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1280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docx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docx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简、便、验、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努力缓解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老河口市中医院作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方面起步早、项目多、覆盖广、创新强、疗效好,目前,能开展针炙、推拿、拔罐、刮痧中药敷贴等常规技术,同时运用三维正脊仪、神灯、电针等现代高新辅助治疗设备,进一步提升了疗效。

为充分发辉中医特色优势,方便患者选择、减少患者往来奔波,医院将原按摩科、针炙科等相关专科整合为康复科,以更好地为您服务。

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药适用技术:

                      针 灸

   运用不同类型的针具,针对人体不同的病变部位或循经选取穴位进行针炙的补泻等手法,达畅通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

包括毫针刺法、三棱针、皮肤针、皮肉针、电针、水针、火针等刺法。

根据穴位不同。

可运用临床各科内外妇儿科和康复科的疾病   按  摩

   采用按摩手法,刺激人体部位,并被动运动患者肢体进行治疗。

具有疏通气血、松懈肢体的功效。

对各种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关节炎及技体残障疾病有突出疗效。

                      拔 罐

   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

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之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分为走罐、闪罐、刺络拔罐、留针拔罐等方法。

对于气血淤滞和软组织损伤疗效突出。

                      炙 法

   借助炙火的热力,结合通经活络药物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分为艾柱炙、瘢痕炙、隔物炙、温和炙、雀啄炙、太乙神针、雷火神针、天炙等方法,对于寒湿性疾病、气血淤阻性疾病、功能残障性疾病有突出疗效

                     药 敷

   将药手研为细未,分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制剂,敷贴于所需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敷贴疗法除能使药力直达病灶发挥作用外,还可以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面由表及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的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治愈疾病。

                     刮 痧

   应用光滑的牛角板,玉石板等,在人体体表上,反复进行刮、挤、揪、捏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淤血斑、或点状出血,从而刺激体表脉胳,改善体气血流通状态,排毒祛淤、开窍醒神,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对气滞血淤类疾病有突出功效。

 

一、      带状疱疹

【临床症状】

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性水疱或丘疱疹,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一侧,一般不超过中线,伴有神经痛。

【治疗方法】

围刺:

皮疹周围消毒后,用1~1.5寸毫针沿皮刺入皮疹中央,每针相隔3~7厘米,留针60分钟,用泻法,隔日或每日一次.

方药:

板蓝根30g  大青叶30g水煎服,每日一剂。

外治:

枯矾散调敷患处,日两次。

二、      神经性皮炎

【临床症状】

以皮肤肥厚增生及剧烈瘙痒为特征。

【治疗方法】

梅花针:

局部皮损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至有少许血液渗出为度,隔日一次。

方药:

乌蛇止痒丸,每次6g,口服,每日两次。

外治:

斑蝥酊外涂患处,每日数次。

三、      斑秃

【临床症状】

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数目不定,边界清楚的脱发斑,脱发区皮肤光滑,头皮政正常。

【治疗方法】

梅花针:

局部皮损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至皮肤潮红或微微出血,每周2次。

方药:

①斑秃生发丸,每次9g,口服,每日3次。

②何首乌30g,防风10g,生地10g,当归10g水煎服,每日一剂。

15日为一疗程。

外治:

红花泡酒外搽患处,每日三次。

四、      痤疮

【临床症状】

分散性毛囊性丘疹、白头粉刺、黑头粉刺、脓疱、结节、囊肿等。

皮疹分布前额、面颊、胸、背部位、多对称。

【治疗方法】

刺血疗法:

用三棱针在耳前、耳后、内分泌、皮质下等穴位速刺出血,隔日一次。

方药:

白花蛇舌草30g,水煎服,每日两次。

外治:

复方硫磺洗剂外洗,外搽患处,每日三次。

耳穴贴压法:

主穴:

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面颊。

将王不留行固定于穴位。

五、      便泌

【临床症状】

大便秘结,多日一次,甚至大便困难解不出,伴腹胀,纳差。

【治疗方法】

针灸:

取穴足三里、中脘、天枢、大肠俞。

推拿:

患者仰卧,取中脘、大肠俞、三焦、足三里等穴推拿,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

方药:

生地15g麦冬1g 玄参30g大黄15g厚朴1g 枳实15g老年患者如:

淡大云15g水煎服每日2~3次,或蕃泻叶15g泡服,每日两次。

六、      中风后遗症

【临床证状】

一侧瘫痪无力,肌肤不仁,口眼歪斜、语蹇;久则肢体痉挛僵硬,拘急不张、萎缩,功能丧失。

【治疗方法】

推拿按摩:

对患者偏瘫侧肢肌肉、关节及腧穴进行推拿按摩。

方药:

黄芪30g川芎20g丹参30g桂枝10g地龙15g鸡血藤15g葛根30g 牛膝15g

归尾15g水煎服,每日2~3次。

针灸:

上肢:

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

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

拔火罐:

在患侧肌肉丰厚的部位选取2~4个拔罐。

艾炙:

选4~6穴,针上加艾段炙。

 

七、      痛风性关节炎

【临床症状】

足趾关节红肿疼痛,活动不利,血尿酸高。

【治疗方法】

方药:

1.葛根50g苍术30g怀牛膝30g黄柏30g威灵仙20g水煎代茶饮。

     2.土茯苓、薏苡仁各以30g,萆薢、白术各20g,水煎服,每日一剂。

外治法:

1.金黄散加甘油或醋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红肿处。

每日一次。

       2.黄芩、黄柏、山栀、生大黄各等份,研末,野菊花露调匀,外敷患处,每日一次。

八、      尿道综合征

【临床症状】

尿频、排尿不适,尿检,尿培养无异常。

【治疗方法】

针灸:

双侧取穴次髎、会阳,电针治疗。

耳穴:

膀胱、尿道、肾、神门、脑点。

方药:

1.知母、黄柏各15g,甘草10g,肉桂4g,水煎服,每日一剂。

     2.黄芪30g,柴胡15g,地骨皮15g,石莲子15g,白花蛇舌草20g,水煎服,每日一剂。

九、      丹毒

【临床症状】

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治疗方法】

砭镰法:

患处消毒后用七星针或三棱针叩刺患部皮肤,放血泄毒,此法只适用下肢复发性丹毒。

外治:

1.外敷法:

用玉露散或金黄散以冷开水或鲜丝瓜叶捣汁或金银花露调敷。

或鲜荷花叶、鲜蒲公英、鲜地丁全草、鲜马齿苋、鲜冬青树叶等捣烂湿敷。

    2.若流火结毒成脓者,可在坏死部位作小切口引流,掺九一丹,外敷红油膏。

十、      乳痈(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临床症状】

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并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治疗方法】

针灸:

膻中、肩并、少泽;肝郁加临泣、期门;胃热加合谷、粱丘

外治

初起:

可用热敷加乳房按摩以疏通乳络,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外敷;或用鲜菊花叶、鲜蒲公英、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或用六神丸研细末,适量凡士林调敷;亦可用50%芒硝溶液湿敷。

成脓:

及时切开排脓。

溃后:

切开排脓后用八二丹或九一丹提脓拔毒,并用药线插入切口内引流,切口周围外敷金黄膏,待脓尽仅有黄稠滋水时,改用生肌散收口。

十一、痢疾

【临床症状】

以腹痛腹泻,里急厚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症候。

【治疗方法】

单验方:

1.苦参20g,马齿苋15g,水煎成100ml,灌肠每晚一次。

       2.川黄连15g或仙鹤草30g,水煎服,每日一剂。

十二、内痔

【临床症状】

便血,痔核脱出,疼痛,肛周湿疹,瘙痒。

【治疗方法】

单验方:

1.坐浴粉:

适量温水冲兑坐浴。

       2.芒硝50g,冰片10g,开水冲兑、温水熏浴肛门。

方药:

1.马应龙痔疮膏,外用。

     2.市售麝香痔疮栓早晚各纳肛一枚,外用。

十三、近视

【临床症状】

远视时视力减退或看不见,需要近距离才行。

【治疗方法】

体针治疗:

承泣、翳明,或四白、肩中俞,或睛明、光明,每天针刺一组,轮换取穴,10次为一疗程。

耳穴治疗:

选穴:

眼、目1、目2、肝、脾、肾。

方法:

用王不留行子埋耳穴,胶布固定,每天自行按摩3-4次。

十四、耳廓冻伤

【临床症状】

起初耳廓皮肤苍白,疼痛;继之红肿瘙痒瘀紫,遇暖则痒热更甚,久则皮肤转暗红或发黑。

【治疗方法】

擦刺:

早期以生姜或生葱取汁深擦冻伤部位,中晚期以蟹壳煅灰,麻油调稠深擦,寒冬用茄根汤同葱汁清洗患处。

十五、小儿鼻出血

【临床症状】

12岁以下患儿,经常不明原因鼻出血。

【治疗方法】

外治法:

抬高患儿头位,用拇食指对压鼻翼,施力于双侧黎氏区,持续5-10分钟。

针灸:

取合谷、内庭、迎香。

中药:

鲜生地10g,鲜茅根10g,蚕豆花9g,白芨6g,水牛角6g,芒种草10g,水煎服,每日一剂。

十六、鼻炎

【临床症状】

鼻塞、流涕、打喷嚏,说话带鼻音,咳嗽,可伴恶寒、发热、头疼等。

【治疗方法】

外治法:

用呋麻滴鼻液点鼻。

针灸:

迎香、印堂、太阳、风池等施针刺。

中药验方:

苏叶10g,桔皮10g,葱白3根,生姜三片,或荆芥10g,防风10g,紫苏10g,生姜三片。

水煎服,日一剂。

十七、少乳或缺乳

【临床症状】

产妇产后乳少

【治疗方法】

方药:

1.人参10g,当归20g,黄芪30g,麦冬15g,通草30g,桔梗10g。

水煎服,日一剂。

     2.当归20g,川芎10g,白芍15g,生地黄15g,柴胡10g,青皮10g,花粉30g,通草30g,桔梗10g,白芷10g,穿山甲10g,王不留行10g,甘草9g。

水煎服,日一剂。

食疗:

猪蹄两只,通草24g,炖熟,饮汤。

十八、桡骨小头半脱位

【临床症状】

常有提拉患儿手臂受伤史。

患儿哭闹,肘部疼痛,不肯举起和活动患肢。

【治疗方法】

手法复位时不用麻醉,先将前臂旋后,伸肘稍加牵引,拇指压肘前桡骨小头处,屈曲肘关节,必要时前后旋转前臂,可感到复位的响声,复位后患儿疼痛即可解除。

复位后用三角巾悬吊2-3天即可。

十九、小儿遗尿

【临床症状】

小儿入睡后经常尿床。

【治疗方法】

1、 验方

1. 公鸡肠1具,洗净、炖烂后加鸡内金粉末吃。

2. 蜂房100g,放瓦片上,焙后研末,每日2次,每次4克,开水冲服。

2、 方药:

蜂房100g,麻黄30g,鸡内金30g,甘草30g,研末,每服5克,日两次。

3、 针刺:

中极、关元、三阴交、膀胱俞。

二十、感冒发热

【临床症状】

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咳嗽,全身酸楚或咽喉痛,发热重。

【治疗方法】

1、 针灸:

取穴合谷、曲池、太阳、印堂、迎香;

2、 拔罐:

取穴大椎、风门、肺腧;

3、 推拿:

取穴印堂、太阳、风池、风府、头维、合谷等穴。

4、 方药:

1.    生姜20g,葱白3根,红糖20g,水煎服,每日2次,盖被出汗,用于风寒感冒。

2.    生姜20g,紫苏15g,水煎服,每日2次。

3.    大青叶15g,薄荷10g,水煎代茶饮用,用于风热感冒。

二十一、面瘫

【临床症状】

口眼歪斜,面部肌肉麻木,口角流涎,进食夹食,漱口漏水,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伴耳根疼痛,但四肢功能正常。

【治疗方法】

1、 针灸:

取穴阳白、攒竹、太阳、地仓、下关、迎香、合谷。

2、 艾灸:

牵正穴。

3、 拔罐:

颧髎穴点刺后拔罐。

4、 推拿:

推拿阳白、下关、颊车、地仓、迎香、承浆、颧髎等穴。

5、 方药:

白附子10g,全蝎10g,僵蚕12g,金银花20g,连翘20g,防风15g,川芎15g,当归15g,水煎服,每日两次。

6、 穴位敷贴:

将马钱子锉成粉约1-2份,撒于膏药或胶布上,贴在患侧的下关穴,隔2-3日更换一次,一般须更换4-5次。

二十二、牙痛

【临床症状】

牙痛每因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发作或加重,可伴牙龈红肿,咀嚼困难。

【治疗方法】

1、 针灸:

毫针刺下关、合谷。

2、 推拿:

用右手拇指按压疼痛同侧肩井穴,逐渐加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反复施术。

3、 方药:

1.    淡竹叶15g,石膏15g,水煎服,每日2-3次。

2.    花椒五粒,用酒浸湿,以一团棉花外包后,痛牙咬住。

3.    川椒(微炒)30g,炙蜂房30g,共为细末,每次6g水煎漱口。

二十三、流行性腮腺炎

【临床症状】

耳下肿胀酸痛。

肿胀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触之微热,咀嚼困难,伴发热,头痛。

【治疗方法】

1、 内治法

1.    忍冬藤、板蓝根各20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2-3次。

2.    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2-3次。

3.    玄参10g,板蓝根15g,夏枯草10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2-3次。

2、 外治法

1.    仙人掌外贴法:

取新鲜仙人掌,除针剖开,以切面(或捣泥)外敷患处,一日更换1次。

2.    鲜马齿苋3g捣乱如泥,外敷局部腮肿处,一日更换1次。

3.    青黛10g加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

4.    万应膏外敷患处。

二十四、落枕

【临床症状】

颈项强痛,不能俯仰转侧,疼痛向同侧肩背或上肢放射。

【治疗方法】

1、 针灸:

颈5、颈6夹脊穴、后溪等。

2、 艾灸:

大椎穴。

3、 推拿:

颈部施以按揉、滚法、点按、叩击、提拿等手法,用力宜轻。

4、 方药:

生葛根20g,桂枝10g,防风10g,炙甘草10g,炒白芍10g水煎服,每日2-3次。

药渣微温后外敷颈部 

二十五、肩周炎

【临床症状】

肩关节疼痛,并活动明显受限,或伴有同侧上肢麻木、疼痛。

【治疗方法】

1、 针灸:

毫针刺肩髃、肩内陵、肩贞、曲池、手三里。

2、 推拿:

先用湿热毛巾反复敷患肩30分钟,再用按、揉、滚、拿、抖等法操作于肩部15分钟,并嘱咐患者每天甩患臂200次。

3、 方药:

秦15g,黄芪20g,附片5g,苍术15g,煎水温服,每日3次,十天一疗程。

二十六、肱骨外上髁炎

【临床症状】

肘关节外侧僵滞、疼痛、功能障碍。

提重物、旋转前臂、翻腕时加重。

【治疗方法】

1、 针灸:

以阿是穴为中心围针并加灸,配合针刺手三里、合谷。

2、 推拿:

用拇指反复按揉、弹拨痛点及前臂,再反复数次曲伸肘关节,然后突然伸直肘关节,听到轻微弹响为最佳。

3、 消炎止痛膏外敷患处。

二十七、腱鞘囊肿

【临床症状】

上、下肢腕背、腕掌及足背等腱鞘局部半球状隆起,不与皮肤粘连,有酸胀感。

【治疗方法】

1、 针灸:

以围针法在囊肿局部针刺,出针后按揉囊块,使之消散。

2、 推拿:

固定患部,用右手拇指及食指将囊肿用力掐、按、捏,直至挤破。

3、 方药:

夏枯草30g煮水当茶喝,一日数次。

二十八、呃逆(打嗝)

【临床症状】

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频频发出,不能自控。

【治疗方法】

1、 针灸:

毫针刺内关、足三里,拔火罐:

膈腧、胃俞。

2、 推拿:

攒竹、天突任取一穴,用拇指或中指重力按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连续按揉1-3分钟。

同时令患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常能止呃。

3、 方药:

柿蒂9g水煎服,频饮。

二十九、急性腰扭伤

【临床症状】

腰痛剧烈,局部肿胀,活动受限,有外伤史。

【治疗方法】

1、 针灸:

毫针刺腰痛穴、委中、阿是穴。

2、 推拿:

先用湿热毛巾反复敷腰部30分钟,再由四周至痛点用滚法5分钟,反复按揉痛点10分钟,再用腰部斜扳法,先健侧,后患侧。

3、 方药:

生大黄60g生姜汁适量,加开水调成糊状,适量敷患处,每日1次。

三十、小儿咳嗽

【临床症状】

咳嗽,喉中有痰或干咳,咽痒不适。

【治疗方法】

1、 针灸耳针:

支气管、肺、肾上腺、皮质下、定喘、风门。

2、 推拿:

1.指压肺腧、定喘、合谷、列缺、丰隆;

        2.拿大椎、定喘、肺腧。

3、方药:

1.麻黄4g生石膏12g杏仁10g甘草5g桑白皮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服。

        2.莱菔子10g炙桑白皮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服。

        3.白芨10g百部10g炒杏仁15g核桃仁4个蜂蜜2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服。

        4.鲜桑叶10g鲜枇杷叶10g(去毛)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服。

        5.鱼腥草10g。

杏仁10g。

桔梗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服。

4、外治法:

1.细辛、白芥子、炒莱藤子碾末,凡士林调匀,敷贴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2.黄芩、细辛、白芥子碾末,凡士林调匀,敷贴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三十一、小儿食积

【临床症状】

不思乳食,腹部胀满,食而不化,嗳腐呕吐,大便酸臭或便秘。

【治疗方法】

1、 针灸:

毫针刺内关、足三里。

2、 推拿:

指压中脘、内关、足三里、脾腧。

3、 方药:

1.炒麦芽10g炒神曲10g焦山碴10g炒槟榔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

        2.槟榔10g生姜5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

        3.橘皮10g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