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519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docx

《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docx

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

 

海南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省产业结构分析

学号:

20092509310022

姓名:

王文杰

年级:

2009级

学院:

旅游学院

系别:

旅游管理系

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指导教师:

洁琼

完成日期:

2013年05月15日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省产业结构摆脱了改革开放以前“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全,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并且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使省产业结构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省各地级行政区域作为研究产业结构的空间单元,选取各地区2004-2010年三次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作为研究数据,对省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分析。

分析显示,在省各地级行政区域空间单元中,各地区第一产业在本区域经济增长中属于衰退部门,在产业结构上竞争力不明显,但大部分地区具有区位竞争力。

第二产业是各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高速增长部门,区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的优势明显,而第三产业在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各地区在结构上的优势不明显,但大部分地区具有区位优势。

根据偏离份额分析的结果再结合省整体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分析,提出对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法;省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Gansu province has shaked off the state that agricultural infrustructure was weak, industires were large and all-inclusi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was seriously stagnant before and substantial progress has been made, which have mad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Gansu province develop in the orientation of optimization and upgrade. Based on the method of Shift-Share Method,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conomic growth disparity of all regions in Gansu province by making local-level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as research unit and choosing reginal total output value in 2004-2010 as research objectiv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some findngs have been made. Firstly, the primary industry in each region is getting weak with unobvious competitive power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most areas still have location competition power. Secondly, the second industry is an increasingly growing department i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each area and this advantage is obvious. Third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is unbalanced. the advantage on structure in every region is unobvious, but most regions own advantages in geography.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Gansu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hift-Share Method, together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province.

Keywords:

Industrialstructure;Shift-ShareMethod;GansuProvince

 

1引言

产业结构是经济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但有利于利用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协调区域部各产业部门间的关系,使得区域产业结构具备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能提高产业结构效益。

本文选取在区域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以省地级行政区域作为研究的空间单元,以省作为参照,以省各地级市2004-2010年间的三次产业的GDP作为基础,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分析省各地区各产业的结构,并结合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据此提出对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2产业结构的分析方法----偏离份额分析法

Shift-share-method是由美国学者Dunn,Perloff,Muth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普遍采用的形式。

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的分析之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与以往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是揭示区域与城市部门结构变化原因,确定外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

2.1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thenationa1growthef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industria1nixef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theshiftshareeffect),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2数学模型构建

假定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

设初始期(基年)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可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表示),末期(截止年t)经济总规模为bi,t。

同时,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ij,0,bij,t(j=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

并以B0,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所示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rij=(bij,t-bij,0)/bij,0(j=1,2,…,n)

所在大区或全国j产业部门在[0,t]的变化率为:

Rj=(Bj,t-Bj,0)∕Bj,0(j=1,2,…,n)

以所在大区或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下式将区域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到:

bij′=bij,0·Bj,0∕B0(j=1,2,…,n)

这样,在[0,t]时段区域i第j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j可以分解为Nij,Pij,Dij,三个分量,表达为:

Gij=Nij十Pij十Dij

(1)

Nij=bij′·Rj

(2)

Pij=(bij,0-bij′)*Rj(3)

Dij=bij,0·(rij-Rj)(4)

Gij=bij,t-bij,0(5)

Nij称为份额分量:

是指j部门的全国(或所在大区)总量按比例分配,区域i的j部门规模发生的变化,也就是区域标准化产业部门如按全国或所在大区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

Pij被称之为产业结构转移份额(或产业结构效应):

由式(3-3)可以看出,它是指区域部门比重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区域i第j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或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它是排除了区域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区域的平均速度差异,假定两者等同,而单独分析部门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所以,此值愈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愈大。

Dij被称之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或区域份额效果):

是指区域i第j部门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的j部门相对竞争能力,此值越大,则说明区域j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3省产业结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省不断提高和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特别是近年以来,省经济步入了历史上做好的发展时期。

