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施工阶段监理内部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582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施工阶段监理内部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基础施工阶段监理内部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基础施工阶段监理内部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基础施工阶段监理内部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基础施工阶段监理内部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施工阶段监理内部技术交底.docx

《基础施工阶段监理内部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施工阶段监理内部技术交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施工阶段监理内部技术交底.docx

基础施工阶段监理内部技术交底

杭政储出(2008)6号地块

(基础工程)

交底人:

徐艳霞被交底人:

龚淳、黄金华、方新红、徐勇

浙江盛华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杭证储出(2008)6号地块工程项目监理部

2010年1月25日

基础施工阶段监理技术交底

、钢筋

1、原材料

(1)、钢筋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必须齐全,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砼用热轧肋钢筋》GB1499与《钢筋砼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等

规定现场见证抽样、送检,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剪力

墙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2、钢筋加工

(1)、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0弯钩,其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其弯后平直

部分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o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

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为10d且不小于75mm。

3钢筋作不大于90o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径r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当dw25时,

r=8d。

抗震弯钩的弯后平直长度不小于10d。

(2)、箍筋弯钩。

箍筋弯钩的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对一般结构,弯钩不应小于90o,其弯后平直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级

要求的结构,弯钩应为135o,其弯后平直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75m,

取其中较大值。

(3)、钢筋调直。

I级钢筋冷拉率w4%n、川级钢冷拉率w1%

3、钢筋连接

(1)、钢筋接头必须按规定见证取样、送检,其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2)、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柱端部的箍筋加密区内。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3)、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焊接连接或绑扎搭接时,相邻连接头应相互错开。

机械连

接或焊接连接区段内两接头中点净距离为纵向受力钢筋较大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500m;

当采用绑扎搭接连接时,其搭接长度》Lle,连接区内两接头中点净距离不得小于1.3Lle。

(4)、直接承受动荷载的结构中,不宜采用焊接连接。

框架柱纵向钢筋直径d>28时,不宜采

用绑扎连接。

(5)、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梁、板、墙类构件中,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25%柱类构件中,同一连

接区段内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50%4、钢筋安装

(1)钢筋安装时,应全数检查,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受拉钢筋最小锚固定长度La/Lae分别不得小于相关规定。

(3)、柱筋安装

1)、抗震KZ纵筋连接构造(详见03G101—1p36)

1基础顶面上》hn/3与上部各层梁高hb及其上、下各》hn/6且》hc>500mm的范围内为KZ

柱非连接区(其中hn即楼层净高、hc为柱截面长边),非连接区内不得有连接接头,在连接

区内绑扎搭接长度》Lle,两接头中点净距》1.3Lle;机械或对焊连接两接头净距》35d且

>500m。

2同一截面内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

3框架柱纵筋直径d>28mm时,以及偏心柱内受拉纵筋,不宜采用绑扎搭接。

4上、下柱纵筋不同时的搭接连接。

a、当上柱比下柱纵筋根数多时,下柱纵筋全部伸至上柱内,在上柱下端分两次连接,搭接长度》Lle,两搭接接头中点净距》1.3Lle;上柱多余纵筋锚入下柱内,从楼面往下锚固长度》1.2Lae。

b当下柱比上柱纵筋根数多时,下柱多出的钢筋伸至上柱内,从梁底往上锚固长度》1.2Lae;下柱其余纵筋伸至上柱内,在上柱连接区内分两次连接,搭接长度》Lle,两搭接接头中点

净距》1.3Lle。

C、当上柱比下柱钢筋直径大时,上柱纵筋全部锚入下柱内,在下柱上端分两次连接,搭接长度》Lle,两搭接接头中点净距》1.3Lle。

1)、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p37)

1当顶层为现浇板,其砼强度》C20厚度》80mm时,柱外侧纵筋伸至柱顶向柱内侧方向

平弯90。

后,全部伸入现浇梁内与梁上部纵筋搭接,其锚固长度》1.5Lae(从梁底算起)。

2当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时,柱外侧纵筋伸至柱顶向柱内侧方向平弯900后,分两批伸

