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D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第一版5篇修改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411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7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SSD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第一版5篇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CSSD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第一版5篇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CSSD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第一版5篇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CSSD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第一版5篇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CSSD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第一版5篇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SSD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第一版5篇修改版.docx

《CSSD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第一版5篇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SSD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第一版5篇修改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SSD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第一版5篇修改版.docx

CSSD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第一版5篇修改版

第一篇:

CSSD(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第一版)

第一部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制度

1、在主管副院长、护理部领导下及院控感科指导下负责各项工作。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操作流程及岗位职责。

实施规范化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优质及时的服务,保证供应的物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确保病人安全。

3、工作人员熟悉各类器械与物品性能、用途、清洗、保养、消毒、灭菌方法,并严格执行各类物品处理流程,保证各类器材、物品完整,性能良好。

4、各个工作区人员相对固定,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职业安全。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有效防范工作失误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5、分工明确,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做好相关统计工作。

6、爱护科室财务,严格按照物品、器械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7、严格控制人员出入,非本中心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进入工作区域,各区工作人员不得相互串区。

8、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定期征求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1

质量管理追溯制度

1、建立质量控制过程记录与追溯制度,记录应易于识别和追溯。

灭菌质量监测资料保留期应≥3年,清洗、消毒监测资料保留期应≥6个月。

2、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记录。

3、灭菌标识要求:

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包括物品名称、灭菌器锅号、锅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与核对者姓名或编号。

使用者应检查包外和包内化学指示物变色符合标准后方可使用,同时将包外标识留存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4、临床使用科室质量反馈有全过程记录,并妥善存档。

5、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建立不合格物品召回制度。

-3

查对制度

1、清点分类时,认真清点核对科室、物品名称、数量、规格及性能,准确无误后登记,如有疑问应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

2、配制各种消毒液、清洗剂时,应认真查对原液品名、规格、有效期、有效浓度,应配制的方法、浓度和注意事项等。

3、包装物品时,必须双人核查包内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性能、清洁度、所选包装材料的正确性、完好性,以及包外的信息是否完整,包的重量和体积是否符合要求,经过双人核对并签名后才能封包。

4、灭菌时,消毒员与质量检查人员共同查对,即入锅前查数量、规格、装载方法、灭菌方式;入锅后查压力、温度、时间、浓度;出锅时查有无湿包、破损包、散包,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及监测包中化学指示剂是否达到灭菌后的标准要求,在记录本上双人签名并保留灭菌资料至少3年。

5、使用耗材时应检查耗材的有效期、失效期、包装的完整性等。

6、发放消毒或无菌物品时,认真查对科室、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锅号、锅次、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及包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放并登记。

7、物资入库时须查对物资名称,证件是否齐全、厂家、批号、规格、数量、灭菌标识和日期。

8、定期查对物品基数,及时补充,保证供应。

-567

监测制度

1、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2、工作人员认真遵守各项监测技术操作规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

3、定期对清洗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按要求进行质量检查。

4、定期对监测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自制标准测试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5、清洗质量监测清洗后的器械、器具、物品应进行日常监测和定期抽查,并有记录,监测结果应符合WS310.3-2009的规定要求。

6、清洗消毒效果监测应对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进行日常监测,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和运转情况,并记录存档。

7、灭菌效果监测每日对真空型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空锅B-D实验,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每周进行生物监测一次,灭菌植入型器械、植入物应每锅进行生物监测。

环氧乙烷灭菌器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并记录存档。

8、质检员每日随机抽查灭菌包包外化学指示物变色情况和物理监测记录,确认设备运行中各项参数的正确性。

9、定期对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进行微生物学检测。

10、按照以下要求对设备进行检测与验证

(1)清洗消毒器:

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

(2)压力蒸汽灭菌器:

定期对压力表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

-9

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必须标准着装、换鞋入室,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勤洗手,必要时带手套和口罩,严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工作区域严格划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标志醒目,非无菌物品不得与无菌物品混放。

