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讲解归纳.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621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讲解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讲解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讲解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讲解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讲解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讲解归纳.docx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讲解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讲解归纳.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讲解归纳.docx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讲解归纳

电学知识总结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

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

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

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

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

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路有三种状态:

(1)通路:

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

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

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

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

安培(A);常用:

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

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安.

三,电压

电压(U):

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

伏特(V);常用:

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

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伏.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

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电阻(R):

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

欧姆(Ω);常用:

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滑动变阻器:

原理:

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

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

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

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五,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式中单位:

I→安(A);U→伏(V);R→欧(Ω).

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

(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

①电流:

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

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

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计算U1,U2,可用:

;

⑤比例关系:

电流:

I1:

I2=1:

1(Q是热量)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

(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

①电流:

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

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

④分流作用:

;计算I1,I2可用:

;

⑤比例关系:

电压:

U1:

U2=1:

1,(Q是热量)

六,电功和电功率

1.电功(W):

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

2.功的国际单位:

焦耳.常用:

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

电能表

4.电功公式:

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

①式中的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还有公式:

=I2Rt

电功率(P):

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

瓦特(W);常用:

千瓦

公式: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

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

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

额定电流

12.额定功率(P0):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

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另有:

实际电流

14.实际功率(P):

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一、电路

二、 1、电路组成:

三、 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组成。

四、 2、电路图:

五、 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六、 3、电路的几种状态:

 

七、 4、串联电路:

八、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九、 特点:

一十、 电流只有一条通道,通过第一个元件的电流一定大小不变地通过第二个元件,只要电路中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都断开。

一十一、 5、并联电路:

一十二、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两点间组成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一十三、 特点:

一十四、 电流有两条或多条通道,各元件可独立工作。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上用电器。

一十五、 二、电流、电压、电阻

一十六、 1、电流:

 单位时间内(1s)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叫电流,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计算公式:

 

一十七、 2、测电流大小的仪表是电流表、电路图符号:

 

一十八、 3、电流表的使用:

一十九、 

(1)根据情况选择量程合适的电流表,而后观察它的量程,单位及最小分度值;

二十、 

(2)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二十一、 (3)“+”“-”接线柱接法要正确。

即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二十二、 (4)被测电流不能超过 量程、选择量程时用试触法;

二十三、 (5)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 直接接到两源两极上;

二十四、 4、电压:

二十五、 是使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不同的电源提供的电压不同。

如一节干电池电压为,一节蓄电池电压为2V。

二十六、 5、电压的单位:

二十七、 伏特(V),常用单位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uv)

二十八、 6、电压表:

二十九、 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符号是 ,常用的 有2个量程:

0~3V和0~15V,三个接线柱。

三十、 7、电压表的使用:

三十一、 

(1)电压表要并联在待测电路中;

三十二、 

(2)“+”“-”接线柱接法要正确,即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流出电压表;

三十三、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

选择量程用试触法;

三十四、 (4)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两极间。

这样是测电源电压。

三十五、 8、电阻:

三十六、 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符号R表示。

三十七、 电阻大小:

三十八、 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而与电路两端电压和电流开关它常受温度的影响。

三十九、 9、变阻器:

四十、 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的方法来改变电阻的符号是可分为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两种,滑动变阻器虽不能直接读出连入电路的阻值大小,但却能逐渐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

电阻箱能表示出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但不能连续地改变电阻大小。

四十一、 三、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四十二、 1、通过实验得出:

四十三、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欧姆定律,表达式为:

 

四十四、 2、欧姆定律得出:

四十五、   ,即测出导体两端电压、导体中的电流,可计算电阻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四十六、 四、电功、电功率:

四十七、 1、电功:

四十八、 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用符号W表示,单位是焦耳(J)。

四十九、 2、电功的大小:

五十、 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电压、电路中电流和通电时间三者的乘积。

表达式为W=UIt。

五十一、 3、电功的测量:

五十二、 ①用电能表可直接测出;

五十三、 ②根据W=UIt,可选用 、 和秒表间接测出。

五十四、 4、电功率(P):

