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433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间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车间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车间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车间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车间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间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x

《车间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间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车间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x

车间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兰州金川金属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氧化镍车间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

氧化镍车间

审核定稿:

张立强

课题组长:

陈守权

 

评价报告完成日期

2010年6月20日

评价人员

评价组长:

陈守权

评价组成员:

俞金山

张立强

潘应刚

周斌

报告编制人:

张立强

报告审核人:

陈守权

 

1编制说明

根据集团公司安全管理要求,我车间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车间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组织、从业人员资质、生产现场、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根据现场实际、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针对危险有害因素及现场情况,对目前现场设施设备、装置防护措施和车间目前采取的管理措施进行评价。

 

2车间概况及评价依据

2.1车间概况

2.1.1**车间简介

氧化镍车间2000年成立,隶属于金川集团公司镍盐厂,2003年划入金川集团公司兰州金川金属材料分公司,为其一个下属车间,车间主要生产氧化亚镍产品,应用在颜料、陶瓷、磁性材料、催化剂等行业,目前车间职工人数为64人,现生产工艺为火法冶炼产品年产量在1000吨左右,年销售收入1亿元左右,利税x元,2009年车间通过了三标体系的审核认证,车间氧化镍产品目前正在申报甘肃省名牌产品。

2.1.2氧化镍车间所在地

氧化镍车间位于金昌市金川西路依山而建,地势比较高,海拔高度为1500米----1800米,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最大风速为25、3∕秒,平均风速为2、3米∕秒,全年最高气温零上40℃,最低气温零下29、5℃,平均气温10。

7℃年平均降水量139、8MM,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侧为供销库房,东侧为机械制造公司,南临铜盐厂,北为一条顺延机械制造公司的马路。

距离车间直线距离500米以内没有居民区,

2.1.3氧化镍车间的主要产品

氧化镍车间的主要产品为氧化亚镍。

2.2氧化镍车间生产工艺、装置等情况

2.2.1氧化镍车间的生产工艺

2.2.1.1干燥煅烧

 

2.2.2水洗干燥包装

2.2.2氧化镍车间的生产装置

氧化镍车间共有干燥煅烧、水膜压滤、水洗压滤、干燥、混料、包装6个工序,其主要生产设施为干燥机、旋流煅烧炉、水膜收尘、水洗釜、压滤机、混料机等设施。

3安全评价的范围

本报告的评价范围为氧化镍车间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组织、从业人员资质,煅烧、水洗等生产现场、干燥机、旋流煅烧炉、水膜收尘、水洗釜、压滤机、混料机等设备设施等。

4安全评价的目的和程序

4.1安全评价的目的

通过进行安全评价,可以找出车间存在的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这些危险、危害的后果及产生条件。

在此基础上,可针对这些危险、危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隔离这些危险及危害因素,防止这些设施发生重大事故,减少发生重大事故时对现场和厂外的影响,使之安全状态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的水平。

通过进行安全评价,可以为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提供依据和条件;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身健康,保护环境,以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2安全评价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

(4)安全色(GB2893-2001)

(5)安全标志(GB2894-1996)

(6)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7)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16179-1996)

(8)(****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5车间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组织、从业人员资质分析

5.1车间安全管理制度

车间建立了车间、班组两级安全管理制度,氧化镍车间安全管理基本制度等28项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了安全管理。

制度如下:

一、氧化镍车间安全管理基本制度

二、危险工作安全许可制度

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四、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5.2安全管理组织

***************

5.3从业人员资质

***************

6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

本报告利用LEC分析法对车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本部分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表”

6.1生产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

6.1.1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的爆炸危险

如果液态二氧化碳储罐在设计制造时存在缺陷、罐体结构不连续、罐体腐蚀超过允许值、罐体安全阀门失灵等情况下,储罐内部压力过大时,就可能会发生爆炸。

6.1.2火灾爆炸危险

氧氮车间中处理充装的氧气为强氧化剂,有强助燃性。

若氧气与可燃气体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混合,会形成爆鸣气体,一旦达到其燃点就会发生化学爆炸。

必须远离油脂类。

6.1.3机械伤害

本项目涉及的机械设备主要是压缩机、泵等设备。

作业人员有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性。

此外,钢瓶充满后,由人力运送到定点存放处,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工人被钢瓶砸伤手脚的事故。

6.1.4触电

供电系统绝缘不良、设备接地或接零不良以及个体防护不当也有可能造成触电伤害。

触电伤害主要有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的组织和器官,引起人体功能以及组织损伤,破坏内脏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人体痉挛、窒息、直至危及人的生命。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引起的化学效应以及机械效应对人体的伤害。

6.1.5车辆伤害

钢瓶和液态二氧化碳均采用汽车运输,作业人员有受到车辆伤害的危险。

6.2生产中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

6.2.1冻伤

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液态二氧化碳会造成组织冻伤,在无任何防护条件下,人体如果接触输送液态二氧化碳的管线,也有造成局部冻伤的可能。

