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栖霞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9046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栖霞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五章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栖霞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五章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栖霞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五章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栖霞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五章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栖霞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栖霞市.docx

《第五章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栖霞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栖霞市.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栖霞市.docx

第五章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栖霞市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一条规划目的1

第二条规划依据1

第三条规划原则2

第四条规划范围2

第五条规划期限2

第二章规划内容及目标3

第六条规划内容3

第七条规划目标3

第八条规划指标3

第三章总体思路4

第九条规划思路4

第十条技术路线5

第四章总体布局5

第十一条海绵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5

第十二条海绵城市建设分区5

第十三条海绵城市功能区划6

第五章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6

第十四条海绵城市管控单元划分6

第十五条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分解6

第六章规划管控要求7

第十六条水生态系统规划7

第十七条水环境系统规划7

第十八条水安全系统规划7

第十九条水资源系统规划8

第七章近期建设8

第二十条近期建设方案8

第二十一条近期建设区域9

第二十二条建设项目9

第八章保障体系10

第二十三条组织保障10

第二十四条制度保障10

第二十五条资金保障10

第九章附则10

第二十六条成果构成10

第二十七条规划实施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5号文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6]5号)等一系列海绵城市建设文件要求,同时贯彻落实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促进栖霞市海绵城市建设有序推行,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防洪标准》(GB/50201-2014)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8、《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1、《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1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1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

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

16、《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16]50号)

17、《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试行)的通知》(建办城函[2015]635号)

18、《水利部关于印发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水规计[2015]321号)

19、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5号文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6]5号)

20、《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21、《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22、《栖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23、《栖霞市城市排水专项规划》(2010-2020)

24、《栖霞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5-2030)

25、《栖霞市“十三五”城市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

26、栖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三条规划原则

本规划的编制遵循安全为重、保护优先、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以及经济可行等原则。

第四条规划范围

与《栖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一致。

北至同三高速;南至翠屏街道办事处南侧行政边界;东部边界从黄燕底水库东向背,沿山脊线到梭子大顶,向北至南小天山顶,从金山泊子东至南天门山顶,再经西大坡山顶、围子山顶、楼顶山顶,到道村东后北行至栖霞三中西。

本次规划重点研究范围为中心城区的核心部分。

2020年栖霞城区人口规模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6平方公里;2030年栖霞城区人口规模2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5.3平方公里。

第五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规划年为2030年。

其中:

近期:

2016年~2020年

远期:

2021年~2030年

第二章规划内容及目标

第六条规划内容

本规划主要从城市现状水问题出发,重点分析城市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和水资源等方面存在问题。

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合流制问题、地下水超采问题、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新城区以目标为导向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生态保护优先,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建设新型海绵社区。

通过对现状问题的识别判断,统筹协调城市的雨洪综合管理需求,计算确定相应管控指标,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所需加强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依据。

第七条规划目标

落实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发展理念,新建区以目标为导向、已建区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完善城市雨水综合管理系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支撑“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目标的实现,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发展。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5号文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6〕5号要求:

将至少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

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第八条规划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指标包括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及实施进度五个类别14项指标,通过构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采用“绿色基础设施--灰色基础设施”、“地上空间--地下空间”和“渗蓄--缓排设施”结合的工程措施,正确处理水质与水量、分散与集中、生态与安全、景观与功能、灰色与绿色五个关系,综合实现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的多重目标。

具体指标详见表l:

表1栖霞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指标一览表

类别

指标

国家要求

目标值及要求

水生态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不低于70%

不低于75%

生态岸线恢复

达到蓝线控制要求,恢复岸线生态功能。

生态岸线恢复比例不低于60%

地下水位

年均地下水潜水位保持稳定,或下降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平均降幅低于历史同期。

优先利用地表水,涵养保护地下水,地下水作为备用水源。

城市热岛效应

热岛强度得到缓解。

明显缓解

水环境

水环境质量

不得出现黑臭现象。

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的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Ⅳ类标准;地下水水质不低于Ⅲ类标准,且优于海绵城市建设前。

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IV类标准,地下水水质不低于Ⅲ类标准,且不劣于海绵城市建设前。

城市面源污染

控制

雨水径流污染、合流制管渠溢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全面实行雨污分流制

水资源

污水再生利用率

不低于20%

不低于30%

雨水资源利用率

根据当地情况而定

3%

管网漏损率

不高于12%

不高于10%

水安全

城市暴雨内涝

灾害防治

历史积水点彻底消除或明显减少,或者在同等降雨条件下积水程度显著减轻。

城市内涝得到有效防范达到规定标准。

排水防涝标准:

