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715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必修二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苏教版必修二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苏教版必修二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苏教版必修二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苏教版必修二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二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学案.docx

《苏教版必修二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必修二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必修二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学案.docx

苏教版必修二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学案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1.分析肺炎双球菌体内、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重点)

2.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重难点)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及结论。

(重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

S型细菌     R型细菌

特点

类型

菌落

荚膜

毒性

是否致病

S型

光滑

R型

粗糙

2.格里菲思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结论:

R型活细菌和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有部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而且这些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细菌。

3.艾弗里实验

(1)实验思路:

设法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各自的作用。

(2)实验过程:

(3)艾弗里实验的分析

①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并不需要S型细菌的完整细胞。

②构成S型活细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中,是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并具有了致病性。

(4)实验结论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探讨

该实验中,能产生S型细菌的有哪些?

【提示】 实验一、三能产生S型细菌。

探讨

该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

【提示】 加入的酶。

探讨

该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 只有DNA酶能使DNA分解。

1.肺炎双球菌体内与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项目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者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细菌培养

在小鼠体内

体外培养基

实验原则

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

S型细菌各成分的作用进行对照

实验结果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实验结论

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巧妙构思

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

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地、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联系

①所用材料相同,选用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

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

③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④两实验目的是探究遗传物质的成分。

2.实验拓展分析

(1)在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2)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DNA与R型细菌DNA实现重组,表现出S型细菌的性状。

(3)转化后形成的S型细菌的性状可以遗传下去,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1.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此实验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21920032】

A.说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说明了R型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

C.说明了R型活细菌是无毒性的

D.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性的

【解析】 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A

2.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

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R

蛋白质

R型

R

荚膜多糖

R型

R

DNA

R型、S型

R

DNA(经

DNA酶处理)

R型

从表可知(  )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 由①、②、③组相比较可知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再通过④组可进一步证明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蛋白质、多糖以及DNA水解产物都不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A错误、C正确;从表中不能得出B项的结论;表中信息不能说明DNA是S型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D错误。

【答案】 C

3.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

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下图所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

C.F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

【解析】 E是S型菌的蛋白质和R型活菌混合培养,没有S型菌,所以注射后小鼠不死亡;F是S型菌的DNA和R型活菌混合培养,有S型菌和R型菌,所以注射后小鼠死亡;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A、B正确。

F组有S型菌生成,是因为发生了基因重组,所以C是正确的。

A组S型菌被加热杀死,不会导致小鼠死亡,D组没有S型菌,也不会导致小鼠死亡,所以D是错误的。

【答案】 D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及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T2噬菌体

①结构

②特点:

营寄生生活,在宿主细胞外不能(填“能”或“不能”)进行独立代谢;在亲代噬菌体DNA作用下,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质。

(2)实验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用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3)实验过程:

(4)实验分析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注入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是DNA,而且大肠杆菌裂解时释放出来的噬菌体与侵染大肠杆菌的一样。

(5)实验结论:

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①烟草花叶病毒结构

②实验过程

③结论:

RNA起着控制性状的作用,而不是蛋白质;即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2)TMV(烟草花叶病毒)与HRV(车前草病毒)病毒的重建实验

①实验过程

―→重建病毒

烟草―→HRV的病斑

HRV

―→重建病毒

烟草―→TMV的病斑

TMV

②结论:

在只含有RNA而不含有DNA的病毒中,遗传物质是RNA。

3.人类的探索结论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4.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提取DNA

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NaCl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_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

通过改变NaCl溶液的浓度,可以使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DNA析出。

②DNA不溶于乙醇溶液,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于乙醇溶液,据此可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2)DNA的鉴定

DNA溶解在0.015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4mL二苯胺试剂,沸水浴中加热5min,溶液变成蓝色。

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全过程,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讨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细胞的物质是什么?

【提示】 DNA。

探讨

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时所需原料来自哪里?

【提示】 来自细菌细胞。

探讨

要35S标记噬菌体应如何操作?

