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1117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教学设计1.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教学设计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教学设计1.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教学设计1

2.树之歌

【教学内容】

课本P18~19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相关树木的外形和特点。

4.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木的特点。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树木的图片,并板书:

树。

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交流对树的了解。

(可以从树的用处、树的样子、树的特点等不同方面去交流。

3.教师过渡:

是啊,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我们的好朋友。

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到树的大家庭里,去认识这些好朋友。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学习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初读指导: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句话,出示词语:

杨树、壮大、梧桐树、手掌,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

“壮”“掌”都是后鼻音。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句话,出示词语:

枫树、松柏、绿装,强调:

“枫”“松”“装”三个字都是后鼻音,特别是“柏”字的读音,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3)指名学生朗读第3句话,出示词语:

木棉、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名学生认读,提醒学生:

“桦”字读第四声,“耐”是鼻音,“守”是翘舌音。

指名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耐寒”的意思。

(4)指名学生朗读第4句话,出示词语:

银杏、水杉、化石、金桂,指名学生认读,注意:

“银”是前鼻音,“杉”是翘舌音。

3.鼓励学生再次练读课文,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并与同桌互读。

4.多种方式巩固识字效果:

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识字,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

5.全班齐读课文,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三、认知贯通

1.学习第1句话:

(1)出示第1句话,指名学生认读,说说这句话中写了哪三种树。

(杨树、榕树、梧桐树。

(2)图片出示这三种树,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种树的样子,教师引导学生语言表达得完整、流畅,恰当地运用一些描述性的词语。

(3)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三种树的特点:

杨树长得十分高大;榕树粗壮,可以独木成林;梧桐树的叶片像手掌。

(4)全班齐读第1句话,教师小结:

树木的外形各不相同。

2.学习第2句话:

(1)教师过渡:

大自然中的树木除了外形各不相同,颜色也有区别呢!

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第2句话,说说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句话,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枫树的叶子在秋天变红,而松树和柏树却是四季常青,就像披着一件绿色的外套。

(3)教师出示秋天的枫树和松柏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4)教师拓展出示不同季节树叶的颜色变化,鼓励学生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来说一说。

(如:

嫩绿、碧绿、浓绿、淡黄、金黄、绿中泛黄、浅红、火红等。

3.学习第3句话:

(1)教师过渡:

树木除了叶片的颜色各不相同,脾气性格也有所不同哟!

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种树(多媒体出示木棉树和桦树),它们一个喜暖,一个耐寒。

(2)指名学生朗读第3句话。

(3)教师小结:

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树木的生活习性和外形也有所不同,这是树木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4.学习第4句话:

(1)教师过渡:

刚才我们在树的大家庭里了解了树的外形、颜色、生活习性,接下来我们还要认识几种特别珍贵的树。

(2)教师出示银杏、水杉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种树的外形。

(3)鼓励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活化石”的意思,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小结:

在亿万年前,有许多动植物曾经特别繁茂,但是后来由于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类群中的绝大多数种类都灭绝了,成了化石,剩下来的个别种类,只是在局部地域得以保持下来,一直活到今天。

在我国,著名的活化石植物有银杏、水杉、银杉、水松、台湾杉、金钱松等。

它们都有悠久的历史,是植物界的“明星”。

(4)出示金桂树的图片,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金桂开花的香气。

5.整体回归,指导背诵:

(1)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多种形式进行趣味朗读:

同桌分句朗读、拍手打节奏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情趣,读出韵味。

(3)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教师提示学生要抓住每一种树木的特点帮助记忆。

(4)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认读,指导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汉字的。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

本课的生字大多与树有关,所以木字旁的字很多,如:

“梧”“桐”“枫”“松”“柏”“桦”“杉”“桂”等,可以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方法帮助理解和记忆。

3.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10个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10个汉字都是左右结构,其中有8个字都是木字旁,书写时注意做到左窄右宽。

4.教师范写“杨”“壮”,提醒学生“壮”字右边是“士”不是“土”。

5.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同时强调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书设计】

