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病新课件全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9261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6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病新课件全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农病新课件全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农病新课件全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农病新课件全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农病新课件全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病新课件全部.docx

《农病新课件全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病新课件全部.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病新课件全部.docx

农病新课件全部

第一章仁果病害

Pomefruitdisease

苹果、梨、山楂。

已知全世界苹果病害200多种,梨病害150余种,山楂病害80余种。

中国已报道的依次为120、80及20多种。

苹果病害重要的有腐烂病、轮纹病、干腐病、炭疽病、早期落叶病、褐腐病、白粉病、锈病及病毒病、贮藏病害等。

梨病害最重要的有黑星病、轮纹病、锈病及黑斑病等。

§1-1腐烂病Valsacanker

•发生概况及分布

•腐烂病中国最早1916年发现于辽宁熊岳。

•苹果树腐烂病目前在全国发生普遍。

轻病区发病株率约10%~30%,重病区高达60%以上甚至毁园。

•梨树腐烂病在东北、华北梨区发生普遍,西洋梨受害严重,常整株枯死,冻害后受害尤烈,成为栽培西洋梨的主要障碍。

识别要点:

发病时期:

高峰期在冬季和春季

危害部位:

树干(皮层)为主、枝条。

症状特点:

腐烂病俗称烂皮病,主要为害枝干的皮层部分,使皮层腐烂坏死。

溃疡型:

病部红褐色水渍状,稍肿胀,组织松软腐烂,病部常流出黄褐色汁液,病皮易撕裂,腐烂皮层鲜红褐色,有酒糟味,发病后期,病部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空气潮湿时或雨后,分生孢子器中涌出金黄色丝状卷曲的孢子角。

在苹果树旺盛生长期,病部失水干缩,成为边缘明显、稍凹陷的黑褐色病斑,深秋时在病枯枝干上可发现较大的黑色点状物(病菌的子囊壳)。

枝枯型:

小枝受害病斑迅速扩展至全枝。

病原:

苹果黑腐皮壳(Valsamali=V.ceratosperma)

无性阶段为苹果壳囊孢(Cytosporaspp.).

弱寄生、伤口侵染、寄主范围广。

主要为害苹果和苹果属植物,还可侵染梨、桃、樱桃、梅以及柳、杨等多种落叶果树与阔

•病害发生规律:

•腐烂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组织或病残体上越冬。

•病菌孢子(主要是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

介体昆虫体表附带、农具、风也有利于传播

•伤口入侵。

修剪伤、虫伤、日灼伤、冻伤等

•发病高峰期在树体休眠期和春季。

•影响发病条件:

树势强弱影响抵抗力;树体负载量大小和施肥等影响树体养分状况;冻害及日烧伤的轻重影响侵染。

防治要点: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水肥控制、结果量控制、大小年控制、其他病虫控制等

1.尽早发现和铲除潜伏病菌,防止病斑扩大。

采用多种方法降低果园病原菌群体数量,减少侵染源。

如树干涂药、禁止病残体遗留果园等。

1.发现病斑及时刮治。

喷戊唑醇、石硫合剂、生防菌等控制病害。

1.树体伤口保护剂、愈合剂等。

树体免疫

§1-2轮纹病(ringrot)

发生简况:

轮纹病引起果实腐烂、枝干树皮疣突及局部坏死,又称疣皮病或粗皮病。

以苹果和梨发生严重,其它仁果类树种次之。

中国的苹果轮纹病最早1928年在辽宁发现,以后随苗木向各地扩散,目前各苹果、梨产区多有发生。

梨轮纹病在长江流域及河南、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发生普遍,特别是栽种日本梨品种为主的果园发病较重。

识别要点

•危害部位:

树干、果实、叶片

•发病时期:

果实发病高峰在着色至成熟和贮藏期,树干主要在春夏季

•症状特点:

粗皮;轮纹烂果

识别要点:

发病时期:

生长季节。

以果实生长后期危害最重。

危害部位:

果实、树干

症状特点:

皮孔,病斑中心突起呈瘤状,边缘开裂,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裂缝逐渐加深病组织翘起如马鞍状,病斑连片表皮粗糙。

