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9923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

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1.关系

2.在人地关系中,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

二、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矿产资源的开采

(1)开采意义:

①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发展经济需要开采矿产资源,矿产开采形成了许多产业部门。

(2)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①排放的工业废渣占据了大量农田,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②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③水、土地和大气不断被污染,使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④造成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等。

(3)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同步:

①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②同时大力治理矿山环境,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立法,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案例:

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美国的北水南调工程等。

(2)意义:

①人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②对调入区

(3)注意问题:

处理好水源调出区与水源调入区的关系,解决好水源输送的保护以及水资源的

节约利用等。

3.对生物资源的利用

利用方式

影响

不合理利用

过度砍伐森林

物种减少

合理利用

改良技术

土地的生物产量增加

培育品种

产量、劳动效率提高

[温馨提示] 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产业分类

(1)第一产业:

农业。

(2)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3)第三产业:

服务业。

2.产业转移

(1)区域内产业转移:

  产业

项目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劳动力变化

逐渐减少

先增后降

稳步增加

产业结构形态

由低级到高级

经济发展水平

低―→高

(2)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

①原因:

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

一个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越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②影响:

改变区域的地理环境;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影响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温馨提示] 我国产业转移的三大表现及其原因

(1)沿海向内地移——降低成本开拓市场。

(2)台湾向大陆移——追求机会、市场、劳动力。

(3)广东向边远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思考启迪]

第一产业比重低,是否就表明其农业生产不发达?

提示:

不是。

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能反映出各产业的发展水平。

如多数发达国家第一产业比重较小,但农业生产却十分发达。

知识点

(一)|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景导入先思考———————

蜣螂俗称屎壳郎,嗅觉灵敏,能在3km内闻到尿便、脏物的气味,便循臭爬去,用脚趾扒松粪土,搓成圆球,有的雌虫便在球上产卵,然后埋入半米深的土里,小蜣螂便以粪球为食。

蜣螂多的地方,地上脏物不过夜,所以蜣螂有“义务清洁工”之称。

澳大利亚牧业发达,牲畜粪便到处覆盖,竟使草原荒芜。

后来该国从我国引进蜣螂,经过几年繁殖,改善了牧区环境。

这是人类利用生物资源影响环境的典型案例。

(1)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是都是有利的?

提示:

不是。

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2)人类对哪些资源的利用会深刻影响地理环境?

提示:

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正面影响

是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形成了许多产业部门,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地面沉降

使地面建筑物出现裂隙,甚至倒塌,出现大面积积水,交通道路破坏等

破坏地表和地下生态平衡

表土层剥离,破坏地表植被和水系,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诱发滑坡、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破坏地下

水资源

破坏地下水层,地下水流失,导致水源紧张;污染水源,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污染空气

开采爆破所用炸药对空气的污染和爆破土石产生的尘埃对空气的污染;矿石层所夹含的有害气体因开采而释放出来

废渣污染

废渣占用耕地和土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

噪声污染

开采产生的噪声影响生态平衡

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调入区)

效益类型

表现

社会效益

进一步改善供水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经济效益

大大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生态效益

缓解调入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趋势,控制地面沉降,促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三、对生物资源的利用产生的影响

资源利用

影 响

不合理利用

生物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生物灭绝加速,生物多样性减少

合理利用

改良作物品种

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培育高产禽畜

提高了饲养的劳动效率

大力植树造林

生态环境改善,地表径流减少,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储量增加,蒸腾作用加强,土地的生物产量大幅度增加)

采取休耕措施

———————方法技巧很重要———————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分析:

资源分布与消耗不匹配,明确该资源紧缺的原因。

(2)资源短缺解决途径分析:

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等。

(3)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分析:

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考虑线路的造价、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防止生态破坏。

(4)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

一般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输入地则突出缓解资源短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

———————应用体验不可少———————

1.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解析:

选D 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的原因应重点从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考虑,该区生态环境脆弱,保护生态环境应是开发西部地区的前提条件。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2~3题。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 ②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D.①③④

3.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解析:

2.B 3.D 第2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可从调水量的季节不均、开挖调水河道和穿越黄河等角度分析。

第3题,大量调水,汉江水量会减小,从而减轻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盐碱化是由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引起的;中线工程对海河流域影响不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5年12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情况。

协同发展为京津冀三地产业注入巨大活力。

北京,不再摊大饼,正腾笼换鸟,构筑“高精尖”产业体系。

京冀两地共建的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设立了200亿元的首钢京冀协同发展投资基金,20多家北京企业到曹妃甸落户发展。

天津在积极对接北京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

而2015年1至10月,河北共引进京津项目3621个、资金2748亿元。

(1)北京、天津大量的项目进驻河北,原因是什么?

提示:

河北地区劳动力数量多、价格低,土地廉价,环境好,国家政策调整等。

(2)大量项目入驻河北,可能对河北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

不利影响:

资源消耗紧张、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社会问题。

有利影响: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

———图表信息想周到————(教材P28图示)

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中三次产业构成的比较图(2010年)

[信息获取]

(1)中国的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美国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最大。

(2)一般而言,一个区域中第三产业比重越高,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由图中中国和美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可判断美国的经济水平高于中国。

(3)根据图中三次产业的构成,试判断我国未来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变化趋势。

提示:

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逐渐减少,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逐步增加,遵循着基本产业转移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特点。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可分析如下:

二、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

案例

原因

主要影响

沿海企业向

内地的迁移

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

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也会对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台湾产业向

大陆转移

大陆投资环境的改善;大陆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广东边远地

区的产业集

群效应

发达地区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缩小地区差别,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方法技巧很重要———————

产业转移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产业转移示意图往往是利用箭头的形式直接反映产业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间也不相同,往往导致产业有规律的转移。

对于产业转移示意图的判读方法可以概括如下:

(1)准确判断产业转移的方向:

首先要把握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①就地域来看,在国内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在国际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②就产业类型来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2)对比分析产业转移的因素: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做题时要判断出示意图中产业的转出地和转入地,对比各自的优势,然后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甲、乙两地某同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表,回答1~2题。

地点

年份

生产成本/元

市场平均价格/元

劳动力

2000

1

5

8

4

28

2010

1.2

6

18

6

32

2000

1

5

6

2

28

2010

1.2

6

10

3

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