树之歌

外形、颜色、生活习性、价值各不相同

爱护树木,绿色家园。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以读代讲,将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从初读时的读正确读通顺,到精读时的读出节奏和韵味,再到回归整体时的读出趣味,熟读背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课生字以木字旁居多的特点,鼓励学生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进行归类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量,又提升了识字的能力。

《树之歌》说课稿

教学课题识字2.树之歌

文本解读:

《树之歌》这首儿歌,写了11种树木,分别是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柏树、木棉树、桦树、银杏树、水杉、金桂,并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这些树木的特点。

这些树木有的是学生熟悉的,有的是学生没见过或者见过不知道树名的。

如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桐和松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相关树木的外形和特点。

4、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木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树木的图片。

[设计意图:

通过出示图片,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

2、指名读句子,同桌合作读句子并互相纠正。

3、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读一读,圈一圈。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正音指导,随文识字学词,朗读练习等,让学生在初读环节真正做到读好书,识好字,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

3、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1、这首歌介绍了哪些树木呢?

用笔把它们的名字圈一圈,再借助拼音读一读(生圈画树名,并读树名)

2、识记形声字

梧、桐、松、柏、杉、桦、枫、桂

3、猜一猜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橡树、樟树、石榴树、梅树

4、齐读: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通过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培养识字能力并学会运用。

5、观察图片,说说榕树和杨树有什么特点。

自由读句子,男生读句子,女生读句子,齐读句子。

6、读一、二两句话,用波浪线划出它们的特点。

理解比喻句并读好句子,识记并理解“装”字。

【设计意图:

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出示图片、观察交流、练习表达、拓展提升、趣味诵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树木的不同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4、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字形。

2、范写“桐、松”,提醒学生要写得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3、学生自主描写、临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同时强调良好的书写习惯。

4、评议

[设计意图:

通过书写指导提高写字效率,木字旁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这一点学生已经有基础了,要把字写好,还得更细致地观察,注意左右高低的不同,以及穿插笔画的位置。

]

5、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识字2树之歌

杨树高

榕树壮

梧桐叶子像手掌

枫树秋叶红

松柏四季绿

(二)课第

(一)课时教学设计A

课题

《树之歌》

课时

2课时

授课时间

提前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梧”、“掌”等15个生字,会写“杨”、“桐”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解决

方法

让学生主动地说,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教学

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

课件出示谜语:

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

(猜一植物)

(三)新授

1.学生自学:

内容:

经典问题设计:

本课讲了种树,分别是。

要求:

熟读课文,正确回答问题。

(四)小组互助

内容:

儿歌中,哪些字的读音不容易读准,要注意的,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在一块儿读一读。

要求:

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交流。

(一)成果展示

内容:

儿歌中,那些字的读音不容易读准,要注意的

形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树。

让我们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具体了解每种树的特点。

 

重点正音:

“杉”是翘舌音,“松”是平舌音,“桦”多四声。

 

这11的词语中的生字大部分是木字旁的字,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集中识字。

 

书写指导:

“壮”右边不是“土”,而是“士”;

“化”右边不是“七”

 

作业

设计

1.学习的生字5+2

课后

反思

比喻句的讲解没有把握好,觉得按本体、比喻词、喻体讲对二年级的孩子太过难,所以讲的时候显得泛泛而谈,学生掌握的不够好。

(二)课第

(二)课时教学设计A

教学

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树。

(三)新授

1.学生自学:

内容:

经典问题设计:

说说你知道的树还有哪些,用一句话介绍。

要求:

熟读课文,正确回答问题。

2.小组互助

内容:

找到文中都写了哪些树?

要求:

再次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思考,并与小组成员交流。

3.成果展示

内容:

文中的树都有什么特点?

形式:

学生自主汇报,其它组补充。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树都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我国的树木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树,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课件出示课后的三个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句子。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讨论交流,试着说说这几句话的大致意思是什么?

 

作业

设计

新学的生字5+2

课后

反思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识字为主,怎样赋予单一的文字教学生动的形式,是提高师资质量的关键。

一、多元化的识字方法。

二、易操作的识字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