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市第十二小学市级德育达标校复验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039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市第十二小学市级德育达标校复验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乌市第十二小学市级德育达标校复验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乌市第十二小学市级德育达标校复验汇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乌市第十二小学市级德育达标校复验汇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乌市第十二小学市级德育达标校复验汇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乌市第十二小学市级德育达标校复验汇报材料.docx

《乌市第十二小学市级德育达标校复验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市第十二小学市级德育达标校复验汇报材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乌市第十二小学市级德育达标校复验汇报材料.docx

乌市第十二小学市级德育达标校复验汇报材料

乌市第十二小学市级德育达标校复验汇报材料

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始建于1939年,坐落在闹中取静的建设西路136号,隶属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教育局。

学校占地面积为10068.4平方米,校舍面积4841.15平方米,学生活动场地面积为5227.25平方米,生均活动场地3.01平方米。

拥有专用教室6间(实验室、仪器室、计算机室、语音室、舞蹈室、机器人教室)。

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其中包括1个培智班)。

全校共有学生1733人,其中民族178人。

全校共有教职工105人,其中民族教师11人,在编专任教师88人。

学校组织管理机构健全,现有校级领导6人(校长1人、书记1人、副校长4人),设有党支部、工会、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德育处及团支部、少先大队、财务室、各年级组及学科组。

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确立了以“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

围绕我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狠抓课堂教学、构建全新理念、力求办出特色。

广大教师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全校学生主动合作、勇于创新;课题实验硕果累累、成绩斐然;教学设施倾力投入、逐年改善。

(一)、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德育工作职责,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

1、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由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的学校德育领导体制,建立了校长领导下的学校德育管理机构,形成校长负责、党支部书记配合主抓、一名副校长分管、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落实、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

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每位领导都有对口的负责年级,责任落实到人,各部门“分管一面,各抓一线”,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既分工负责,又能团结协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确立德育目标,根据目标修订学校德育工作规划,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制订了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凸显德育工作层次性的《德育工作三年规划》,并且每年都严格按照德育规划,详细制定德育工作计划,计划能与规划相衔接,落实好,并在年底进行总结,找出差距,总结经验。

德育工作内容严格按照中央的文件精神进行落实,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优良传统教育为主线,贯穿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将弘扬民族精神和树立现代意识相结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课外实践活动、三级教育网络等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全方位的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在不断完善教师师德的监督、检查、奖励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1、学校修订和完善了《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小学德育工作制度》、《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小学德育工作考核细则及奖惩制度》、《值周领导岗位职责》、《值周教师岗位职责》、《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班级管理细则及奖惩办法》、《班级公物管理条例》、《教师行为十不准》、《结构工资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确保德育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学校党支部与每位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责任书》,德育处根据本校实际,与每个班级签订《班级管理(学生行为规范)责任书》、《学生安全教育责任书》和《班级公物管理责任书》。

2、学校致力于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师德投诉制度》,通过各类座谈会、家长委员会、行风评议员、校长信箱等多种途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取信于学生,取信于家长,取信于社会。

校党支部开展了师德师风评议活动,从教师教育方法、教学、言行、仪表等方面向社会、家长广泛征求意见。

学校还组织开展“树形象、铸师魂”的师德演讲和班主任经验交流等活动,通过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活生生的感人至深的事例,学习身边的楷模,使全体教师切实感受到师德的高尚,师爱的伟大。

学校购买光碟并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师德启思录》系列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党支部针对学校青年教师多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师德教育以及德育工作方法指导。

团支部通过共青团员先进性教育、“热爱新疆,保护环境”绿色植树活动、野营拉练定向越野、野外拓展活动、团员践行日等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团员青年勇于面对挑战,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青年教师风采大赛”系列活动(基本功大赛七项内容),培养年轻老师孜孜不倦、勇于进取地学习精神。

通过扎实的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塑造了教师健全的人格,加强了教师角色的责任感,我校已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作风务实、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敬业爱生、教书育人蔚然成风。

(三)、注重学科的平衡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注重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将学校的骨干教师分布在各学科中,以点带面,起到辐射作用,积极带领其他教师作好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

特别注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配备了业务能力较强的专职教师杜俊希、于珊珊老师,以带动提高该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使其更能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常识的教育,重视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加强诚信教育等,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德育情感与德育体验。

在心灵对话中享受品德教育的真与诚。

如于姗姗老师在五年级《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单元中,通过插图,增加历史的审美感和直观性。

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等歌曲,列举周恩来等伟人的故事,围绕文本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受到感染与教育。

