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升本科 精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137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升本科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辽宁省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升本科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辽宁省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升本科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辽宁省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升本科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辽宁省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升本科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升本科 精品.docx

《辽宁省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升本科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升本科 精品.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升本科 精品.docx

辽宁省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升本科精品

辽宁省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升本科

考试纲要

本《考试纲要》依据教育部2002年制定的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大纲,参考2005年辽宁省高考大纲,结合我省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学习实际及高师院校的需要制定的。

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三年级升本科考试是为高师本科院校选拔合格人才的综合性考试,目的是选拔具有高师本科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培养前途的人才。

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心理学和教师职业技能,考试时间大致与高考同步,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与高考相应科目同时进行,心理学考试与小综合同时进行(时间90分钟),教师职业技能考时一般在五月份进行。

本《纲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心理学、教师职业技能五部分。

语文考试纲要

本纲要根据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前三年语文教学的知识层次、能力层次及初等(学前)教育专业大学本科招生考试的需要编写。

此考试重在考察应试者的语文基本能力及语文综合素质,既注重语文基本知识的考核,又注重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等能力的考核,同时也关注应试者思维品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及人文修养。

Ⅰ.考试要求

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升本科语文考试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

1.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2.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3.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4.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5.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这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Ⅱ.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如下: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②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

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④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⑤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⑦正确识别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2.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3.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⑤筛选文中的信息

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⑨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⑥分折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⑨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考试内容具体说明如下: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

1.叙事记叙文:

①叙述的要素

②叙述的人称

③叙述的线索和顺序

2.写人记叙文:

①人物描写的方法

3.写景记叙文:

①写景的顺序

②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④“游记”的特点,记游的顺序

⑤“参观记”的特点,参观的顺序,参观记中体现出来的思想

4.状物记叙文:

①描写的方法

②理清状物层次

③状物记叙文蕴含的情态

说明文:

①说明文特点及分类

②说明的顺序

③说明的方法

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⑤说明的语言要求

议论文:

①议论文的要素

②议论文对论点、论据的基本要求

③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⑥政论文的特点

⑦思想评论的特点

⑧演讲词的含义、特点

散文:

①体味散文的意境美及情趣

②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

③散文中传递的历史意蕴及文化意味

新闻:

①新闻的特点

②消息的结构

③通讯的特点

④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和文学性

小说:

①小说的特点、分类

②小说的主题

③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④小说情节的一般特性

⑤小说的叙事角度及叙事美

⑥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

诗歌:

①诗歌的思想感情

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③诗歌的意象、象征、想象

④诗歌语言运用的几种常用方法(比兴、夸张、拟人、重叠)

戏剧:

①戏剧的特点

②戏剧中的人物的语言

③戏剧中的矛盾冲突

文言诗文阅读

古代汉语:

1.实词的理解:

①古今词义的异同

②一词多义

③通假字

④词类活用: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名词用作动词

D名词用作状语

2.虚词的理解:

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然、

若、所、为、焉、也、以、

矣、因、于、与、则、者、之

3.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②宾语前置

③省略句

④被动句

古代文学重点篇目:

先秦文学

诗经:

《关雎》、《硕鼠》、《氓》、《蒹葭》

历史散文:

《郑伯克段于鄢》、《召公谏弭谤》、《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诸子散文:

《季氏将伐颛臾》、《鱼我所欲也》、《劝学》、《庖丁解牛》

楚辞:

《涉江》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散文:

《过秦论》、《廉颇蔺相如列传》、《兰亭集序》

诗歌:

《焦仲卿妻并序》、《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短歌行》、《白马篇》、《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辞赋:

《归去来兮辞》

唐五代文学

诗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从军行》、《在狱咏蝉》、《独不见》、《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梦游天姥吟留别》、《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从军行》、《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蜀道难》、《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使西征》、《登高》、《琵琶行》、《钱塘湖春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金铜仙人辞汉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过华清宫》、《赤壁》、《夜雨寄北》、《无题》

散文:

《师说》、《种树郭橐驼传》、《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阿房宫赋》、《段太尉逸事状》

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菩萨蛮》(人人尽说)、

《谒金门》(风乍起)、《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注:

古代文学常识见教材“文学概说”部分

写作

写作部分的考核既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核,又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核。

