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查地理精校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986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查地理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查地理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查地理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查地理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查地理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查地理精校Word解析版.docx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查地理精校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查地理精校Word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查地理精校Word解析版.docx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查地理精校Word解析版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期中考查

高二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读我国不同地区1950~2001年湿地面积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减少面积(万公顷)

减少比例(%)

新疆湿地

142

50

玛曲湿地

20

45

滨海湿地

219

50

三江平原湿地

136

37

1.五十年代面积最大的是(  )

A.新疆湿地B.玛曲湿地C.滨海湿地D.三江平原湿地

2.调查并估算湿地面积的变化,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RS和GPSB.RS和GISC.3GS和RSD.GPS和GIS

3.下列关于湿地的功能或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三江平原多荒地,为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内陆湿地对局部气候的调节有重要意义

C.崇明东滩地处土地紧缺的上海,为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D.滨海红树林,可成为当地木材的供应地

【答案】1.C2.B3.B

【解析】

1.根据图示表格数据可知,五十年代湿地面积=减少面积÷减少比例,因此新疆湿地=142÷50%=284万公顷;同理玛曲湿地为44万公顷;滨海湿地为438万公顷;三江平原湿地约为368万公顷,因此面积最大的为滨海湿地,故答案选C项。

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RS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查湿地面积的变化;GIS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估算湿地面积变化情况。

故答案选B项。

3.三江平原多为沼泽地,应以湿地的保护为主,不能开垦为为耕地,A错误;内陆湿地能够涵养水源,对局部气候的调节有重要意义,B正确;崇明东滩为主要的海滩湿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应以保护湿地为主,不能作为城市建设用地,C错误;滨海红树林,湿地具有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不应该大量砍伐,D错误。

故答案选B。

点睛:

湿地的作用:

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控制洪水:

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保护堤岸了,防风;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保留营养物质:

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

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防止盐水入侵;提供可利用的资源;保持小气候:

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

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航运:

湿地的开阔水域为航运提供了条件,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下表为我国四地区典型农作物的分布。

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粮食作物

冬小麦

春小麦

水稻

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

棉花、花生

亚麻、甜菜

棉花、油菜

甘蔗、茶叶

 

4.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甲——东北地区B.乙——西双版纳

C.丙——珠江三角洲D.丁——台湾岛

5.有关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暖温带,两年三熟B.乙地可大力开垦湿地建设商品粮基地

C.丙地农业限制因素是低温D.丁地光热充足、黑土深厚,但水资源短缺

【答案】4.D5.A

【解析】试题分析:

4.根据表格信息分析,甲地种植冬小麦,东北地区种植的春小麦,A错。

乙地种植春小麦,应是东北地区,西双版纳位于热带,不种植亚麻、甜菜,B错。

丙地种植棉花,珠江三角洲不是棉花产区,C错。

丁地种植水稻、甘蔗、茶叶,可能是台湾岛,D对。

5.结合前面分析,甲地种植冬小麦,花生是温带油料作物,是华北地区,为暖温带,两年三熟,A对。

乙地是东北平原,应保护湿地,合理建设商品粮基地,B错。

丙地位于长江流域,热量充足,农业限制因素是洪涝灾害多,C错。

丁地适宜甘蔗种植,位于热带,光热充足,没有黑土分布,水资源丰富,D错。

【考点定位】不同区域主要农作物类型,作物熟制,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6.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北偏,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B.受南部海洋气团影响

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D.位于高气压中心

7.限制该地农业生产的重大生态问题是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

【答案】6.C7.B

【解析】试题分析:

6.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是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受西北风影响较小,因此其温度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温度,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

7.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限制农业生产的重大生态问题是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考点:

区域生态问题

下图中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

回答下列问题。

8.图中阴影可能是我国的

A.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

B.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C.平原向高原的过渡地带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过渡地带

9.图中甲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

C.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D.土壤污染严重

10.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 ②压缩农业用地 ③轮作套种 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8.A9.B10.C

【解析】

8.结合图示的经纬度和河流轮廓判断该地区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图示阴影部分大致和4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A正确;太行山一带是我国高原和平原的分界线,是二三级阶梯分界线,B错误;图示阴影部分大致为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C错误;阴影两侧内外流域的分界线是:

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段,与图示阴影部分不符合,D错误。

故答案选A。

9.图中甲地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故答案选B项。

10.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对环境压力大,①对。

压缩农业用地,有利于环境保护,②错。

轮作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不破坏环境,③错。

盲目开荒、粗放耕作,破坏环境生态,④对。

所以C对。

点睛:

我国的地理界线:

一、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一、二级阶梯界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我国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地区的界线:

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③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

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

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三、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四、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11.位于西北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与明清时代相比气候变化不足以导致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银川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湖泊变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排水造田,所以选C项。

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比。

回答下列问题。

12.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

A.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

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

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

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

13.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  )

A.耕地后备不足

B.水资源浪费严重

C.人均土地面积少

D.缺水问题突出

【答案】12.A13.D

【解析】试题分析:

12.我国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对比,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且南北差异大,北方土地多,耕地多,南方人口多,但差异较小。

对照图分析,a代表水资源总量,c代表人口。

A对,B、C、D错。

13.结合前面分析,由于北方水少,耕地多,农业用水量大,容易造成水资源短缺,缺水问题突出,D对。

北方人口较少、耕地较多,后备耕地较充足,A错。

水资源缺乏,利用率较高,B错。

地多人口较少,人均土地面积较多,C错。

考点:

读图能力,我国南北方资源配置状况及面临问题。

资源诅咒系数是一个衡量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指数值越大,资源遭受诅咒的程度越高,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并带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

读1990-2007年典型区域资源诅咒系数变化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居高不下,可能的原因有()

①产业结构单一;②经济发展缓慢;③生态环境脆弱;

④人均资源占有量高;⑤吸引外资能力弱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⑤

15.推测下列省区资源诅咒系数最低的是()

A.贵州B.上海C.内蒙古D.青海

【答案】14.D15.B

【解析】试题分析:

14.根据诅咒系数的定义结合山西的具体情况,山西省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吸引外资能力弱,导致资源诅咒系数居高不下。

15.资源诅咒系数是一个衡量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指数值越大,资源遭受诅咒的程度越高,上海诅咒系数最低。

考点:

能源资源的开发

下图是不同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变化图。

回答下列问题。

16.美国与日本相比()

A.美国早期能耗增长比日本缓慢B.美国单位GDP能耗一直高于日本

C.两国从高能耗到低能耗同步过渡D.美国能源利用率高于日本

17.目前,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持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丰富B.人口持续增长,能源紧张

C.生产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D.工业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能源

18.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

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位于()

A.大洋洲、西欧B.东欧、东南亚C.中亚、西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