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984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2012年

 

前言

临床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是每位医师应熟练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临床医生“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临床“三基”训练,不仅是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又是医院医疗管理的主要内涵。

为规范我院临床医疗技术操作,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疗差错,医务科组织相关人员参考临床“三基”训练用书,编写了新的《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作为指导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各种临床技术操作和“三基”训练的规范用书,望各科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并在平时工作中严格按照《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执行。

 

换药术

用于检查伤口,清除伤口分泌物,去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通畅引流,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方法】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

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

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消毒溶液冲洗。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酒精中和。

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5.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外科技术,换药者如已接触伤口的绷带和敷料,不应再接触换药车或无菌的换药碗。

需要物件时可由护士供给或洗手后再取。

各种无菌棉球、敷料从容器取出后,不得放回原容器内。

污染的敷料须立即放污物盘或敷料桶内。

2.换药者应先换清洁的伤口,如拆线等;然后再换感染伤口,最后为严重感染的伤口换药。

3.换药时应注意取出伤口内的异物,如线头、死骨、弹片、腐肉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

4.换药动作应轻柔,保护健康组织。

5.每次换药完毕,须将一切用具放回指定的位置,认真洗净双手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深部静脉穿刺与注射

深部静脉穿刺常用者有股静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等。

多用于采血化验或急需加压大量输液、输血而周围浅静脉穿刺又非常困难者。

锁骨下静脉穿刺还可用于中心静脉压测定、肺动脉插管及心血管造影等。

【方法】

1.股静脉穿刺病人仰卧,膝关节屈曲并略外展,股三角区局部常规消毒,医生带无菌手套或用碘酊、酒精常规消毒左手手指,以左手示指在股三角区触到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并加以固定。

右手持注射器,从股动脉内缘垂直或与股静脉走向成30°~45°角斜行刺人股静脉,回抽注射器内栓观察有无回血,如有回血,即可抽血或注入药液。

2.颈内静脉穿刺病人仰卧偏向对侧后仰,将一小枕垫于肩下,使穿刺部位肌肉松弛。

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与乳突连线的外侧,多在其中段或下段穿刺。

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医生戴无菌手套,右手持注射器。

针尖向近心端稍偏向外方,与皮肤成30°~40°角刺入皮下,穿过胸锁乳突肌,刺破颈深筋膜,刺入颈内静脉则可见回血。

3.锁骨下静脉穿刺病人仰卧并抬高床尾约30cm,穿刺侧肩部略上提并外展,使肩锁关节前侧膨出部展平以利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一般多选用右侧(左侧靠近胸导管且胸膜顶位置较高易误伤),因其较直,易于插导管,亦较安全。

穿刺部位多取锁骨中点内侧1~2cm,锁骨下0.5~1.0cm处。

局部用碘酊、酒精严格消毒,医生戴无菌手套并行局部麻醉。

将5ml注射器吸满生理盐水后接于穿刺针头,并排净空气。

在选定的穿刺点进行穿刺,针尖向头与胸骨纵轴约成45°角,与胸壁平面约成15°角,以恰能穿过锁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为准。

紧贴锁骨背面缓缓刺入,当刺入3~4cm后有穿透感,继续进针,当有第二次减压穿透感时抽动活塞,如有静脉血流入注射器,说明已刺入锁骨下静脉。

从皮肤至锁骨下静脉,成人4~7cm,儿童l~3cm。

若需输液应在病人呼气时取下注射器,并迅速接上输液管之玻璃管接头。

【注意事项】

1.局部应严格消毒,医生要戴无菌手套或消毒手指。

术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股静脉穿刺时不可过深或过浅,若过深则可穿透静脉,应在逐渐退针的同时抽吸注射器内栓,若见有回血应固定针头进行抽血;若仍无回血,则应改变方向再行试穿。

需要向股静脉内注入药液时,穿刺针头不应垂直而应与皮肤成45°斜刺,以免穿破血管,回血后必须将针头固定好方可推药。

若穿入股动脉则回血鲜红应另换注射器,加压止血后重新穿刺。

3.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较多,如气胸、血胸、损伤神经、感染等,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必须准确选定穿刺点及进针方向。

4.锁骨下静脉压力较低,吸气时可为负压。

为了防止吸入空气形成气栓,在更换接头、注射进行插管时,必须在病人呼气或处于呼气后屏气的状态下进行。

另外胶管与玻璃管接头等连接处亦应紧密或用线扎紧,以免漏气。

若用于输液时绝对不可等输液瓶内的液体输完后才换瓶或拔针。

5.穿刺或注射完毕,局部应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

 

动脉穿刺

动脉穿刺是取血作动脉血气分析,采血作细菌培养,或进行动脉冲击性注射治疗及作有关介入检查等。

常选用的动脉有桡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股动脉。

【方法】

1.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确定动脉走向,扪及搏动最明显处。

2.常规作广泛性皮肤消毒及左手食指及中指消毒。

3.术者以左手示指及中指固定欲穿刺的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穿人动脉,穿刺成功后,以右手固定针头,保持针头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大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