尽管如此,我们还需理性的认识到省产业结构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省各地区各产业进行理论的分析,并结合省整体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分析,理性全面的了解省产业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做出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化建议。

3.1数据处理与理论分析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本文选取了2004-2010年省及各地区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值等数据(均按可比价计)(以下所有数据均来自于省年鉴、省发展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为了减少误差,本文选取以一年为时间间隔,将2004-2010分为6个时间段,对各相邻年份间的各个地区各个产业的生产总值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进行计算,然后对6个时间段的结果进行叠加,这样得出省各个地区各个产业2004-2010年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并对省各地区做以编号,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各地区2004—2010年间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亿元)

编号

部门

地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Nij

Pij

Dij

Nij

Pij

Dij

Nij

Pij

Dij

A

15.48

-7.99

-1.06

263.06

42.48

1.44

185.57

1.11

0.29

B

嘉峪关

0.88

-0.45

0.31

37.51

5.99

6.77

5.15

0.03

-0.50

C

14.79

-7.63

0.52

69.37

11.26

16.33

33.52

0.22

-3.57

D

金昌市

4.80

-2.47

-0.39

70.65

11.41

8.79

9.43

0.07

-1.71

E

19.40

-10.00

6.85

44.70

7.26

-7.52

48.98

0.31

2.95

F

26.68

-13.77

0.92

36.28

5.88

10.19

27.39

0.14

0.88

G

27.28

-14.08

0.92

38.27

6.21

10.75

32.87

0.24

1.14

H

19.47

-10.05

2.12

38.32

6.02

9.83

31.04

0.18

3.01

I

22.41

-11.54

3.90

56.88

9.33

28.69

35.48

0.18

2.39

J

庆阳市

18.35

-9.48

3.45

54.95

8.96

22.46

27.66

0.15

-2.54

K

20.36

-10.51

0.77

15.04

2.46

-1.27

18.26

0.13

1.16

L

陇南市

16.82

-8.68

0.18

19.32

3.04

-1.12

21.07

0.10

3.63

M

11.65

-6.01

1.02

13.50

2.20

-0.87

12.47

0.08

1.86

N

5.88

-3.03

0.35

5.93

0.95

1.46

7.89

0.03

1.56

3.1.1各地区偏离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省14个地区第一产业的份额分量均超过了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的增长量,这说明全省各地区的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增长率均低于全省GDP的增长速度。

各地区的第一产业在全省的经济增长中均不占有优势。

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效应均小于0,表明第一产业发展缓慢,在经济增长中属于衰退部门。

第一产业的区域份额效果除了金昌和小于0外,其余均为正值,说明除了金昌和之外的其余12个地区的第一产业增长率均高于省第一产业增长率,这些地区的第一产业在区位上具有竞争优势。

第二产业:

除了外,其余13个地区第二产业总值均高于份额分量,这说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均高于全省增长速度,表明第二产业在省地区增长中占有优势,是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

、、陇南和地区的份额效果均小于0,说明这几个地区相对于全省来说竞争力比较小。

第三产业:

庆阳、嘉峪关、和金昌地区的份额分量均大于其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表明这4个地区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增长率小于全省GDP增长速度,第三产业在这些地区的增长比较缓慢。

其余10个地区的份额分量均小于其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说明这些地区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大于全省GDP增长速度,特别是甘南、陇南和的第三产业份额分量贡献率介于0.8-0.9,属于省第三产业增长比较快的地区。

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效应均大于0,但数值偏小,表明省第三产业的增长率高于GDP增长速度,第三产业是省经济发展中的快速增长部门,增长潜力巨大。

第三产业的区域份额效果嘉峪关、金昌、和庆阳地区的数值小于0,说明这4个地区第三产业的增长不具有区位优势,缺乏竞争力。

其余10个地区的区域份额效果,均大于0,这些地区第三产业均具有区位优势。

3.1.2绘制shift-share图

对产业部门进行比较分类,根据分析表计算数据,绘制shift-share分析图,是结论更加的直观,明确各地区各产业属于何种类型。

(a)部门优势分析图:

以份额分量N为纵坐标,以区域部门优势PD(即P和D的和,反应部门总的增长优势)为横坐标建立关系。

图中的8个扇面(S1,S2,….,S8)反应了在总增量、部门增长优势方面的几种不同类型。

(b)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

以产业结构效应P为纵坐标,以区域份额效果D为横坐标建立关系。

图中各扇面反应了自身基础及竞争力强弱的几种不同类型。

根据表

(1)分析表计算数据,分别绘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shift-share分析图如下

a.第一产业分析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省各地区第一产业优势分析图均位于S4扇面,这说明各地区第一产业均属于一般部门,虽为增长部门,却不具有部门优势。

从各地区偏离分量图看,除了A和D(和金昌)位于S8扇面外,其余12个地区均位于S6扇面,表明和金昌第一产业属于基础差,且缺乏竞争力的最差部门;其余12个地区第一产业属于基础虽差,但发展很快的较差部门。

b.第二产业分析图

从部门优势分析图中可以看出:

只有E()位于S4扇面外,其余各地区均位于S2扇面,这说明其余省各个地区第二产业均属于具有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第二产业虽为增长部门,但却不具有部门优势。

从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可以看出:

E()位于S5扇面,说明第二产业属于基础较好,但竞争力很差的较差部门;K()、L(陇南)、M()位于S4扇面,说明这三个地区的第二产业属于基础较好,但地位处于下降的一般部门;其余各地区均位于S1、S2扇面,说明除了、、陇南和之外的10个地区均属于竞争力强且基础好的较好部门。

c.第三产业分析图

从部门优势分析图可以看出:

B(嘉峪关)、C()、D(金昌)和J(庆阳)位于S4扇面,说明这几个地区第三产业虽为增长部门,却不具有部门优势;其余10个地区均位于S2扇面,表明这10个地区的第三产业均属于具有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

从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可以看出:

B(嘉峪关)、C()、D(金昌)和J(庆阳)位于S5扇面,说明这几个地区第三产业基础较好,但竞争力很差;其余地区均位于S1、S2扇面,说明这些地区第三产业原有基础好,竞争力强。

3.2省整体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特别是近年以来,经济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如下图1可以看出2011年省生产总值达到5020亿元,相比2006年翻了一番,总体经济增长虽快,但经济总量仍然很小。

因此我们还需要清楚的认识到省产业结构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省经济的发展。

虽然前面对省各地区各产业进行了理论的分析,但是为了使之更加全面更

加切合实际,下面我们将主要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方面对省整体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与补充:

3.2.1就业结构分析

就业结构是衡量产业结构的重要标准之一,从就业结构来看,省从2006年一、二、三产业就业劳动力之比约63.23:

14.79:

21.98到2010年三产业劳动力比51.10:

15.12:

33.78,劳动力比重明显呈“一三二”模式,即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低。

此外,乡村人口占总人口之比约67.5%,这表明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却明显不足,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规律来看,省就业结构还很不协调,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3.2.2产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状况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2006年到201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最近5年来省产业结构呈:

“二、三、一”的特征,即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呈微幅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比重波动式上升趋势。

因此第二产业是拉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第一产业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

通过数据计算如下图2所示:

图2各个产业占GDP总产值比重图(%)

时间

产业

2006

2010

第一产业

14.67

14.54

第二产业

45.81

48.18

第三产业

39.52

37.28

对于省第一产业来说,受自然条件制约,其总量较小,2006年第一产业占GDP总值14.67%,2010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4.54%,而且部结构不合理,2010年农业部农、林、牧、渔比重为67.01:

2.76:

19.61:

0.14,这表明农业呈明显的农牧经济。

种植业占主导地位,林、牧、渔业所占比重较小,特色经济发展缓慢。

对于第二产业来说,省第二产业占GDP总量的比重从2006年的45.81%变为2010年的48.18%,而且轻重工业比例不合理,2010年省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14.12:

85.88,并且工业部“两高一资”行业占主导地位,导致省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历程艰辛。

省2008工业能耗占总耗能的74.6%,而第一产业只占6.7%,第二产业占18.7%。

随着国家对“两高一资”产品加大出口限制力度,以及对高耗能行业很多优惠政策的取消,今后省冶金、化工、建材和有色等支柱行业将会面临更大压力。

就第三产业来说,2006年省第三产业占GDP总量的39.52,%,2009年为40.21%,2010年为37.28%,与发达国家60%-70%的比重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第三产业部层次低,传统的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占32.5%,而新兴的金融保险、家政服务、房地产和商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也仅占13.6%,这说明省服务业仍然是生产性、生活性的低质结构,现代新兴的服务业发展非常缓慢。

3.2.3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综合对比

根据数据可以计算得出,省就业结构水平滞后与产业结构水平。

在此选取2001年和2010年的各产业就业比重和产业比重进行对比,数据如下表3:

图3就业比重和产业比重对比分析图

时间

产业

2001

2010

就业比重(%)

产业比重(%)

就业比重(%)

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

59.4

19.3

51.1

14.5

第二产业

13.4

40.7

15.1

48.2

第三产业

27.2

40.0

33.8

37.3

由表可以看出,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由2001年的59.4%下降到2010年的51.1%,下降约8.3个百分点,而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由19.3%下降到14.5%,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小,但就业比重过大,说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劳动力剩余问题突出。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由2001年的13.4%上升到2010年的15.1%,上升约1.7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产业比重由2001年的40.7%上升到2010年的48.2%,,上升约7.5个百分点,虽然就业变动趋势和产业产值变动趋势均有所上涨,但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和产业比重严重失调的问题仍然存在。

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省工业布局大部分是重工业,重工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其发展趋势就是资本、技术代替劳动力,由此导致省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与产值比重的严重不协调。

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由2001年的27.2%上升到了2010年的33.8%,上升约6.6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产业比重由2001年40.0%下降到2010年的37.3%,说明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比较快。

4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根据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显示,在省各区域中,各地区第一产业竞争力不明显,但大部分地区具有区位竞争力。

第二产业是各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高速增长部门,区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的优势明显,而第三产业在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各地区在产业结构上的优势不明显,但大部分地区具有区位优势,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在省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应该重视各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区位优势,通过改造和提升第一产业、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培育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科学利用省地区间的区位优势,推动省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结合偏离份额分析法的结果和省现状的分析,对省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以下建议:

4.1全面调整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应逐步下降,但并不意味着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减少和第一产业地位的降低,相反,必须把第一产业作为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努力改善第一产业基础地位薄弱的局面。

一方面发展特色农牧业,尤其是加强对除去(A)和金昌(D)的十二个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加强这些地区的农业基础,另一方面,注重对这些产品进行深加工,把农牧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的结合,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将劳动者从简单的农业劳作转移到更高层次更高的加工工序上。

在第二产业上,应鼓励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的发展,给予轻工业企业更多政策上的优惠和补助,并在提高第二产业部结构升级的同时,带动省工业部就业人数增长,最终实现第二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的协调。

引进新技术,鼓励创新,特别是(E)、(K)、陇南(L)和(M)这些基础较好,但地位下降的地区,以科技带动生产力,优化其产业发展。

在第三产业上,推进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产业,开拓新兴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嘉峪关(B)、(C)、金昌(D)和庆阳(J)这些原有基础较好,但竞争力较弱的地区,以提高其竞争力,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4.2科学合理的选择主导产业群

在第一产业上,一方面应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农业生加工企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省应根据自身地理环境,发展特色农业,建立区域特色产业加工集群。

比如省河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