有效应对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防洪标准:

达到50年一遇。

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集中式水源地达标率100%

制度建设

规划建设管控制度

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土地出让、两证一书)、建设(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蓝线、绿线划定

与保护

在城市规划中划定蓝线、绿线并制定相应管理规定。

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技术规范与

标准建设

制定较为健全、规范的技术文件,保障当地海绵城市建设顺利实施。

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投融资机制建设

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投融资、PPP管理方面的制度机制。

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绩效考核与

奖励机制

1.须建立按效果付费的绩效考评机制,与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相关的奖励机制等;2.对于政府投资建设、运行、维护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须建立与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相关的责任落实与考核机制等。

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产业化

制定促进相关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

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显示度

连片示范效应

2020年:

20%;2030年:

80%

2020年:

25%;2030年:

80%,形成整体效应。

第三章总体思路

第九条规划思路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理念、建设过程、体制机制、投融资方式、部门协助、全社会参与方面,遵循以下思路:

1、生态为本。

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

2、理念先行。

海绵城市建设与数十年灰色城乡发展模式相对应,形成反转态势,代表着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方向,是发展内容的全面创新,是在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框架内,解决生态文明如何落地、城乡发展如何转型的战略性问题。

3、统筹推进。

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

4、多元投资。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5、体制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本质上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特别是改善水生态环境。

因此,体制建设能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海绵城市建设进程的当务之急。

6、科技支撑。

由于海绵城市建设处于探索阶段,要鼓励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引导、培育新技术、新材料、新工法,形成绿色产业链,夯实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技支撑。

7、社会参与。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工程技术体系之外,政策、法律、体制、产业、人才、投融资等等因素都不能缺位。

为了营造海绵城市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对上述相关的领域进行全面的改革。

第十条技术路线

第四章总体布局

第十一条海绵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

以郭落山、翠屏山、蜈鞘山等大小山体生态控制区为主体,以沿滨湖防护林带、沿河绿化带为生态廊道,以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为补充,识别栖霞市山、水、林、田、湖自然生态要素,构建多功能、多层次的生态安全格局体系。

分析栖霞市生态敏感性。

高敏感区具有极高的生态系统功能与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对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承担着水土保持、动物栖息地保护功能,是为区域发展提供持续生态功能的最低保障,也是开发建设不可逾越的底线,应严格控制在区域内进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该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应以生态涵养和生态保育为主。

中敏感区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功能与较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对生态高敏感区起生态缓冲作用,应控制开发规模和强度。

该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应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主。

低敏感区是城市建设的主要空间,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利用道路竖向、绿地及河道空间布局,规划构建城区纵横交错、蓄排有序的海绵系统。

以缓解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

第十二条海绵城市建设分区

根据对栖霞市城市水问题的诊断,将海绵城市建设分为4个区,分别为:

合流制改造与内涝防治区;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综合提升区;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水源保护综合建设区;海绵城市综合建设区。

第十三条海绵城市功能区划

1、合流制改造与内涝防治区

结合海绵城市自然生态蓄排空间格局规划,合理建设雨水蓄排系统,实现部分区域雨水的集中调蓄利用。

完善城市排水管渠系统,合理改造现状合流制管网,并实现超标雨水截流调蓄,达到排水防涝标准。

完善滨河绿带及滨湖防护绿带人工湿地截污净化工程,实现雨水径流及合流制溢流污染的调蓄、截污净化。

2、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综合提升区

通过老旧小区整体综合改造,提升源头控制能力,新建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末端防护绿带湿地公园建设,加强河道生态整治力度,提升末端雨水截污、控污水平,消除雨水直排,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提升源头控制能力,合理实现雨水截流、调蓄、净化,削减雨水径流直排入河污染。

完善雨污水管网系统,通过源头径流控制系统、城市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蓄排系统建设,结合河道整治综合实现内涝防治高标准,同时提升末端截污净化水平,保障河道水质。

