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9273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湖北省咸宁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试题卷(共6页)和答题卷;全卷23小题,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答题前,请将自己的校名、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同时

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生答题时,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倏忽(shū) 差使(cāi)  学学半(xiáo)恪尽职守(kè)

B.倜傥(tì) 恣雎(zì)鸡毛掸 (dǎn)尽态极妍(yán)

C.静谧 (mì) 睥睨(pì)绥靖区(suí)即物起兴(xīng)

D.旸谷(yáng)匀称  (chèng)  到了儿(liǎo)周道如砥 (d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憔悴     清冽      柝散        锋芒毕露

B.  怂恿     羸弱      狼藉        莫衷一事

C.  归咎     哂笑      诘责        长途跋陟

D.  枘凿     荣膺      虬须        重蹈覆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  王明同学做作业时,字迹潦草,杂乱无章,如群蚁排衙。

C.  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D.  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的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5.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是“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名歌。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繁星》《春水》是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的诗集,其内容大致包括:

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人生的考虑和感悟三个方面。

二.古诗文阅读(共25分,共6小题)

(一)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6-9题。

(15分)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

“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

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

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

抵押。

④没:

没收。

⑤营护:

料理,护送。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

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

C.总园谓所亲曰(告诉,对……说)

D.时人义之(正义)

7.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C.乃出私钱赎之                    乃入见(《曹刿论战》)

D.裴度亦奏其事                    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8.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

9.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

译文:

                      

(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译文:

                      

(二)古诗文积累赏析(10分)

10.默写.(4分)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②                   ?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④越明年,        ,                 。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阅读杜甫《望岳》,完成1-2小题。

(6分)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答:

                   

(2)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

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韦名的《修车老汉》一文,完成12-15题。

(14分)

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

听说死得很惨,在桥上被汽车撞个血肉模糊。

      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就像天空中一颗流星一闪即逝,再平常不过,于忙忙碌碌的世人更是毫无影响的——只是又一次骑车过桥,轮胎破了,烈日下推车,在桥下找不到修车老汉,挨了另一修车档的“宰”时,才记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人。

     在这个城市里骑车上下班,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

早上准备骑车出门,发现车子丢了;火急火燎担心上班迟到猛踩脚踏板,轮胎不争气了——遭遇不测,扎上了钉子铁块,破了。

     那天,本就起床晚了,正奋力骑行在桥上匆匆赶路的我,忽地感觉脚上用不上劲了——我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轮胎破了。

     像泄了气的轮胎一样,推着车子过桥。

桥下不远处就是老汉的路边修车档:

一个黑乎乎的塑料盆装着半盆黑乎乎的水;一个皱巴巴的蛇皮袋铺在地上,上面摆着剪刀、铁锤、钳子等工具;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月饼盒装着汽芯、螺钉、垫片等细小物件;一个还算精神的打气筒直立在一边……这就是老汉修车档的全部。

     一头白发的老汉正在给我前面一位紧张地补胎——不用说,又是一位中了招的主。

    “赶紧帮补一下!

”屋漏偏逢连阴雨,心想迟到了回去挨领导批是肯定的,前面那位推车一走,我就催促老汉。

    “嗯!

”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

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

    “路上长钉了!

”看到这两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害我上班迟到,我气不打一处,拿话损老汉——媒体上登过,一些不法分子一边在马路上撒钉子,一边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

     我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老汉的反应。

    “嗯!

”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不置与否的单音字后,低头继续干活。

     老汉抬头瞬间,脸上风干了的皱纹格外显眼。

     “现在的人,人心不古,见利忘义!

”我心存怀疑,却又苦于没证据,还得求助于他,心里忿忿不平,继续用言语发泄愤怒,“卖棺材的恨不得亲自去杀人,开药店的巴不得全城投毒……”

     “嗯!

”老汉这回头没抬,手也没停,又是不置与否地应了个单音字。

     心虚了吧?

话都不敢接,就像抓了小偷现行,我一脸正义。

     “好了,两块!