6.2.2噪声

本项目中的某些生产环节可能存在着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危害。

噪声主要来自于输送泵、风机等。

噪声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上。

在生理上噪声会引起听力损伤、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等。

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体现在失眠、疲劳、头晕、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方面。

噪声对人的心理影响,主要体现在操作人员的疲劳、烦恼、迟钝和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造成工作效率下降。

由于噪声的掩蔽效应,人们往往不易察觉一些危险信号,从而容易造成工伤事故。

6.2.3中毒(窒息)危害

氩气、氮气、二氧化碳为非毒性气体,但是如果发生泄漏、它们会使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低,使人窒息。

当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19.5%,会使人出现头昏、呕吐、意识不清,甚至死亡。

6.3生产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

**车间在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危险化学品的品名、危险货物编号和分类见下表。

序号

化学品名称

危险货物编号

分类

1

氮(压缩)N2

22005

不燃气体

 

物品名称

氨;液氨

化学分子式

NH3

危规分类及标号

有毒气体、GB13690-92第2.3类23003

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

化学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熔点(℃):

-77.7沸点(℃):

-33.5相对密度(水=1):

0.82(-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6饱和蒸气压(kPa):

506.62(4.7℃)临界温度(℃):

132.5临界压力(MPa):

11.40引燃温度(℃):

651爆炸上限%(V/V):

27.4爆炸下限%(V/V):

15.7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氮、氨。

泄漏应急措施/防护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人体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接触

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

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物品名称

氨水

化学分子式

NH4OH

危规分类及标号

碱性腐蚀品、GB13690-92第8.2类82503

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

化学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相对密度(水=1):

0.91饱和蒸气压(kPa):

1.59(20℃)溶解性:

溶于水、醇。

危险特性:

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有害燃烧产物:

氨。

 

泄漏应急措施/防护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

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人体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

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

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口服灼伤消化道。

慢性影响:

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灭火方法:

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酸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物品名称

丙酮

化学分子式

C3H6O

危规分类及标号

低闪点易燃液体、GB13690-92第3.1类31025

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

化学性质:

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熔点(℃):

-94.6相对密度(水=1):

0.80

沸点(℃):

56.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00辛醇/水分配系数:

-0.24闪点(℃):

-20引燃温度(℃):

465爆炸上限[%(V/V)]:

13.0爆炸下限[%(V/V)]:

2.5燃烧热(kJ/mol):

1788.7临界温度(℃):

235.5临界压力(MPa):

4.72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泄漏应急措施/防护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它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人体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

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26℃。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物品名称

氮气

化学分子式

N2

危规分类及标号

不燃气体、GB13690-92第2.2类22005

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

化学性质:

熔点(℃)-209.8相对密度(水=1)0.81(-196℃)沸点(℃)-195.6(空气=1)0.97饱和蒸气压(kpa)1026.42(173℃)临界温度(℃)147临界压力(Mpa)3.40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

危险特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泄漏应急措施/防护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

身一般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有监护。

 

人体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液氮有冻伤危险。

急救方法: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储运条件:

不燃性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物品名称

二氧化硫

化学分子式

SO2

危规分类及标号

有毒气体、GB13690-92第2.3类23013

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

化学性质:

无色气体,特臭。

熔点(℃):

-75.5相对密度(水=1):

1.43沸点(℃):

-10相对密度(空气=1):

2.26饱和蒸汽压(kPa):

338.42(21.1℃)临界温度(℃):

157.8临界压力(MPa):

7.87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危险特性:

不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硫。

泄漏应急措施/防护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用一捉捕器使气体通过次氯酸钠溶液。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人体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

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

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

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

慢性影响: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

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  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易(可)燃物、氧化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物品名称

硫酸

化学分子式

H2SO4

危规分类及标号

酸性腐蚀品、GB13690-92第8.1类 81007

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

化学性质:

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

熔点(℃):

10.5沸点(℃):

330.0相对密度(水=1):

1.83相对密度(空气=1):

3.4饱和蒸汽压(Kpa):

0.13(145.8℃)溶解性:

与水混浊。

危险特性:

助燃,遇水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等)接触会发后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

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硫

泄漏应急措施/防护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到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空间,小量泄漏:

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毒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

呼吸系统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手套。

其它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人体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吸入硫酸雾后引起呼吸道刺激反应、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品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以至形成溃疡;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接触硫酸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

硫酸溅入眼内可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长期暴露于硫酸雾,可出现鼻粘膜萎缩。

嗅觉减退消失,牙齿酸蚀症、慢睡支气管炎、肺水肿和肝硬化。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到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道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硫碱消防服。

灭火剂: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

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燃物、可燃物、还原剂、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放有泄漏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