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氧水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398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氧水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双氧水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双氧水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双氧水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双氧水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氧水应急预案.docx

《双氧水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氧水应急预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氧水应急预案.docx

双氧水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使用注意事项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吸入该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7]

一、硫酸锌车间基本情况:

硫酸锌车间的置换工序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会直接或间接的有所接触双氧水,根据工艺要求相应配备:

防毒口罩、浸塑手套、防酸雨鞋等劳动保护用品。

二、事故的应急处理:

1、员工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2、现场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小量泄漏:

用砂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夜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用泵转移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

三、有关救援人员电话:

总经理孟宪党

总经理助理唐柏生

办公室主任马增玲

公司安全员柴瑜

车间主任刘红

浸出工段段长李启雄

报警电话119

2.1.6双氧水的储存与灌装

双氧水的储存,应定期清洗储罐,防止杂质富集造成双氧水分解或总碳超标。

双氧水的灌装,由于外来的桶、槽车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必须在灌装前严格检查桶、槽车是否破损、洁净程度,遇到不干净的桶、槽车或可能装过碱、重金属盐类的容器,严禁灌装,同时通知库房、用户进行处理。

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2.2.1工艺处理措施总则

①当泄漏、火灾事故发生后,应按照查明泄漏部位、关闭泄漏源、转移泄漏介质、稀释泄漏介质、消防扑救、人员撤离等顺序进行。

扑救氢气、重芳烃等危险化学品火灾总的要求是:

先控制,后消灭。

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火灾发生后,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正确选择最适应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及时组织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

②扑救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

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③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

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

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

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

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

④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末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时,指挥人员必须适时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撒退命令,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⑤扑救重芳烃等易燃液体火灾时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⑥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 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

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

⑦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口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液体。

⑧消防车开赴事故现场,如关键阀门仍未关闭,专职消防人员应配合工艺操作员,根据掩护条件,着避火服进行强行关闭。

应根据事故的发展情况合理使用灭火介质,泄漏阶段主要应用雾状水对泄漏气进行驱散;火灾后主要应用柱状,雾状消防水对事故罐及邻罐进行强制冷却、灭火:

⑨当储罐排气阀或泄漏点物料喷溅猛烈、噪音刺耳、罐体震动、火焰发白时,即为爆炸前兆,现场人员必须无条件立即撤离或隐避;

1、H2O2危险设备分布情况

危险化学品贮存设施

位 号

贮存物料

容积

设计压力

设计温度

材料规格

V705

H2O2

常压

常温

不锈钢φ2400×4800×10

V702(ABC)

H2O2

常压

常温

不锈钢φ2000×6140×12

V701

H2O2

常压

常温

不锈钢φ1600×1250×8

V20501A/B

H2O2

750(总150m3)

常压

常温

不锈钢φ10000×10000×8

V20502A/B

H2O2

48(总96m3)

常压

常温

不锈钢φ3600×4800×8

现场7个双氧水罐储存量在1650吨左右,视生产销售情况而定。

成品双氧水散堆库

公司现有堆放塑料桶成品双氧水库房1个。

可堆放双氧水500吨,正常堆放量300吨。

重要设备

位 号

名称

容积

最大操作压力

量大操作温度

R20401

工作液配制釜

7m3

125℃

T20101ABC

气化塔

68m3

80℃

T20201

氧化塔

99m3

70℃

T20301

萃取塔

105m3

常压

60℃

T20302

净化塔

24m3

常压

60℃

2、事故防范

   双氧水生产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如变压吸附、氢化工序、萃取塔、酸性和碱性废工作液的管理、双氧水的储存和灌装以及化工原料的配制等。

事故防范

分析国内外双氧水装置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大部分发生在酸性和碱性废工作液的管理、工作液的配制、萃取塔、氢化工序、变压吸附和双氧水的储存与灌装,现针对管理要点进行分析。