”老汉停下手中的活,站了起来,拍了拍微微驼着的背,言简意赅。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老汉站起来的那一瞬,我突然有心悸的感觉——老汉特像乡下的父亲,苍老、能干又狡黠。

     但愿钉子不是你撒的,但愿善良在你那还有一丝尚存,看着这像父亲一样的老汉,我把到嘴边更恶毒的话咽了回去。

付了还算公道的两块钱,急急赶路。

     这是我第一次跟老汉打交道。

     没多久,我再次“帮衬”老汉的修车档。

依旧是麻利的动作,依旧是“嗯”到底的言简意赅,依旧是有些许的心虚。

     老汉修好车站了起来捶捶腰。

而我再次面对老汉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我不再有心悸的感觉,我更多相信我的判断,他就是撒钉子的人—我看到他的铁盒有好多一模一样的钉子!

    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终于还是被我抓了现行。

    那天要陪领导坐早班机出差,天刚蒙蒙亮,我就骑车出门去单位。

    清晨一切都还睡意朦胧,路上车少人稀。

上桥时,远远见到一黑影和我相向而行。

黑影在桥上走走停停,时而弯腰,时而直行,怎么看都不像正常赶路的。

     一开始,我没怎么在意,或许是黑影落下什么东西,在桥上寻找。

靠近了,从微驼的后背和苍白的头发,我认出黑影是修车老汉。

     难道是趁着车少人稀,在马路上撒钉子?

     “干吗?

”修车老汉正好弯下腰,我大吼一声。

      兴许太专注撒钉子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住了:

老汉直直站着没动,左手拿着两个估计来不及撒下去的钉子,右手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

      “嗯!

”老汉发现是我,顿时轻松了下来,“吓死了!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在晨曦中分外耀眼,我却没了心悸和怜悯,心里只有厌恶和憎恨!

      “怎么能这样?

”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绝对够大,大到桥下江里的鱼虾大约都能听见。

      “嗯!

啊?

”老汉还是言简意赅,只比刚才多了一个语气词。

      “别再这样了!

”哎!

面对像乡下父亲一样的老汉,怎么说他好呢?

        ……

       出差回来好长一段时间不用“帮衬”老汉。

老汉被我撞见撒钉子后,或许是良心发现了,不再撒钉子,生意也就似乎“冷清”起来,上下班高峰期不再忙得没空站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站着朝桥上张望。

      我每次都是呼啸而过,不停一分一秒。

      但愿老汉改过自新了!

      老汉不知改过了没有,老汉却死了。

原本,像老汉这样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于世人毫无影响,也无人会记挂。

然而,老汉在离去后半年,却引起了轰动——本城晚报报道了老汉的事:

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桥面用来扎车轮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

  对照那篇报道,我才知道,老汉右手那团黑黑的东西是磁铁,铁盒里装的是他每天吸走的钉子!

     报道说,老汉因为儿子在桥上开车,车子被钉子扎破轮胎出车祸身亡,自此之后,老汉就在桥上吸钉子,桥下修车。

     怀揣着那份报纸,我骑车出门,在桥下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的老汉。

     我也看到了乡下的父亲。

 

12.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讲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我”对老汉的情感态度变化补充完整。

(4分)

情节:

老汉第一次为“我”补车胎(开端)   老汉再次为“我”补车胎(发展)      ①      (高潮)     ②    (结局)

情感态度:

   ③         冷淡,冷漠      厌恶,憎恨        ④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嗯!

啊?

”两个语气词表达了修车老汉的怎样的心理感受?

(3分)

答:

              

14. 仔细品读最后两段,再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我”的形象,探究小说的主旨。

(4分)

答:

              

15.  下列各项中,对本文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来组织材料,并用顺叙方式来叙写故事的。

B.小说结构精巧,前后照应,并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感人至深。

C.“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是对老汉的特写,表现了老汉生活艰辛,形象丑陋。

D.作者在第④自然段不惜笔墨地描写出老汉的修车档(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老汉修车档的简陋和人物的卑微,为叙写自己对老汉的不友好态度做铺垫。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14分)                   

恰与够

①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

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

黄帝想了想说:

“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

”仓颉击节赞叹:

对,就是这个——够!

②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

什么情况下够了?

什么程度才叫够了?

很难有个量化。

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了许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正好,就够了。

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③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

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意儿”,坏了。

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

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④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修、祢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

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造出来,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

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

⑤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

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

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难遽然而惊:

可够了啊?

⑥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何不去?

”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

“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

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

“将军,是不是太过了?

”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

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

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寝。

⑦什么时候是够?

