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试验三全身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1049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6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学试验三全身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体解剖学试验三全身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体解剖学试验三全身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体解剖学试验三全身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体解剖学试验三全身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学试验三全身骨.docx

《人体解剖学试验三全身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学试验三全身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解剖学试验三全身骨.docx

人体解剖学试验三全身骨

实验三全身骨

[实验内容]

观察全身各骨。

[实验目的]

(一)掌握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及特点。

(二)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中轴骨的组成及各骨名称。

(三)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颅骨、椎骨、胸骨、肋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主要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材料与器具]

人体骨架标本,人体完整的散骨标本,完整颅骨及其分离标本。

[方法与步骤]

(一)观察上肢骨

1•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认出上肢骨,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锁骨

厂上肢带骨i肩胛骨

上肢骨Y「肱骨

自由上肢骨J桡骨

|尺骨

J手骨

2•根据教学内容,分辨出上述各散骨标本的部位:

即根据各骨上下、前后、内外侧的主要骨性标志,判断其在人体上的侧别和位置,并熟练掌握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锁骨(图2-3-1)

1呈“S”形,无骨髓腔,位于胸廓的前外上方,分为“一体两端”。

2锁骨内侧端粗大,呈圆柱状,称胸骨端,其末端为胸骨关节面,与胸骨的锁切迹相关节;外侧端呈扁平状,称肩峰端,其末端有肩峰关节面,与肩峰上的相应关节面相关节。

3锁骨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

4锁骨上面光滑,下面粗糙。

(2)肩胛骨(图2-3-2)

1呈倒“△”形,位于胸廓的后外上方,第2到第7肋之间,为扁骨,可分为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

2两个面:

腹侧面,称肩胛

背侧面,有一

自内下向外上方

的横行隆起,称肩

胛冈,其向外延续

为肩峰,肩峰内侧

有肩峰关节面,与

锁骨上的相应关

节面相关节。

肩胛

冈上、下分别有一

浅窝,称冈上窝和

冈下窝。

3三个缘:

上缘锐薄,近似水平位,自内侧角达喙突根部,外侧端有一切迹称肩胛切迹。

内侧缘(亦称脊柱缘)锐薄,始于内侧角,终于下角。

外侧缘(亦称腋缘)肥厚而微凹,自关节盂下缘达下角。

4三个角:

F窝,与肋骨相邻

上角位于上缘与脊柱缘的会合处,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水平

大犒节峪

内上糅

结节间沟

卄上■鹽骨小头

坤节

后fflf

外侧角肥厚,位于上缘与腋缘的会合处,此角外侧面有梨形的浅窝,称为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关节盂的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别称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

另外,喙突和肩峰也位于外侧角。

下角呈锐角,位于脊柱缘与腋缘的结合处,相当于第7肋或第7肋间隙的高度。

(3)肱骨(图2-3-3)

1为一典型长骨,分为“一体两端”。

2上端(近侧端):

有半球形的肱骨头,头周围的环状浅沟称为解剖颈。

肱骨头与体交界处稍细部,称为外科颈,肱骨头外侧下方有一较大的隆起,称为大结节;前方为一较小的隆起称为小结节,大、小结节向下延续的骨嵴分别称为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大小结节嵴之间的纵沟为结节间沟。

3肱骨体:

上半呈圆柱形,下半呈三棱柱形,中部后外侧有粗糙的三角肌粗隆,其后下方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

4下端(远侧端):

宽而扁,前外侧有桡窝,其下方为肱骨小头;前内侧有冠突窝,其下方为肱骨滑车。

外侧有外上髁,内侧有内上髁。

后面有一大而深的鹰嘴窝及位于内上髁后部的尺神经沟。

(4)尺骨(图2-3-4)

1属长骨,呈三棱柱形,位于前臂内侧,分为“一体两端”。

2

图2-3-3肱骨

上端:

粗大,前面有呈半月形凹陷的滑车切迹,后面有突起的鹰嘴。

滑车切迹的外侧有凹陷的桡切迹,滑车切迹的下方有突起的冠突,冠突下方的粗糙隆起为尺骨粗隆。

3尺骨体:

上部呈三棱柱形,下部呈圆柱形,其外侧缘锐薄,称为骨间缘。

4下端:

较小,为圆球状的尺骨头。

其外侧及前面有一环状关节面,与桡骨的尺切迹相关节。

尺骨头后内侧向下的突起称为茎突。

様骨头—H

(5)桡骨(图2-3-4)

1属长骨,呈三棱柱形,位于前臂外侧,分为“一体两端。

2上端:

较小,呈圆盘状,称为桡骨头,其上端的凹陷称为桡骨头凹,桡骨头周缘为光滑的环状关节面,其下方略缩细的部分为桡骨颈,颈的内下侧为粗糙的桡骨粗隆。

3桡骨体:

呈三棱柱形,上细下粗,内侧缘锐薄,称为骨间缘。

4下端:

宽扁肥大,前凹后凸。

内侧有尺切迹,与尺骨头环状关节面形成桡尺远侧关节,外侧有桡骨茎突,下方有桡腕关节面

(6)手骨(图2-3-5)

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1

环默关节曲

图2-3-4尺骨和桡骨

腕骨:

位于手腕部,由8块短骨组成,排列成远、近两列,每列4块。

近侧列腕骨由桡侧到尺侧分别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及豌豆骨;远侧列腕骨由桡侧到尺侧分别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及钩骨。

2掌骨:

共5块,位于腕骨与指骨之间,属长骨。

由桡侧向尺侧依次称为第1〜5掌骨。

每块掌骨近侧端称为底,中间部分称为体,远端部则称为头,呈球形。

第1掌骨短而粗,其底部有鞍状关节面,与大多角骨相关节。

3

挠骨

第3章骨莫樂

近节指讨

1远节帛甘

远廿指骨粗窿

前面

盲面

籽骨

指骨体指骨情车

手舟骨头蛭甘一

小实角骨

大塞和骨

掌骨底

图2-3-5

手骨

指骨:

为长骨,共14块。

其中除拇指只有2节外,其它各指均为3节,即近节、中节和远节指骨,每节指骨均分为中间部的体及两端。

除近节指骨底为球窝形关节面外,其余各指骨关节面均为滑车关节面。

3•上肢骨主要的体表标志

(1)锁骨:

位于胸廓外上方两侧皮下,呈“S”形,可触扪到全长。

(2)肩胛骨:

可触扪到肩峰、肩胛冈、下角和内侧缘。

(3)肱骨:

可触扪到大结节、内上髁和外上髁。

(4)尺骨:

可触扪到尺骨体、鹰嘴、尺骨头和尺骨茎突。

(5)桡骨:

可触扪到桡骨体和桡骨茎突。

(6)手骨:

可触扪到全部手骨的背面。

(二)观察下肢骨

1•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认出下肢骨,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下肢带骨髋骨

下肢骨气「股骨

髌骨

L自由下肢骨V胫骨

腓骨

L足骨

2•根据教学内容,分辨出上述各散骨标本的部位:

即根据各骨上下、前后、内外侧的主要骨性标志,判断其在人体上的侧别和位置,并熟练掌握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髋骨(图2-3-6)

髋骨属不规则骨,上部宽扁,下部粗厚,左右各一,位于躯干下端的两侧,

构成骨盆侧壁。

幼儿时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三块骨借软骨连结而成。

在16

岁时软骨骨化,这三块骨愈合成一块髋骨,在愈合部外侧面有一深窝称为髋臼,

18前上肄

坐骨结节

耻骨T支

耻骨梳

ts骨(内直)