在学校的有序组织下,教师们内练素质,外塑形象,根据学校的传统优势和教师的水平,在不同学科和领域进行不同的、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策略研究,史卉老师在音乐教材《卖报歌》一课的教学中,通过演、唱、悟等方式帮助孩子深刻体会旧社会儿童生活的艰辛与痛苦,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应当珍惜。

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味、有深度、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美术学科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关联,马璇老师在美术教材《水资源》一课中引入世界水日的教育因素,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减少资源的浪费等等。

大家通过教育实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学会科学的教育方法,逐步掌握教育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学校还将德育目标的达成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

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深入挖掘教材中孕育的德育因素,按各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

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

校本培训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

我们主要采用集体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不仅请专家来学校进行指导,同时学校还利用一切机会,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

有派德育骨干参加全国班主任工作培训,派德育主任和两位班主任老师参加心理辅导员培训等等。

三年来,我校已派出近40名领导、教师赴北京、大连、重庆、深圳、长沙、西安等各地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只要是外出学习,回来后都要给全体教师进行交流式的汇报,这已在学校形成制度。

通过学校内部的信息传递,促进全体教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提高。

除此之外,学校还进行了《新课程新理念》、丁有宽的《爱心是根,科研为本》、《魏书生教育思想解读》、于永正的《学习方式变革研讨》、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等内容培训。

经过校本培训的教师还要强调进行自我反思。

丰富的教育信息的获得,可以使教师了解最新的研究理念、接触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而可以重新评价自己的教育行为。

我们为教师提供了我国课程改革的最新信息、国外课程改革的最新信息、学校校本教研最新进展等各种资料,以备教师查阅。

同时做好学校的图书室、网络室的建设工作,提供必需的报刊、书籍、杂志、文件、档案等材料。

在建“学习型组织”,创“书香校园”的同时,学校坚持每学期向全体教师推荐书籍,如《反思性教学策略》、《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爱的教育》、《把信送给加西亚》等,还给每位教师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让教师养成读书、思考、研究的习惯。

学校成立“青年教师研究会”,这一组织主要面向具有研究兴趣、愿意参与研究的教师群体,目标是要培养“现代人师”、“作为研究者的教师”。

研究会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对个人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的调查分析研究;有对“快乐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建议;有对“坏孩子”的认识与理解;有对“如何创设和启发最适合学生创新思维的情境和条件”的研讨。

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建立了“学习社”,由学校工作不满五年的年轻教师组成。

他们与“青年教师研究会”一样也有相关的活动章程,对所要达到的目标、活动方式等问题也作了相应的规定。

这些组织都具有明显的借助于“群体”的力量帮助“个体”提升专业素质的特征。

一个“群体”能否真正促进“个体”的专业成长,最关键的并不在于有或没有这类组织,而在于这些组织是否具有共同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有效的运行机制。

学校实施“优师兴校”,明确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二年上路,三年成熟,五年成才”的发展目标。

把做优秀教师的追求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心中,努力促进校本研究。

博采百家之经验,融会先进之教法,求得自身之创新,打造出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教师。

坚持走“科研型”之路。

每年培养出校级5—10名青年教坛新秀,3—5名校级教学骨干。

近年已被命名的自治区骨干教师3人,市级4人,天山区级14人,校级16人。

他们自设情境,分析、探究,在教育教学这个舞台上展示风采,放歌青春。

正是这种名师效应,学校青年教师研究会也呈现出蓬勃生机,带领着青年教师走上了学习、实践、研究的成长之路,使学校拥有了一支金牌教师队伍,更唤起了年轻人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决心。

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也在2007年自治区校本教研调研活动中获得各位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有:

2004年我校被授予自治区“红旗大队”,市级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市级“红十字青少年示范学校”等称号,2005年学校被评为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先进单位、“十五”规划课题优秀试验基地,乌市“十五”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乌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天山区“先进党支部”,天山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学校”等,2006年学校被授予市级“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单位,市级建队先进学校,六(5)中队被评为自治区级“红领巾示范中队”、五(3)中队被评为市级“优秀中队”,天山区优秀团支部,2004-2006年学校连续被评为地区“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优胜单位”。

我校少先队工作在2006年11月接受团中央调研时得到了肯定。

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校本教研先进集体”、自治区红领巾示范校,自治区首届军警校示范学校,市级“绿色学校”。

我们通过国家十五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及各种活动中相互依存等训练,让孩子们明白一个人要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动性就必须具备善于助人与合作精神。

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请知名人士到校做报告等时机,以丰富多彩的故事告诉学生生活、学习中总会碰到一些困难,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作一定的意志努力,即对意志的培养要在困境中磨练。

让学生知道,古今中外,凡是有伟大成就的人,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运动员等等,无一不是从艰苦的困境中磨练出来的。

