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知识题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933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法知识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普法知识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普法知识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普法知识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普法知识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法知识题目.docx

《普法知识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法知识题目.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法知识题目.docx

普法知识题目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的对象是下列哪项?

 

  A. 消费者为生产需要购买,使用或接受服务时所发生的法律关系 

  B. 各商家为经营需要而发生的购销关系 

  C. 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发生的法律关系 

  D. 消费者为营利而进行的购销活动 

  答案:

C 

  解析:

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个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对工商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多少天内向上一级机关作出复议?

 

  A. 10日内 

  B. 15日内 

  C. 30日内 

  D. 3个月内 

  答案:

B 

  解析:

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1条。

该条规定:

"经营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机关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多少倍?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答案:

A 

  解析:

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

该条规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乾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

" 

  4. 甲厂生产一种易拉罐装碳酸饮料。

消费者丙从乙商场购买这种饮料后,在开启时被罐内强烈气流炸伤眼部,下列答案中最正确的是哪项?

 

  A. 丙只能向乙索赔 

  B. 丙只能向甲索赔 

  C. 丙只能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其确定向谁索赔 

  D. 丙可向甲、乙中的一个索赔 

  答案:

D 

  解析:

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第2款。

该条规定:

"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5. 消费者王某在购买商品后,发现商品存在瑕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 王某只能向该商品生产者主张赔偿 

  B. 王某可以向该商品的销售者主张赔偿 

  C. 王某既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D. 若销售者有证据表明该瑕疵是在销售过程中其他销售者所致,有权拒绝赔偿 

  答案;B 

  解析:

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1条。

第35条。

 

  6.甲借用乙的营业执照销售商品,消费者丙从甲雇佣的营业员丁处购买商品时合法权益受损。

消费者丙就其损失请求赔偿的对象是:

  A.只能是甲 B.只能是乙、甲

  C.只能是丁 D.可以是甲,也可以是乙

  【答案】D

  解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7条规定:

“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费者可以向其要求赔偿,也可以向营业执照的持有人要求赔偿。

”本题中甲是营业执照的使用者,乙是营业执照的持有人,正确选项为D。

  7.小周在一家商店选购某电视机时觉得该电视机的款式、质量不合心意,打算离开时,被该产品的促销员拦住,称小周必须要买一台,否则不允许离开。

促销员的行为侵犯了小周的:

  A.公平交易权 B.自主选择权

  C.受尊重权 D.知情了解权

  【答案】B

  解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9条规定:

“消费者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可见,B项为正确答案。

A、C、D选项虽是法定的消费者的权利,但不符合题意,不选。

 

  8.下列店堂告示,哪一个没有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A.”本店商品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B.”购买总额在十元以下者,请恕本商场不开发票“

  C.”钱物请当面点清,否则后果自负“

  D.”如售假药,包赔顾客20,000元“

  【答案】D

  解析:

D属于有效的服务承诺,ABC均属店堂告示,从内容上看都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的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9.某甲喜好品酒,某日花500元向乙商场购茅台酒一瓶,饮后产生种种不适症状,住院治疗共花费1000元。

经检验,某甲所购茅台酒为假酒。

甲不能以下列哪种方法实现救济?

( )

  A.主张买卖合同无效,要求返还500元价款,并依法要求乙赔偿损失

  B.要求乙给付真茅台酒一瓶,并赔偿损失

  C.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乙给付相当于价款二倍的罚款,并赔偿损失

  D.主张乙违约,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

  【答案】A

  解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C正确。

根据合同法的一般原理可知,B、D均正确。

从题干所给的材料可知该合同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并非无效合同。

A项错误。

 

10、消费者为(B)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A生产

B生活

C生产和生活

D个人

1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应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服务单据的,经营者(A)出具。

A 必须    B 不一定  C 可以  D 视具体情况

12、《消法》是( D )实施的

A 1993年10月31日   B 1993年1月1日

C 1994年10月31日   D 1994年1月1日

13、《消法》中,消费者的消费客体是( D )。

A 生活消费  B 商品  C 服务  D 商品和服务

14、经营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 C )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A 15日    B 30日   C 60日  D 90日

15、经营者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处以非法所得(B)的罚款。

A 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B 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C 一们以上十倍以下     D 一倍以上三十倍以下

16、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 A )

A 一倍   B 二倍   C 三倍  D 五倍

17、对国家规定或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经营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或者退货,保修期内( B )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者退货。

A 一次   B 二次  C 三次  D 四次

18、经营者以邮购方式提供商品,应当按照约定提供。

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A)。

A 退回货款    B 承担消费者支付的所有费用

C 赔礼道歉    D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9、依法经( D )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