【提示】 先用含35S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然后用噬菌体侵染细菌。

探讨

能否同时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

【提示】 不能。

无法区分放射性是来自DNA还是蛋白质。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

(1)T2噬菌体

①化学组成:

60%是蛋白质,40%是DNA。

②所含元素特点:

S仅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C、H、O、N在蛋白质和DNA中均存在。

(2)实验过程及结果

①第一步:

标记细菌

细菌+含35S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

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细菌

②第二步:

标记T2噬菌体

T2噬菌体+含35S的细菌―→含35S的T2噬菌体

T2噬菌体+含32P的细菌―→含32P的T2噬菌体

③T2噬菌体侵染细菌

a.含35S的T2噬菌体+细菌―→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b.含32P的T2噬菌体+细菌―→上清液放射性很低,沉淀物放射性很高

(3)放射性物质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讲,含32P标记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放射性为0。

实际上,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原因是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内;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讲,含35S标记的蛋白质均不能进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全存在于上清液中。

实际上,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原因是搅拌不充分,有少部分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4)实验结论

①直接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②间接证明:

DNA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1)实验中不能用C、H、O、N标记,因为这些元素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无法区分。

(2)不能证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归纳

3.生物的遗传物质

(1)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判断

(2)细胞中的核酸的分布

①细胞中有两种核酸,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只有DNA是遗传物质。

②DNA在真核细胞中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所以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4.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材料的制备(以鸡血材料为例)

(2)方法步骤

②溶解核内DNA:

上述滤液+2mol/L的NaCl溶液,

玻璃棒沿同一方向搅拌

③过滤除去不溶杂质

④析出含DNA的丝状物:

向上述滤液缓缓加入蒸馏水,并轻轻地沿一个方向搅拌,出现丝状物,当丝状物不再增加时,停止加水(此时NaCl浓度为0.14mol/L),用玻璃棒将丝状物挑起,即为含一定杂质的DNA

(3)DNA的鉴定

取两支20mL的试管,各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NaCl溶液5mL,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丝状物溶解。

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的二苯胺试剂。

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变蓝。

1.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导学号:

21920033】

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沉淀、上清液、沉淀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解析】 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细菌的蛋白质,15N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细胞中,放射性会出现在沉淀中。

35S标记的是细菌的蛋白质,细菌的蛋白质在细菌细胞中,放射性也会出现在沉淀中。

15N标记的是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细胞中,放射性出现在沉淀中,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放射性出现在上清液中。

【答案】 B

2.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

下列4组实验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实验

编号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病斑

类型

病斑中的

病毒类型

a型TMV→感染植物

a型

a型

b型TMV→感染植物

b型

b型

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b型

a型

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a型

a型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D.实验④

【解析】 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特性是由RNA决定的,实验③组合病毒的遗传物质是b型TMV的RNA,所以分离出的病毒类型应该是b型。

【答案】 C

3.下图是“DNA粗提取与鉴定”相关实验步骤,请据图分析回答:

(1)鸡血细胞是进行该实验较好的实验材料,这是因为鸡血细胞核中______________,材料易得,以及鸡血细胞极易____________。

从鸡血细胞中释放出核物质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表示释放该物质后进行过滤的过程,过滤后取________进行下一步实验。

(3)图b表示的相关操作过程中,加入2mol/LNaCl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c表示在滤液中加入冷却的95%的乙醇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鸡血细胞中DNA含量高,让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可释放出核物质。

(2)a过程的过滤滤出鸡血红细胞膜等,核物质含在滤液中。

(3)在2mol/L的NaCl溶液中DNA溶解,蛋白质析出。

(4)冷却的95%乙醇溶液可让DNA析出。

【答案】 

(1)DNA含量丰富 吸水涨破 向鸡血细胞液中加入蒸馏水,并搅拌

(2)滤液

(3)溶解DNA分子

(4)提取杂质更少DNA(或去除脂溶性杂质)

1.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21920034】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解析】 豌豆是细胞生物,含有两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没有主要和次要之分,选项A错误;酵母菌是细胞生物,遗传物质是DNA,而且酵母菌是真核生物,DNA主要在其染色体上,所以选项B正确;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所含有的元素是C、H、O、N、P五种,所以选项C错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选项D错误。

【答案】 B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支试管中,分别进行如下处理,有S型细菌形成的试管是(  )

