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工作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1059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退伍军人工作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退伍军人工作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退伍军人工作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退伍军人工作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退伍军人工作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退伍军人工作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

《退伍军人工作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退伍军人工作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退伍军人工作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

退伍军人工作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退伍军人工作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

退伍军人年终工作总结

由好范文小编辑收集整理的一篇关于退伍军人年终工作总结,给您提供帮助!

回顾一年多来的工作,在部首长和科领导的关心、培养下,在营连官兵的热情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我较好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

截止目前,今年共在军内外报刊、杂志见稿52篇,其中省级以上27篇,中央级7篇。

同时,在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地进步,已经完成了由一名普通战士向一名优秀报道员的初步转变。

下面,我将一年多来的工作向部首长作以汇报。

一、主要完成的工作和特点

完成本职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

入伍前对新闻报道饶有兴趣的我,xx年3月份新兵下连后,凭着在家乡报纸刊登的几篇“豆腐块”被选调了宣传科报道组。

来到报道组,初步接触新闻报道不知遇到了多少“困惑”。

刚开始,看着旅里的专职新闻干事司干事、黄干事的稿件在报纸上一篇篇的刊登,而自己所投出的数百篇“呕心力作”如泥牛石沉大海,我曾经想放弃过。

那时,每当我因没有看到自己的见报稿件而消沉想退缩时,司干事都会鼓励我,给我讲我旅及原师政治部主任韩xx和新闻干事李xx、王xx等一些搞报道的前辈从一名普通报道员成长的经历,并把我旅以前的稿件剪贴本从仓库里找出来让我翻阅;黄干事也经常给我讲他从一名报道员努力写稿到荣立二等功,再到成长为一名共和国军官的经历,身边的典型先例激励着我继续坚持下去。

品尝他人收获的喜悦后,我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报道员。

终于,两个月后我的处女作在6月18日的《前卫报》见报了,虽然它只是一句格言。

从那时起,我的写稿热情倍增。

去年8月份,我部队赴荆州协拍电影《惊涛骇浪》期间,我采写的《某旅官兵协助拍摄〈惊涛骇浪〉》、《兵妈妈到沙家浜部队探亲》和《‘98抗洪结友谊欢聚一堂叙深情》等一批反映我旅双拥工作的稿件先后在《解放军报》、《荆州日报》等军地报纸刊登。

去年,我共在报刊、杂志见稿38篇,其中中央级5篇,年底被前卫报社、解放军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和“优秀函授学员”,被旅评为“优秀士兵”、“十佳士兵”,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今年以来,我在写稿过程中注重贴近部队的中心工作写稿,勤向司xx、黄xx和报社编辑汇报、研究新闻线索。

其中采写的反映我旅严格按照新年度训练指导思想规范训练秩序的《八项“不合拍”的训练课题被取消》稿件,在2月23日的《前卫报》二版头条刊登;与黄干事合作反映沙家浜连全面建设的《永做泰山顶上一棵松》图文综合报道在4月27日《前卫报》刊登了2/3个版面,在全区部队引起强烈反响。

今年1月份,浙江《江南》杂志第一期刊发的中篇小说《沙家浜》中,严重歪曲、丑化了我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英雄形象,激起了沙家浜后人的极大愤慨,我采写的《沙家浜军民抗日历史不容歪曲》和《“我们要维护连队的荣誉”》稿件在江苏的《常熟日报》刊登,受到沙家浜人民及沙家浜后人的拍手称赞。

干工作敢于吃苦,耐得住性子。

来到报道组没有多长时间,在与机关首长和基层领导的多次交谈中,和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感受到了“爬格子”是一门苦差使。

写稿子容易,但写出能在报纸上刊登的稿子不容易,写出在报纸上刊登出来编辑加黑框、加“编后”的稿子更不容易。

对于这些新闻干事都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我不是没有奢求过,但我深知作为一名报道员,一名刚起步的报道员,要想干好本职工作、干出成绩,必须能吃苦,耐得住性子。

虽然说搞报道以来,稿子没写出多少,但是为了写稿子没有到基层各个连队少跑,也因此在全旅官兵面前混了个“脸熟”。

到机关一年多以来,在我的记忆中,每天晚上报道组的灯是办公楼中最后一个熄的,也是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最平常的场所。