■肯上■

切连

Ml切连

月状面

ft臼切盪闭扎沟

曲骨{外面、

坐伴大切连弓状覩

—塑骨薦

半曽小切S3

图2-3-6髋骨

其下方有一卵圆形大孔,称为闭孔。

1髂骨构成髋骨上部,分为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

髂骨体肥厚而不规

则,构成髋臼的上部。

髂骨翼位于髂骨体上部,扁阔而薄,其上缘为弓形的髂嵴。

髂嵴前上方的突起称为髂前上棘,下方的突起称为髂前下棘;后端上方的突起,称为髂后上棘,下方的突起称为髂后下棘。

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

髂骨翼内面光滑而凹陷,称为髂窝,髂窝的下界有弓形的骨嵴称为弓状线,后部内侧骨面上有耳朵形的粗糙关节面称为耳状面,其后上方的粗糙隆起称为髂粗隆。

髂骨翼外面称为臀面,为三块臀肌的附着点。

2坐骨构成髋骨的下部,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两部分。

坐骨体形成髋臼的后下部,其后缘有一尖锐突起,称为坐骨棘。

棘的下方有坐骨小切迹,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为坐骨大切迹。

坐骨体后下部向前、上、内延伸为较细的坐骨支,其末端与耻骨支结合。

坐骨体后下方的粗糙隆起称为坐骨结节,坐位时将承受体重,是坐骨最底部,可在体表触扪到。

3耻骨构成髋骨的前下部,分为耻骨体、耻骨上支和耻骨下支三部分。

耻骨体构成髋臼的前下部。

耻骨体向前内伸出耻骨上支,其末端急转向下,形成耻骨下支。

耻骨上、下支移行处的上缘有一突起,称为耻骨结节。

耻骨前内侧的

长卵圆形粗糙面,称为耻骨联合面。

(2)股骨(图2-3-7)

1是人体中最长、最粗的长骨,

生凹

形似拐杖,其长度约占人身高的1/4

左右,分为“一体两端”。

2上端:

有一球形的股骨头,头中央稍下方有一小凹,称为股骨头凹,头下方外侧缩细的部分,称为股骨颈。

股骨颈与股骨体连结处有两个突起,外上方的突起较大称为大转子;内下方的突起较小称为小转子。

大、小转子之间,前面有不明显的转子间线,后面有明显的转子间嵴。

3

粗越

卄翼

埔于

大转予

子RTBI

牧肌蜡节

内上•

AM**

图2-3-7股骨

股骨体:

近似圆柱形,略向前凸。

前面光滑,后面有一纵嵴称为粗

线。

粗线分叉形成内侧唇和外侧唇,其向上外延续于粗糙的臀肌粗隆;向下延续至股骨下端时,二线间的骨面为腘面。

4下端:

股骨下端有左右膨大并向后突出的内侧髁和外侧髁。

内、外侧髁的前方关节面彼此相连,形成髌面,后部两髁之间的深窝为髁间窝,两髁侧面最突起处,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

(3)髌骨

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为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股骨下端前面。

其前面粗糙,后面光滑,与股骨的髌面相关节,髌骨后关节面中部隆起,两边略凹,内侧小外侧大。

依其上下、前后和内外侧的差异,可以判断其侧别和位置。

(4)胫骨(图2-3-8)

1为三棱柱状粗大长骨,

位于小腿内侧,分为“一体两

端。

2上端:

膨大,向内、

外两侧突出形成内侧髁和外侧

髁。

两髁之间有髁间隆起,两

髁上面各有光滑的上关节面。

外侧髁后下方有一腓关节面,

与腓骨头相关节。

上端前面的

粗糙隆起称为胫骨粗隆。

3胫骨体:

外侧缘粗糙,形成较锐的骨间缘,其内缘平坦;其上2/3呈三棱柱状,下1/3近似圆柱形,两段交接处较细,胫骨骨折常发生在此处;胫骨后上方有斜向下内的比目鱼肌线。

4

图2-3-8胫骨和腓骨

下端:

膨大,内侧的突起称为内踝,其外侧的关节面称为内踝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外侧有一三角形切迹,称为腓切迹;下端下面有一关节面,称为下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

(5)腓骨(图2-3-8)