入现浇梁内与梁上部纵筋搭接:

其中一批(65%以上)锚固长度》1.5Lae;另一批锚固长度

>1.5Lae+20d(从梁底算起)。

3当梁上部纵筋配筋率>1.2%时,柱外侧纵筋伸至柱顶向柱内侧方向平弯900后伸入梁内与

梁上部纵筋搭接,平直长度》12d。

4所有抗震KZ边柱和角柱内侧纵筋伸至柱顶与梁直锚固长度

侧方向平弯90。

与梁上部纵筋搭接,平直长度》12d;当柱内侧纵筋伸至柱顶与梁直锚长度

>Lae时,可以不弯锚,但必须伸至柱顶才能截断。

1)抗震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p38)

1当中柱纵筋伸至柱顶与梁直锚固长度

0伸入梁内与梁梁上部纵筋搭接,平直长度》12d。

2当中柱纵筋伸至柱顶与梁直锚长度》Lae时,可以不弯锚,但必须伸至柱顶。

2)抗震KZ柱变截面位置纵向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p38)

1上柱变小当柱中轴线不变、柱两侧纵筋在梁内对称变化宽度各为C且梁高为hb时,若C/hb

<1/6,则下柱纵筋往柱中轴线方向在梁内逐渐变小全部伸至上柱可连接区内,其中与上柱根

但不

数相等的下柱纵筋与上柱纵筋相连,下柱多余纵筋伸至上柱后应在可连接区上部截断,

得在非连接区内截断。

2

(变化

900

当上柱变小,上柱中轴线往一侧偏移、下柱截面一侧不变而另一侧在梁顶处突然变小

宽度为C、梁高为hb)时,且C/hb>1/6,hb>0.5Lae,则下柱变化一侧纵筋伸至梁顶后平弯

锚入梁内与梁上部纵筋搭接,其平直长度》(C+200mm);上柱变小的一侧纵筋锚入下柱内长

度》1.5Lae(从梁顶算起)。

抗震QZLZ柱变截面位置纵向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p39)

5)

(4)

梁筋安装

1)

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筋构造(详见03G101—1p54)

楼层框架梁上部纵筋在中支座处不能有连接接头,连接接头应设置在

ln/3处(In为梁

的净跨),搭接长度》Lle;当梁的上部既有通长纵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

为150伽。

梁下部纵筋可在中支座处连接,过支座直锚长度》

Lae且(0.5hc+0.5d)二者取

其中较大值(hc为支座截面沿梁方向宽度,搭接头中点位于支座中心)

②梁上、下纵筋锚入端支座处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其一,梁筋端部一定要伸至端柱外

 

侧置于柱外侧纵筋内。

其二,当梁筋伸至端柱外侧后直锚固长度》

Lae>(0.5hc+0.5d)且

取较大值时,可以直锚,但必须要伸至端柱外侧;若直锚长度不能满足锚固长度时,直锚长

度》0.4Lae再弯锚15d且必须保证直锚长度》0.4Lae,不能用加大弯锚长度而减少直锚长度

来计算锚固总长度,若确实无法满足直锚长度》0.4Lae时,则应用较小直径的钢筋等强度替代。

③当梁纵筋采用绑扎搭接时,搭接长度范围内均按W5d(d为搭接钢筋较小直径)及w100

伽的间距加密箍筋。

④楼层梁在中间柱须加负弯矩筋时,直径与上部纵筋相同,置于梁上部纵筋之下,其长度

不小于(hc+2ln/4),其中:

hc为梁宽,In为梁净跨;楼层梁在边柱或角柱顶部须加负弯矩

筋时,置于梁上部纵筋之下,水平长度》(hc+ln/4)再弯折90o锚入柱内,其锚固长度》

15d。

2)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p55)

①梁上部纵筋接头应设置在柱边以外1/3处,当通长筋d>28mm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

对焊连接,其要求见具体工程的设计说明。

当d<28mm且支座上部纵筋与通长筋直径相同时,

也可在跨中In/3范围内采用一次机械连接、对焊连接或绑扎连接。

若搭接连接,其搭接长

度不小于Lle,且搭接段箍筋应加密,间距W5d(d为搭接筋较小直径)且不大于100mm.