果实以皮孔为中心生成水渍状褐色腐烂斑点,并很快呈同心轮纹状向四周扩展,5-6天内使全果腐烂,病斑不凹陷,烂果不变形,呈软腐状,常发出酸臭气味,少数病斑中部散生黑色小粒点,不突破表皮。

叶片病斑为圆形淡褐色,有轮纹,并长出黑色小粒点。

病原:

葡萄座腔菌梨专化型(Botryosphaeriadothidea=B.berengerianaf.sp.piricola)。

无性阶段为轮纹大茎点菌(Macrophomakuwatsukai)。

轮纹病菌除为害苹果、梨外,还能为害桃、李、杏、栗、枣、海棠、山楂等果树。

发病规律:

越冬: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受害枝干越冬传播;翌年春季雨后产生孢子随雨水溅散传播,介体昆虫体表附带、农具、风、病果也有利于传播。

入侵:

经皮孔或伤口侵染枝干和果实,侵染期主要集中在4-9月,幼果期和雨季对果实侵染率高。

轮纹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特点,果实近成熟期、采收期和贮藏期发病率高。

枝干当年生病斑不产生分生孢子。

影响因素:

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在不同年份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影响的关键因素是雨水。

苹果进入盛果期后,枝干病斑增多,弱树、老弱枝干及老园内补栽的幼树易染病。

另外,苹果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

防治要点: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体抗病力,及时清除病残枝干,铲除越冬病菌。

2.发芽前用石硫合剂喷洒枝干。

3.生长前期(3-7月)对病枝进行重刮皮,并涂抹多效灭腐灵或波尔多浆。

4.喷药保护可每隔15-20天一次,连喷3-4次,药剂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戊唑醇或波尔多液等。

病原菌?

§1-3仁果干腐病

识别要点:

发病时期:

秋冬季和早春

危害部位:

树干为主

症状特点:

干腐病又称胴腐病,主要为害弱树的枝干,引起干腐型病斑和溃疡型病斑。

干腐型病斑表现为稍凹陷的黑褐色不规则型干硬斑,病健交界明显,病斑表面密生灰褐色小粒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潮湿时从器口溢出灰白色的孢子团。

幼树多从嫁接口或砧木剪口处发病,产生黑褐色稍凹陷的干硬斑,后迅速扩展,使幼树枯死,病部表面密生小粒点。

溃疡型病斑使皮层稍隆起,病斑表面湿润,有茶褐色汁液溢出,后期病部干缩凹陷,病健交界明显,病斑表面密生灰褐色小粒点。

小枝受害易枯死,表面密生灰褐色小粒点,后期在枯枝的皮层上形成横向裂口,病皮易剥离。

秋冬季或早春,在病部可发现较大的黑褐色小粒点(子囊壳)。

病原: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贝克葡萄座腔菌(B.bakeri),无性阶段为小穴壳属(Dothiorellasp.)和大茎点属(Macrophomasp.)。

病菌除为害苹果、海棠、梨等仁果外,还侵害桃、李、杏、梅、樱桃等核果和柿、核桃、葡萄、柑桔、香蕉、芒果、可可等多种果树以及杨、柳等树木。

病害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枝干或病残体上越冬,病菌孢子(主要是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和皮孔入侵,5-11月均可发病。

老树、弱树、缓苗期的苗木易发病,干旱季节和干旱地区发病重,土壤瘠薄、管理不善的果园易发病;树体伤口多,易发病。

防治要点:

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

1.及时防治枝干害虫,减少伤口,发现病斑及时刮除,并消毒伤口。

1.果树发芽前喷一次石硫合剂,生长期结合果实病害防治,喷施杀菌剂。

§1-4仁果褐腐病

仁果褐腐病引起仁果类的嫩叶、花器及果实腐烂。

以苹果和山楂受害较重,苹果品种中又以小苹果品种感病。

世界各栽培区均有分布,中国以东北、华北、华东及西南地区发生普遍,病害流行年份造成严重减产。

苹果褐腐病(Applebrownrot)

苹果褐腐病主要为害果实,病斑初为圆形浅褐色软腐状,后迅速扩展而使整果腐烂。

病果果肉松软成海绵状,略有弹性,病斑中心逐渐产生同心轮纹状排列的灰白色绒球状霉丛(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孢子链),病果后期失水干缩成黑色僵果。

贮藏期病果上产生蓝黑色斑块,果肉腐烂失水呈海绵状,病果为黑皮球状。

病原:

仁果丛梗孢(MoniliafructigenaPers.),除为害苹果外,还可为害梨和核果类果实。

有性阶段为仁果链核盘菌(Moniliniafructigena(Aderh.etRuhl.)Honey),自然条件下不常发生。

病害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僵)果上越冬,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通过各种伤口或皮孔入侵,果实近成熟期(9-10月)为发病盛期,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

管理差的果园发病重,苹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要点:

冬季或早春翻耕土壤,清除病僵果,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果。

花前、花后及果实成熟时各喷一次药剂控制病害。

贮藏前严格剔除病果、伤果及虫果。

§1-5仁果锈果病

仁果锈果病由类病毒引起。

引起锈果或花脸等症状。

中国于1933年、日本于1935年先后报道此病。

日本、美国、英国、丹麦、加拿大及意大利等国均有报道,但不普遍。

中国各苹果栽培省均有分布。

其中小苹果产区如陕西北部、山西晋中地区及河北局部地区病株率高达50%~70%,苹果主产区之一的山东省1988年调查,平均病株率约0.9%,重病园达16%。

1985年江苏盐城龙岗一个重病园中的小国光品种病株率100%,所结果实基本失去经济价值。

苹果锈果病(Applescarskindisease)

苹果锈果病又称花脸病,是全株性病害,但锈果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上,可分三种类型。

锈果型:

病果顶部产生五条与心室相对应的、沿果面纵向扩展的斑纹,斑纹逐渐木栓化,呈铁锈色。

随着果实发育,锈斑龟裂,果面粗糙,果皮开裂,果实因发育受阻而成为凹凸不平的畸形果,病果果肉僵硬,失去食用价值。

花脸型:

着色后果实上散生很多近圆形黄绿色斑块,称为花脸症状。

锈果花脸型:

病果表现锈果和花脸的复合症状。

锈果病在某些品种的幼苗上也表现症状,如国光、鸡冠、青香蕉等,病苗叶片规律地向背面卷曲,叶变小,质硬而脆,易脱落,枝上产生锈斑或溃疡斑,病苗矮小等。

病原:

类病毒(viroid)。

苹果锈果类病毒属(Apscaviroid),基因组长为329或330nt,类病毒为环状单链RNA或线状双链RNA。

病害发生规律:

锈果病可通过嫁接传染,而病株汁液、花粉、种子不能传病,人工接种后潜育期3-27个月,结果树通常先在个别枝条显现症状,2-3年才扩展到全株。

梨树是带毒寄主,但不表现症状,靠近梨园或与梨树混栽的苹果树发病较重。

目前尚未发现免疫或高抗品种。

防治要点:

选用无病接穗及砧木,禁用病树枝条作为繁殖材料。

此外,苗圃应尽可能设在被隔离地区。

建新园应避免与梨树混栽。

§1-6苹果炭疽病(bitterrot)

炭疽病由于病果果肉味苦,又称苦腐病。

中国最早发现于19世纪80年代末。

世界各栽培区均发生,苹果炭疽病最重,次为梨炭疽病。

苹果炭疽病在中国各苹果产区都发生,以黄淮及华北地区发病严重,为该区苹果三大病害之一。

感病品种病果率30%左右,严重年份可达70%左右,造成采前大量落果或采后贮运中发生果腐。

识别要点:

发病时期:

8-9月,果实成熟期到贮藏期

危害部位:

果实为主,枝条次之。

症状特点:

主要为害果实,果面出现褐色圆形略凹陷的病斑,病斑腐烂部呈圆锥状,果肉褐色,味苦。

后期病斑中部出现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遇雨或天气潮湿时,溢出绯红色粘质团(分生孢子团)。

单个果实上可形成几个或几十个病斑,致全果腐烂,烂果失水干缩变成黑色僵果,脱落或悬挂在枝头经久不落。

病原:

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rioides),异名为果生盘长孢(Gloeosporiumfructigenum),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cingulata)。

炭疽病菌除为害苹果外,还能为害花红、梨、葡萄、核桃、柿、枣、山楂等果树。

有性阶段我国未发现。

病害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在僵果、果台、干枯枝条、病虫为害的枝条上越冬,也能够在梨、葡萄、枣、刺槐、核桃等寄主上越冬。