1细长呈管状,位于小腿外侧,不与股骨相关节,分为“一体两端”。

2上端:

钝圆稍膨大,称为腓骨头,其内上方有腓骨头关节面,与胫骨相关节。

3腓骨体:

呈三棱柱状,内侧缘锐利,称为骨间缘。

4下端:

呈三角形膨大,称为外踝,其内侧有外踝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

(6)足骨(图2-3-9)

由跗骨、跖骨和趾骨构成。

1跗骨属短骨,共有7块,分前、中、后三列,构成足的后部。

后列:

由前上方的距骨和后下方的跟骨构成。

距骨上面有前宽后窄的关节面,称为距骨滑车,与内、外踝和胫骨下关节面相关节,距骨的下方与跟骨相关节。

跟骨为最大的跗骨,后端膨大称为跟结节,前面与骰骨相关节。

中列:

为足舟骨,位于距骨前面。

前列:

由3块楔骨和骰骨构成,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及骰骨。

2跖骨属长骨,共5块,相当于掌骨,但比掌骨长而粗,构成足的中部。

自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每块跖骨从近侧到远侧可分为底、体和头。

3

趾骨属长骨,共14块,比指骨短小,构成足的前部。

自内侧向外侧排列,分别是第1--5趾骨。

除拇趾为2节外,其他各趾均为3节,每节趾骨均分为趾骨底、体和头。

3.下肢骨主要的体表标志:

(1)髋骨:

可触扪到髂嵴、髂前上棘、髂前下棘、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

(2)股骨:

可触扪到大转子、外上髁和内上髁。

(3)髌骨:

可触扪到前面。

(4)胫骨:

可触扪到内侧髁、外侧髁、胫骨粗隆、胫骨体和内踝。

(5)腓骨:

可触扪到腓骨头和外踝。

(6)足骨:

可触扪到跟骨结节、除跟骨和距骨以外的全部足骨的背面。

(三)观察中轴骨

1•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认出中轴骨,掌握中轴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厂颅骨

中轴骨椎骨

<

胸骨

1肋骨

2.根据教学内容,分辨出上述各散骨标本的部位:

即如何根据各骨上下、前后、内外侧的主要骨性标志,判断其在人体上的侧别和位置,并熟练掌握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颅骨(图2-3-10)

包括脑颅骨和面颅骨

1脑颅骨包括不成对的1块额骨、1块枕骨、1块筛骨、1块蝶骨和成对的2块顶骨、2块颞骨,共8块,构成颅腔壁。

2

—嚴上现

jb下孔

鼻腔

下懺骨

图2-3-10颅骨

面颅骨包括不成对的1块下颌骨、1块梨骨、1块舌骨和成对的2块上颌骨、2块颧骨、2块鼻骨、2块泪骨、2块腭骨和2块下鼻甲骨,共15块,

构成面部骨架。

(2)椎骨(图2-3-11)

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由5块骶骨结合而成)和1块尾骨(由3--4块尾椎结合而成)。

1椎骨的一般形态特征每块椎骨一般由1个椎体、1个椎弓和它们共同

围成的椎孔构成。

椎体呈圆柱形,位于椎骨的前部。

椎弓呈板状弓形位于椎体后面,由椎弓根和椎弓板构成。

连接椎体的部分,称为椎弓根,椎弓根向后方放射的板状结构,称为椎弓板。

椎弓根上、下缘各有一个切迹,分别称为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

两个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称为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共同构成椎管,容纳脊髓。

7个突起均位于椎弓上,

包括向两侧突出的1对横突,向上突出的1对上关节突,向下突出的1对下关节突,向后突出的单一棘突。

2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

A.颈椎椎体较小,共7块,其中第1、2、7椎为特殊形态的颈椎,其余4块有共同特征:

颈椎的横突上有圆形的横突孔;第2〜6颈椎棘突末端分叉;关节突关节面近似水平位。

B.胸椎(图2-3-11)

图2-3-11椎骨(胸椎)