4.操作完毕迅速拔针,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不少于5分钟。

【注意事项】

1.穿刺应选择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消毒面积较静脉穿刺广。

2.做血氧分析时,空针内绝对不能进入空气。

3.操作完毕,局部必须加压5分钟,甚至无出血为止。

 

环甲膜穿刺术

适用于急性喉阻塞,尤其是声门区阻塞,严重呼吸困难,来不及行气管切开的;需行气管切开,但缺乏必要器械的。

【禁忌症】

1.无绝对禁忌症。

2.已明确呼吸道阻塞发生在环甲膜水平以下时,不宜行环甲膜穿刺术。

【方法】

1.体位:

如果病情充许,病人应尽量取仰卧位,垫肩,头后仰。

不能耐受上述体位者,可取半卧位。

2.穿刺点:

颈中线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的环甲膜空刺点(或称环甲韧带)。

3.用碘酒、乙醇进行常规解决消毒。

4.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

5.穿刺部位局部用2%普鲁卡因麻醉危急情下可不用麻醉。

6.术者以消毒的左手示指及拇指触按穿刺部位,并将皮肤固定,右手持18号穿刺针垂直刺入,注意勿用力过猛,出现落空感即表示针尖已进入喉腔,患者可有反射性咳嗽。

接10ml注射器,回抽应有空气;或用棉花纤维在穿刺针尾测试,应可见纤维随呼吸摆动,确定无疑后,适当固定穿刺针。

7.术后处理:

①可以穿刺针接氧气答给病人输氧。

②病人情况稳定后,尽早行普通气管切开。

【注意事项】

1.穿刺时,不要损伤喉部,必须肯定刺入喉腔时,才能注射麻醉药或治疗药物。

2.注入药液应以等渗盐水配制,PH适宜,以减少对气管粘膜的刺激。

3.如发生皮下气肿或少量咯血可予以对症处理。

 

气管插管术

用于全身麻醉,心跳骤停及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或呼吸抑制需机械导气者。

【方法】

1.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

患者仰卧,用软枕使病人头位垫高10cm,使经口、经咽、经喉三轴线接近重叠。

2.术者立于患者头端(不宜在床头操作者,可立于患者头部旁侧),用右手推病人前额,使头部在寰枕关节处极度后伸。

如未张口,应用右手推下颌并用示指拨开下唇,避免喉镜置人时下唇被卷入挤伤。

3.置人喉镜:

左手持麻醉喉镜自病人右侧口角置人,将舌体挡向左侧,再把镜片移至正中,见到悬雍垂。

沿舌背弧度将镜片再稍向前置入咽部,即可见到会厌。

4.如用直喉镜片,将其置于会厌的喉面挑起会厌,以显露声门;如用弯喉镜片,只需将其远端伸人舌根与会厌咽面间的会厌谷,再上提喉镜,使会厌向上翘起,紧贴镜片而显露声门。

5.以1%地卡因或2%利多卡因喷雾喉头表面。

6.右手以握笔状持导管从右侧弧形斜插口中,将导管前端对准声门后,轻柔地插入气管内,拔出导管管芯。

7.压迫胸壁,查得导管口有出气气流,即可置牙垫于磨牙间,退出喉镜,用胶布将气管导管和牙垫妥善固定。

8.导管接麻醉机或呼吸器,套囊内充气,同时听两侧呼吸音,再次确认导管插入气管内。

【注意事项】

1.根据解剖标志循序推进喉镜片以显露声门,并防止推进过深或过浅。

2.对咽喉反射存在的,适当喷雾作表面麻醉。

3.应将喉镜着力点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手法,严禁将上门齿作为支点,否则极易碰落门齿。

4.导管插入声门必须轻柔,避免使用暴力。

5.根据年龄、男女、体格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

6.完成插管后,要核对导管插入的深度,并要判断有否误插入食管的可能性和确认导管在气管内。

静脉压测定

用于右心衰竭、心包积液或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时,了解静脉压增加情况。

【方法】

1.患者平卧或取半卧位,脱下衣袖,肌肉放松,使上肢静脉不受任何压迫,保持血流通畅。

2.病员上肢外展伸直,使上肢与躯体成45°~60°角,置穿刺静脉于腋中线水平,半卧位时相当于第4肋软骨水平。

3.解开无菌包,向测压管内注人生理盐水或3%枸橼酸钠溶液,使测压管充满溶液,用止血钳夹紧备用。

4.取肘前静脉作为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

5.用附有18号针头之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l~2ml,行肘前静脉穿刺,确定针头在静脉内后,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观察静脉是否通畅。

