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周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9495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册周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下册周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下册周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下册周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下册周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册周练测试题.docx

《高一历史下册周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册周练测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下册周练测试题.docx

高一历史下册周练测试题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确立于:

A中共二大B南昌起义C三湾改编D遵义会议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巩固的重大意义在于:

A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

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3.“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应包括:

①党的领导②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③统一战线④根据地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遵义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B政治路线和党的作风C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D组织问题和思想路线

5.遵义会议后,红军通过下列那一活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A四渡赤水B巧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翻越夹金山

6.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中,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举措是:

A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建立一只人民革命军队

C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D决定放弃夺取长沙的计划

7.1933年,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蔡延锴等先后举行抗日反蒋的旗帜,这说明了:

A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引起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不满

C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巨大影响

D国民党内派系斗争日趋激烈

8.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国内政局产生最重要影响的是:

A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加剧B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国共两党由对峙到合作D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9.1935年,华北事变引起的政治后果有:

①中共开始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②出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③直接导致了西安事变的发生④进一步加剧国民党内部分化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根本上说明了:

A中国共产党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关键B蒋介石是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C国民党内部的许多人士要求实现团结抗日的愿望非常强烈

D深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觉醒

11.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下列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主要讨论统一战线问题的是:

A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B中共三大,洛川会议C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三大,遵义会议

12.导致蒋介石政府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B中共的斗争C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D英美的支持

13.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其主要内容是:

A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B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C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D纠正“左”倾错误,促进革命形式发展

14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是: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B遵义会议的召开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5.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党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B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中国

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八一宣言”发表B瓦窑堡会议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七七事变

17.“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共同点有

①有学生掀起②因民族危机引发③中国共产党领导④促进民族觉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8.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中央红军到达陕北B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C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D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19.西安事变的爆发说明当时的主要矛盾是:

A国民党内部的矛盾B国共两党的矛盾

C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D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20.西安事变发生后,若置蒋介石于死地,在当时最有利于

A中国国民党B中国人民C中国共产党D日本帝国主义

21.1927年的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主要是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结束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领导,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C发动秋收武装起义D开展土地革命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相结合

22..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建立起来的农村土地制度实质是:

A初步社会主义性质的土地所有制B劳动人民的集体土地所有制

C苏维埃政权的土地所有制D劳动农民个人的土地所有制

23.促使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事件是:

A华北事变B一、二八事变C九一八事变D西安事变

24.1931至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特点有:

①抗日和反蒋相结合②参加者有人民群众也也有国民党爱国将领③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或组织④主要的抗日力量未能有效地联合起来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性质是:

A工农民主专政B无产阶级专政C工农和小资产阶级专政D工农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政府

二.材料分析(10分)

26.材料一:

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党员大会的讲话

1931年9月22日

材料二:

我们要以专心一致剿匪,要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之大计。

为革命立跟深蒂固之基础。

皆不能不消灭这个心腹之患,如果在这个时候只是好高骛远,侈言抗日。

而不事实求是。

除灭匪患,那就是投机取巧。

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是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先后倒置。

———蒋介石对剿共军高级将领训词

1933年4月7日

阅读上面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

2料二的“匪”和“匪患”和“内匪”指的是什么?

3这个材料反映蒋介石又提出了什么政策?

他为什么会提出这个政策?

4.蒋介石提出的前后两个政策,在本质上是否一致?

为什么?

27.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头子蒋介石。

——————1935年12月5日中国共产党决议

材料二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分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我们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决议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中共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析变化的原因。

 

(3)从上述变化中,你能得出什么重大认识?

28.材料分析(10分)

材料一12月16日,国民政府颁布讨伐令:

“张学良背党判国,劫持领袖……政府不得不明令讨伐,着讨逆军总司令何应钦迅速指挥国军,扫荡叛逆,以靖凶氛,而维国本。

——南京《中央日报》(1936年12月17日)

材料二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未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竭尽全力以求不流血地和平与迅速之解决。

——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

材料三李济深致国民政府及各地方当局的电文中说:

“汉卿(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柬,决不宜以叛逆目之。

而致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桂林日报》(1936年12月24日)

材料四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揭破日寇及亲日派利用拥蒋的号召,发动内战的阴谋……给张杨以积极实际的援助……是为促成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发动。

——《中共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1936年12月1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国民政府内部对西安事变的处理态度有何不同,为何会不同。

(2)根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何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29.简述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召开的时间及内容。

(10分)

30.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过程。

(10分)

 

历史三月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B

C

A

C

B

C

C

D

A

C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D

C

C

D

C

D

D

D

A

A

A

二.非选择题

26.1.

(1)不抵抗政策(1分)

(2)、指的是蒋介石对共产党和红军的诬蔑之词。

(1分)

(3)、“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分)

(4)、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人民愤怒谴责

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为维护其反动统治(2分)

目的是以“安内”为借口,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压制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排斥国民党内抗日民主力量,继续推行对日妥协的反动政策。

(2分)

2.

(1)本质上是一致的

(2)都是对内镇压革命,对日本侵华妥协,退让的反动本质。

27.

(1)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2分)

(2)华北事件后,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中华民族的一致呼声。

(3)中共能够从实际出发,根据形式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这充分说明中共以成为一个成熟的党政。

(4分)

28.

(1)一要讨伐,除蒋代之。

一要营救,和平解决。

(2分)

何应钦是来自日派。

宋美龄是亲英美派。

(2分)

(2)张、杨“兵谏”,逼蒋抗日。

(2分)

(3)反对内战,揭露日寇及亲日派的阴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全民族抗战。

(4分)

29.会议名称时间内容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纠正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3)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0.

(1)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即发表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蒋的不抵抗政策(2分)

(2)华北事件后,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分)

(3)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2分)

(4)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奠定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和作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