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1234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8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备课.docx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备课.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备课.docx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备课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根据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变化,让学生想象、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问观念;

2、在实际观察中,体会不同位置观察对象形状的变化;

3、在观察、想象、推理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在实际观察中,体会不同位置观察对象形状的变化。

【教学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节日礼物”和“天安门广场”。

主要根据教材提供的一些照片,让学生学会观察照片或画面中的物体与物体、物体与人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想象或合情推理,判断这些照片或画面的拍摄位置或观察位置,或者判断图中的观察对象在同一图中观察者视觉中的范围。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会了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二年级下册学会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三年级上册学会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

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和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这需要展开观察、想象、推理等思维活动才能完成,对学生具有挑战性。

首先让学生自学观察,再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体验,丰富他们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

【课时安排】

内容

建议课时数

节日礼物

1

天安门广场

2

机动

1

《节日礼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八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根据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变化,想象、判断观察到的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2、通过具体情境,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根据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变化,想象、判断观察到的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情境,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

备注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奇奇也不例外,今天是奇奇的10岁生日,让我们唱首《生日快乐歌》来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好吗?

(响起“生日快乐”之歌)

学生也一起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图一:

出示:

小狗贝贝先是站在地面上看。

提问:

谁能模仿小狗贝贝的动作,上来给大

家表演,说说你看到了礼物的什么部位。

教师:

大家一起来模仿小狗贝贝蹲着看,看

到了什么?

展示图二:

出示:

小狗贝贝抬起了前腿看。

提问:

谁又能模仿小狗贝贝的这个动作?

说说这时你又看到了礼物的什么部位。

展示图三:

出示:

小狗贝贝站在凳子上看。

模仿,你又看到了礼物的什么部位?

展示图四:

出示:

最后,小狗贝贝终于爬上了桌子上看。

模仿,你又看到了什么?

你能按照小狗贝贝四次看礼物的顺序,把序

号填在括号里吗?

提问:

小狗贝贝每次的观察点是怎样变化的?

小结:

位置不同,看到同一个物体的画面也

不同。

(2)刚才我们从低到高观察了物体,现在我

们从远到近来观察物体。

请你在教室里选你喜欢的物体,首先远一点,

慢慢走近,你看到的物体有什么变化?

看到的范

围有什么变化?

时间l分钟。

小结:

从远处观察,物体小,范围大;从近

处观察,物体大,范围小。

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蹲着看。

 

学生模仿看。

学生:

我看到礼物的顶部。

学生:

我看到了礼物的上半部分。

学生:

我看到了礼物的全部。

学生:

我看到了礼物的全部,还有整个桌面。

学生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从低到高。

学生说一说刚才活动的感受。

学生利用实物进行观察和体验,能够丰富他们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刺激他们的视觉感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观察实践带动思维的发展。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学生的想象力、空间感知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三、反馈应用

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在操场由远到近拍摄到的四幅照片,让学生进行判断。

现在我们到电影院去看一看。

如果大家要看

电影,你愿意坐哪个位置呢?

为什么?

如果你看的是演唱会呢?

你愿意坐哪儿?

将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说一说。

学生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判断,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远近观看的规律。

贴近了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历了观察物体的过程后,有什么体会?

和你的同伴说一说。

【课时作业】

请你找一些物品(如台灯、闹钟)放在桌上,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并把你看到的形状画下来,看有几种不同的样子?

【教学反思】

 

《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八册第57页。

【教学目标】

1、根据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变化,想象、判断观察到的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2、通过具体情境,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根据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变化,想象、判断观察到的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情境,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知识回顾

从低到高看同一物体,有什么变化?

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从远到近看同一物体,有什么变化?

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生回顾所学知识

唤醒学生旧知,为新知学习“铺路”。

 

二、巩固练习

(1)第57页“说一说”:

(出示图片)小明沿着小路向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

先比较这两幅图的区别,然后说出哪幅是在A点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看到的。

提问:

小明越走近房子,看到的树越怎样?

指名学生回答。

(2)第57页“试一试”。

请分别画出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能看到的树的范围。

①以A点为顶点,在房子的两侧各画一条射线,组成一个角。

角的两边外的树木是站在A点看到的。

(板书简单的示意图)

教师示范:

以A点为顶点,到房子的两侧各画一条射线,组成一个角。

并说明在角的两边外的树木是站在A点可以看到的,在角的两边内的树木,被房子遮住视线,是看不到的。

②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B点看到的树的范围。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先独立思考。

 

学生尝试画。

 

学生尝试画。

精心设计练习,并将讲练有机结合,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有趣。

 

 

三、提高练习

(1)请根据小宇、爸爸和妈妈所看到的景物,从远到近说一说观察地点。

小宇爸爸妈妈

(2)思思站在房子和树旁,她看到的树在房子的右面,现在思思希望看到树在房子的左面,但又不能移动树和房子,你有什么办法吗?