【解析】 由于DNA是遗传物质,所以A试管能够形成S型细菌,B试管虽然加入了S型细菌的DNA,但也加入了DNA酶,DNA酶将DNA分解了,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答案】 A

3.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分别用含35S、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然后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噬菌体,从而制备出分别含35S、32P的噬菌体,接着用含35S、32P的噬菌体分别去感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保温培养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检测离心管中放射性物质的分布。

【答案】 C

4.(2016·江苏高考改编)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都转化为S型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解析】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部分转化为S型,A选项错误;格里菲思实验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而不能说明该“转化因子”是DNA,B选项错误;噬菌体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DNA复制等生命活动,不能用32P直接标记噬菌体,而应先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宿主细胞,再用被标记的宿主细胞培养噬菌体,C选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选项正确。

【答案】 D

5.在利用鸡血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蒸馏水将NaCl溶液浓度调至0.14mol/L,滤去析出物

B.调节NaCl溶液浓度或加入木瓜蛋白酶,都可以去除部分杂质

C.将丝状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呈现蓝色

D.用菜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其实验操作步骤相同

【解析】 用蒸馏水将NaCl溶液浓度调至0.14mol/L时,滤取析出物;将丝状物溶解在2mol/L的NaCl中,加入二苯胺试剂,需沸水浴加热几分钟,才呈现蓝色;用菜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需要对材料的细胞壁进行处理。

调节NaCl溶液浓度改变不同物质在其中的溶解度或加入木瓜蛋白酶分解蛋白质都可以去除部分杂质。

【答案】 B

课堂小结:

网络构建

核心回扣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

2.T2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S元素存在于蛋白质中,P元素几乎全存在于DNA中。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5.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6.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为0.14mol/L时最低。

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1.(2016·徐州高一检测)下列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表明了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C.艾弗里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全部转化成S型细菌

D.赫尔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解析】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A正确;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表明了S型细菌中的某种活性物质促进R型细菌的转化,即存在转化因子,并没有证明是DNA,B错误;艾弗里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有一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而不是全部,C错误;赫尔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原因可能是少量的细菌破裂,噬菌体释放,噬菌体重量较轻,出现在上清液中,D错误。

【答案】 A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

A.用S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细菌与无毒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细菌

D.将S型细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细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解析】 当把S型细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后,发现只有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发生转化,出现S型细菌,而加入其他因子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如加入蛋白质)不发生转化,即不出现S型细菌。

【答案】 D

3.(2016·无锡市高一检测)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21920035】

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B.有的生物种类的遗传物质是RNA

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 真核生物中都有DNA和RNA,RNA是DNA控制合成的,DNA是遗传物质。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 C

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应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

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

D.二者都诱发了DNA突变

【解析】 只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A错误;两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B正确;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是相互对照,C错误;两实验都没有诱发DNA突变,D错误。

【答案】 B

5.如果用3H、14C、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4C、35S

B.可在DNA中找到32P、14C、3H

C.可在外壳中找到14C、35S

D.可在DNA中找到14C、32P、35S

【解析】 3H、14C均可标记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外壳,而32P只标记噬菌体DNA,35S只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细胞,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细胞,并利用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所以产生的子代噬菌体DNA分子上有3H、14C、32P,没有35S。

【答案】 B

6.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下表。

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

“杂合”噬菌体

的组成

实验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序号

子代表现型

甲的DNA+乙

的蛋白质

1

与甲种一致

2

与乙种一致

乙的DNA+

甲的蛋白质

3

与甲种一致

4

与乙种一致

A.1、3B.1、4

C.2、3D.2、4

【解析】 由题可知,两种噬菌体均为DNA病毒,即DNA决定了病毒的遗传性状,甲的DNA+乙的蛋白质组成“杂合”噬菌体,“杂合”噬菌体的子代表现型与甲种一致;乙的DNA+甲的蛋白质组成“杂合”噬菌体,“杂合”噬菌体的子代表现型与乙种一致。

【答案】 B

7.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  )

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

B.寄生于细胞间,通过蛋白质遗传

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

D.寄生于细胞间,通过RNA遗传

【解析】 该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且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 A

8.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