/ml)混在一起在37℃下共培养。

混合后5分钟,两份被侵染的细菌重复样品中加入氯仿振荡以杀死细菌,一份样品中加入溶菌酶破裂细胞,另一份不加酶,氯仿和溶菌酶对T4都无影响,测定所有样品中噬菌体的效价,结果如图6.1所示。

(1)T4与大肠杆菌培养物混合后的初始效价为多少?

(2)为什么5分钟后噬菌体的效价少于初始效价?

(3)解释为什么在没有用溶菌酶处理过的样品中噬菌体效价升高比较慢而最后却达到和溶菌酶处理样品同样的水平?

(4)计算每个被侵染细菌中产生多少个噬菌体?

--类型:

分析题

--答案:

273.答

(1)与细菌培养液混合后噬菌体被稀释1000倍(0.1mg/100ml),因此起始噬菌体效价为10(+7)噬菌体/ml(1010噬菌体/ml×1/1000)。

(2)5分钟后噬菌体的效价较开始约低10倍。

发生下降的原因是噬菌体被细菌吸收并侵染它们的DNA,因为侵染性依赖于一个完整的噬菌体,所以效价降低了;5分钟后较低的效价代表那些还未被细菌吸收的噬菌体。

这种开始的效价降低(专业术语称这为侵染的潜伏期)一直令人迷惑,因为它暗示在新的噬菌体产生前亲代噬菌体必须被破坏。

现在仍很难解释这个迷惑。

(3)在对照样品中噬菌体效价的上升较慢,因为许多噬菌体(20—40分钟间90%的噬菌体)被困在氯仿杀死的细菌中。

与溶菌酶共培养破碎了细菌,释放出被困的噬菌体。

对照样品的效价最终达到受溶菌酶处理样品的水平,因为在侵染结束时,细菌自然地裂解,裂解是由噬菌体控制的,因此在寄主被破坏前,噬菌体的数目达到最大。

(4)最初的混合物含有相等数目的细菌与噬菌体(10(+7)/ml),这样有足够的噬菌体侵染每个细菌,因为开始有10(+7)个细菌/ml,最终有10(+9)噬菌体/ml,所以每个细菌有100个噬菌体。

在这个例子中,每个侵染细菌的噬菌体数计算并不这样简单,通常说的细菌与噬菌体的1:

1混合,并不意味着每个细菌只被一个噬菌体侵染,多数细菌只被一个噬菌体侵染,但一些可被两个或更多噬菌体侵染,同时有一些将不会被侵染。

任何一种特别类型中细菌的比例可通过泊松分布算出,根据泊松分布,没被侵染的细菌比例为:

Po=e-xPo是不被侵染的可能性,x是噬菌体与细菌的比值,:

当x=1时,Po=0.37,这时只有63%的细菌被侵染,结果,噬菌体:

被侵染细菌=160.同一类原理的例子出现在生物界许多不同的现象中。

--题目图片:

picture--6.1.jpg

δ元件()--类型:

选择题--选择:

(a)是具有活性的启动子(b)Ty乃转座时可留在基因组DNA后面

--答案:

274.a,b;

Copia元件: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在drosophla基因组中约有20000个拷贝(b)串联排列(c)两例为定向重复(d)不被转录(e)与反转录病毒的env基因有同源性

--答案:

c;

把少量T4噬菌体与过量的大肠杆菌细胞系B混在一起,然后在含一层厚营养琼脂细菌培养基的表面上铺一层薄的软琼脂层,细菌长成一片连续的菌苔。

但在被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到达的地方,噬菌体增殖并杀死周围的细菌,在云状的菌落中形成一个圆形清晰的“噬菌斑”。

一种已观察到的病毒突变可以改变噬菌斑的形状,噬菌体T4的“r”突变体首先被注意到,因为它们可以在大肠杆菌B的菌落中形成更大的噬菌斑扛(r表快速溶菌)。

r突变体中的rⅡ类型在大肠杆菌菌株K中并不形成噬菌斑,虽然它们可以起始侵染大肠杆菌K,但侵染不成功,不产生子代病毒。

它们在大肠杆菌B上可辨的噬菌斑形态及无法在大肠杆菌K中生长的特性,很早就被用于鉴定突变的一般性质和遗传密码的三联结构。

为进一步了解这些经典研究,给出8个rⅡ型突变子让你鉴别。

首先,你做了一系列斑点测试,用高浓度的突变1和突变分别侵染两个大肠杆菌K平板,这样,每个平板上大部分细菌都被侵染了,然后你在平板上依次滴一滴每种突变型和野生型T4噬菌体使之排列成环状。