3、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水源保护综合建设区

上游山体截洪拦蓄,增加水源涵养设施,同时因地制宜,同时因地制宜的修建卵石坝,降低雨水径流的速度,减少径流冲蚀及水土流失,利用山体洼处水库调蓄雨水径流。

开发利用土地,增加雨水蓄渗,完善末端滨河湿地截污净化工程,控制雨水径流污染

4、海绵城市综合建设区

以生态保护为优先建设内容,合理划定河湖水系蓝线,应以核心目标为导向,优先落实蓝绿空间体系,保护水生态敏感区域,并通过科学组织雨水产汇流,综合利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设施,从源头、中途和末端进行系统控制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提升海绵城市建设质量,制定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面源污染控制与点源污染控制相结合、水生态保护与水环境修复相结合的技术方案。

集约开发利用土地,保障城市生态空间,合理布置城市自然调蓄、净化和排放空间,建设完善的城市雨水基础设施,有效控制地表径流。

第五章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

第十四条海绵城市管控单元划分

海绵城市管控分区根据主城区雨水系统排水分区,同时参考城区内地形高低、汇水面积大小、现状雨水管网等因素,以河道、沟渠、河流水系为边界,并充分考虑到规划编制单元的界限。

将规划区以排水分区为单位具体细分为10个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分区。

第十五条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分解

根据总体规划目标,考虑老城区、新城区改造建设难度,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按地块进行分解,详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地块指标分解图》。

第六章规划管控要求

第十六条水生态系统规划

1、生态岸线构建

河岸生态缓冲带是介于河道和河岸之间的生态过渡带,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滞洪补枯、防止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对面源污染具有阻滞作用。

为此在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应注重生态岸线的打造与修复,应尽量保留原有蜿蜒河道方式,避免“截弯取直”“三面光”以及河道暗渠化建设模式,为水生植物和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保证河道的生态功能,增强水系对周边片区地表径流的收集和净化处理能力。

2、天然水域面积保持程度

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填湖造地”规划模式,加强保护好天然沟渠、坑塘、湖泊、水系。

使得开发建设活动后天然水域面积不得少于开发前。

第十七条水环境系统规划

1、水污染防控

以点源和面源污染联合防控为主,从源头、过程、末端加强水环境污染全过程防控。

通过排水管网的配套完善、对排污口彻底改造以及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等举措,防止水体黑臭。

针对现状存在问题,本规划以点源和面源污染联合防控为主,从源头、过程、末端加强水环境污染全过程防控。

通过排水管网的配套完善、合流制管网改造、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降低对水质的污染。

2、水系连通

加强上下游水系间的连通,遏止河道功能退化,促进水系内水体交换,改善河道水质。

3、岸线整治

加强整治侵占河道的违法行为,改变河道两岸脏、乱、差的现状,加强对河道沿岸环境的整治力度。

同时,对河道两岸的建设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滨水区域,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品位。

第十八条水安全系统规划

1、防洪体系

白洋河是栖霞城区的主要泄洪河道,现状老城区段已满足50年一遇标准要求,长春湖下游段现状为20年一遇,不满足城市防洪标准要求。

白洋河的支流也是排水的重要通道,担负着区域排洪、防涝的重要作用,要求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保留。

2、排水防涝体系

结合栖霞市排水防涝规划要求:

提高内涝风险区管网建设标准,加快排水系统提标改造力度。

3、超标涝水排泄通道

以现有排水管渠作为雨水行泄通道,应定期对其清淤,且严禁城市开发压缩沟渠断面尺寸。

同时,当降雨量超过内涝防治标准时,结合栖霞地形特点及内涝分析,将电业路(霞光路-商业街、民生路(霞光路-商业街)等与白洋河垂直方向的市政路作为内涝发生时的涝水行泄通道。

第十九条水资源系统规划

1、污水再生利用

由于栖霞市属缺水地区,按总规要求再生水利用率要达到20%~30%,需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配套建设,将再生水充分利用。

规划再生水主要用于市政绿化、道路广场浇洒及工业用水。

2、雨水资源利用

改变以往快排为主的建设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将雨水滞蓄下来,既可以削减雨洪,同时有将宝贵的淡水资源加以利用。

第七章近期建设

第二十条近期建设方案

1、建筑与小区

1)直接利用

利用小型雨水桶、地下贮水池、蓄水模块等雨水储存设施,收集场地雨水后用于道路浇洒、绿化灌溉、洗车等用途。

2)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小区内绿化空间,布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树池、植被浅沟等低影响开发措施,增加雨水的调蓄、利用、净化、下渗,对场地内屋面、道路、绿地雨水进行综合利用。

2、海绵型道路

城市道路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传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内,并通过设置在绿地内的以储存、调节等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处理。