 

让学生模拟观察黑板来体验。

 

学生先独立思考,想一想。

引导学生模拟进行体验。

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练习都是下一步练习的基础。

通过练习,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形成能力。

四、回顾全课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谈收获

让学生学会梳理所学新知,掌握学习的方法。

【教学反思】

 

《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八册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2、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

3、通过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的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出照片的拍摄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

备注

 

一、创设情境

 

录音播放课文《画杨桃》。

听完录音,请说说“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形状,“我”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说明: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你在日常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谁能举例说一说?

学生: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形状,因为从“我”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就是这个样子。

学生: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形状j’因为在不同的地

方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学生举例。

听课文,回答问题,把其他学科的内容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兴奋活跃的气氛中,了解物体的形状与观察的角度有关,为下面教学做好了铺垫,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观察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实物图片。

教师:

老师拍了一些我们校园的照片,你们看。

(课件展示照片)

教师:

从这几幅图里你能观察到老师主要拍的是什么?

教师:

老师确实主要是拍教学楼,为什么教学楼的形状都不同呢?

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

这几张照片确实是在不同的地点拍摄的。

以上面这一张图作为主体图,老师是站在1、2、3、4这4个地点拍的,你能分辨出哪一张照片是在哪个位置拍摄的吗?

(2)同学们刚才观察的是比较熟悉的校园图,如果给你不熟悉的地方的图片,你能不能很快地判断出不同拍摄的地点呢?

(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图)

教师:

这张照片拍的是天安门广场的人民大会堂和英雄纪念碑,为什么从这个主题图的4个地点拍了4张照片形状会不同呢?

你能说出分别是在什么位置拍摄的吗?

(3)小结:

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知道了,同一处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也不相同。

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拍摄的地点不同。

同学们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几个人一起讨论,要说出判断的根据。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拍摄的地点不同。

观察的角度不同。

学生自己思考或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汇报。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和合作交流,培养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乖口团结协作精神。

 

 

三、反馈应用

 

(1)(课件出示空中拍摄的图片)

刚才我们观察的学校和天安门广场图都是平视图,如果从空中拍摄一些物体的照片你还能分辨出拍摄的位置吗?

有一位老朋友,他已经陪伴我们四年了,他就是淘气,今天他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

(课件出示淘气家)

这是从空中看到的淘气家的照片。

这个表示(房子),这个表示(大树),这个表示(小石凳),这个方向标志是(北)。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实物图。

这里有从4个拍摄点拍摄的照片。

它们拍的房子和大树、石凳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教师:

它们分别是从1、2、3、4哪个地点拍摄的呢?

(2)(课件出示拍摄方向不同的照片)

教师:

刚才同学们都准确地判断出了不同的拍摄点,下面还有两张照片,你能判断出这两张照片是从房子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哪个方向拍摄的吗?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学生自己思考或交流讨论。

 

可以实物模拟。

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自己思考或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汇报。

 

利用实物模拟,很直观地在“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中发展了空间观念。

 

关注学生空间想

象及独立思考的过

程,按照“先想象、

再验证、再想象”的

思路,进一步发展了

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教学反思】

 

《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八册第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正确区分拍摄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

2、经历探索辨认照片拍摄位置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

【教学难点】

能够判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

【教具准备】

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如水杯、笔盒、字典等等,相关图片。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组织活动

(1)实物投影呈现一组照片。

教师:

这是警察叔叔在一个地点用摄像机拍下的两辆汽车行驶的情况,从这一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照片?

(2)讨论。

提出问题:

请你说出这三张相片的拍摄顺序。

(3)小结。

师:

虽然在同一地点,拍摄同一物体,但由于物体的运动,所拍出来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学生:

相同的汽车,不同的照片。

学生:

汽车在行驶。

学生思考、交流后全班反馈。

反馈情况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左图:

两辆汽车从较远处开来;

中图:

两辆汽车经过拍摄点后,向远处开去;

右图:

两辆汽车行驶至拍摄点面前。

 

唤醒学生旧知,为新知学习“铺路”。

 

二、探究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

 

(1)想象。

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到一个地方参观或者旅游,我们拍摄照片的时候有没有顺序?

(学生闭眼想象)

(2)验证学生想象。

(提供照片想象观察对象的顺序)

按拍摄的时间顺序出示几张照片(课件出示连续性比较强的),使学生体会到拍摄照片是有时间顺序的。

(3)再想想拍摄场景的顺序。

学生l:

有,应该是按照游览顺序拍摄。

学生2:

有,也许是去的时候拍,也许选择回来的时候拍。

学生3:

拍摄照片是有顺序的,我爸爸就是拍照片的,有时候景物较大,照相机拍不过来的时候,我爸爸就按顺序拍一组画面,再按顺序把照片剪接起来。

 

关注学生空间想象及独立思考的过程,按照“先想象、再验证、再想象”的思路,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生自主活动

(1)呈现课文第60页的情景图或让学生打开课本,直接观察课本上的图片。

结果:

游船从景物的左边(A点)开向右边,所以摄影的相片的顺序应该是b一c—d一a。

理由:

应以纪念碑与电视塔之间的位置变化来确定相片拍摄的顺序。

(2)教师:

如果游船从右边开向左边,那么拍摄的顺序又是什么样的?