作为对照,你在一未被侵染的大肠杆菌K平板上也做了同样的处理,过夜培养后你观察如图6。

2的结果。

这些结果很有意义,但你觉得迷惑。

为了确定在清晰斑上出现的是哪种噬菌体,你从野生斑和突变5形成的清晰斑中收集一些噬菌体并检测它们的生长情况。

如你所料,从野生斑上收集的噬菌体在大肠杆菌B和K上都可形成正常的噬菌斑。

在突变5斑块上收集来的大多数噬菌体仍显示出突变体的性质:

它们可以在大肠杆菌B上形成r噬菌斑,但不能在大肠杆菌K上生长;但来自突变5斑块上的某些噬菌体却表现为野生型:

它们可在两个细胞株中形成正常的噬菌斑,野生型出现的频率很高,不可能来自反向突变(回复突变),因为反向突变即使发生,频率也只有10-5─10-6

(1)为什么斑块试验中有的突变噬菌体混合物可以生长而有的不行?

(2)如果用突变3侵染大肠杆菌K重复斑块试验,预计一下有怎样的生长模式。

(3)在突变5形成的清晰斑中少量野生型T4是怎样产生的?

--类型:

分析题

--答案:

答:

(1),这里所描述的斑点测试是一种古老的互补测试,可以通过这个来确定两突变体的缺失是在同一基因还是在不同的基因。

如果一对突变的缺陷在同一基因,那么它们在侵染过程中不能互补(因为它们缺失了同样的基因产物),因此,在混合感染时的生长并不比单独感染好。

相反,如果一双突变体的缺陷在不同的基因上,它们就可以互相帮助它们中每个基因拷贝至少有一个功能性产物,因此可以作为突变混合体生长。

用rⅡ突变体进行斑点测试的结果表明它们分为两个互补类型,突变2,5,8在同一基因缺陷,突变1,3,4,6,7在另一基因缺陷。

经典的实验在许多方面都显示有两种rⅡ.基因:

rⅡA和rⅡB.

(2)如

(1)中所述,如果你用突变3感染的大肠杆菌重复斑点实验,你将得到与利用同样基因缺陷的突变1感染的大肠杆菌K所做实验同样的模式。

(3)在突变1和5中出现的少部分野生型T4是由于遗传重组产生的。

生长在同一细胞中的病毒基因组在偶然情况下会发生重组。

如果重组发生在突变体间,那就能产生野生型,如图A6.1所示。

由于突变,对突变型问遗传互换产生的野生型比率的仔细测量,可用于确定染色体上突变的顺序和间隔。

--答案图片:

picture--a6.2.jpg--题目图片:

picture--p6.2.jpg

L1元件: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是病毒反转录转座子超家族的成员(b)每个哺乳动物基因组中有20000肋到50000个拷贝(c)大约长300bp(d)包括一个可读框,产物与反转录酶有同源性(e)被转录(f)有LTR

--答案:

a,b,d,e,f;

AlU因子: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是病毒反转录转座子超家族的成员(b)每个哺乳动物基因组中有20000到50000个拷贝被发现(c)大约长300bp(d)包括一个可读框产物与反转录酶基因有同源性(e被转录(f)有LTR

--答案:

c,e;

下面哪些关于地序列的描述是正确的?

()--类型:

选择题--选择:

(a)所有A1u序列都是相同的(b)Alu序列来源于有翻译功能的7SLRNA(c)Alu序列是靠RNA聚合酶H转录的(d)Alu序列永远不会存在于结构基因中(e)由这些序列有一个区段与病毒的DNA复制起点同源

--答案:

b,e

比较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起始的第一步有什么不同。

--类型:

简答题

--答案:

答:

细菌中,DNA指导的RNA聚合酶核心酶由四个亚基组成(两个α亚基,一个β亚基,一个β’亚基),核心酶与σ亚基结合产生全酶。

核心酶可以催化NTP的聚合,但只有全酶能够引发转录的开始。

主要的步骤是:

具有特异识别能力的。

亚基识别转录起,始点上游的启动子特异同源序列,这样可以使全酶与启动子序列结合力增加,形成封闭的二元复合物。

关键的作用是RNA聚合酶与DNA的相互作用。

真核生物中,当含TBP的转录因子与DNA相互作用时,其他因子也结合上来,形成起始复合体,这一复合体再与RNA聚合酶结合,因此主要是RNA聚合酶与蛋白质之间的作用。