无菌物品应存放于灭菌物品存放间的柜或架上。

3、进出各区的缓冲间(带)有洗手、干手设施,并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各区洁具分开使用,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专用洁具间采用封闭式设计,下收下送车备用快速手消毒剂,并正确使用。

4、分别设置污染、清洁、消毒、无菌物品出入窗口及通道,不得交叉。

5、坚持执行清洁卫生制度,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在案。

6、质量监测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各项监测,资料存档。

7、回收可重复使用物品时,回收车辆和容器应保持密闭,不得污染环境和工作人员。

医疗废物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处理。

8、回收用物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必须按先清洗后消毒或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源体污染的器械应双层封包后单独回收按要求处理。

-11

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各区按要求着装,防止消毒灭菌事故和消毒灭菌操作不当对人体的伤害。

2、设备设施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和厂家的说明书进行安装。

3、热力灭菌:

干热灭菌时要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防止爆炸事故及操作人员的灼伤。

4、紫外线、微波消毒:

防止对人的直接照射,以免引起损伤。

5、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剂:

防止有毒气体泄露,经常监测消毒环境中气体的浓度。

环氧乙烷灭菌严防燃烧和爆炸事故,工作人员在灭菌后出锅时,应戴口罩、手套,以防残留气体未排净致中毒。

6、液体化学消毒剂:

应防止过敏和皮肤、黏膜的损伤。

7、暴露源沾染了损伤皮肤和黏膜的处理:

(1)立即用蒸馏水冲洗污染皮肤和黏膜。

(2)有伤口时,应轻轻挤压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2.5%碘酊及70%酒精或0.5%碘伏涂抹消毒,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3)暴露者应立即到院感染办进行登记填表并报告人事科。

根据需要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4)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传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一支。

同时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查,阳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

艾滋病暴露者由感染科向院领导、市疾控中心报告并按卫生部下发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用)》处理。

器材管理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服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消毒器械、设备、一次性医疗用品(包括外来医疗器械)的购进、使用监督管理。

2、使用的原材料、清洗消毒剂、试剂、设备、一次性医疗用品(包括外来医疗器械)经医院相关部门批准,并对产品进行资质审核,在相关职能部门存档备案。

3、严格掌握消毒、灭菌器械的使用范围、方法。

发现问题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4、原材料、清洗消毒剂、试剂、设备、一次性医疗用品由专人负责、领取和验收。

5、定期监测消毒灭菌效果和设备运转状况。

6、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年由省技术监督局校验1次,并存档于设备科,环氧乙烷灭菌器由厂方每年检测1次残余气体浓度,提供安全保证。

7、对领购使用的消毒药剂,查验配制浓度、日期、有效期,使用时必须明确规定使用范围、使用方法、配置方法、更换时间、注意事项,了解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8、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其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产品器械注册证》以及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进口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原件留采购中心。

医院使用的所有一次性医疗用品有医院院感科抽样检测结果。

9、使用的消毒灭菌设备、监测设备等应具有省级以上的卫生监

-14151617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该区应着装规范、洗手、必要时戴口罩。

2、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器械和物品检查、包装及灭菌操作流程,认真落实查对制度,确保工作准确无误。

3、严禁一切与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该区,该区使用车辆不得与其他各区车辆混用。

4、消毒灭菌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禁违规操作。

-19

下收、下送工作制度

1、满足临床物资需要,及时供应各类诊疗物品。

2、工作人员着装规范,服务热情,文明用语,有效沟通。

3、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下收下送的各项操作流程。

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别使用专用车辆、容器,洁污严格分开;按指定路线、专人、专车、下收、下送。