②当梁上部纵筋配筋率W1.2%时,梁上部纵筋至边柱或角柱外边下弯90o,置于柱外侧纵

筋内侧至梁底。

当梁上部纵筋配筋率>1.2%时,梁上部纵筋至边柱或角柱外边下弯90o,置

于柱外侧纵筋内侧,其中65%以上伸入柱内竖直长度》1.7Lae截断,其余伸入柱内竖直长度

>(1.7Lae+20d)截断。

③顶梁须加负弯矩筋时,做法与楼层梁相同。

④当柱顶直径》25d时,在边柱或角柱范围的柱箍筋内侧设置间距W150mm,但不小于3010

的角部附加筋,其长度为(8d+2X300mm)。

⑤顶梁下部纵筋在中柱处搭接,其长度》Lae>(0.5hc+0.5d)且取较大值,搭接头中点位于

柱中心。

⑥顶梁下部纵筋伸至边柱或角柱内锚固,其长度须》0.4Lae后再上弯90o,竖直长度不小于

15d。

特别要强调的是:

必须保证梁下部纵筋端部在柱内的直锚长度》

0.4Lae。

⑦当边柱、角柱外侧纵筋伸至柱顶后弯锚12d时,屋顶梁上部纵筋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弯

锚900,锚入柱内长度》(hc+1.7Lae);当梁上部纵筋配筋率>1.2%时,其中一部分(65%

梁上部纵筋锚入柱内长度》(hc+1.7Lae),另一部分梁上部纵筋锚入柱内长度》(

hc+

1.7Lae+20d)。

3)KL、WKL梁中间支座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p61)

1梁的上部钢筋在中间支座处不应有连接接头,连接头应设置在ln/3(ln为梁的净跨)处;

若采用绑扎连接,其搭接长度应》Lie。

2若在中间支座处有两道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梁相交时,其中一道梁的下部钢筋可在中间支

座处设置连接接头,若采用绑扎连接,其中一道梁的一端底筋在距支座边12a处以1:

12

 

的斜度斜弯后再弯折平直放在此梁另一端底筋之上搭接,上下两排钢筋之间净距a>25mm,

03G101—1p35)。

上下两排钢筋分别锚入支座(以支座边算起)长度》Lae且》【0.5hc(hc为柱截面长边)+5d】取其中较大值;但另一道梁的下部钢筋在此支座中不能有连接头,且只能从有连接接头的梁底上、下钢筋中间穿过(

3

900锚入柱内,或当支座两边纵筋

900锚入柱内。

锚入柱内直锚长度须》

Lae,若在端支座处锚固长度无法达

当支座两边梁宽或高度不同时,将无法直锚的纵筋弯根数不同时,可将多出的钢筋伸至柱对边后弯折

0.4Lae,另加弯锚长度》15d。

4梁侧面抗扭纵筋在中间支座及端支座的锚固长度均》到》Lae时,但必须保证在端支座内直锚长度》0.4Lae再平弯90°后平直长度》15d。

4)剪力墙LL、AL、BKL配筋构造(详见03G101—1p51)

1洞口连梁LL纵筋两端锚入支座的长度》Lae>(0.5hc+5d)且取较大值时,可不必往上(下)弯锚;若在端支座处直锚长度不够Lae或者端支座为小墙肢时,连梁LL上、下纵筋均须伸至端支座外边且直锚长度》0.4Lae后再弯锚15d。

2当设计未注写时,连梁、暗梁和边框梁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结筋直径:

当梁宽W350mm时为6mm,梁宽>350mm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

平筋隔一拉一。

但要注意:

当梁高>700mm时,侧面纵向构造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W200

mm;当跨高比W2.5时,侧面构造纵筋的面积配筋率应》0.3%。

3箍筋封闭位置可在矩形截面的任何一角。

4连梁斜向交叉暗撑纵筋与箍筋规格,以及连梁斜向交叉钢筋规格由设计而定,一般斜撑

高度为bM2(bw为剪力墙宽);斜撑、斜筋两端斜锚长度为Lae;墙顶斜撑或斜筋伸至墙顶后

端部的钢筋再弯折置于墙顶梁纵筋之下,其平直长度为Lae;用于抗震的斜撑梁靠近洞口上角

外100mn起两端向两斜撑交叉方向600m处均需加密(详见03G101—1p52)。

(5)墙筋安装

1)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p47)

1当端墙厚较小且无暗柱时,墙端部水平筋应为“U'形水平筋,墙端部须设“双列拉筋”,

其余隔一拉一。

“U'形水平筋与墙身中间水平筋可在从端头第4列竖向筋开始搭接,其搭接

长度》Lae。

2

90o,且相

,应在暗柱

当墙端无暗柱但墙有一定厚度时,墙身两侧水平筋直接伸至端边后相对弯折互焊接连接;端部须设“双列拉筋”,其余隔一拉一。

3有暗柱的转角墙墙身外侧水平筋须连续通过转弯处(不得在转弯处断开或搭接)之外连接区内连接,搭接长度》1.2Lae;墙内侧水平筋在转角处应伸至对边外侧竖向筋的内侧再弯折90o,平行于墙外侧水平筋,平直长度》15d;暗柱外第一列竖向筋要有拉筋,搭接范围内竖向筋应满拉,其余隔一拉一。

4墙转角处有端柱时,剪力墙转角处的水平筋的作法与有暗柱的转角墙水平作法基本相同;但有端柱的转角墙在端柱外的第一列纵筋可不设拉筋,其余隔一拉一。

5当转角墙既无端柱又无暗柱且墙有一定厚度时,两个方向的墙内、外侧水平筋做法与有暗柱的转角墙相同。

6有暗柱翼墙和有端柱翼墙基本相同,垂直于边墙的有暗柱翼墙墙身两侧水平筋伸至暗柱

对边竖向筋内侧;但有端柱翼墙不同,除底部加强部位的端柱除外,当翼墙水平筋伸至端柱

内满足直锚或弯锚长度与形式时,可不伸至对边;或者伸至对边后满足直锚长度》Lae,也

可不设弯钩。

7有端柱单墙与有端柱翼墙相同。

8

90o,平直

端部有暗柱的单墙,墙身两侧水平筋应直接伸至端柱外边竖向筋内侧,相对弯折长度》15d。

9有暗柱的斜交墙,墙身外侧水平筋须连续通过斜交处(不得在斜交处断开或搭接),应在

暗柱之外连接区内连接,搭接长度》1.2Lae;墙内侧水平筋在斜交处应伸至对边外侧竖向纵

Lae。

筋内侧再斜折与外侧水平筋平行,其锚固长度从内侧斜交点算起应》

10剪力墙水平筋一般置于竖向筋之外;剪力墙水平筋若多于两排,中间排水平筋端部构造同内侧水平筋。

⑪剪力墙水平筋应沿高度每隔一根错开搭接,接头错开间距》35d;水平筋、竖向筋均匀分

布,拉筋应与剪力墙每排的竖向筋和水平筋绑扎在一起。

2)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p48)