翌春分生孢子经伤口、皮孔或直接侵入,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分生孢子主要经雨水冲溅传播,某些蝇类也能传病,6-7月开始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是炭疽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条件。

果园土壤粘重,地势低洼,雨后易积水,地处山谷通风不良,除草不及时或田间种植高秆作物,果树密植,树冠郁闭等有利于发病。

苹果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一般早熟品种发病轻。

防治要点:

1.冬季结合修剪清除僵果,剪除枯、伤枝条。

2.苹果发芽前喷一次石硫合剂,生长季节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发现病果及时摘除深埋。

3.从幼果期(5月下旬前后)开始,每隔15天左右喷药一次,药剂可用波尔多液、杀毒矾、三唑酮、戊唑醇、多菌灵等。

§1-7仁果黑星病(scab)

由黑星菌侵染仁果类叶片及果实引起的真菌病害。

苹果黑星病在欧美发生普遍,为害严重,中国只局部地区发生。

梨黑星病除日本、中国普遍发生,为害严重外,其他国家少见。

山楂黑星病国际上早有报道,中国只见于辽宁省。

苹果黑星病早在1819年就有报道。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才引起注意,在黑龙江、吉林的小苹果上发生,60年代初在辽宁省大苹果上发现零星病叶,目前东北及河南、四川、云南、新疆局部地区均有分布。

梨黑星病中国于1899年在黑龙江省发现,现在全国各地梨产区均有发生危害,个别地区果园病果率达95%。

识别要点:

发病时期:

5-7月,9-10月,春季为主

危害部位:

叶片、幼果为主,也能为害嫩枝和果柄。

症状特点:

梨果实受害生淡黄色圆形斑点,病部稍凹陷,上生黑霉(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木栓化,坚硬、龟裂,幼果受害后因病部生长受阻而形成畸形果。

叶片受害,初在叶背主脉间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整形浅绿色病斑,随后主脉边缘产生黑色霉层,受害严重时病斑相互愈合,整个叶背布满黑色霉层。

叶脉受害形成长条状黑色霉斑。

叶柄受害产生黑色梭形或长圆形病斑,易引起落叶。

新梢受害形成黑色或黑褐色椭圆形病斑,表面长有黑霉,后期病斑周缘开裂呈疮痂状。

芽是发病最早的部位,暴芽后形成黑色有光泽的病斑,后期产生黑霉。

花常从花萼和花梗基部首先发病,病部亦产生黑色霉层。

苹果黑星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也可侵害叶柄、果梗、花芽和新梢等部位。

叶上病斑圆形或放射状,褐色至黑色,边缘明显,向叶正面隆起呈泡斑,表面生浅褐色绒状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片感病较重时变小变厚,呈卷曲或扭曲状,病斑相互愈合成大斑,病部干枯破裂。

叶柄受侵染形成长条形病斑;受侵花瓣褪色,受侵萼片的尖端呈灰色,花梗被害呈灰色,造成落花和落果。

果实从幼果至成熟果均可受害,病斑圆形或椭圆形,初为淡黄绿色,渐变褐色或黑色,表面生绒状霉层。

随着果实膨大,病斑凹陷、硬化龟裂。

果实感病较早时,发育受阻而成畸形,果实在深秋受害,病斑小而密集,黑色或咖啡色,角质层不破裂。

病原:

梨黑星孢(Fusicladiumpirinum),有性时期为梨黑星菌(Venturiapirina)或(Venturianashicola)。

苹果环黑星孢霉(Spilocaeapomi),有性时期为苹果黑星菌(Venturiainaequalis)。

病菌具有生理分化现象。

病害发生规律:

梨黑星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腋芽的鳞片内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越冬,或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及未成熟的子囊果在落叶上越冬,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有差异,越冬方式也不同,有的春季在新梢基部最先发病,有的以病落叶上的子囊孢子为主要初侵染源,树冠下部的叶片先发病。

新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引起多次再侵染,经过14-25天的潜育期表现症状。

病害流行时期为5-6月和9-10月,阴雨连绵,湿度大,气温较低,日照不足,容易引起病害流行。

此外,地势低洼、树冠茂密、通风不良、树势衰弱易发病。

不同品种抗病性有差异,一般中国梨最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抗病。

苹果黑星病菌

以菌丝体在枝溃疡或芽鳞内越冬,或以子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子囊孢子在有雨水或高湿度时释放,随风传播,也可被蚜虫传播,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萌发后直接入侵寄主组织,经过2周左右的潜育期表现症状,苹果生长期有多次再侵染。

