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型养路机械制造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792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大型养路机械制造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大型养路机械制造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大型养路机械制造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筑大型养路机械制造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筑大型养路机械制造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大型养路机械制造行业分析报告.docx

《建筑大型养路机械制造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大型养路机械制造行业分析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大型养路机械制造行业分析报告.docx

建筑大型养路机械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建筑-大型养路机械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3月

一、建筑行业基本情况

1、建筑行业

(1)建筑行业发展概况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06年宏观数据显示,建筑业总产值占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56%。

近十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始终保持着快速良好的发展态势。

尤其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2003至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达到了24%以上。

2007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速再创新高,达25.9%,如图6.1所示。

由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决定了建筑市场的规模,近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均保持在20%左右。

2006年,我国建筑业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生产形势保持良好的势头,各项指标再创新高。

2006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为40,976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完成竣工产值26,051亿元,比上年增长9.2%;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2007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总产值为18,2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0%;实现利润总额为3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4%,如图6.2、6.3所示,行业利润保持高速增长。

从对建筑企业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的统计结果来看,建筑行业正处于景气上升通道中,如图6.4所示。

(2)建筑业的特点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建筑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条件约束多等特点。

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受施工现场地质、气候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

(3)建筑业的技术水平

随着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建筑业近年来的技术水平也在逐渐向高端方向发展中,就许多单项技术而言,我国建筑业已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我国本土建筑工程公司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成套施工技术,完成了多处特大型建筑及部分高难度特种工程。

其中,铁路建设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高速铁路建设工艺更精细,轨道高度误差以毫米计量,路基施工实现结构化;桥梁工程向高墩、大跨度、深水、新材料方向发展,实现了跨越江、河、海峡等无障碍;隧道工程能安全穿越江河、海底及各种复杂地质条件。

通常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值来描述行业技术进步速度,如图6.5所示,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在15年里增长了5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企业虽然在一些单项技术上有相对优势,但技术发展很不均衡,在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正在通过自身经验积累和新业务领域开拓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整体技术差距。

(4)建筑行业的竞争状况和主要企业

我国国内建筑企业数量众多,目前我国有近13万家建筑企业,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0%,从业人数更是多达4,500万人。

截止2006年底,我国拥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达56,717家(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时期,由于建筑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体制和机制还未完全理顺,大多数建筑企业以相似的业务和经营管理模式竞争,导致压级压价、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索取回扣等问题仍有发生。

尽管国家对上述诸多问题都进行了大力整治,但一个体系完备的、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在我国尚未建立。

与其他普通建设行业相比,由于介入门槛较高,我国铁路建设行业的竞争相对有限。

2004年12月以前,我国铁路建设行业只有极少数几家公司拥有政府主管部门授予的相关铁路建设资格。

2004年12月,由铁道部和建设部联合发出通知,放宽对我国铁路建设市场的管制,允许其他在公路、港口、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拥有专业资格的企业进入铁路建设市场。

现阶段,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国有控股公司在我国建筑业内居于主导地位,在美国《工程新闻纪录》所评选的2006年度世界最大225家承包商中,包括本公司在内的四家国有大型建筑企业位列前20名。

国内优势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承建大规模工程的能力以及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领先于国内普通建筑企业,因此占据了高端建筑市场的较大份额,且存在进一步集中的趋势。

2006年,我国企业500强中有36家建筑企业,其中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有19家,包括本公司在内的三家大型建筑企业均入选世界500强企业,其营业收入总和达到3,585.5亿元,占前述36家建筑企业总营业收入总和的40.2%。

此外,根据加入WTO时所作承诺,我国已逐步向国际建筑承包商开放国内建筑市场,国际建筑承包商陆续在国内设立公司或者代表处,并开始小规模开展业务,目前以与国内公司合作完成项目居多。

国际建筑承包商在我国的业务多集中在设计以及部分高端施工业务上,因此,未来我国设计及部分高端建筑市场领域的竞争有可能加剧。

(5)建筑业发展趋势

􀁺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政府用于交通、能源、市政、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将持续增加,建筑业将沿景气上升通道加速上行。