五十五、 电流在1秒钟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它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五十六、 表达式:

 

五十七、 电功率的单位:

五十八、 瓦特(w),常用单位:

千瓦(kw)、兆瓦(Mw);

五十九、 电功率的测量:

六十、 ①根据 ,可选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

六十一、 ②根据P=UI,可选用电压表及电流表进行测量。

六十二、 五、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

六十三、 1、额定电压:

六十四、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也就是用电器上标着的电压值。

六十五、 2、额定功率:

六十六、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就是用电器上标着的功率值。

六十七、3、实际功率:

六十八、 用电器在各种电压下工作时,实际消耗的功率都叫实际功率。

六十九、 六、焦耳定律:

七十、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写成公式:

Q=I2Rt

七十一、 电热器:

七十二、 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

是利用电流热效应来工作的。

七十三、 主要组成部件:

七十四、 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丝绕在绝缘体上制成的。

七十五、 电功与电热的关系:

 

七十六、

七十七、 七、生活用电

七十八、 1、电路组成:

七十九、 低压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丝,及各支路开关控制的用电器。

八十、 2、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两根进户线:

八十一、 一根叫火线,一根叫零线,火线与地间有200v电压。

八十二、 3、辨别火线、零线用测电笔。

八十三、 使用时笔尖与电线接触。

手接触笔尾金属体,如果氖管发光,表明接触的是火线。

八十四、 4、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八十五、

八十六、 5、安全用电原则:

 

八十七、 6、正确选择保险丝:

八十八、 使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的最大正常工作电流。

八十九、 电学公式

九十、 1、 推出Q=It

九十一、

九十二、 2、 得出U=IR  

九十三、 3、W=UIt结合欧姆定律及电流的定义式得出 

九十四、 4、 得出W=Pt

九十五、 5、P=UI结合欧姆定律可得出P=I2R  

九十六、 6、Q=I2Rt

九十七、 7、Q=W=Pt(适用电热器或纯电阻电路)

九十八、 电路规律

九十九、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一百、电 流I=I1=I2=I3I=I1+I2+I3

一百零一、电 压U=U1+U2+U3U=U1=U2=U3

一百零二、电 阻R=R1+R2+R3 

一百零三、

一百零四、电 功W=W1+W2+W3W=W1+W2+W3

一百零五、电功率P=P1+P2+P3P=P1+P2+P3

一百零六、电 热Q=Q1+Q2+Q3Q=Q1+Q2+Q3

一百零七、比值关系 

一百零八、

一百零九、

一百一十、

电学测试题

(一)

 一、选择

 1、下列各组材料中,都属于绝缘体的一组( )

 A、塑料、碳棒

 B、瓷、空气

 C、稀硫酸、棉花

 D、玻璃、钨丝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 )

 A、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弱 

 B、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

 C、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

 D、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电了

 3、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4A,则此电器可能是下列中的( )

 A、家用空调机

 B、电视机

 C、家用洗衣机

 D、电风扇

 4、已知R1:

R2=2:

1则( )

 A、串联时,它们的电流之比为2:

 B、串联时,它们的功率之比为1:

 C、并联时,它们的电流之比为2:

1  

 D、并联时,它们的电压之比为1:

1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R1和R2为并联关系,那么甲、乙、丙三只电表依次应当是( )

 A、电压表、电流表、电压表

 B、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

 C、电流表、电流表、电压表 

 D、电压表、电流表、电流表

 6、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

 A、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B、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C、改变被测电阻的阻值  

 D、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减小,则M、N应与滑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连接( )

 A、M接C,N接D  

 B、M接A,N接B

 C、M接C,N接B  

 D、M接A,N接D

 8、把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弯成等边三角形ABC,如图所示,图中D为AB边的中点,如果CD两端的电阻值为9 ,则AB两端的电阻值为( )

 A、36   B、12   C、8   D、4 

 9、关于公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

 10、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则( )

 A、电压表的示数为3V 

 B、电流表将被烧坏

 C、灯L1不亮,灯L

2亮 

 D、两盏灯都将被烧坏

 11、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后,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 )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 