6-7月为发病盛期,春季多雨高湿有利于发病。

苹果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防治要点:

发病初期摘除病梢或病花丛。

梨树开花前和落花70%左右各喷一次杀菌剂,以保护花序、嫩梢和新叶,以后根据降雨情况,每隔15-20天喷药一次,共喷4次,药剂可选用波尔多液(1:

2:

200)、速保利、粉锈宁、世高、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

对苹果黑星病应加强苗木检疫,防止带病苗木和接穗传播扩散。

秋冬季清园,减少越冬菌源。

生长季节喷药防治。

APPLESCAB

Applescabexistsworldwidebutismoresevereinareaswithcool,moistspringsandsummers.Similarscabdiseasesaffectpears(Venturiapyrina)andhawthorns(V.inaequalissp.f.pyracanthae).

Scabisthemostimportantdiseaseofapples.Itsprimaryeffectisreductionofthequalityofinfectedfruit.Scabalsoreducesfruitsizeorresultsinprematurefruitdrop,defoliation,andpoorfruitbuddevelopmentforthenextyear;anditreducesthelengthoftimeinfectedfruitcanbekeptinstorage.Lossesfromapplescabmaybe70%ormoreofthetotalfruitvalue.Inmostapple-producingareas,nomarketablefruitcanbeharvestedifscabcontrolmeasuresarenottaken.

Symptoms

•Atfirst,light,olive-colored,irregularspotsappearonthelowersurfaceofsepals(萼片)oryoungleavesoftheflowerbuds.

Soonafter,thelesionsbecomeolivegreengraywithavelvetysurface.

•Later,thelesion;appearmetallic(金属的)blackincolorandmaybeslightlyraised.

•Lesiononolderleavesgenerallyformontheuppersurfaceoftheleaves.Lesionsmayremaindistinctortheymaycoalesce(联合).

•Leavesinfectedyoungremainsmallandcurledandmaylaterfalloff.Occasionally,smallscabspotsareproducedontwigsandblossoms.

•Infectedfruitdevelopcircularscablesions,velvetyandolivegreenatfirstbutlaterbecomingdarker,scabby,andsometimescracked.

•Thecuticleofthefruitisruptured(破裂、裂开)atthemarginofthelesions.

•FruitInfectedearlybecomemisshapen(畸形)andcracked,andfrequentlydropprematurely.

•Fruitinfectedwhenapproachingmaturityformonlysmalllesions,which,however,maydevelopintodarkscabspotsduringstorage.

ThePathogen:

Venturiainaequalis

•Themyceliuminlivingtissuesislocatedonlybetweenthecuticleandtheepidermalcells.

•There,itproducesshort,erect,brownishconidiophoresthatgiverisetoseveral,one-ortwo-celled,andspilocaea-type(环痕式)conidiaofrathercharacteristicshape.

•Indeadleavesthemyceliumgrowsthroughtheleaftissuesandproducesascogoniaandantheridia;followingfertilization,pseudotheciaform.Thelatteraredarkbrowntoblackwithaslightbeakandanopening.

•Eachpseudothecium(假囊壳)contains50to100asci,eachwitheightascosporesconsistingoftwocellsofunequalsize.

DevelopmentofDisease

•Thepathogenoverwintersindeadleavesonthegroundasimmaturepseudothecia.Pseudotheciacompletetheirgrowthinlatewinterandspring,andascosporesmatureastheweatherbecomesfavorableforgrowthanddevelopmentofthehost.

•Mostpseudotheciaandascimatureintheperiodduringwhichthefruitbudsopen.

•Whenpseudotheciabecomethoroughlywetinthespring,theasciforciblydischargetheascosporesintotheairwhichcarrythemtosusceptiblegreenappletissues.

•Ascosporedischargemaycontinuefor3to5weeksafterpetalfall.

•Ascosporesgerminateandcauseinfectionwhenkeptwetattemperaturesrangingfrom6to26°C.Forinfectiontooccur,thesporesmustbecontinuouslywetfor28hoursat6°C,for14hoursat10°C,for9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