􀁺为加强市场规范程度、建立行业信用体系,相关部门已在探究和初步建立规范建筑业各方主体行为的长效机制,随着政府在招投标、工程验收、资质评定等行业管理方面日趋规范,市场总体规范程度将不断提高。

􀁺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主要收入和利润来自于施工业务,提供综合服务能力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全行业正逐渐利用在建筑施工领域积累的优势,加强设计、项目管理、运营等新领域的开拓,通过一体化综合服务来提升综合竞争力,通过提高附加值来提升利润水平。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经营模式主要包括施工承包、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

随着建筑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产方式变革逐步展开,较具规模的国内大型建筑企业将从传统施工总承包的业务模式向技术整合层次更高、利润更丰厚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方向转变。

􀁺近年来,国内建筑企业的海外业务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2002年以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及新签合同量一直以20%~40%的速度稳定增长,随着中国海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崛起,未来国内优势建筑企业海外业务收入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

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近年来亦保持持续增长。

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用20~30年才完成其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大致开始时间是90年代中后期,目前正处在建设中期。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中国距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尚有较大距离,与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差距(如图6.6和图6.7所示),说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

我国交通基建领域的投资一直以来由政府主导。

在“十一五”规划下,如图6.8所示,我国政府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将高达3.8万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73%,计划用于交通运输的合理布局,加快发展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发展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等。

(1)铁路建设

目前铁路建设正处于黄金时期,“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投资将呈爆发式增长。

2006年我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552.75亿元,比上年增长76.4%(资料来源:

铁道部《2006年铁道统计公报》)。

2007年到2010年,还将有超过1万亿元的铁路基建投资,如图6.9所示。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至此我国铁路总营业里程已近8万千米,几乎覆盖了我国所有的地区。

2007年4月18日,铁道部在京哈、京沪、京广等线路实行第六次大提速,我国铁路提速线路总里程达16,500千米,多种高速列车运行时速达到200千米以上。

虽然铁路已经历了高速发展,但目前的我国铁路运输能力只能满足社会需求的35%左右。

我国铁路目前以世界6%的营业里程完成着占世界铁路运输总量24%的运输任务,急需扩大铁路网络规模及实现铁路现代化。

因此,铁路“十一五”规划在延伸铁路网络规模的同时,也侧重于实现铁路网整体技术的现代化升级和改造,重点建设电气化铁路、双轨铁路与高速铁路。

根据铁路“十一五”规划,我国将新建铁路17,000千米,包括7,000千米客运铁路专线;将8,000千米现有铁路线升级提速;将15,000千米现有铁路线升级为电气化铁路;将国内高速客运铁路线的总里程延长到20,000千米以上;到2010年底,将国内铁路网络的总里程延长到90,000千米以上。

图6.10显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网的规划情况:

根据国务院2004年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将达到10万千米,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流,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达到50%。

此外,到2020年我国政府计划建设客运专线12,000千米以上,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型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并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规划建设新线约16,000千米;对路网既有线,规划既有线增建二线13,000千米,既有线电气化16,000千米。

为保证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将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发行铁路建设债券、从国家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获得大量贷款等,为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将投资12,500亿元进行铁路建设,是“十五”计划中相应金额的四倍多。

到2020年,铁路建设总投资将超过20,000亿元,预计每年平均投资额将在1,200亿元左右。

上述投资规划将为铁路建筑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2)公路建设

公路建设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另一发展重点。

如图6.10所示,1996~2006年期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复合增长率高达31.9%。

“十五”期间,我国公路网总里程增加了25万千米,高速公路里程增加了2.5万千米,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增加了10.7万千米。

根据《2006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06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万千米,比上年末增加11.8万千米。

如表6.2所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使公路交通需求更加旺盛。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2004年1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将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组成,总长约8.5万千米。

2010年将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万至5.5万千米,2006年新通车里程4,400千米,2007年至2010年年均通车里程将保持在3,000千米以上。

作为高速公路网络工程的一部分,我国将建成连接全部省级公路的全国性高速公路网络,该骨干网络由5条南北公路及7条东西公路组成。

该工程通过高等级公路,将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83%的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与上述骨干网络连接,并建成连接西部省份的8条省级公路。

下图显示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

国家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将保持强劲势头,根据“十一五”规划,国家对公路(含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预计达21,000亿元。