作为北方城市,为减少冬季融雪剂对绿化带内植物的影响,建议只对重要的干道喷洒融雪剂,其他如小区内道路不建议喷洒。

且对喷洒融雪剂的初期雨水做弃流处理,防止汇入绿地内。

3、海绵型绿地广场

生态型低影响开发设施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在满足景观要求的同时,对雨水水质和径流量进行控制,并对雨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4、海绵型绿地广场

水系在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塘、雨水湿地等末端调蓄设施是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建设阶段在有条件的河段应采用生态堤岸、生物浮岛、前置塘、人工湿地等处理设施,让雨水尽可能的经过前置设施处理后进入河道水系,降低径流污染负荷。

第二十一条近期建设区域

对栖霞市雨水问题进行诊断,根据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城市用地开发布局、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与道路翻新计划,确定海绵城市改造建设优先级。

据此,至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5.8平方公里,占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22.6平方公里)的25.7%;至2030年,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20.53平方公里,占2030年建设用地面积(25.3平方公里)的81.1%。

详见《海绵城市建设分期图》。

第二十二条建设项目

近期栖霞市建设示范区,项目类型主要包括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公园、海绵型道路、河道整治及管网配套建设。

详见下表。

项目类型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工程量

(公顷)

投资

(万元)

建设

周期

建筑小区

1

栖霞名郡

断接、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等

12.3

714

2016-2017

2

文水小区

断接、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等,整体景观提升

4

232.2

2017-2018

3

东山小区

透水铺装、停车场等,整体景观提升

4.2

243.7

2017-2018

4

锦绣花园

断接、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等

7.7

447

2017-2018

5

御湖名园

断接、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

7.5

435.5

2017-2018

6

大成门小区

断接、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等

9.6

557.3

2016-2017

7

工商小区

断接、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等,整体景观提升

3.4

197.4

2017-2018

8

东盛小区

断接、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等

7.4

429.6

2018-2019

9

聚魁村

断接、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等

12.3

772.1

2018-2019

10

翠屏新村

断接、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等

11.2

650.1

2018-2019

小计

4678.9

项目类型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工程量

(公顷)

投资

(万元)

建设

周期

公园绿地

1

牟氏庄园

透水铺装、生物滞留、雨水花园等

1.18

177

2019-2020

2

凤凰岭游园

多功能调蓄公园

5.3

795

2017-2018

3

翠屏公园

多功能调蓄公园

50

7500

2019-2020

4

塔山公园

多功能调蓄公园

3.67

550.5

2018-2019

5

北出口游园

多功能调蓄公园

7.9

1185

2017-2018

6

龙腾游园

多功能调蓄公园

1.9

285

2017-2018

7

龙腾广场东绿地

下凹绿地、生态树池、透水铺装

3.59

538.5

2017-2018

8

太虚宫周边绿地

下凹绿地、生态树池、透水铺装

9.1

1365

2017-2018

9

东盛御湖绿地

多功能调蓄绿地

0.41

61.5

2018-2018

10

苹果公园

多功能调蓄公园

6

3000

2018-2019

11

滨湖公园

多功能调蓄公园

10.4

5000

2019-2020

小计

20457.5

项目类型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工程量

(米)

投资

(万元)

建设

周期

 

道路管网

1

文化路道路改造

绿化、路面等

2700

1500

2016-2017

2

腾飞路排水工程(文三线~盛世路)

DN600~DN1000排水管网

860

86

2017-2018

3

跃进路排水改造(霞光路~商业街)

DN1200排水管网

625

243.8

2017-2018

4

涌泉路排水改造(霞光路~商业街)

DN1200排水管网

560

218.4

2017-2018

5

民生路排水改造(霞光路~商业街)

DN1000排水管网

500

142.5

2017-2018

6

山城路排水改造(霞光路~商业街)

DN1200排水管网

265

103.4

2017-2018

7

金岭路排水改造(霞光路~商业街)

DN1000~DN1350排水管网

600

210

2017-2018

8

电业路排水改造(霞光路~商业街)

DN1200~DN1800排水管网

890

489.5

2017-2018

9

迎祥路排水改造(庄园路~仙霞路)

DN600~DN1000雨水管网;DN400污水管网

1868

560.1

2018-2019

10

商业街排水改造(电业路~翠屏路)

DN600~DN1200雨水管网;DN600-800污水管网

1731

768.1

2017-2018

小计

4321.8

项目类型

序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