经常参加社会的、科技的、体育的、艺术的、劳动等各种实践,可以养成丰富健康的情感。

根据以上对情感的培养,我们在德育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情感品质教育,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通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读书会、主题班会、演讲会、辩论会、社会实践考察等,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面就学校德育工作中较为突出的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的汇报。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成绩和特色:

(一)、挖掘学科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教学全过程。

1、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以身教立德

我校积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广大教师以身作则,自觉将育人职责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

●      严谨认真是最好的教育。

全校教师将饱满的热情投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做到以蓬勃旺盛的工作热情感染学生,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

教师们从认真备课开始,规范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规范板书、严格作业批改要求。

陈静老师严谨的教风,认真的态度让学生和家长心悦诚服。

王梅老师注重对学生写字的指导,语言严谨于细致之处见精神;孟平老师在教学《井底之蛙》一课时让学生动手制作纸筒,帮助体会井底之蛙眼中的世界,新颖生动地解决了以往教学中的难题;刘霞老师以活动贯穿语文园地教学的始终,变枯燥为生动,让孩子爱上学习……

如何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模式,让校园变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乐园?

学校青年教师研究会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令学生愉悦无比”方案。

在活动中,教师们首先理解和认清主导思想,制定目标、实施步骤、方法,将方案落实到教学中,总结经验,汇报结果。

高锐老师的探究式学习,董有臣老师的开放式学习,梁莉老师的自主式学习,史卉老师的整合式学习,于淑娜老师的改变教材呈现方式学习,刘莉老师的游戏式学习等多种手段在各学科中均活跃了学生思维,调动了学生兴趣,多样化的体现了学生愉悦学习的情绪和状态,使“愉悦无比”计划圆满完成。

身教重于言教,学生由衷地把对教师的敬佩之情转化为效仿、努力的方向。

●      关爱鼓励、多元评价是最真的感染。

坚持以关爱和鼓励影响、教育孩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受到熏陶,学会关爱。

王博娴老师的课堂上常常看到的是老师与孩子互为学习同伴的亲切场景;孟平老师的课堂常常让人体会到的是由衷的赞许、关爱的眼神;姜尚昆老师对后进生的关爱倍至,刘静、王瑞红、史丰、董有臣老师实行的《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方式》课题研究,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

语文教师们用“表扬+激励”的方式写出了精彩的、感人的、催人奋进的语句如:

“尚鹏飞,你是个聪明伶俐的男孩子,短短的一个学期,你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热爱劳动,每次值日都一马当先;你爱运动,操场上留下你多少欢声笑语;你爱动脑筋,每每在课堂上一语惊人,使我在惊讶之余感到高兴。

如果你能用细心战胜粗心,一定会更出色!

”这样的评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密切了家校之间的联系……

“如何面向全体,关注学生发展”是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

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会通过“填画探索结果示意图”、“坏孩子”、“我与你同在”、“我的童年”等一系列方案,使教师走进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心理,增进师生感情,让教师深刻认识到每位学生真实的感受和独特的个性,关注到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元化的评价学生,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逐步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目标。

2、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教学养德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

重视各门学科中德育目标的达成,使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过程。

●      以文载德

学校大力建设“书香校园”,从“诵读古诗文、学做儒雅人”入手,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教科书中的许多文学作品不仅具有高尚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美的艺术形式。

教师们充分发掘其中的真、善、美,感染学生。

如: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鲁迅,《穷人》中的渔夫、桑娜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使学生感受到了人性的纯美。

《天山五月》、《山中访友》等作品,体现了自然美。

让学生透过作者的视角去发现美、欣赏美,从而更加热爱自然、生活。

王瑾老师的《惊弓之鸟》在教学中渗透了哲学的思想,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      以爱启德

“教育应是一种人文关爱”。

王海莉老师在体育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体育锻炼习惯以及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

在游戏课中,让他们懂得遵守游戏或比赛规则,同时还要让他们知道必须和同伴一起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和合作意识。

老师们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教学过程,还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高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董有臣老师组织了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车流量;访问交警,把测算和调查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

3、敏而好学,乐以忘忧——以参与修德。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学校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设置多样化的课程,赋予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

●      塑造学生鲜明的个性

校本课程开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

在这种新的课程形态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

教师必须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提供差别性教育,特别是体操、京剧等课程,教师都是手把手地教学生的。

●      强调“以人为本”

校本课程开发在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在其背后的真正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学生最大发展是校本课程的着眼点和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以学科为中心,也不是以成人为中心,而是注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学生自主选择。

应该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不但注重学生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注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

从而真正确立“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理念。

●      学生逐渐养成创新态度和实践能力。

校本课程是一种崭新的课程类型,它的课程目标、课程特点、实施方法都与国家课程不同,从一开始就突出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这里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课程的建设者。

校本课程的研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中间学生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与令人惊喜的收获。

航模车怎么组装?