按静态投资匡算,国家高速公路网未来建设所需资金约20,000亿元,其中东部地区3,900亿元、中部地区5,200亿元、西部地区10,900亿元。

预计2010年前,年均投资规模约1,400亿元,2010年至2020年年均投资约1,000亿元。

该投资计划将为我国公路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被称为“城市交通的主动脉”,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65年我国第一条地铁线路——北京地铁开始建设、1969年投入试运营后,经历了40年左右的发展,截至2006年底,我国仍只有10个城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长约为440千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和城轨)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落后。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完成的报告显示,由于经济增长迅猛、城市化进程加快,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我国既有城市轨道系统的10个城市中,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内的6个城市正在或计划扩建现有地铁网络。

例如:

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轨道交通既有运行线路4条,共114千米,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近期(2004~2015年)建设规划》,2008年奥运会前,将新增运营里程84千米,累计达到198千米;到2012年底,将新增运营里程221千米,累计达到419千米,基本实现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到2015年底,将全部完成轨道交通19条561千米规划建设,形成“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线网格局。

根据《上海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上海将在2005至2012年间落实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新建8条轨道交通线;到2010年建成11条线运营网络400千米,到2012年建成13条线运营网络510千米。

目前,在国内40多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已经有30多座城市开展了城市快速轨道的建设或建设前期工作,25个城市制定的城市发展方案中计划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截至2007年7月,其中14个大城市上报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并通过了审批。

预计这14个城市拟规划建设55条新线路,长约1,500千米,总投资约5,000亿元。

在“十一五”规划中,预计全国特大城市的地铁和轻轨通车里程将超过1,500千米。

3、国际工程承包市场

2006年,世界经济延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全球经济增长率达3.8%,国际贸易增长9.4%,达到11.7万亿美元;国际投资增长22%,达到1.2万亿美元。

世界经济的增长,特别是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全面增长,加大了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使得全球建筑市场十分活跃。

据美国研究机构GlobleInsight评估,2006年全球建筑市场投资达4.6万亿美元。

在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如图6.13和图6.14所示,自2002年以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及新签合同额一直以20%~40%的速度稳定增长。

据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统计,2006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300亿美元,同比增长37.9%;新签合同额大幅增长,达到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23%。

截至2006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658亿美元,签订合同额2,519亿美元。

从对外承包业务范围看,涵盖房屋建筑、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水利电力、资源开发、电子通讯等诸多行业,图6.15显示了200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与新签合同额业务领域分布情况。

在过去几年,房屋建筑所占份额在30%左右,其地位相对稳固,2006年交通运输业新签合同额首次超过房屋建筑业跃居第一。

根据目前趋势预测,未来两年交通运输业营业额可能超过房屋建筑。

从市场分布区域情况看,亚洲、非洲等传统市场仍然是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主要区域,我国建筑企业同时也积极进军拉美等新兴市场和欧美等发达市场。

2006年,包括本公司在内的中国企业接连在非洲承揽大项目,非洲市场新签合同额增长趋势明显,首次超过亚洲市场,达到287.4亿美元。

图6.16显示了2006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的地区分布情况。

据美国《工程新闻纪录》专家预测,全球建筑业投资将以年均5.1%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5.74万亿美元。

这将为我国建筑企业开拓对外工程承包市场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国际建筑市场领域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承包的发展将呈现几大趋势:

(1)对外承包的项目规模和档次将不断提高;

(2)我国承包商的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3)我国公司间及与国外承包商间的分工合作的趋势将进一步明显;(4)政府间合作和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趋势将给对外承包市场带来新的机遇;(5)中央企业仍然是实施我国政府“走出去”发展战略的主力军。

4、建筑行业的监管

(1)主要监管部门

①铁道部负责拟定铁路行业规划、政策和法规,管理铁路建设、运输工作、运输价格和运输安全,承担国家铁路综合管理和暂时保留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

铁道部及受其委托的部门归口管理全国铁路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工作,受铁道部委托的铁道部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和铁路局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按委托规定权限负责监督、检查铁路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

②交通部管理全国公路建设市场,地方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本地区公路建设市场,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交通部对于公路建设市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对建设单位进行准入管理;对建设项目施行“四项制度”,即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另外还包括行业标准的建立等。