椎体侧面和横突上有肋

凹;棘突细长斜向后下

方,呈叠瓦状;上、下

关节突关节面近似冠状

C•腰椎共5块,

其共同特征是:

椎体厚

共12块,其共同特征是:

大;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上、下关节突关节面近似矢状位

匕关1T突

見腎

图2-3-12骶骨、尾骨

D•骶骨(图2-3-12)呈弯曲的倒三角形,构成骨盆后壁,为椎骨中最强大的部分。

其底向上称为骶骨底,与第五腰椎相关节,前缘正中突出称为岬,尖朝下称为骶骨尖,接尾骨。

骶骨两侧有耳状面,与髂骨相关节。

骨内有骶管,上端接椎管,下端开口形成骶管裂孔,骶骨前面光滑,有4对骶前孔,后面粗糙,有4对骶后孔。

后面正中线上有一纵嵴,称为骶正中嵴,为骶椎棘突融合的遗迹

E.尾骨(图2-3-12)呈三角形,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3三块特殊颈椎的主要形态特征

A.第1颈椎呈环形,故称为寰椎,无椎体和棘突,由前弓、后弓和侧块构成。

前弓中部的后面有一关节凹,称为齿突凹,与枢椎齿突相关节,侧块上面有椭圆形凹陷,称为上关节凹,与枕骨相关节。

侧块下面有圆而平的关节面称为下关节面,与枢椎相关节。

B.第2颈椎又称枢椎,椎体上方有一指状突起,称为齿突,齿突原来是寰椎椎体的一部分,发生过程中与枢椎椎体融合,以适应头部的旋转运动。

齿突两侧上面各有一个关节面,与寰椎下关节面相关节。

C.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特别长,呈水平结节状,在皮下可触及。

(3)胸骨(图2-3-13)

为扁骨,上宽下窄,位于胸廓前正中,可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

胸骨柄近似三角形,上缘正中凹陷为颈静脉切迹,两侧有卵圆形关节面为锁切迹;胸骨体位于胸骨柄与剑突之间,在胸骨柄与体的交接处向前凸,称为胸骨角,其两侧肋切迹与第2肋软骨相连接,是计数肋的重要体表标志;剑突为胸骨下端形状不定的薄骨片,幼年时为软骨,老年后完全骨化。

胸骨两侧缘各有7个肋切迹,

与第1—7肋软骨相关节。

(4)肋骨(图2-3-13)

为扁骨,分为前端、肋体和后端三部分。

前端稍宽微凹,与肋软骨相连,上

7对肋的肋软骨与胸骨相连,第8〜10对肋软骨借软骨间关节依次与上位肋软骨相连;肋体分内、外两面和上、下两缘:

内面近下缘处有一浅沟称为肋沟,有肋间血管和神经通过;后端膨大,称为肋头,有肋头关节面与胸椎上、下肋凹相关节,肋头后外侧缩小部分称为肋颈,肋颈与肋体交界处有一粗糙隆起称为肋结节,肋结节关节面与胸椎横突肋凹相关节。

仙切建、

图2-3-13

胸骨和肋骨

3.中轴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1)可触扪到眉弓、眶上缘、眶下缘、颧骨(弓)、鼻骨、下颌角、乳突和枕外隆凸等。

(2)椎骨:

位于背部正中皮下,可触扪到全部椎骨的棘突,低头时在颈后部最长的棘突为第七颈椎,是确定各位椎骨的重要标志。

(3)胸骨:

位于胸正中部皮下,可触扪到胸骨的前面、胸骨角和颈静脉切迹。

(4)肋骨:

可触扪到第二至十二肋骨前面。

(5)骶骨:

可触扪到骶骨的骶中嵴、骶角及尾骨的背面。

[实验作业]

1.在图2-3-14,2-3-15,2-3-16,2-3-17中,填写引线所指各骨及其骨性标志的名称。

图2-3-14

 

图2-3-15

图2-3-16

图2-3-17

2.简述上肢骨和下肢骨的组成、位置及形态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