A 消费者协会 B法院  C行业协会  D有关行政部门

20、消费者购买法律禁止购买、使用的商品引起纠纷的( A )《消法》调整范围。

A 不属于  B 属于  C 部分属于  D 部分不属于

21、消费者协会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 C )。

A 行政机关 B 行业协会 C 社会团体 D 群众组织

22、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 C )要求赔偿。

A 生产者 B广告发布者 C 经营者 D生产者广告发布者

23、国家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时,应当听取( D )的意见和要求。

A 生产者  B 服务者  C  销售者  D 消费者

24、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 B )的范围内,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A 共同的职责     B 各自的职责

C 一定的职责     D 大致的职责

25、人民法院对符合《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消费者权益争议,(A)受理,及时审理。

A 必须    B 酌情  C 可以   D  不予受理

26、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 C )要求赔偿。

A 分立后企业            B 合并后的企业

C 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业     其他的企业

27、投诉事项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协会可以提请鉴定部门鉴定,鉴定部门( B )鉴定结论。

A 不能告知 B 应当告知 C 可以告知  D 酌情告知

28、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预防危害消费者(C)行为的发生。

A.人身安全B.财产安全C.人身财产安全D.生活安全

29、大众传媒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C)

A.行政监督B.社会监督C.舆论监督D.司法监督

30、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C)共同责任

A.工商局和消协B.政府与消协助C.全社会D.社会团体

31、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意见,接受(B)的监督。

A.政府B.消费者C.舆论D.法院

32、换货后的三包有效期限自(B)起重新计算。

由销售者在发票背面加盖更换章并提供新的三包凭证或者在三包凭证背面加盖更换章。

A、购货之日

B、换货之日

C、使用之日

33、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实效期间为(B)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34、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产品交付最初用户、消费者满(D)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十年

反不正当竞争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指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C)。

A、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B、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C、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D、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2、欺骗性质量标示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B)。

A、求偿权B、知情权C、监督权D、选择权

3、商业秘密是指(C)。

A、技术秘密B、经营秘密C、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D、与经营有关的各类信息

4、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商品的名称、包装和装潢,以(B)为条件。

A、商标的驰名B、商品的知名C、商品的驰名D、商标的著名

5、下列广告中不为《广告法》所禁止的商业宣传是(A)。

A."××酒,启瓶醉八方,香溢飘千里"

B."××酒,行销全国,中国最优"

C."××酒,消除紧张和焦虑,健康佳酿"

D."××药酒,治愈风湿病,疗效100%"

6、由于资源条件或者规模经济的要求而排除竞争形成的垄断称为(C)

A、地方保护主义垄断B、人为垄断C、自然垄断D、政府垄断

7、为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称为(A)。

A、广告主B、广告经营者C、广告发布者D、广告服务者

8、《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规定:

经营者不得以(C)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A、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利益

B、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C、排挤竞争对手

D、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9、AB两公司为合作而进行谈判,谈判结束后,A公司向B公司谈判人员赠送小礼品,这一行为属于(D)。

A、折扣B、回扣C、商业贿赂D、正常商业往来

10、商业贿赂行为具有违法性,主要是指(B)。

A、行为主体不合法B、行为方式不合法C、行为目的不合法D、行为后果不合法

11、在我国,竞争管理机关主要指(A)。

A、各级工商管理局B、各级地方政府C、专利局D、商标局

12、下列有奖销售行为属不正当竞争应予禁止的是(D)。

A、《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一切有奖销售

B、抽奖式有奖销售最高奖超过4000元不足5000元

C、抽奖式有奖销售最高奖超过4500元不超过5000元

D、抽奖式有奖销售最高奖超过5000元

13、行政执法机关和法院认定商品包装和装潢是否相近似,应当以(A)为原则。

A、一般购买者的普遍注意力足以产生混淆

B、执法人员的审查判断

C、消费者协会的意见

D、专家的评审意见

14、《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禁止的商业诽谤行为其违法行为主体应当是(C)。

A、任何组织或个人   B、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C、经营者       D、企事业单位

15、某公司在制定未来三年工作目标时提出一个技术设想,并为此设计了研究开发计划。

该项技术设想尚不属于商业秘密,因为它是(C)。

A、不具有价值性B、已为公众所知悉

C、不具有实用性D、未采取保密措施

16、对于社会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新闻媒体将其曝光,这种行为属于(B)。

A、立法机关监督B、社会监督C、行政监督D、司法机关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