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围山投标技术建议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1198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围山投标技术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围山投标技术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围山投标技术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围山投标技术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围山投标技术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围山投标技术建议书.docx

《大围山投标技术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围山投标技术建议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围山投标技术建议书.docx

大围山投标技术建议书

 

技术建议书

 

一、项目理解

1.1项目的功能、作用及建设意义

本项目位于湖南长沙浏阳市镇头镇,地处东经113°10′~114°15′、北纬27°51′~28°34′之间。

浏阳位于湖南省东部。

东、东南与江西铜鼓、万载、宜春、上栗等县市接壤;西、西北与长沙县、株洲市为邻;西南交醴陵而北界平江。

境内山丘绵亘,西南稍平衍,东北半山谷,浏阳河横贯其中,萦回百折,西流注入湘江。

很早以前,浏阳居民就繁衍栖息在这块土地上。

古代浏阳地属荆州,因县城位于浏水之阳而得名。

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即为东吴将领周瑜“俸邑”之一。

由此可知浏阳建县至今已1790年。

199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

撤县设市。

现辖4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045个行政村、居委会。

浏阳物华天宝,物产丰富,海泡石储量、菊花石矿种世界罕见。

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

花炮、夏布、豆豉、菊花石雕被誉为浏阳四大名产。

近年来,皮服、凉席、素食菜等成为了浏阳新的名优特产。

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优势的经济支柱产业正有力地带动着浏阳区域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镇头镇是长沙市五个重点建设中心镇之一,也是浏阳市四大中心镇之一,是浏阳西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58平方公里,人口5.6万,辖13个社区和行政村。

该镇位于浏阳河中下游,地处于长株潭融城经济圈的交叉地带,镇中心距省会长沙45km、株洲市区3lkm、浏阳市区34km、黄花国际机场30km,车程均在30分钟以内,交通便利,地理区位十分优越,是承接长株潭经济辐射的“第一站”。

近年来,镇头镇形成了纺织、化工、食品加工、造船、建筑、印刷、造纸、皮革制造等多元化产业格局,拥有湖南最大的毛巾纺织出口基地;农业培育了花卉苗木、名优特新水果、无公害蔬菜、特色养殖等新型高效产业,形成了十大产业基地和五大农产品品牌,新型产业正朝产业化、规模化方向蓬勃发展。

随着镇头镇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和运输结构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镇头镇原有的水运已完全衰败,其客、货运输已基本为公路所替代。

道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公路交通在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重要。

但是,从镇头镇交通运输现状分析,特别是从镇头镇公路尤其是过河桥梁的发展情况看,仍然难以适应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

拟建项目位于镇头镇,是迴水湾渡口改造项目,已列入《湖南省“十二五”渡口改造规划》中。

镇头镇范围内现有连通浏阳河两岸的过河设施两处,分别为省道S211镇头大桥和迴水湾人渡。

省道S211镇头大桥于1977年9月竣工通车,桥梁全宽9m,桥面净宽8m,桥梁全长175.44m,荷载等级为汽-15、挂-80,2008年鉴定为三类危桥,并于同年进行加固维修。

镇头大桥已运营达36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桥上交通流量日益增大,超重运输车辆不断增多,加之桥面较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合通行,安全通行问题突出,堵车现象严重,已成为省道S211上的交通瓶颈,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镇头镇迴水湾渡口位于省道S211镇头大桥下游5.5km处车田村,距百步滩电站3.5km,渡口类型为四级人渡,码头结构型式为自然坡岸,配备有渡船一艘。

该渡口条件简陋,安全设施缺乏,其渡运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渡运量需求。

因此,将迴水湾渡口改造为公路桥梁,与公路路网相衔接,将镇头镇东西两地有机的连接起来,既能满足往来镇头镇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缓解省道S211镇头大桥的通行压力,解决浏阳河东西两地人民群众出行的难题,使城乡布局更加合理,交通更加便利,有力的促进镇头镇的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带动当地乃至浏阳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能避免渡船安全事故的发生。

尽快实施本项目,改善区域内交通环境,提高区域内公路的通行能力,提高综合运输效率,开发区域内丰富的资源,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其服务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当地政府的紧迫任务。

1.2工程概况

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镇头镇浏阳河上架设大桥,连通规划中的县道X020和省道S326(分别对应现状的县道X020和县道X036),并在远期规划作为浏醴高速镇头连接线的一段。

经过图上布线及现场勘察,充分考虑路线的总体走向、桥位合理、城镇规划、与老路连接顺畅等因素,桥位位于S211镇头大桥下游约1100m处,距百步滩电站约1050m,距百步滩江心洲约500m。

线路起点于镇头镇东岸县道X020处,路经部分水田和旱地后由东向西跨越浏阳河,至终点西岸县道X036(镇柏路)处,全长1372.548m。

浏阳河镇头大桥采用(75+130+75)m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梁全长284.22m,全宽15.5m。

桥梁平面位于直线段上,立面位于3.0%上坡及-3.0%下坡的凸曲线上。

本项目路线全长1372.548m,全线路基土石方54950m3,沥青混凝土路面26061m2,大桥284.22m/1座,新建涵洞、通道7道,平面交叉4处,征用土地4.285公顷,拆迁建筑物4262.4m2,拆迁电力电讯电杆55根。