(3)请学生用物品(笔盒、字典、水杯等)代替上面三个建筑物,并按图中的位置摆放。

然后从A点出发,看一看这三个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不是与上面的顺序一致。

(1)学生独立认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2)同桌或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3)全班反馈。

学生:

相片拍摄顺序是a—d—c—b。

学生动手尝试,进行验证。

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四、整理归纳、回顾体验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

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地点拍摄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课时作业】

看图说一说。

下面四幅图片按看到时闾的先后顺序是:

(3)(4)

(1)

(2)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温江区东大街一小骆丹

【单元教学目标】

(I)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4)结合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5)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活动,掌握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按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6)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并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7)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养成一种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同时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结合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除数为整数的小数除法;第二部分是除数为小数的除法;第三部分是积、商取近似值;第四部分是循环小数;第五部分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小数的除法,分为三种情形分别进行探索:

一是小数除以整数;二是整数除以整数;三是小数或整数除以小数。

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结合实例,探索并理解把被除数当成整数,变成整数的除法求得商后,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在以往学过的整数的除法中,只能求得整数的商及余数。

但在小数的除法中,整数的余数可以化为更小的单位(小数单位),因此可以继续平均分(做除法),得到的商是小数。

所以,今后遇到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可以把被除数(整数)的末尾添上小数点,在这个小数点后面可以添上所需要的“0”。

这样,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又转化为上述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了。

除数是小数的情形,应用商不变的规律,根据把除数变成整数的需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就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上述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条件和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新旧知识的联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整理和归纳计算的方法;计算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比较单一和枯燥无味,在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

【课时安排】

内容

建议课时数

精打细算

1

参观博物馆

3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人民币兑换

8

谁爬得快

电视广告

练习四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八册第6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小数点的确定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理解并掌握被除数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

备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

淘气逛商店的时候,用ll5元买了5箱牛奶,小红用126元买了6箱牛奶,两种牛奶品牌质量一样,谁买的便宜?

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

请学生上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让学生说出列式根据:

总价÷数量一单价)

集体订正。

(课题:

精打细算)

学生观察,进行

计算。

学生说一说自己

是怎么做的。

 

 

引入旧知,为学习新的知识做铺垫,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在生活中,张阿姨是个精打细算的人。

今天她打算去商店买牛奶,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她是如何精打细算的?

从这幅图上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猜一猜,张阿姨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2)要知道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就要知道

什么?

怎样求呢?

谁会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ll.5÷512.9÷6

为什么用除法?

这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展台上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学生说出自

己的计算过程。

估计出现的答案有:

A.把ll.5元转化成ll5角后进行竖式计算。

B.直接进行小数除法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学生观察画面,

思考。

学生:

甲商店5袋牛奶ll.50元,乙商店

6袋牛奶12.90元。

指名谈想法。

学生:

哪个商店的牛奶比较便宜?

学生:

甲商店每

袋牛奶多少钱?

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

学生:

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尝试计算。

小组汇报计算过程,全班反馈。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估计、猜测,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讨论得出:

品质相同的物品,我们自然要买价格便宜的,统一学生的认识,引入新知,渗透“生活要精打细算”的思想。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哪一种方法更简单、方便呢?

计算时的要点是什么?

师生共同完成题目“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11·5..--5:

=2·3(元)12.9X-6—2.i5(元)

2,3元>2.15元

答:

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3)计算:

12.9÷6。

引导学生对添0的方法进行质疑,学生在质疑释疑过程中,理解3个十分之一可以化成30个百分之一继续计算(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用元、角、分的知识帮助理解),方法就是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进行计算。

(还可以用“小数末尾添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来理解)

师生共同回忆l2.9÷6的除法竖式计算过程,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4)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小结:

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就添0再继续除。

自主探索、讨论。

交流。

小组内交流算理。

指名汇报。

学生独立计算,计算后交流算法及结论。

讨论后交流。

学生独立用竖式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会遇到有余数3不够除的情况,在这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在展台上展示学生答案,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只要方法过程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先思考,后交流汇报。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

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问题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寻找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反馈应用

(1)先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否小于“l”,再

进行计算:

5.04÷6=5.4÷4=3.2÷8=12.1÷ll=

(2)试一试,计算:

7.42÷78.2÷515.9÷15

(2)开放题:

光明小学举行“手拉手”献爱

心活动,三年级的46名学生共捐款55.2元,五

年级60名学生共捐款65.4元。

你能提出哪些数

学问题?

学生提问并自己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后,班内反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的时候让学生讲明计算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

指名回答。

在练习中让学生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课时作业】

一、口算。

0.34+0.25=0.550.3-0.25=0.050.3×0.2=0.063÷2=1.5

12.4÷4=3.14.32×0.1=0.4328.2÷2=4.17÷5=1.4

1÷5=0.22×0.8=1.612÷8=1.56÷4=1.5

二、用竖式计算。

15.5÷5=3.116.6÷4=4.1542.6÷5=8.52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