2.1.1酸性和碱性废工作液

双氧水遇过量重金属离子、碱会造成过氧化氢剧烈分解,这是造成双氧水装置发生爆炸的原因之一。

工艺已经将系统排污中酸性排污管线和碱性排污管线彻底分离,各自进入酸性塔和碱性塔,通过分离后废水进行污水池进行处理。

2.1.2工作液的配制

蒸馏重芳烃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严防升温过快和蒸干。

配制和清洗工作液时也必须严格控制温度、PH值以及双氧水加入量等指标。

2.1.3萃取塔

萃取塔内为浓度较高的过氧化氢溶液与工作液的混合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工作液的酸度、纯水的酸度、萃取温度、苹余液中过氧化氢浓度。

开车时严防系统带碱,停车时如无特殊原因,必须将苹取塔中的过氧化氢浓度降到8%以下。

2.1.4氢化工序

氢化工序由于原料中有纯氢,尾气中的氢含量也大于70%,因此在操作中必须防止超压、超温以及V2010lC液位过低,同时随时检查P20101泵的运转情况,此处是巡回检查的重点。

开、停车时必须按规程用氮气严格置换。

运转过程中单塔再生、单塔生产时必须按规程用氮气严格置换, 同时防止v20105排空。

2.1.5变压吸附

变压吸附在开停车过程、检修后的恢复开车中必须按规程用氮气严格进行置换。

如果解吸气放空控制不当因静电点燃,或夏天被雷电击中点燃,可打开灭火蒸气管线将火扑灭。

2.1.6双氧水的储存与灌装

双氧水的储存,应定期清洗储罐,防止杂质富集造成双氧水分解或总碳超标。

双氧水的灌装,由于外来的桶、槽车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必须在灌装前严格检查桶、槽车是否破损、洁净程度,遇到不干净的桶、槽车或可能装过碱、重金属盐类的容器,严禁灌装,同时通知库房、用户进行处理。

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2.2.1工艺处理措施总则

①当泄漏、火灾事故发生后,应按照查明泄漏部位、关闭泄漏源、转移泄漏介质、稀释泄漏介质、消防扑救、人员撤离等顺序进行。

扑救氢气、重芳烃等危险化学品火灾总的要求是:

先控制,后消灭。

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火灾发生后,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正确选择最适应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及时组织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

②扑救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

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③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

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

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

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

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

④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末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时,指挥人员必须适时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撒退命令,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⑤扑救重芳烃等易燃液体火灾时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⑥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 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

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

⑦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口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液体。

⑧消防车开赴事故现场,如关键阀门仍未关闭,专职消防人员应配合工艺操作员,根据掩护条件,着避火服进行强行关闭。

应根据事故的发展情况合理使用灭火介质,泄漏阶段主要应用雾状水对泄漏气进行驱散;火灾后主要应用柱状,雾状消防水对事故罐及邻罐进行强制冷却、灭火:

⑨当储罐排气阀或泄漏点物料喷溅猛烈、噪音刺耳、罐体震动、火焰发白时,即为爆炸前兆,现场人员必须无条件立即撤离或隐避;

(2)带压堵漏的可能性与准备工作

物料贮罐下部管道、法兰、阀门泄漏,造成无法有效切断物料的情况下,如条件允许可考虑采取带压堵漏的技术措施。

其前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泄漏当量直径小于10mm;

②法兰公称直经小于300mm

③带压堵漏人员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穿防护服,使用防爆工具;

④带压堵漏的全过程均需消防雾状水喷淋保护;

⑤有周密的堵漏人员迅速撤离作业现场的可靠措施;

⑥带压堵漏的作业环境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80%(v);