作文命题最大限度地减少限制,降低审题难度,留给学生极为广阔的写作天地。

鼓励考生对文体进行突破与创新。

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题量、赋分分别如下: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24分

  2.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10分

  3.古代诗文阅读,26分

  4.现代文阅读,30分

  5.写作,60分

各类题型的占分比例如下: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古文翻译题

4.填空题

5.简答题

6.写作题

1占28%2-6占72%

Ⅳ.考试时间

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Ⅴ.考试依据的教材

考试以辽宁省师范(高职高专)院校初等(学前)教育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语文教材为依据,其中包括:

《阅读》第一册(上、下)(辽海出版社)

《阅读》第二册(上、下)(辽海出版社)

《阅读》第三册(上、下)(辽海出版社)

《文学》第一册(辽海出版社)

《文学》第二册(辽海出版社)

《文学》第三册(辽海出版社)

《现代汉语》(辽海出版社)

《古代汉语》(辽海出版社)

《写作》(理论部分、实践部分)(辽海出版社)

 

数学考试纲要

Ⅰ.考试要求

本考试纲要是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制定的。

数学考试的宗旨是:

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以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主,作为我省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升本科高考的数学试题的命题范围。

关于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作如下说明:

1、知识要求

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1)了解:

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有关内容,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直接应用。

(2)理解和掌握:

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够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灵活和综合运用:

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2、能力要求

(1)逻辑思维能力:

会对问题和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演绎、归纳和类比进行推断;能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进行表述。

(2)运算能力:

会根据概念、公式、法则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和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并能进行近似计算。

(3)空间想象能力:

能根据条件画出正确地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形。

(4)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

(5)创新能力:

能用数学眼光看世界,能用发散求异的思维方式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Ⅱ.考试内容

1、集合、简易逻辑

集合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考试要求

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掌握有关术语和符号,能正确表示集合;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2、函数映射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考试要求

理解函数、分数指数、指数函数、对数、对数函数的概念。

掌握有理指数幂、对数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应用它们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了解映射、函数单调性、反函数的概念和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3、数列

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考试要求

理解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

4、三角函数

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函数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考试要求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值的符号、三角函数的性质、同角三角函数的三个基本关系式与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两角差、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能正确地应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的证明。

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奇偶函数的意义,正、余弦,正、余切函数图象,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

的简图。

5、不等式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

考试要求

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证明不等式的三种方法、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

掌握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了解不等式

6、直线和圆的方程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两条直线的夹角、交点点到直线的距离。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已知条件列出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考试要求

理解直线斜率的概念掌握求直线斜率的公式。

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一般式,能根据条件求出直线方程。

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并能解答有关问题,能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会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夹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和线性规划的意义。

7、圆锥曲线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考试要求

掌握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能根据所给条件求圆锥曲线的方程及画圆锥曲线的草图。

了解圆锥曲线的的一些实际应用。

8、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行直线异面直线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多面体棱柱棱锥正多面体球。

考试要求

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并能画出图形。

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表示平面。

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利用给出的公垂线计算距离)。

能运用上述概念以及有关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对于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不要求记忆)。

了解棱柱、棱锥、多面体、球的概念和欧拉公式。

掌握棱柱、棱锥、球的性质及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

会用斜二测法简单的棱柱、棱锥的直观图。

9、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排列排列数公式组合组合数公式组合数的性质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考试要求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理解排列、组合的意义,掌握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计算公式,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应用它们计算和论证一些简单的问题。

10、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

考试要求

了解随机事件和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意义,会计算一些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了解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11、复数

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的加法与减法复数的乘法与除法复数的向量表示复数的三角形式复数的三角形式的乘法、除法、乘方、开方。

考试要求

理解复数及其有关概念。

掌握复数的代数、几何、三角表示及其转换。

掌握复数的运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复数运算。

掌握在复数集中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二项方程的方法。

12、极限

数学归纳法、数列与函数的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

考试要求

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问题。

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一些简单的数列与函数的极限。

了解连续的意义,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在某点处是否连续。

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全卷满分为150分。

(二)内容与赋分

 1、集合、简易逻辑约8分

 2、函数约26分

 3、数列约10分

 4、三角函数约28分

 5、不等式约11分

 6、直线和圆的方程约9分

 7、圆锥曲线约11分

 8、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约18分

9、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约11分

10、概率约8分

11、复数约5分

12、极限约5分

(三)类型题比例

 1、选择题约30%

 2、填空题约10%

3、解答题约60%

Ⅳ.考试时间

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Ⅴ.考试依据的教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数学