取下注射器,将测压管连接于针头上,待测压管内液体稳定不再下降时,记下压力表上水柱的高度,即为肘静脉压。

若有三通活栓接头,可将注射器接上三通接头,穿刺前将活栓转动,使注射器与针头相通。

穿刺成功后,再转动活栓,使测压管与静脉相通,进行测压。

【注意事项】

1.病人应安静放松,静脉近心端回流必须通畅,不能有任何回流受压。

2.接测压管时,应避免血液回流到测压管内。

3.穿刺时选用18号针头,以保证血流通畅。

腹膜腔穿刺术

腹膜腔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腹腔积液的性质,协助确定病因,或行腹腔内给药,当有大量腹水致呼吸困难或腹部胀痛时,可穿刺放液减轻症状。

【方法】

1.术前须排尿以防穿刺损伤膀胱。

2.体位:

平卧位或斜坡卧位,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

3.穿刺点选择:

①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l/3交点,为穿刺点,放腹水时通常选用左侧穿刺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②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③若行诊断性腹腔灌洗术,在腹中线上取穿刺点;④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有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4.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盖消毒洞巾,自皮肤至壁层腹膜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5.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尖已穿过壁层腹膜,即可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

作诊断性抽液时,可用17-18号长针头连接注射器,直接由穿刺点自上向下斜行刺入。

6.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

大量放液后,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注意事项】

1.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适当处理。

2.放液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一般不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维持大量输入白蛋白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3.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4.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针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继续漏出;对腹水量较多者,为防止漏出,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肤到壁层腹膜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方法是当针尖通过皮肤到达皮下后,即在另一手协助下,稍向周围移动一下穿刺针头,尔后再向腹腔刺人。

如仍有漏出,可用蝶形胶布粘贴。

5.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6.有肝性脑病先兆、结核性腹膜炎粘连包块、包虫病及卵巢囊肿者禁忌穿刺。

胸膜腔穿刺术

胸膜腔穿刺术常用于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液减压或通过穿刺给药等。

【方法】

1.病人体位:

属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上置于枕部。

2.穿刺点定位:

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一般常选择①肩胛下角线7~9肋间;②腋后线第7~8肋间;③腋中线第6~7肋间;④腋前线第5肋间穿刺点。

气胸抽气减压:

穿刺部位一般选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第4~5肋间;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定位进行穿刺。

3.消毒:

分别用碘酒,酒精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为15cm。

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盖消毒孔巾。

4.局部麻醉:

用2%普鲁卡因在穿刺点肋骨上缘作自皮肤到胸膜壁层的局部麻醉,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无气体、血液、胸水后方可推注麻醉药。

5.穿刺:

术者以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的三通活栓转到与胸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经肋骨上缘缓缓刺人,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

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人过深损伤肺组织。

注射器抽满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排出液体。

如用较粗的长穿刺针代替胸腔穿刺针时,应先将针座后连续的胶皮管用血管钳夹住然后进行穿刺,进入胸腔后再接上注射器,松开止血钳,抽吸胸腔内积液,抽满后再次用血管钳夹闭胶管,尔后取下注射器,将液体注人弯盘,记量或送检。

6.抽液结束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后嘱患者静卧。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

2.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净。

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检查瘤细胞,至少需l00ml。

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6.恶性胸腔积液:

可注射抗肿瘤药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防止胸液重新积聚。

注入药物刺激性强可致胸痛,在注药前给强痛定等镇痛剂。

心包腔穿刺术

心包腔穿刺术常用于判定积液的性质与病原;有心包填塞时,穿刺抽液可减轻症状;化脓性心包炎时,穿刺排脓、注药。

【方法】

1.患者取半卧位,可任选下述三个部位之一穿刺:

(1)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心浊音界内1~2cm处,沿第6肋骨上缘向背部并稍向正中线刺入,如膈肌较低,可以从第6肋间刺入,此法最常用。

(2)在剑突与肋弓缘所形成夹角内,穿刺针与胸臂成30°角,向上穿刺可进入心腔下部与后部夹角处。

(3)如心浊音或心影向右扩大较显著,可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刺入,此法有伤及乳房内动脉之危险,故需特别谨慎。

2.用碘酒、乙醇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及助手均戴无菌手套,并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孔巾。

3.在心尖部进针时,应使针自下而上,向脊柱方向缓慢刺入;剑突下进针时,应使针体与腹壁成30°~40°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刺人心包腔后下部。

待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针已穿过心包壁层,同时感到心脏搏动,此时应稍退针少许,以免划伤心脏。