1.3项目的检测、服务等工作范围

本项目的检测、服务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过程中的桩基检测,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桥梁的施工监控(含预应力质量控制)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中间检测。

(2)成桥后的静载以及动载试验。

(3)交工验收检测。

其中交工验收检测包括桥面系的桥面铺装平整度检测,桥面横坡检测以及桥面抗滑检测,上部结构交工检测包括混凝土强度、主要结构尺寸以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下部结构交工检测包括墩台混凝土强度、主要结构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墩台重直度检测。

(4)委托技术管理。

派驻高级桥梁工程师对镇头大桥施工建设进行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质量控制、施工工艺控制。

缺陷责任期进行技术管理,协助交(竣)验收等。

二、项目特点及关键性技术问题对策措施

2.1项目特点

本次服务浏阳河镇头大桥采用的是(75+130+75)m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梁全长284.22m,全宽15.5m。

此次服务的浏阳河镇头大桥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技术含量高、施工复杂

浏阳河镇头大桥采用的是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采用的是三向预应力结构,桥梁最大跨度达到了130米,用挂篮悬浇法进行施工,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过程控制困难。

(2)施工安全要求高

浏阳河镇头大桥跨越的是繁忙的浏阳河大桥,通航要求高,在施工过程必须采取完善的安全措施,以保证航道的通行安全。

2.2关键技术问题及对策

通过对浏阳河镇头大桥项目特点以及本次检测、服务项目的理解,本次检测、服务主要以下几点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及对策如下所示。

(1)主跨预拱度计算

就施工控制而言,传统的方法是通过预抛高(预拱度)的准确计算使成桥线形满足设计线形的要求,同时通过应力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这套方法在技术上已基本成熟,但从多年的实践效果看,始终未能克服大跨径混凝土梁桥下挠和开裂的通病。

因此,有必要通过对设计、施工方案的优化,提出施工中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问题出现的风险及程度,并努力实现成桥使用阶段的主动控制。

在施工控制前期计算分析阶段,我单位可以利用在该领域丰富的积累和已取得的成果,针对变截面连续梁的主要问题,对本桥的设计方案提出优化意见,并根据施工方案和具体流程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为出色完成施工控制任务,避免后期使用中出现类似的通病提供保证。

(2)合拢施工的控制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桥,在悬臂施工过程中结构处于静定状态,结构受力简单明确,合拢过程中发生体系转换,结构受力复杂,合理的组织安排多跨连续梁连续刚构组合体系的合拢施工工艺,是为此类桥梁线形控制成败的关键点。

在合拢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的合拢顺序不能随施工进度等因素的影响而进行随意更改;

2合拢段立模时,普通钢筋对跨中底板混凝土防崩裂的影响;

3合拢配重、荷载分布及合拢的标高控制;

4合拢过程温度的控制;

5合拢后体系转换。

我监控方会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模拟计算分析,对于合拢工艺提出合理优化建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观测服务,及时对上述各类施工中常出现的影响合拢的关键问题提出处理措施意见。

(3)合拢施工的控制

由长期变形计算理论可知,长期挠度计算与两个因素有关:

结构内力状态以及徐变特性。

对于徐变特性而言,国内外学者均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虽然离散性较高,但是各种理论的总体规律基本是一致的。

因此,计算可信度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对于结构内力状态,主要与结构自重、二期恒载、预应力效应以及其他附加作用有关。

而根据目前的结构计算理论水平,结构在自重、二期恒载以及其他附加作用的内力计算精度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存在疑问的则主要是用来平衡结构内力的预应力效应。

随着预应力的损失,箱梁每个截面自重和预应力产生的弯矩差会变大,从而使徐变造成的挠度也增大。

因此,根据我方对预应力损失影响分析的经验,建议在本桥施工及使用阶段,对预应力效应进行长期跟踪监测,根据实测的预应力效应判断桥梁的健康状况。

针对试验检测以及施工监控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

三、检测方法和评价方法

3.1桥梁施工监控

3.1.1施工控制的目的

浏阳河镇头大桥大桥,采用悬臂浇筑施工,属于自架设体系施工。

即将桥梁的上部结构分节段进行施工,后期节段是靠已浇节段来支撑,逐步完成全桥的施工,也就是无支架而靠自身结构进行施工。

自架设体系施工方法的采用,必然给桥梁结构带来较为复杂的内力和位移变化。

为了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和桥梁施工安全,桥梁施工控制是不可缺少的。

自架设体系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过程复杂,设计与施工高度耦合,施工过程中各种影响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参数(如梁重、结构刚度、温度场、有效预应力等)存在误差,且在边跨或中跨合拢后,还有体系转换问题。

如果不加以控制调整,这些误差会导致结构变形和受力严重偏离理论计算轨迹,成桥后主梁的线形和结构中内力都将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并且施工过程中很易导致超应力情况,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结构内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安全的范围内,且成桥后的线形符合设计要求,结构恒载受力状态接近设计期望,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

