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调研测试试题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472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调研测试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调研测试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调研测试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调研测试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调研测试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调研测试试题1.docx

《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调研测试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调研测试试题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调研测试试题1.docx

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调研测试试题1

吉林一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史学界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彻底废除旧制度B、民主和科学

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民主和共和

2、中国的近代化之路和西学东渐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有关二者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二者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C、中国的近代化在时间上早于西学东渐

D、二者都包含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向的内容

3、英国和美国分别是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两者在政体上的相同之处是()

①国家元首都拥有实权②都实行权利制衡的原则③都实行选举和议会立法④都实行司法独立原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

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②③

5、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②外国侵略者的镇压③清政府的绞杀④领导集团内部为争权夺利而使自身力量严重削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成果有()

①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②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③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1912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

C、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D、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

8、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

①促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②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④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新的政党,“新”主要体现在()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③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④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其远大目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1911-1921年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由以城市为中心向以农村为中心转变

C、由资产阶级改良向资产阶级革命转变

D、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11、下列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使命促成了国共合作

B、北伐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C、争取党内合作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正确选择

D、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是合作破裂的主要原因

1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

A、红军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B、遵义会议后红军获得了新生

C、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D、红军到达陕北开始抗战

13、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人首先开始认识到的问题是()

A、必须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B、党的工作重心应从城市转向农村

C、武装斗争的重要性D、开展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14、中国革命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就深深地植根于农村,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开始认识到中国农村的落后和农民的贫困

B、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C、放弃了依靠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做法

D、缺乏在城市进行经济建设的经验

15、《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根本意义在于()

①人民成为中华民国的主人②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④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6、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方针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②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③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④人民大众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对“八七会议”决议有所发展的内容是()

A、根据地建设B、武装斗争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土地革命

18、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最基本条件是()

A、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D、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积极组织

19、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中得出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A、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共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壮大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

C、“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必须彻底清除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0、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1、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的工具,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清政府拒绝任何形式的改革

C、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22、在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约法本质的是()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等自由

C、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实行责任内阁制

23、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法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24、近代某思想家说: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

25、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的较好贯彻。

这种体制不包括()

A、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平衡

B、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

C、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D、白人、黑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

二、材料分析题(26题9分,27题9分,共18分)

26、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民族和种族问题上形成了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里“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材料二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1842年5月,道光帝向大臣打听:

“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

……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四魏源说: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

(1分)对唐代社会有何影响?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乾隆怎样的“华夷”观?

(1分)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分)

 

(3)材料四与材料二相比在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难者曰:

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之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是,然屡见败,莫克援救,若能变也,即向者所谓……弥缝蚁穴。

飘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也。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院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为建设中华民国提出了那些基本构想?

(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政治主张的异同。

(2分)

 

(4)上述主张的最终结果有何共同之处?

(1分)分析其原因。

(2分)

 

三、综合论述题(28题20分,29题12分,共32分)

28、二十世纪初期,中国革命开始进入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期,以五四运动为开端,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6分)

 

(2)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2分)

 

(3)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你如何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

(4分)

 

(4)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失败了?

(4分)主要教训是什么?

(2分)为了吸取教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行动?

(2分)

 

29、(12分)一、对比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说明为什么明治维新成功而戊戌变法却失败了?

二、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评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作出的贡献。

(说明:

以上二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一题,两道题都回答者,只按答题顺序评第一题赋分)

 

吉林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答题卡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材料分析题(26题9分,27题9分,共18分)

26、(9分)

(1)(3分)

 

(2)(3分)

 

(3)(3分)

 

27、(9分)

(1)(2分)

 

(2)(2分)

(3)(2分)

 

(4)(3分)

 

三、综合论述题(28题20分,29题12分)

28、(20分)

(1)(6分):

 

(2)(2分)

(3)(4分)

 

(4)(8分)

 

29、二选一作答(12分)

 

吉林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B

D

A

B

A

B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B

D

B

A

A

C

B

21

22

23

24

25

A

A

D

B

D

二、材料分析题(26题9分,27题9分,共18分)

26、(9分)

(1)①民族和睦相处,华夷一体。

(1分)

②加强了民族交往,丰富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社会繁荣。

(2分)

(2)①天朝上国(华夏之上)(1分)

②闭关锁国,愚昧无知,发展落后,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

(3)①由“鄙夷”到“师夷”。

(1分)

②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2分)

27、(9分)

(1)主要观点:

洋务运动仅仅是小修小补,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要想使中国富强,必须变革封建政治制度。

(2分)

(2)基本构想:

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

(2分)

(3)同:

都主张变革封建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1分)

异:

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

(1分)

(4)共同之处:

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分)

原因:

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封建势力的阻挠。

(2分)

三、综合论述题(28题20分,29题12分)

28、(20分)

(1)区别(6分):

①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2分)

②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权、平等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2分)

③革命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分)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3)(4分)①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它是一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

③加快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④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失败原因(4分):

主观上:

①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②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客观上:

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

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必须掌握对革命领导权。

(2分)

行动:

组织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2分)

29、二选一作答(12分)

一、①时代背景不同。

明治维新前,世界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力量相对不足;戊戌变法时,资本主义已进入垄断阶段,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

(3分)

②发展程度不同。

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力量,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仅得到初步发展。

(3分)

③力量对比不同。

日本改革前,改革派力量已经得到发展壮大,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日本封建力量相对薄弱,而中国专制统治力量异常强大。

(3分)

④明治维新是在旧政权被推翻,新政权建立后发布了一系列措施,并得到贯彻;而中国变法者手中无实权,也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

(3分)

二、秦始皇:

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4分)

唐太宗:

对国内各族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在突厥地区设羁縻府州进行管理,对吐蕃和亲政策,实行册封制度,揭开了中华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

(4分)

康熙帝: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平定葛尔丹叛乱,组织雅克萨自由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