特殊感染器械与物品应装入防污染扩散的密闭装置内,并标明感染疾病类型。

4、坚持查对制度,严格交接,认真登记,做到账物相符。

5、下收下送工作完毕,车辆分别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分区固定放置。

-21

6、执行手卫生管理规范与操作流程。

进入工作区之前和离开工作区之后必须洗手;接触清洁物品和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必须洗手;离开供应室污染区时,进入清洁区之前必须洗手;戴手套之前、脱手套之后必须洗手;进行物品下收下送前后和各种包装操作前后要洗手;工作时被污染或疑似污染时随时洗手。

7、灭菌包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硬质容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纸塑袋、纸袋、纺织品、无纺布等符合GB/T19633的要求。

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

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

灭菌包重量要求:

器械包的重量不超过7Kg,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灭菌包体积要求:

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包的体积不超过30cmX30cmX25cm,脉动预真空灭菌器的灭菌包的体积不超过30cmX30cmX50cm。

灭菌包之间应留缝隙,宜将同类材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同一批次进行灭菌。

材质不相同时,纺织类物品应放于上层、竖放。

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

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90%;同时不应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

8、认真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工作

①对高压蒸汽灭菌器定时进行工艺监测及灭菌效果监测:

每日灭菌前须空锅做B-D试验,每周进行生物监测1次;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每天进行生物监测1次;环氧乙烷灭菌器每天进行生物监测1次。

每个灭菌包采用化学指示卡、化学指示胶带进行灭菌效果监测;每月用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监测。

-23

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

2、各区建立标准工作流程,观察工作运行轨迹,记录结果。

3、各区组长负责本区域的环节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找出原因,在广泛听取本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及时整改。

4、每日进行日质控分析和讨论,每月进行月质控分析和讨论,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以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5、质控小组按质量控制标准开展质量控制,对各班工作质量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25

热源反应原因追查及月报告制度

1、发生输液热源反应后,由病房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及主管院长并保留全套输液器及原液残留液体以备检验。

2、本院检验科不能监测相关项目时,送药品监督所或其他部门。

3、负责检验人员判断为输液反应原因时,可根据需要抽检消毒供应中心同批号的样品,进行检验。

4、消毒供应中心接到通知后,积极协助查找发生原因。

5、主管院长、院感科、护理部组织临床科室相关人员及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和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登记备案。

6、消毒供应中心认真执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

7、临床科室建立热源反应登记本,每月上报医务科和院领导。

-27

安全检查

1、各类仪器设备设专人管理、操作和维修。

2、认真执行班前、班后安全检查工作。

3、贵重、大型设备如高压蒸汽灭菌器、低温灭菌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等应每半年申报设备维修部门检修1次。

4、建立设备维修保养登记手册,妥善保管以备查证。

5、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年由省技术监督局校验1次,并存档。

环氧乙烷灭菌器由厂方每年检测1次残余气体浓度,提供安全保证。

脉动真空灭菌器管理制度

1、消毒员持证上岗,有高度的责任感,遵守操作规程。

2、每日检查安全阀是否状态正常、清洗腔体内的排放过滤网,做好清洁卫生。

3、每班检查门封有无漏气,腔体门能否关闭并清洁腔体内壁。

4、根据物品性质采用相应的灭菌程序。

按规范要求进行物品装载及卸载,确保灭菌效果及无菌物品质量。

5、脉动真空灭菌器工作时,应严格掌握压力、温度、时间等,保证灭菌效果

6、每日压力蒸汽灭菌前做BD试验合格后再进行当天灭菌工作,不合格时及时查找原因并检修。

7、定期对灭菌器进行检修、维护,保证正常运转。

仪器保养、维修制度

1、消毒锅要保持良好性能,每半年检修一次。

2、其他器械、机器保持性能良好,无特殊情况下半年至一年检修一次,发生故障及时检修,车子每周擦油一次。

3、医疗器械每次擦油,并保持性能良好。

4、消毒供应中心使用的器械及大小机器,经器械科鉴定不能维修再使用,按医院有关规定报废、新领。

5、所有仪器设备必须登记造册,建立仪器档案,并显示仪器使用状态,仪器档案内容包括:

仪器的技术资料(中英文名称;厂商;型号证书;出厂日期;购买日期合同日期;价格;操作手册;检测主要原理,本科管理人员、应用环境和条件;监测精密度;年检测标准量和产值),保养维修登记,使用登记,仪器操作规程和保养方法。

6、每台仪器均有专人保管,制定各类仪器的使用、保养、和维修的程序在规定期限内做好保养、校正,以保证仪器的可靠性。

7、每台主要仪器都要提供标准化操作流程和指南,未经培训者严禁擅自开启仪器设备。

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而造成仪器损坏的,视情节轻重,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8、贵重仪器指定专人负责,使用、保管和维护,使用人员必须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能够排除一般故障,保持仪器清洁、干燥,运转正常,不用试定期检查和通电。

9、每台仪器设备每次使用、维修及保养都应有使用记录和维修保养记录以便查考。

10、根据仪器使用的规定,定期进行校准或者当试剂全部更换、大保养、更换主要零件,出现不正常偏移及认为有必要时,都要对仪

-30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操作过程记录制度

1、应留存灭菌器运行参数的打印资料或记录。

2、应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及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物理、化学监测结果、操作员的签名或编号并存档。

3、脉动真空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须进行空锅B-D试验,并记录。

B-D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每周进行生物监测一次,灭菌植入型器械、植入物应每锅进行生物监测。

并记录存档。

5、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

-32

物资管理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特殊物资供应部门,做好物资成本核算是控制医疗成本,保证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的重要环节。

物资的管理必须遵循成本最小化,产出率最大化,耗损最小化原则。

2、可重复使用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统一领取,统一管理,统一集中处理,各临床科室只有使用权,以便提高设备使用率。

3、各科根据临床实际需要,统一配置所需基数和周转数量计划,消毒供应中心根据物品周转期确定储存量基数,基数调整基数和包内用物,减少积压,避免额外耗损。

-3435

物品管理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服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使用监督管理。

2、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物品经医院相关部门批准,并对产品进行资质审核,在相关职能部门存档备案。

3、严格掌握消毒、灭菌器械的适应范围、方法。

发现问题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4、一次性医疗用品由专人负责、领取和验收。

5、对领购使用的消毒药剂,查验配置浓度、日期、有效期,使用时必须明确规定使用范围、使用方法、配置方法、更换时间、注意事项,了解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6、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其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件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进口的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原件留采购中心。

医院使用的所有一次性医疗用品有医院感染科抽样监测结果。

7、使用的消毒灭菌设备、监测设备等应具有省级以上的卫生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省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省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进口设备由国家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原件留设备科。

8、购进的消毒设备灭菌产品,例如化学指示卡、指示胶带、生物菌片等查验有效期,应存放在环境干燥、温度适宜的地方。

9、掌握检测产品的监测对象、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

10、购进的一次性使用包装材料必须验证资质,产品有效期。

存放的环境应清洁干燥,有防尘防水的设施。

-37

工作人员消毒灭菌相关知识培训制度

1、各层级、各岗位的工作人员需进行消毒灭菌相关知识继续教育,以提升整体专业水平,满足不断发展的专业需求。

2、科室成立继续教育培训小组,由护士长、教学组长、区域组长、A级护士等组成。

分层、分级对全科人员进行培训;制定各层级人员培训计划,按计划实施继续教育;培训前进行相关知识的评估,培训后有培训效果的考核。

3、每月进行2次科内消毒灭菌等专科知识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

4、每年进行1次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剂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剂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专题培训。

5、每年进行2次消毒供应专科知识考试和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考核。

6、每年选派一定数量骨干参加全省和全国的消毒供应专科知识的培训,回科后讲课,让全科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了解消毒供应中心发展的前沿知识。