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

恰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是前提是“心”要知足。

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6.下面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

答:

               

17.试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④段的作用。

(4分)

答:

              

18、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证了什么观点?

(4分)

答:

              

1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B.全文结构可以这样划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

  C.第1段的作用是引出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第3段“说话也是如此”中“如此”是指:

对“够”的把握是困难的,很难有个量化。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

 20.汉字是最古老的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它蕴含着我们老祖宗的无穷智慧,以及丰富的人生哲理。

很多汉字,从它的字形就可以看出人生真谛。

请仿照示例,从下面四个汉字中任选一个,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它蕴含的深刻道理。

(3分)

                      舒  道   夸  海

示例:

“路”-----就在各自的足下

“路”字的左边是一个“足”,右边是一个“各”----人生之路,就在我们“各”自的“足”下,所以,每个人都能走出一条人生之路来,但要自己走,不能指望别人。

答:

              

2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

②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③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细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④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⑤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A.①④⑤③② B.⑤③①④②  C.③①④⑤②  D.②③④①⑤

22.泉都中学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庆祝“二十四节气”申请成功和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得奥运会冠军。

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共6分,共3小题,每小题2分)

(1)阅读下面材料,请各用一句话(10字以内)概括下列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申请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

答: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

(2)为了营造宣传氛围,共庆这两件大事,需拟写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现已经拟出上联,请你帮忙对出下联。

上联:

夺冠圆梦,女排精神扬四海

下联:

                         

(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首荫荫“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

答:

              

五、写作表达(共5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的路漫长、曲折,有时还会迷茫、黑暗,需要一盏灯来照亮我们,指引我们,让我们不迷失方向,走向成功。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肯定遇到过这样的明灯,一路指引你,鼓励着你走向远方。

请以“心中的明灯”为题写一篇文章,把你的故事和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主要写自己的经历、感悟;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湖北省咸宁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

1.B(A.差chāiC.即物起兴xìngD.匀称chèn)(3分)

2.D(A. 柝散——拆散B.莫衷一事——莫衷一是C.长途跋陟——长途跋涉)(3分)

3.D(A. “吹毛求疵”贬义词误用为褒义词;B.“群蚁排衙”指整齐地排列着,对象运用错误;C.“洗耳恭听”用于下对上或对象为长辈、尊者)(3分)

4.C(狂澜——中性词   沉湎——贬义词   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褒义词)(3分)

5.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3分)

二、古诗文阅读(23分)

6.D((义:

认为……计义气,“以之为义”3分)

7.C(C乃:

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A把;与“来”连用  B:

到,;在  D代词:

这;表推测,大概)(3分)

8.A(没有与柳宗元交换)(3分)

9.①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执”1分,“若是”1分,句意1分)

     ②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

(“为”1分,师法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

“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

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

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

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

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

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10.①似曾相似燕归来②日暮乡关何处是③蜡炬成灰泪始干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每小题1分)

11.(6分,每小题3分)①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1分)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

(2分)②A(由远及近)(3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14分)

12.①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吸钉子)(1分)  ②老汉出车祸(1分)③怀疑、心悸(1分)④歉意、内疚(1分)

13.“嗯!

”表达了修车老汉的我的大声质问,表示赞同(不应该丢钉子在马路上)(1分)。

“啊?

”表达了修车老汉明白了“我”的话外音——误解(冤枉)修车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1分)感到很吃惊。

(1分)

14.“我”是一个同情弱者、关注弱者、对丑陋现象深恶痛绝的有正义感的普通职员的形象。

(2分)从“我”的深深内疚和像怀念亲人一样怀念修车老汉的深情中,我们懂得了“不要以阴暗的心理看待社会底层的人,生活中好人总是多,好景总常在”的道理。

(意思相近即可,2分)

15.B(A不是顺序,而是倒叙C不能说是丑陋D不能说明是“卑微”,“我”不是自己)

(二)(14分)

16.不能去年掉(1分。

“往往”是每每、时常的意思,在句中表示“话多了半句,后来时果大得多”,如果去掉过于绝对,不严密(1分)“往往”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

(1分)

17.结构方面:

承上启下(过渡)(1分)内容方面:

承接上文论证写文章,说话对“够“的把握是困难的,困难有个化,自然引出下文对物质(权位、名誉)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的论述。

(3分,答出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