1边墙柱或墙身内、外侧竖向钢筋伸至顶层楼面板的面筋之上弯折90o后同向锚入板内,锚

固长度》Lae(从板底算起);中间墙柱或墙身两侧竖向钢筋伸至屋面板或楼面板的面筋之上弯

折90o后反向锚入板内,锚固长度》Lae(从板底算起);拉筋规格、间距详见设计。

2墙柱或墙身竖向筋绑扎搭接可在基础面、楼面或屋面处开始连接,搭接长度》1.2Lae,

同一截面接头面积百分率W50%两接头中点距离》(1.2Lae+500mm);但焊接或机械连接应在高出基础面、楼面或屋面500mm以上才能开始连接,同一截面接头面积百分率W50%两接头中点距离》35d。

3剪力墙变截面处竖向筋有三种情况:

a、大柱(厚墙身)仅内侧变小,小柱(或上部墙身)外边与大柱(或下部墙身)外边平直,小柱(或上部墙身)中轴线外移,大柱(或上部墙身)内侧纵筋伸至楼板面筋之下弯折90o,

平直部分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小柱(或上部墙身)内侧纵筋锚入下柱(或下部墙身)内1.5Lae

(从楼板面算起)。

b中间大柱(厚墙)两侧均匀变小,中轴线不变,但上、下柱(或墙身)纵筋根数不同时,

1.5Lae

下柱(或下部墙身)两侧纵筋伸至梁(或板)面筋之下向对弯折90o,平直部分伸至下柱(或上部墙身)对边纵筋内侧;小柱(或上部墙身)两侧纵筋锚入下柱(或下部墙身)内

(从梁或板面算起)。

处渐缩。

C、中间大柱(厚墙)两侧均匀变小,中轴线不变,但上、下柱(或墙身)纵筋根数相同时,下柱(或下部墙身)两侧纵筋在距梁(板)面以下6C(C为上柱或墙每侧缩小宽度)

4端柱、小墙肢的竖向纵筋和箍筋构造(详见03G101—1p36)。

5

100伽的

所有暗柱竖向纵筋搭接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均按W5d(d为搭接钢筋较小直径)及w

间距加密。

6)

板筋安装

设计未注明板筋在梁内定位尺寸均居中布置或与墙对边平齐。

板底筋相同的相邻跨板施工时其底筋可以连通。

板底筋采用HPB235(HPB335级钢筋两端应有180o(或135o)弯钩,面筋两端应有90o

弯钩;当板底与梁底齐平时,板底筋伸入梁内须弯折后置于梁底筋之上,当板与梁面齐平时,面筋置于梁面之上,弯钩锚入梁(墙)中或边梁(墙)外侧纵筋之外。

4板置于边支座和中支座的顶面标高不同时,负筋在梁(墙)内的锚固应满足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e。

5单层双向板的底筋,原则上短跨筋置于下排,长跨筋置于上排。

双层双向板筋,底筋与

单层双向板相同;面筋原则上长跨筋置于下排,短跨筋置于上排,但若几跨钢筋连通,多数

跨的板筋应按上述原则配置,少数跨可以服从多数跨。

6板上孔洞预留,不得后凿。

当洞口尺寸w300mm时,洞边不再另加钢筋,洞口处板筋应

绕过洞边,不得截断;当洞口尺寸>300mm时,应在每边设2012以上加筋,加筋长度为单向

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两方向沿跨度通长,并锚入支座》5d,且应伸入支座中心线。

单向非

受力方向的洞口加筋长度为洞口宽并加两侧各40d,且应放置在受力筋之上。

7板筋绑扎要牢,底筋要垫好垫块,面筋要支好撑脚,砼浇捣时,要派专人随时修复,防

止人踩塌钢筋;特别要注意检查用于抗剪的悬挑阳台板、空调板、雨篷板单层筋必须布置在面层,用于承压的门窗及其他洞口过梁板单层筋必须布置在底层,防止因安放错误而造成坍

塌事件。

二、模板

1)审核模板工程施工方案,重点审核以下几个方面:

1审查承包单位绘制的全套模板设计图(模板平面图、分块图、组装图、节点大样图以及零件加工图),看能否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关位置的正确,对结构节点及异型部位模板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采用专用模板)。