⑦按公司带压堵漏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堵漏作业方案经过审批方可进行。

(3)堵截、引流、中和与稀释

由于双氧水装置所处赤水河边,堵截途径必须选择不能污染河流。

 出现重特大恶性事故的含重芳烃类消防聚水,必须引流至事故应急池,稀释后的含烃水经泵抽排至污水处理装置避免流入雨水明沟。

主要措施有隔断泄漏源,雾状水掩护,筑堤堵截,再引排至合适的安全区域四步骤。

(4)控制人员、火源

①现场戒严人员应严格控制与救援工作无关的车辆、人员进入(靠近)事故现场。

②双氧水部应按照前沿指挥部的指令,立即组织人员清理、熄灭作业区及邻近单位生产或施工的火源。

③参加抢险的车辆都必须佩戴防火罩,所有人员均不得携带火种并关闭手机、BP机,现场警戒人员负责检查和处置。

④如泄漏量过大,应立即报告市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区域火源控制工作。

⑤必要的人员撤离或人员疏散

根据前沿指挥部的请示,经指挥部总指挥下达指令或根据事态的发展,在紧急情况下,由前沿指挥部指挥下达命令,人员疏散小组立即通知有关单位组织现场人员撤离;同时迅速向上风向沿撤离路线设置明显标志,保障疏散通道畅通,引导人员快速、有序地通过疏散通道,撤出危险区域。

2.2.2控制措施

2.2.2.1较大泄漏未着火

(1)发现泄漏险情后,应立即报警、并通知调度;

(2)参战人员应佩戴防护器具,着防护服,做好自我保护工作:

(3)若是罐体上部阀、管泄漏,应立即用消防水喷淋稀释保护,利用根部阀管,启动泵,进行倒罐处理;同时关闭地沟到排污总管阀,将泄漏液引入事故槽。

(4)若是在罐根部阀门处大量泄漏,应立即穿戴防护器具在消防水的掩护下强行关闭阀门;

(5)若是贮罐根部泄漏,强行关阀有困难或泄漏点在根部阀与罐体之间,此时应在消防水幕掩护的同时,采取向泄漏点缠绕擦布等措施,减少泄漏量,便于组织抢修;

(6)在泄漏未消除前,应加强周围警戒,禁止车辆通行,作业时要使用铜质工具,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防止发生火灾爆炸。

2.2.2.2泄漏已起火

(1)在没有切断气源的情况下,不能立即灭火,应采取多方面的喷淋,消防冷却保护。

(2)若是在阀门根部大量泄漏起火时,应立即用消防水炮进行冷却掩护,消防员应配合操作工穿避火服进行强行关阀;

(3)在关阀难以实现或泄漏点在根部阀与罐体之间,此时可采取向罐内顶水的办法,减少泄漏量:

(4)如关闭阀门或顶水措施成功,泄漏点得到有效控制,用干粉、水流灭火,火势扑灭后,密切注意环境可燃气体浓度,持续控制一切火源;

(5)火势过大,可在控制火势冷却措施保护下,用蒸汽、氮气将气态介质稀释。

(6)若是罐区上部阀管发生泄漏着火,应采取下部倒罐的办法,对上部火势进行控制、冷却使其稳定燃烧,并关闭有险情罐与相邻罐的连通阀,冷却保护有险罐与相邻罐。

2.2.2.3已发生爆炸

(1)发现爆炸后,应立即报警、并通知调度及安环处;

(2)根据爆炸后现场的具体情况,组织对未爆炸的贮罐进行冷却保护;

(3)对燃烧的部位进行冷却,掩护清场、扫除外围;

(4)采取切断物料并经确认后再进行灭火,防止发生二次爆炸;

(5)加强对周边环境可燃气体浓度监测;