模型飞机怎样飞上天?

这一个个问题、一重重困难都需要他们来解决,直到看到自己的模型飞速运转。

就是通过体验这些过程,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在这里没有教师的牵制,没有书本,没有所谓的家庭作业,没有学科的考试,只有学生自主地面对知识海洋,是他们自己对自己的真正考验。

而且学习中方法灵活多样,天文课可以到天文馆去参观学习;绘画班去美术馆感受艺术的美伦美焕;京剧班的学生经常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受到社区群众的好评。

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力,使学生体验到探究中的快乐,从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力,增强学习兴趣。

目前,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已拓展到了二十多门,包括:

阅读、自然科学、陆海空模型、舞蹈、京剧、体操、铜管乐、小溪合唱、机器人、基本绘画、各种球类、棋类等。

全校学生参与率达100%。

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已成为少先队的特色活动,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学校的艺术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让有才艺的学生都能找到展现自我和体验成功的舞台。

学校的艺术节有合唱、舞蹈、体操、乐器、书法、绘画等不同门类的表演,许多节目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观赏价值,极大程度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特长。

为弘扬国粹我校设有京剧班,京剧班同学还经常参加社区活动,他们的表演在社会上得到一致好评。

而且在六·一儿童节我校积极参加天山区假日杯才艺大赛,艺术类各项比赛有100余人参加,学校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赏识,被信任的快乐,让学生在广阔的大舞台上更加自强、自信。

体操班学生精彩的演艺曾获全国四项金奖。

美术班学生的作品曾获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金、银、铜奖。

合唱荣获天山区文艺汇演一等奖。

2005年我校校本课程在全市进行了观摩展示,受到了专家领导和同行的极大好评。

2007年元月,在自治区校本教研调研活动中,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密切关注;2007年6月自治区在昌吉举办的校本课程经验交流会上,我校第一个进行了大会交流。

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兴趣、爱好、特长普遍得到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教育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广泛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增强德育载体效能。

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学生提供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

学校少先队在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切入点,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突破口,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引导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体验社会角色,如模拟法庭、小交警上岗等在亲历体验中享受教育的情与理。

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实践活动中的体验环节,从而把德育内化为学生自身品质的活动过程。

培养出健康活泼,博趣自信,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小学生。

1、感恩行动在队员身边

我校和周边单位长期建立共建关系,每年的元旦、八一建军节,我校少先队积极主动为消防一中队、兵团武警一中队、交警一中队、西河街派出所的官兵们送去慰问信、慰问品,并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队员们通过展示自己的才艺,深深的感谢战士们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师节之际,学校少先队倡导队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老师递上一杯茶、送上一本干净整齐的作业、亲手制作一张贺卡、献上一首小诗等等,使孩子们从点滴小事中懂得知恩,学会感恩。

我校六

(1)中队的雷锋中队,不管是三月学雷锋月还是平时都时时刻刻助人为乐,经常帮助小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帮一年级学生办黑板报,帮助学校培智班的孩子打扫卫生,在天山区组织的捐书活动中,队员积极参与奉献爱心。

在母亲节、父亲节,“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以“妈妈,辛苦了”,“感谢您——爸爸、妈妈”等为主题的活动,让队员们当一日“小管家”,当一天“爸爸、妈妈”,做打扫房间、洗衣、做饭、买菜等家务活,为自己的亲人洗脚,体验父母的辛苦,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分忧,学习生活自理的本领。

六年级的同学在临近毕业之时,都会在各班的组织下,召开以感谢母校、感念师恩为主题的中队会,借此机会,让孩子回顾这六年的学习生涯,回忆这校园里曾发生过的一幕幕,从而激发他们对母校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2、安全教育活动

学校少先队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与消防一中队一直建立共建关系,所以他们为我校提供了良好的校外学习机会,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开展了走进“红大门”系列活动,此活动分为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消防知识竞赛、消防安全宣传、走进消防官兵军营等几个步骤。

我校五

(1)中队是消防特色中队,消防中队的小卫士们以次为荣,积极带头开展消防知识的学习和交流。

“3.29”全国教育安全日队员们到消防一中队,观看消防科普画展、在消防队员的讲解中实际了解了消防车的结构、作用,和消防队员们一起,孩子们尝试爬云梯,亲自试穿消防衣,并听取消防队员的讲座,每次讲座之后,大家都在中队内展开学习交流,写出心得体会,并积极参加“消防安全”征文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