2审查模板和支撑承载力的计算是否正确,看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否可靠地承受新浇砼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3模板接缝处理方案能否保证不漏浆。

4模板及支撑系统构造是否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清理和砼的浇捣、养护。

2)对进场模板规格、质量(包括重复使用条件下的模块)、外形尺寸、平整度、板面的洁

净度以及相应的附件(角模、连接件),以及支撑系统都应认真检查,并确定是否可用于本

工程,提出修整意见。

重要部位要求施工单位预拼装。

3)检查脱模剂质量,要求它既可渗入木材一定深度,又不致全部吸收掉,而且不污染砼表面或变色。

4)当梁底板跨度》4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无设计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3%0。

5)模板验收时,要认真复核检测模板安装位置的几何尺寸、轴线、标高、底模的平整度、侧模的垂直度、接缝处的密封度、支撑的牢固度以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正确性。

6)要严格控制梁、板悬臂构件等承重底模的拆模时间,承包单位在拆除承重底模前应向监理单位提交“拆模申请”,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不得擅自拆模。

三、砼:

1)砼浇筑前,施工单位要根据砼浇灌面积、浇筑工程量、劳力组织、施工机具、搅拌或泵

监理工程师要与施工单位就方

车位置、浇筑顺序、后浇带或施工缝的位置、砼原材料供应,保障砼浇筑的连续性以及停电、停水的应急措施等问题提出砼浇筑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查,

案中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综合研究并检查落实,确保万无一失。

标高、截面尺寸与设计相符,关键还应再次查验钢筋品种、

2)在浇筑砼前应再次检查模板及其支撑,确保模板钢筋位置、且支撑牢固,拼缝严密,模板内杂物、泥土、积水等清理干净。

数量、规格、插筋、锚固和位置固定以及查验水管、导管、构件预埋、孔洞预留等情况。

3)砼浇灌前应检查施工现场设备机具是否完好,原材料是否充足,人员是否配齐,水电供应是否有保障,计量器具是否准确,砼试配比是否挂牌。

4)隐检合格和一切浇筑准备工作就绪后,监理工程师才可在浇筑前一个小时内签署砼浇捣

令,施工单位在未接到浇捣令之前不得擅自浇筑,否则,监理单位有权对施工单位下达停工

令。

砼浇灌时,要加强旁站监理,严格控制砼浇筑质量。

5)

每台班至少抽查一次砼坍落度,严禁在已搅拌好的砼中注水,不合格砼不准使用。

根据砼浇筑情况,承包单位应在监理人员指定的时间和部位,由监理人员亲自见证留置

试验(详见取样手册)。

如果试验结果不合格,

3砼试块,在标养后由监理人员亲自见证送样、应及时与设计院联系,研究处理方案。

1)检查进场本防水卷材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卷材合格证、试验报告等是否符合要求。

2)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清洁、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铺贴防水卷材前,应将找平层清扫干净,在基层上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较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3)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

采用多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4)冷贴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胶粘剂涂刷应均匀,不露底,不堆积。

2

,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辊压粘结

铺贴卷材时应控制胶粘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隔时间

牢固,不得有空鼓。

6)

7)

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皱折。

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其宽度不应小于10mm

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

卷材防水层的施工质量应按铺贴面积每100mm2抽查一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

五、细部构造

1)后浇带所用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和接缝密封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进场抽样试验报告,其质量必须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2)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应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应固定牢靠、平直,不得有扭曲现象;

3)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或翼环与套管应连续满焊,并做防腐处理;

4)穿墙管外侧防水卷材铺设严密,不留接茬;并按设计要求增铺附加层;

5)埋设件端部或者预留孔(槽)底部的砼厚度不得小于250mm,否则必须局部加厚或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6)

7)

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应满焊止水环或异环;

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底部应嵌填背衬材料,外露密封材料上应设置保护层,其宽度不得小

100mm;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砼,且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砼,且应在其两侧砼龄期达到42d后才28d。

8)

能施工。

后浇带砼养护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