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 库仑定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1252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荷 库仑定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荷 库仑定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荷 库仑定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荷 库仑定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荷 库仑定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荷 库仑定律.docx

《电荷 库仑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荷 库仑定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荷 库仑定律.docx

电荷库仑定律

 一、教材分析

 

  1.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2.本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应着重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讲解物体带电的本质。

 

  3.通过对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使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转移,从而打破了物体的电中性,失去电子的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上了负电荷。

过渡到电荷守恒定律,水到渠成,对高中学生而言很容易接受,进一步巩固守恒思想。

 

  4.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电荷守恒定律以及元电荷的概念。

同时教学中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5.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远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电学的基本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

能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有必要把初中学过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复习一下。

五、本节要点

 

  1.什么是静电现象?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

什么叫电荷量?

 

  2.什么是感应起电现象?

什么叫中和现象?

 

  3.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什么叫元电荷?

 

  4.库仑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适用条件是什么?

 

  六、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

 

  1.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二)难点

 

  1.对电荷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2.对库仑定律发现过程的探讨。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讲清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说明库仑力符合力的特征,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2.为定性演示库仑定律,应使带电小球表面光滑,防止尖端放电,支架应选绝缘性能好的,空气要干燥。

 

  3.说清K的单位由公式中各量单位确定,其数值则由实验确定。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电磁学的发展史)

 

  古代人已经发现了有关静电现象,主要是梳头或者是羊毛、丝、棉类的衣物摩擦有闪光及声音;古希腊人发现琥珀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英国的吉尔伯特(1544—1603)是最早系统地研究电磁现象的科学家。

他发现琥珀和磁铁都能够吸引物体,不过性质不同,经过研究,他发现许多其他物体经过摩擦后也都能够吸引其他小物体。

引入(electric)(琥珀体)还发明了可供实验用的验电器。

 

  德国的奥托·格里克(1602—1686),马德堡市市长,1654年曾用自己发明的抽气机做了马德堡半球实验;1660年发明了第一台可产生大量电荷的摩擦起电机。

有了这样的机器,因而做成了各种各样的电火花实验;还有让人身体带电的实验;这使得18世纪40年代的德国整个社会都对电现象感兴趣,许多人购买了摩擦起电机做实验作为娱乐,同时也大大普及了电学知识。

电学知识在整个欧洲各国都普及起来。

 

  法国电学家诺莱特在巴黎圣母院前进行,他请700个修道士手拉手地排起来,让排头的手拿莱顿瓶放电时,发现700个修道士同时跳了起来,显示了电的强大威力。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证明了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在此基础上,发明了避雷针。

 

  

(二)进行新课

 

  1.接引雷电下九天──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

2.电荷

 

  (用提问的方法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

 

  演示:

用和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箔片张开,表明玻璃棒带了电。

 

  师问:

摩擦起电现象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生答: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师问:

自然界中存在哪几种形式的电荷?

摩擦起电中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

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又带什么电?

 

  生答:

正负两种电荷,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

 

  师问: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

 

  生答: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师问:

它们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叫什么?

单位是什么?

 

  生答:

电荷量(Q),单位是:

库仑(C)

 

  师问:

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什么?

 

  生答:

摩擦起电。

 

  (教师用验电器演示验证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

 

  3.带电本质

 

  教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最后一段有关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描述,思考和回答问题:

 

  

(1)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

积极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

带电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

 

  4.起电方式

 

  师问:

使物体带电方式有哪些?

 

  生答: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

 

  师问:

除了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外,还有没有可以使物体带上电的方法?

 

  生答:

人们发现还有感应起电。

 

  教师:

1.做课本演示实验1.1-4,观察在带正电的C向A、B靠近时,A、B的箔片张开情况.

 

  2.分析现象并结合检验,得到A、B分别带上了负电荷和正电荷。

 

  3.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物体,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感应起电,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师生共同分析感应起电的实质:

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师问: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三种起电方式的微观机理是否相同?

起电实质是什么?

 

  生归纳总结:

1.摩擦起电:

原因是电子的转移。

 

  2.接触起电:

原因仍是电子的转移。

(同时弄清楚了电量均分现象和中和现象。

 

  3.感应起电:

仍是电子的转移。

 

  5.电荷守恒

 

  通过三种起电方式原因的分析,由学生总结得出起电过程中电荷守恒: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并与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相类比,指出他们都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规律。

(指导学生学习中也要有知识的迁移、总结、类比、融会贯通。

 

  做出电荷守恒定律的另一表述: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过渡语:

这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通过前面的学习,清楚了物体带电的本质,而一个带电体究竟带多少电?

经过大量实验证明,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或者是电荷量e的整数倍。

 

  6.元电荷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电荷的多少如何表示?

它的单位是什么?

 

  2.什么是元电荷?

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

 

  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

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

 

  学生总结得出:

 

  1.元电荷:

人们把自然界中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电荷量为1.6×10-19C。

 

  2.元电荷是电荷量的单位(1.6×10-19C作为一个电荷量单位),不是指某电荷。

 

  3.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均为e,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

 

  7.库仑定律

 

  1.学生做1.1-5实验,反复多做几次,猜想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教师演示1.1-6的实验。

 

  3.学生注意观察小球偏角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定性分析得到:

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5.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用实验研究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这就是库仑定律。

 

  内容:

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表达式:

 ,k叫静电力常量,k=9×109 N·m2/C2。

 

  6.介绍点电荷:

 

  ①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②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③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

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7.任意带电体所受的力可以看作是多个点电荷所受力的合力。

 

  8.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下题)

 

  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

已知电子的质量m1=9.10×10-31kg,质子的质量m2=1.67×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

 

  分析:

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

 

  解:

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

 

  

 

  (回答“思考与讨论”)可以看出:

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相同之处;它们的实质区别是:

首先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

其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

 

  (三)典型例题

 

  出示题目(多媒体)

 

  1.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靠近或远离,如图所示,则(  )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甲图中至少有一个带电

 

  C.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D.乙图中两球可能只有一个带电。

 

  2.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C.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另一个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4.两个相同的带电导体小球所带电荷量的比值为1:

3,相距为r时相互作用的库仑力的大小为F,今使两小球接触后再分开放到相距为2r处,则此时库仑力的大小为(   )

 

  A.

      

 

  B.

      

 

  C.

        

 

  D.

 

  5.真空中有两个相距0.1m、带电量相等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的大小为3.6×10-4N,求每个电荷的带电量是元电荷的多少倍?

 

  6.有两个大小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分别带有正电荷q1、q2,且q1>q2。

当它们相距10cm时,相互间的库仑斥力的大小为5.0×10-3N,若将它们接触后再放回原处,相互间的库仑斥力的大小变为9.0×10-3N。

设两个带电金属球都可以看成点电荷,求两球在接触前所带的电量?

 

 

  (四)板书设计

 

  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①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③带电方式:

 

  a.摩擦起电:

电子的得失。

 

  b.接触起电:

电子的转移。

 

  c.感应起电:

正负电荷分开。

 

  ④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2.元电荷

 

  元电荷:

1.60×10-19C的电量。

 

  注意:

任意带电体带电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3.库仑定律

 

  a.内容:

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b.表达式:

 

  4.点电荷

 

  a.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b.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c.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

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