转录病毒侵染常常同时导致子代病毒的非致死释放和被侵染细胞内致癌的永久性基因改变。

--类型:

判断题

--答案:

正确。

转座酶可以识别整合区周围足够多的序列,这样,转座子不整合到基因的中间,因为破坏基因对细胞是致死的。

--类型:

判断题

--答案:

错误。

转录涉及模板链和编码链的分离,解释在转录中单链DNA是怎样被保护的。

--类型:

简答题

--答案:

答:

转录过程中控板与编码链分离时,聚合酶覆盖了整个转录泡——从解旋位点到螺旋重新形成位点,因此单链的DNA被保护起来。

与复制不同,转录不需要单链结合蛋白的参与。

转座要求供体和受体位点之间有同源性。

--类型:

判断题

--答案:

正确。

TnA家族的转座子通常转移三种基因:

转座酶、解离酶和氨苄抗性基因。

--类型:

判断题

--答案:

正确。

概括说明σ因子对启动子调节的辅助功能。

--类型:

简答题

--答案:

答:

σ因子(除了RpoN)有识别启动子序列的结构域。

作为游离的蛋白质;σ因子并不具备与DNA结合的构象。

当σ因子与核心酶结合后构象发生改变,其N末端游离出与DNA结合的结构域。

σ因子的这一调节方式是为了防止游离的σ因子与启动子区结合,而阻碍了依赖于全酶的转录启动。

另外,这样也可防止形成全酶的σ因子的浓度被稀释,因为每一个细胞中,大约每三个核心酶对应于一个σ因子。

Tn10高水平表达转座酶。

--类型:

判断题

--答案:

错误。

什么是增效与减效突变?

--类型:

简答题

--答案:

288.答:

顺式作用的启动子等调控序列的突变不是阻碍相对应的转录单元转录所必需的。

然而,转录启动的效率可能会因此而下降,相邻基因的转录会减弱,这样的突变称为减效突变。

若改变启动子序列的突变能提高转录启动的效率,则这样的突变称为增效突变。

细菌促旋酶突变通常是致死的,但是促旋酶/拓扑异构酶I突变却可以成活,其原因何在?

--类型:

简答题

--答案:

答:

促旋酶是一种拓扑异构酶(Ⅱ型),可在DNA中引入负超螺旋,增加DNA的超螺旋数。

拓扑异构酶I则能释放高度负超螺旋化的DNA。

这样单个拓扑异构酶突变体能导致DNA拓扑学性质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严重影响转录过程。

由于拓扑异构酶I活性,促旋酶突变体中DNA过度松弛,阻碍了转录的进行。

在两种拓扑异构酶同时发生突变时,若不使DNA暴露在使DNA损伤的外界压力下(可能会导致单链DNA分子的断裂),则超螺旋DNA仍能保持完整的构象。

解释σ因子是怎样选择专一性启动子共有序列而启动不同基因表达的(考虑对环境压力的应答)。

--类型:

简答题

--答案:

答:

σ因子对不同基因的启动子同源序列有特异选择性。

不同的。

因子与核心酶结合形成不同的全酶,启动相应基因表达。

如果一些。

因子不是组成型而是受环境或发育信号所诱导的,则细胞会表现出差异的基因表达。

在形成内生抱子的细菌中抱子形成的调节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rpoN基因编码σ因子:

σ54,它具有不同于已知原核生物的σ因子的特征。

请与E.coli的σ因子:

σ70(RpoD)作比较讨论这些特征。

--类型:

简答题

--答案:

答:

细菌的σ因子[例如大肠杆菌中的σ70(RpoD)]作为聚合酶全酶的一部分与DNA结合,而由ropN基因编码的σ因子σ54本身具有与DNA结合的功能,使其能不依赖于核心酶与DNA结合。

这样即DNA蛋白的功能更像真核生物中的转录因子,通过蛋白与蛋白的作用将核心酶导向启动子。

在原核生物中,核心酶与DNA的松散结合和紧密结合之间存在一种平衡,为什么这比核心多聚酶自身形成游离与结合平衡更有利?

--类型:

简答题

--答案:

答:

核心酶与DNA有高度的亲和力,只有少量的RNA聚合酶是以游离状态存在。

转录起始前后,RNA聚合酶均是非特异地与基因组DNA松弛结合。

如果核心酶与σ因子结合,全酶只对紧密结合位点即转录起始位点有较高的亲和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