晚上十一、二点我写完稿子回到连队,战友们都在熟睡中。

经常刚躺下又轮到了站岗值勤,在多次不情愿的同时,想想自己选择了这一行,吃点苦头也就无所谓了。

学习上严于律己,好学上进。

为了提高自己写作的稿件质量和中稿率,做到对部队的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和后勤、装备建设的各方面知识都有所掌握,我在参加连队训练之余,刻苦学习,增长对各行各业知识的了解,并去年、今年连续两年自费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报社的新闻写作函授。

在函授学习的同时,我也经常向司、政、后、装部门的首长请教,借阅专业书籍,始终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向他们学习。

尤其在政治部各位首长日常工作的熏陶下,自己的文字功底和作为报道员、“通信员”的工作经验有了较大的进步。

生活上严格要求,遵规守纪。

虽然我经常出入机关,但我没有忘记我是二连的一兵。

在连队日常管理中,我严格按照连队的标准要求自己,军容严整,纪律严明,坚持晚上在连队值勤站哨。

入伍以来,我从没因作风问题、纪律松散而被旅通报,没有出现一次违规违纪的行为。

二、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结合近两年搞报道的经历,我认为报道员要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掌握,同时搞报道也能激发一个人对新发新闻事件的敏感性。

要想在“爬格子”行业中有所成绩,必须不断用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的科学理论充实自己,时刻掌握报刊的宣传导向,这样才能在报道工作中得心应手;其次,要对这个行业真正的热爱,能够为了写一篇稿子而跋山涉水、废寝忘食,排除一切不利报道工作的外观因素;第三,报道工作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积极配合、支持,为报道人员提供宽松的报道环境。

第二篇:

退伍军人工作总结范文

我于1985年12月从北海舰队退伍,被安排到大石窝镇从事民政福利生产专管员工作,1989年来到镇社会事物管理科,2014年担任科长。

20年来,我一直在民政一线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想着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用爱心、热心、耐心帮助困难群众增强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一、把困难群众当亲

人,有爱心

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首先要有爱心。

作为党在基层的民政干部,直接与困难群众面对面,我们负有爱的义务和爱的责任,每当我看到特困户那种“嗷嗷待哺”的样子,心里总是涌动着一种心酸的爱。

蔡庄村村民隗合芬的丈夫去世后,尤如一座房屋倒下了顶梁柱,她想过改嫁,可是,家有老中小三代,为了体弱多病的婆婆和智残小侄子,她没带自己孩子改嫁,毅然担负起上有老、中有残、下有小的家庭重负,生活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对于这样一位质朴坚强的女性,我没有袖手旁观,几年来,我以一个民政干部的基本素养关爱着这个家庭,常年坚持为隗合芬一家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没有吃的就救济粮食,缺少穿的就捐送衣服,经济困难,尽力调剂使用,向她家倾斜,老人生病就帮助请医送药。

隗合芬用颤抖的手拉着我说:

“我感谢党和政府,今生今世也忘不了你!

”南尚乐村殷德武的家庭也不幸福,老母亲长年卧床不起,妻子智力残疾,一个儿子也是肢体残疾,几乎失去了所有劳动能力,家里的一切全靠殷德武一人操持,生活十分艰苦。

他家的不幸,呼唤着爱的奉献。

我把他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不仅解决住房问题,还积极协调关系,为其残疾儿子解决就业问题,殷武德逢人便说:

“我真是遇到活菩萨了。

我对军人、对军人家属怀有特殊的感情,也有一种特殊的爱。

战友亲如兄弟、亲如姐妹。

每当遇到退伍军人安置难、随军家属就业难,伤、病、残、老复转军人住房难、看病难等困难,我总是以满腔的热忱、真诚的爱心,百倍的努力去协调解决。

近几年来,我帮助26名退伍军人、6名随军家属找到了就业岗位,协调解决了17户优抚对象的住房,对“医疗难”的优抚人员做到每季度报销一次医药费,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采取上门服务、随到随报销,对老弱病残的协调组织医护人员免费上门体检看病。

我的爱心换来了优抚对象的欢心,称赞我不愧是部队培养出来的好民政。

二、帮助困难群众就业,有热心

解决弱势群体就业问题,体现的是党委、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

我在基层多年的民政工作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解决弱势群体的困难不能只靠政府授之以鱼,更要求民政工作者授之以渔。