(6)加强观察,注意保护现场人员安全,必要时及时组织人员撤离。

事故处理实施方案

2.3.1双氧水贮罐发生泄漏的紧急处理。

2.3.1.1尽快转移泄漏贮罐的双氧水。

(如)VA或B泄漏时,罐内双氧水可转往相反方面V205010或A,或转往V20502AB、V20503、V20504A、B、C以及纸业双氧水贮罐。

V20502A/B可转往V501A、B或相反方向V20502B/B、V20503、V20504A、B、C,可转往V20501、V20502。

2.3.1.2泄漏量转小时可用大量消防水冲洗稀释后排入地下事故贮槽,再经污水处理排放。

2.3.1.3当双氧水泄漏量大,给现场人员造成威胁时,关闭事故围堰大阀,现场人员迅速撤离泄漏区、隔离现场,严禁无关人员出入,及时报告相关单位和部门。

2.3.2当双氧水贮罐及桶装双氧水发生大量分解的应急处理。

2.3.1加入稳定剂及磷酸(食品级),

2.3.2用纯水水稀释至不分解。

2.3.3若未能缓解,则排放,用大量水对双氧水稀释减缓分解并转入事故应急池(含股份公司应急池)。

2.3.3配制釜(R20401、R603)发生燃烧时的应急处理。

2.3.3.1立即切断电源,停止R20401搅拌,疏散无关人员至安全地带。

2.3.3.2注意切断与相邻危险源的连接,不能随意排放,防止火势蔓延。

2.3.3.3灭火人员带氧呼吸器进行灭火,快速打开进配制釜的氮气或纯水隔断容器内有机物燃烧,防止事故扩大。

2.3.4氧化塔或萃取塔内双氧水剧烈分解的事故处理。

2.3.4.1严密监护工艺参数变化情况,以及氧化塔排污情况等,若出现萃取塔塔顶跑工作液并且塔温急剧上升,可判断为萃取塔,出现大量双氧水分解。

2.3.4.2系统作紧急停车(通常之前已停车)。

2.3.4.3及时全开氧化塔放空阀,同时将塔内工作液通过导淋排入污水池再转入地下事故贮槽,注意关阴井大阀,停车后后处理碱性污水暂时停止排放,防止污水池内双氧水大量分解,氧化液贮槽要及时排污。

2.3.4.4用消防水给塔降温。

2.3.4.5塔压力增加时,紧急疏散公司及公司周围人员立即撤离现场,如反应加剧,塔压力不断升高不能控制时,所有人员必须撤离现场。

2.3.4.6萃取塔当反应不是很剧烈时,除了停止进料,同时大量加入磷酸,迅速排放双氧水经环形地沟至地下事故槽,必要时砸烂萃取塔视镜泄压,避免压力升高发生爆炸。

2.3.5萃取塔积料严重,界面高,萃余上升的处理。

2.3.5.1密切监视萃取塔界面,V20302带水情况,碱塔界面,后处理排污情况,萃余超过L按规定加强分析取样频率。

2.3.5.2萃取塔界面超过70%,V20302必须专人负责排水,同时适当做工艺调整,减小循环量,提高萃取塔温度加大进、出水等,加强后处理排污,避免碱带入后系统毒化融媒和氧化降解。

2.3.5.3若萃余严重偏高,后处理严重带碱,系统作紧急停车处理。

2.3.5.4后处理开始带碱后,白土床排污不能进回收罐改为直接进污水池,并注意污水池情况。

污水池液后高可通过自吸泵转往地下事故贮槽。

3、一般双氧水设备或泄漏事故处理程序

当发现双氧水设备或双氧水罐泄漏,当班班长立即向值班调度和车间领导报告事故情况。

班长在控制室指挥调整工况和观察事态变化情况,发生较大事故(无法从工艺检修),即进行减负荷或按照车间停车方案处理。

副班长及操作人员在现场操作观察,随时把情况返回总控室,提供决策。

现场事故需要进行抢救工作,在班长指令下(公司领导不在情况下)岗位人员必须佩戴好氧气呼吸器,切断事故源,调整好压力、温度、流量、液位,防止事故或二次事故发生。

其它岗位操作人员做好岗位工作,听从班长指挥,参加事故处理工作,做好受伤人员抢救工作。

4、重大设备事故及双氧水泄漏事故处理程序

当班人员立即通知值班调度和车间领导,工艺技术员、班员立即赶到现场,由在场的最高指挥官,指挥抢险排除事故工作。

事故发生时在总控指挥抢险的班长立即联系值班调度。

由调度通知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领导以及相关单位领导到达事故现场协调相关事宜。

对抢险抢修的事故进行有效的抢救方案,后勤保障。

公司应急队按程序执行指挥的决定。

各职能部门按前面方案各自到位做了抢险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