第一册(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年7月第2次印刷

第一册(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年12月第1次印刷

第二册(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4年7月第3次印刷

第二册(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4年12月第2次印刷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数学

第三册(选修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5年4月第5次印刷

 

英语考试纲要

Ⅰ.考试要求

以全日制高级中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略低于高中三年级水平。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全日制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并考虑五年制教学实际,制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1.名词

名词的数;名词所有格;名词在句中的作用。

2.冠词

不定冠词;定冠词;零冠词的用法。

3.代词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疑问代词。

4.数词

基数词和序数词的构成及其用法;分数、小数和倍数的构成及其用法;时间、年代、年龄的用法。

5.介词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介词与某些动词、形容词、名词的固定搭配;介词短语及其用法。

6.形容词和副词

形容词和副词的句法功能;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其用法。

7.动词

(1)动词的分类及其基本形式

动词的分类: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系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

动词的基本形式:

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不规则动词的形式。

(2)动词的时态:

动词主要时态的构成及其用法:

熟练掌握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过去将来时,了解现在完成进行时、将来进行时、将来完成时、将来完成进行时。

(3)非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

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的形式及主要用法。

(4)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的构成及基本用法、各种常用时态的被动语态的用法

(5)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的常见形式及其基本用法。

8.连词

并列连词及其用法;从属连词及其用法。

9.五种基本句型:

①S+V+P②S+V③S+V+O④S+V+IO+DO⑤S+V+O+C

10.句子的种类:

陈述句(肯定句和否定句);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反意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1.句子类型

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并列复合句。

复合句包括:

(1)名词性从句:

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

(2)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的种类、构成及常用关联词。

(3)状语从句:

时间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方式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目的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的用法

12.强调

认识词汇在句中所起的强调作用及强调句型。

13.倒装

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

闭卷、笔试;满分为150分。

试卷由五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

词汇与结构

测试考生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及词汇知识的能力,着重考查常用句型结构及教学大纲规定的四会词汇(包括高中三年级词汇)。

第二部分:

会话

测试考生理解会话的能力,对话以日常生活和实用的交际性内容为主。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测试考生从书面文字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文字材料包括文化、社会、常识、科普及人物等方面。

主要测试以下阅读技能:

1、了解语篇和段落的主旨和大意。

2、掌握语篇中的事实和主要情节。

3、对句子和段落进行推理。

4、了解作者的目的态度和观点。

5、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生词的意思。

第四部分:

完型填空

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英语基础知识的能力,能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语法结构的对空白处所缺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测和选择。

第五部分:

翻译

测试考生将英语译成汉语或将汉语译成英语的能力,所译材料为句子。

第六部分:

写作

测试考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形式为命题作文或应用性文字,教材内所涉及的写作体裁,大约80---100字左右。

写作题材包括:

1)应用文:

1.写信(包括写电子邮件、写感谢信等)2.写影评3.便条4.通知

2)记叙文:

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80---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

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提供的形式有图表、提纲等。

3)说明文

试卷题型比例

题号

测试项目

测试内容

题型

题数

分值

I

词汇与结构

句法结构、语法及构词法

单项选择

50

50

II

会话

情景对话

单项选择

10

10

III

阅读理解

语篇

单项选择

20

40

IV

完型填空

语篇

单项选择

20

20

V

翻译

句子

单项选择

5

10

VI

写作

命题作文或应用文

书写

1

20

Ⅳ.考试时间

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Ⅴ.考试依据的教材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高中一年级上、下册

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高中一年级上、下册;高中二年级上、下册

 

心理学考试纲要

(初等教育专业)

根据五年制初等(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教学特点及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本科招生考试的需要制定本考试大纲。

Ⅰ.考试能力要求

能力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记忆、理解、运用。

一、记忆:

正确识别和回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二、理解:

领会并能解释有关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基本规律。

三、运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对能力的考核均体现在不同的知识考核内容中,且上述三方面的能力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Ⅱ.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小学生心理

包括绪论、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小学生的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等内容。

1、记忆:

①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想象、思维、情感、意志、个性、需要、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

②心理现象的构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思维品质的判断指标

2、理解:

①心理的实质

②感觉和知觉的特性;记忆过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