我用热心换信心,帮助低保对象提高谋生能力,使他们脱离低保队伍,实现脱贫致富。

2014年底,区民政工作会议结束后,我经过反复调研思考后,向主管领导建议:

发挥山区资源优势,依托镇菱枣协会、肉鸡养殖协会扶持低保户种植菱枣、养殖柴鸡就业脱贫。

我的想法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当即拍板指示我:

把这项工作作为镇政府2014年民政工作的重点。

于是,我走村串户,深入困难群众家庭,挨家挨户,热心地向群众宣讲政府的政策对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的重大意义,我的热心感动了大家,他们表示:

“决不辜负政府的关心,感谢组织的照顾!

”然后,我又马不停蹄地跑企业、到各家协会找“销路”。

几年来,通过政府的支持和我的努力,共筹资30余万元,重点扶持北部山区53户低保家庭和29户困难家庭,解决了65名低保人员、30名农村富劳动力就业,其中30户低保家庭,实现每户年均收2100元左右,有的还实现脱贫,走出低保行列,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三、为困难群众解难,有耐心

困难户、困难人的情况各不一样,有行动不便的、有不能积极配合的、有意见很大的、有对政府工作不理解的,还有患精神抑郁症的等等,解决他们的困难,都需要我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塔照村的郑玉梅患有精神抑郁症,离婚后带着4岁的孩子一直和年迈的父母一起过日子,精神障碍使郑玉梅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有事没事就把家里的户口本、身份证、残疾证都拴在自己的裤腰上,村里对她的低保问题进行了多次评议,由于郑玉梅不配合工作,始终不能办齐申报材料,低保迟迟不能上报审批。

可是,她又时不时哭着、吵着、闹着要低保,还多次到市、区民政、残联部门上访要低保,每一次都是我耐心地劝告、疏导才把她接回家中。

为了解决郑玉梅的低保待遇问题,我多次同村干部入户做工作,郑玉梅就骑在自家墙上,堵着大门不让进。

为了给她照免冠像办低保证,我三次请来摄影师给她照象,郑玉梅不是仰着头,就是低着头,弄得摄影师和我哭笑不得。

为此,我多次跑民政、残联,协调镇派出所为郑玉梅出具户籍证明等材料,才为她办理了低保和残疾人相关待遇。

大石窝镇辖区面

第三篇:

浅谈复员退伍军人培训工作

XXhttp:

//.cn

浅谈复员退伍军人培训工作

作者:

赵明远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第26期

摘要:

针对目前铁路面临的复员退伍军人培训工作,笔者通过对在校学员进行调查,了解其实际情况,对他们的就业过程和在校期间的培训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目的是为更好地开展复员退伍军人的培训工作。

关键词:

培训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f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98x(2014)09(b)-0198-01

企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人。

怎样才能培养好人,使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人尽其才的局面,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教育、培养好这些人,充分发挥他们在企业中的作用,是铁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和了解,我深深感受到复员退伍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针对他们的特点来开展工作,才能实现对他们的培养。

1复员退伍军人现状

众所周知,复退军人是铁路近年来的主要劳动力生源,也是一个年轻而不稳定的团体,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未来职工的素质。

自走出军营后,他们不仅脱离了部队军事化的管理,而且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就业。

在此期间,复杂的社会环境,使他们的思想、心理、业余爱好、生活规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名符其实的“社会自由人”。

他们渴望早日参加工作,实现经济上自给自足。

通过问卷调查,对复退军人的政治面貌、学习态度以及基地教学满意度进行了全面摸底,具体情况如下。

1.1基本情况

在298名复退军人中,党员44名,预备党员11名,团员229名,群众14名。

通过对学员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学习重要性和专业学习信心的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学员对在校学习有着较清醒的认识,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自己所学专业也有一定的信心,认识不到位的只是一小部分学员。

1.2在对授课方式的调查方面

39%的学员表示能够接受现有的授课方式;69%的学员希望接受与专业知识相联系的案例教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0%以上的学员能够认识到现阶段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个人修养、提高未来工作能力是很重要的。

1.3在对学员困扰的事情上,调查结果如下

40%的学员可课程学习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