③建设部及地方各级建设委员会、建设厅(局)作为建筑行业的主管部门,对建筑施工行业的管理实行分级管理。

建设部对于建筑施工行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市场主体资格和资质的管理,包括各类建筑企业进入市场的资格审批、查验和资质的认可、确定,建筑业中各类个人职业资格的审批,行业标准的建立。

④国家或地方发改委负责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投资规划。

⑤商务部及地方各级商务管理部门负责对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经营资格、项目投标、对外投资设立公司以及外商投资经营建筑业实施监督管理。

(2)建筑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在市场准入、建筑业务流程和经济技术标准、外商投资经营建筑业以及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现已建立了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

围绕着上述监管内容,我国制定了建筑行业监管的如下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①针对建筑施工业监管的主要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

②针对勘察、设计、监理行业监管的主要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包括: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注册建筑师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规定》、《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

(3)建筑业企业资质类型

①建筑业企业的资质

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我国将建筑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各个序列有不同的专业类别和级别。

例如,施工总承包资质可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建筑企业资质实行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

􀁺获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对工程实施施工总承包或者对主体工程实施施工承包。

承担施工总承包的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非主体工程或者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专业承包资质或者劳务分包资质的其他建筑业企业。

􀁺获得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或者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发包的专业工程。

专业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劳务分包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

􀁺获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

②勘察设计企业的资质

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分为工程勘察资质和工程设计资质。

􀁺工程勘察资质分为工程勘察综合资质、工程勘察专业资质、工程勘察劳务资质。

工程勘察综合资质只设甲级;工程勘察专业资质根据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设立类别和级别;工程勘察劳务资质不分级别。

􀁺工程设计资质分为工程设计综合资质、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工程设计专项资质。

工程设计综合资质只设甲级;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和工程设计专项资质根据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设立类别和级别。

③工程监理企业的资质

根据《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工程监理企业的资质等级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并按照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划分为若干工程类别。

(4)有关行政招标及投标的法律和法规

①必须进行招标及投标的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下列各类项目的所有方面(包括建筑、勘察、设计及监理)必须进行招标:

在我国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与公众安全的项目、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家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以及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或援助资金的项目。

②投标

建筑、勘察、设计或监理企业可以单独投标,也可作为由两个或以上法人或者组织组成一个联合体,共同就建筑、勘察、设计及监理工程项目投标。

联合体中的所有企业均须具备承包项目所需的相关能力。

由同一专业的企业组成的联合体,视作具备与联合体当中资质等级最低的企业相同的资质等级。

如果联合体中标,联合体各方将共同与招标人签订合同,而联合体各方须就中标项目承担共同及个别的责任。

③中标

招标人将根据评标委员会编制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提出的推荐意见确定中标人,或者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中标人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二、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业基本情况

大型养路机械主要是指养护、维修、整修铁路线路的机械设备,包括线路石碴清筛、线路石碴捣固密实、线路道床震动稳定、线路道床整形等设备。

大型养路机械设备既具有类似机车的自行和连挂运行性能,又具有独特的能满足线路修理规范标准的功能,是集机械、电气、液压、气动、激光、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专业的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其系统集成性强,技术难度大,属于铁路和轨道的重大技术装备。

1、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业也得到空前发展。

2004年,为配合铁路提速和正常线路大修、维修需要,全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共完成线路捣固38,325千米,完成道床清筛2,453千米,钢轨打磨3,339千米,道岔捣固8,210组。

截止“十五”规划末期,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的作业能力分别达到线路捣固33,000千米,道床清筛3,520千米,钢轨打磨4,200千米,道岔捣固12,600组。

目前,全国分布于各铁路局的大型养路设备近600台,年大修能力达5,000千米以上,但是,对大型养路机械的需求预计仍将大幅度增加。

铁路建设和运营活动的大力发展将为大型铁路养路机械制造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国务院于2006年2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鼓励发展我国的装备制造业。

这也为大型铁路养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

2、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及竞争格局

(1)概述

装备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重大装备国产化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中之重。

大型养路机械的国产化是我国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环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已实现了全部线路大修、维修主型机械的国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