 B、两表示数均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D、两表示数均变大

 12、如图所示,两盏相同的电灯在闭合开关后都能发光,过了一会儿,两盏电灯突然都不亮了,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为零,此时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 )

 A、电灯L1灯丝断了 

 B、电灯L2灯丝断了

 C、电灯L1短路   

 D、电灯L2短路

 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小灯泡L1、L2都正常发光,电表完好,如果将电压表与电流表互换,那么将出现的情况是( )

 A、电压表示数不变,灯泡L1,L2不亮

 B、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L1,L2变亮

 C、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L1,L2变亮

 D、电流表,电源烧坏,灯泡L1,L2不亮

 1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 

 C、灯泡变暗

 D、电流表A2示数变小

 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另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电阻R一定断路  

 B、电阻R一定短路

 C、灯L的亮度可能不变 

 D、灯L的亮度可能变亮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示数之比为I甲:

I乙=2:

3,当开关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则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

U乙为( )

 A、2:

1  B、3:

1  C、1:

3  D、3:

2

 17、两个定值电阻R1和R2,阻值分别为10 ,30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分别为1A,,若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在它们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25v 

 B、它们的总电阻为40 

 C、通过电路的电流不允许大于 

 D、它们消耗总功率的最大值为10W

 二、填空

 1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开关断开时灯L正常发光,当开关闭合时,电灯L_______正常发光(填“能”或“不能”),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

(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9、如图是R1和R2两电阻中的电流随它们两端电压变化的I~U图像,从图像可知,电阻R1_____R2(选填“<、>”或“=”)

 20、将一个20 的定值电阻R1与另一个定值电阻R2并联后,得到12 的等效电阻,则R2的阻值是____ ,若再增加一个50 的电阻R3与R1和R2串联,则串联后的总电阻为____ 。

 21、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  。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两灯都正常发光,两电表的指针都有偏转,示数稳定,已知电源电压为8v,灯L1的电阻为16 ,灯L2的电阻为12 ,则甲电表的示数为_____;乙电表的示数为______。

 23、如图所示,AB两端电压恒为U,三个电阻R1、R2、R3的阻值均为12 ,一位同学误将一只电流表并联在了电阻R3的两端,结果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为,据此可以推知AB两端电压U=____V。

 三、作图与实验

 24、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写出Rx的表达式。

 四、计算

 25、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10 ,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电流表的A的示数为,求:

 

(1)通过电阻R2的电流

 

(2)电源电压

 (3)电阻R2的阻值

 26、如图所示电阻R1的阻值为5 ,

(1)当开关S

1闭合,S2断开,滑片P滑至最左端时,电压表示数为6v,电流表示数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多少

(2)若R2的阻值为20 ,当开关S1,S2均闭合,滑片滑至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答 案

 1.B  2.AD  3.A  4.D  5.B   6.C  7.D 8.C 9.D 10.B

 11.C 12.A  13.A  14.D  15.D 16.B  17.BCD

 18.能 增大 不变 

 19.< 

 20.30 100 

 21.变大 不变 

 22. 8V 

 23.12V  

 24.

 1.按电路图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连接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位置;

 2.注意用试触法选择量程;

 3.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并移动滑片P测出几组Rx两端的电压U,电流值I;

 4.应用公式计算 。

 25.解:

 ①S闭合时,R1与R2并联

  I=I1+I2

  ∴R2中电流I2=I-I1=

 ②电源电压U=U1=I1R1=×10Ω=3V

 ③根据 

 26.解:

 ①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变阻器与R1串联, 测总电压, 测总电流

    

 ②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滑片在最右端时,R1与R2并联

 

⒈力F: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

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

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

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

G=mgm=G/g

g=牛/千克。

读法:

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牛。

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

方向相同:

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

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速度:

v=s/t

密度:

ρ=m/v

重力:

G=mg

压强:

p=F/s(液体压强公式不直接考)

浮力:

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悬浮时:

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功:

W=FS

功率:

P=W/t=Fv

机械效率:

η=W有用/W总=Gh/Fs=G/Fn(n为滑轮组的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