7、科内每人每年至少讲课1次,通过做课件的过程,复习和查阅消毒灭菌的有关知识,加深印象,更牢固掌握专科知识。

8、积极参加其他职能科室的相关知识培训,鼓励全科人员就科内的工作难点进行讨论,积极开展科研和论文撰写。

-39

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1、手卫生为洗手、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全科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2、全科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正确洗手和手消毒的指证。

3、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必须用流动水,提倡用洗手液洗手。

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4、手消毒剂的包装和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毛巾、纸巾等)或设施要方便使用,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对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如发现不合格情况及时寻找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监测结果与整改措施存档,有记录可查。

6、工作人员的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7、工作人员的手被感染性物资污染以及处理传染病患者污染物之后,应先用流动水洗手,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41

交接班制度

(一)交接班基本原则

1、各岗位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工作安排,保证无菌物品生产过程和供应能满足临床需要。

2、交班者和接班者进行现场交班,并认真查看相关记录。

接班者发现问题,应有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如因交班不清,出现问题等,应由接班者负责。

3、实行岗位责任制。

交班者下班前检查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各项表格记录情况,详细记录注意事项,完成交班者工作。

接班者上班时先认真查看工作记录、清点实物以及各项安全检查等,完成接班者工作,有疑问时及时电话与交班者沟通,必要时与交班者现场交接。

4、建立交接班记录本,对需要交接的事宜进行认真记录。

记录内容应清晰、客观、及时,不能由其他岗位工作人员或进修生、实习生记录。

5、科室定期召开质量会分析,对缺陷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与评估,明确责任,及时进行整改,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二)去污区工作的交接

1、回收人员与接收人员交接:

清点、核查器械的数量与器械的完好性,发现器械数量不符或器械损坏,与科室进行沟通,给予及时的淘汰或补充。

2、上下班交接:

未完成清洗的器械,需要特殊处理的器械,清洗设备运行状态,水处理设备、清洗消毒器、高压水枪、超声波清洗

机等设备运行情况及出现故障或正在维修等要交接。

3、清洗效果交班:

对于器械清洗效果监测、清洗设备效果监测等情况,各班之间需要交接。

(三)检查包装机灭菌区工作的交接

1、检查包装机灭菌区与去污区人员交接;需要重新返洗的清洗物、器械数量、损坏的器械、贵重精细器械等。

2、上下班交接:

物品组合包装时,器械数量、未包装物品的名称和数量;急需灭菌的物品和未灭菌的物品等,干燥柜、医用热封机运行状态交接。

3、灭菌器及辅助设备情况交接:

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日常维护状况、运行技术参数情况、发现异常时的故障原因、维修经过等。

4、停水、停电、停蒸汽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情况的交接。

(四)无菌物品存放区交接

1、发放与下送人员交接:

下送到各科室的无菌物品应当面清点,供应物品应及时准确,不应有拖欠科室物品的现象。

2、上下班交接:

无菌物品库存数量与周转情况,科室特色需要的器械。

3、应急无菌物品的检查、清点与交接:

定期检查物品的日期、数量等。

-44

护理缺陷管理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2、建立健全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组织人员学习、演练,使科室工作人员人人知晓,熟悉掌握。

3、护士长、组长和质检员严格把好质量关,加强质量监控,对薄弱环节和关键岗位重点。

4、出现缺陷问题,当事人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如缺陷影响与牵涉范围较大时,应报请上一级部门给与支持援助。

5、处理程序

(1)发生重度缺陷时,当事人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当即妥善处理并在半小时内报告护理部,护理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到现场指导,采取补救措施及协调处理。

当事人写出事情经过、发生原因、造成的后果、采取的补救措施及个人责任等,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2)发生中度缺陷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土长,并采取补救措施、护士长应在3日内组织专门会议进行分析讲评,明确责任,提出处理和整改措施,并上报护理部。

(3)发生轻度缺陷时,当事人应在当班报告组长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护士长在—周内进行分析讲评。

附: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缺陷的范围及分度

-46

消毒供应中心会客、参观制度

1、上班时不会客、不接私人电话。

特殊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