3.1.2施工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3.1.2.1控制原则

施工控制的基本方法为自适应控制法。

自适应控制法是指根据施工过程中识别出来的参数实际值不断地修正计算模型中的相应参数,使计算模型与实际模型磨合一段时间后,自动适应结构的物理力学规律。

自适应控制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施工过程的反馈测量数据不断修正用于施工控制跟踪分析程序仿真计算的参数,使仿真分析自身适应实际施工过程,当仿真分析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施工过程后,以仿真分析结果指导以后的施工过程。

由于经过自适应过程,仿真计算模型已与实际施工过程十分吻合,因而可以达到线形与内力状态双控的目的。

该控制系统中必须具备一个有效的参数识别系统。

这个识别系统中的参数主要为:

梁段自重、结构刚度、混凝土收缩徐变参数、温度、施工临时荷载等。

其基本步骤如下:

(1)首先以设计的成桥状态为目标,按照规范规定的各项设计参数确定每一施工步骤应达到的分目标,并建立施工过程跟踪分析程序;

(2)根据分目标开始施工,并测量实际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等数据;(3)根据实际测量的数据,分析和调整各计算参数,以调整后的参数重新确定以后各施工步骤的分目标,建立新的跟踪分析程序;(4)反复上述过程,即可使跟踪分析程序的计算与实际施工相吻合,各分目标也成为可实现的目标,进而利用跟踪分析程序来指导以后的施工过程。

施工控制是为了对成桥目标进行有效控制,修正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影响成桥目标的参数误差对成桥目标的影响,确保成桥后结构内力和线形符合设计要求。

因此,新化资江三桥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控制的原则为以主梁线型控制为主,应力控制为辅,同时兼顾墩台的偏位。

(1)线形要求

线形主要是指主梁的线形和桥面线形。

成桥后(通常是长期变形稳定后)主梁的线形(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标高)和桥面标高要满足设计要求。

为了实现好线形要求,需要严格控制好主梁各节段施工过程中的位移。

(2)受力要求

控制桥梁受力性能的主要结构是主梁。

通常起控制作用的是主梁的上、下缘正应力以及腹板的主拉应力。

起控制作用的因素是主梁自重和预应力。

在恒载已定的情况下,桥轴线形是影响主梁受力的重要因素。

受力要求是指控制主梁在施工过程中和成桥后的应力在安全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控制好主梁的受力。

(3)调控手段

对于主梁线形的调整,调整立模标高是最直接的手段。

将参数误差调整引起的主梁标高的变化通过立模标高的调整予以修正。

必要时还需对预应力作适当调整。

合拢温度选择、压载合拢也是可采用的手段。

3.1.2.2监控方法

大跨度桥梁施工过程复杂、难度大、影响参数多,如:

结构刚度、梁段的重量、施工荷载、砼的收缩徐变、温度和预应力等。

求解施工控制参数的理论设计值时,都假定这些参数值为桥梁规范的理想值。

为了消除因设计参数取值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施工中设计采用值与实际的不一致性,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对这些参数进行识别和预测。

对于重大的设计参数误差,提请设计方进行理论设计值的修改,对于常规的参数误差,通过优化进行调整。

具体流程见图3.2。

(1)设计参数识别

通过在典型施工状态下对状态变量(位移和应力应变)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较,以及设计参数影响分析,识别出设计参数误差量(如混凝土弹性模量、容重、有效预应力等)。

图3.1施工控制框图

(2)设计参数预测

根据已施工梁段设计参数误差量,采用合适的预测方法预测未来梁段的设计参数可能误差量。

(3)优化调整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控制主要以控制主梁标高和线形为主,优化调整也就以这个因素建立控制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通过分析设计参数误差对桥梁变形和受力的影响分析。

应用优化方法,调整未来梁段的立模标高,使成桥状态最大限度地接近理想设计成桥状态,并且保证施工过程中受力安全。

必要时还需对预应力作适当调整。

3.1.3施工控制主要工作内容

(1)根据施工监控大纲、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等资料,撰写施工监控方案;

(2)施工过程中整体结构安全性验算;

(3)悬臂施工过程中主梁挠度、应力的监测;

(4)悬臂施工过程中现场资料的收集(桥面临时荷载、温度、断面尺寸);

(5)悬臂施工过程中主梁浇筑立模标高及桥面铺装标高的预告;

(6)悬臂施工过程中汇报阶段监控成果;

(7)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误差分析及成桥内力状态分析,如有异常及时预警;

(8)撰写施工监控报告及工作总结报告。

3.1.4施工控制目标及评价

施工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桥梁的几何参数、内力以及应变满足规范要求,具体的目标及评价方法如下所示。

(1)立模精度±5mm;

(2)相邻节段高差±10mm;

(3)合拢精度±20mm;

(4)顶面高程偏差±20mm;

(5)混凝土应力满足规范要求。

(2)应变监测

为了确保大桥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及时掌握结构的受力状态,在主梁、桥墩及临时设施(含临时墩等)的多个断面处布设应变传感器,以测量其的应变(应力)值。

(3)温度

温度监测内容主要有:

桥位大气温度场、主梁关键截面温度场。

四、项目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安排

五、工作进度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