助手立即用血管钳夹住针体固定其深度,术者将注射器接于橡皮管上,尔后放松橡皮管上止血钳。

缓慢抽吸,记取液量,留标本送检。

4.术毕拔出针后,盖消毒纱布、压迫数分钟,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证。

因此术会有一定危险性,应由有经验医师操作或指导。

并应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穿刺较为安全。

2.术前须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确定液平段大小与穿刺部位。

选液平段最大、距体表最近点作为穿刺部位,或在超声指导下进行穿刺抽液更为准确、安全。

3.术前应向患者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嘱其在穿刺过程中切勿咳嗽或深呼吸。

术前半小时可服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

4.麻醉要完善,以免因疼痛引起神经源性休克。

5.抽液量第一次不宜超过100~200ml,以后再渐增到300~500ml。

抽液速度要慢,过快、过多,使大量血液回心可导致肺水肿。

6.如抽出鲜血,应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压塞症状出现。

7.取下空针前夹闭橡皮管,以防空气进入。

8.术中、术后均需要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等的变化。

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脑瘤等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有时也用于鞘内注射药物,以及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

【方法】

1.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手挽双下肢胭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并做好标记,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自中线向两侧进行常规消毒,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并检查穿刺包内器械,铺无菌孔巾,用2%普鲁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做局部麻醉。

4.术者用左手拇指紧紧按住两个棘突间隙,皮肤凹陷,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稍斜向头部,成人进针深度为4~6cm,儿童为2~4cm。

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

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拔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5.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让病人双腿慢慢伸直,可见脑脊液在测压表内随呼吸波动,记录脑脊液压力。

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0或40~50滴/分钟。

可继续作Queckenstedt试验,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6.取下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碘酒消毒之后,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

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列为禁忌。

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予等量置换性药液注入。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其检查内容包括细胞学、原虫和细菌学等几个方面。

【方法】

1.选择穿刺部位: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骼前上棘后l~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2.体位:

胸骨或髂前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

铺无菌孔巾。

用1%普鲁卡因作局部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保持针体与骨面成30°~40°角),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人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

5.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病人感到一种轻微锐痛,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

骨髓吸取量以0.1~0.2ml为宜。

6.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上,急速作有核细胞计数及涂片数张备作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7.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皮肤或皮下组织块堵塞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即可取得骨髓液。

8.抽吸完毕,将针芯重新插入;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连同针芯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针孔上,并按压l~2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

【注意事项】

1.术前应作出、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患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对血友病患者禁止作骨髓穿刺。

2.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胸骨穿刺不可用力过猛,以防穿透内侧骨板。

4.抽吸液量如为作细胞形态学检查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有核细胞增生度判断、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

如临床疑有败血症,则于骨髓涂片后,再接上注射器抽取骨髓液1.0ml,送骨髓培养。

5.骨髓液取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发生凝固,使涂片失败。

膝关节腔穿刺术

膝关节腔穿刺术常用于检查关节腔内积液的性质,或抽液后向关节腔内注药。

【方法】

1.患者仰卧于床或操作台上,两下肢伸直。

2.穿刺部位按常规进行皮肤消毒,医师戴无菌手套,铺消毒孔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3.自髌骨上缘外侧,向内下方穿刺,即可从髌骨后面进入膝关节腔。

4.抽液完毕后,如需注人药物,则应另换无菌注射器。

5.术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部位,再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穿刺器械及手术操作均需严格消毒,以防无菌的关节腔渗液继发感染。

2.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关节软骨。

3.如关节腔积液过多,于抽吸后应适当加压固定。

 

耻骨上膀胱穿刺术

用于急性尿潴留、导尿未成功或无导尿条件者,需穿刺法置管建立膀胱造瘘者。

【方法】

1.仰卧位,可不剃毛,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检查器械用物。

2.在耻骨联合上2横指中线处作局部麻醉达膀胱壁。

3.用普通腰椎穿刺针于麻醉点刺入皮肤,使与腹壁成45°倾斜向下、向后刺向膀胱。

在刺入3~4cm时,拔出针芯,用50mL注射器试行吸尿。

如无尿,在维持空针抽吸的情况下,继续向深处推进,至有尿抽出时,将穿刺针再缓缓送入1~2cm.抽出首次尿液送常规检查及培养。

固定穿刺针,防止摆动,并保持深度。

反复抽吸,将尿抽尽后把针拔出。

穿刺部位用碘酒消毒后,覆盖无菌辅料,用胶布固定。

4.需穿刺置管引流者,应在穿刺点用尖刀作皮肤小切口,用套管针刺入膀胱,拔出针芯,将相应粗细之导管放入膀胱,然后拔出套管针,缝合切口,固定导管,将引流管接无菌瓶及一次性引流袋。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穿刺前必须确定膀胱已极度充盈。

2.穿刺点切忌过高,以免误刺入腹腔。

3.穿刺针方向必须斜向下、向后,且不宜过深,以免伤及肠管。

4.抽吸尿液时,应固定好穿刺针,防止摆动并保持深度,以减少膀胱损伤,并保证抽吸效果。

5.膀胱穿刺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