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大 海 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278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 大 海 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六单元 大 海 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六单元 大 海 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六单元 大 海 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六单元 大 海 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大 海 边.docx

《第六单元 大 海 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大 海 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单元 大 海 边.docx

第六单元大海边

第六单元大海边

_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知道小括号,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经历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及其它计算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切实学好。

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笔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难点: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四、教材编写特点:

1.以海边活动为素材,主题鲜明有趣。

本单元借助孩子们喜欢的捉螃蟹、摆贝壳、参观水族馆、游览标本馆、购买海洋纪念品等一系列海边活动的素材,使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始终体验着大海的魅力,激发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对数学知识主动探索的兴趣。

这一编排再一次体现了教材由“故事串”引发“问题串”的特点,把计算教学和实际应用自然的结合到一起。

2、重视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本单元的计算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在探索100以内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估算、口算、笔算都成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拓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空间。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素材选取有趣广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练习的设计既有连一连、填一填、辨对错等书面完成的形式,也有摆一摆、小游戏、讲数学故事等数学活动的形式。

采用的素材也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涉及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动物世界、童话故事、手工劳动等。

活泼而科学的练习设计,会让学生在巩固计算技能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计算的目的,享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本单元设有五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小朋友在礁石边捉小虾小蟹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并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第二个信息窗,根据小朋友在海边用贝壳摆轮船、帆船、海鸥等信息,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

第三个信息窗,通过学生参观水族馆,看到两个鱼缸中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鱼,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第四个信息窗,围绕参观标本馆的主题,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

第五个信息窗五创设了妈妈带孩子去买纪念品的情境,学习加减混合运算,认识小括号,学习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五、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小朋友在大海边活动的不同情境所形成的“情境串”,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组成本单元具有逻辑联系的“问题串”。

促使学生不仅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构建起完整的认知结构。

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情景图众多的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单纯的计算教学,让学生体会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2、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培养儿童自信心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

在教学口算和笔算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学生探索出的多种计算方法中,哪一种更合理更科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计算中体会和比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

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

3、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运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进行直观操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

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计算速度不宜提过高和过于统一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热情的帮助和鼓励,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采用多样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多样的练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练习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练习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本单元建议课时数:

17课时。

第一课时大海边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7页,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自主练习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初步学会估算的方法。

2、经历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3、体验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

那肯定喜欢到海边去玩。

对吧?

海边还有可爱的小虾和小螃蟹呢,想不想去看看它们?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天空中有多少海鸥?

他们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沙滩上有多少只小螃蟹?

他们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

他们捉的虾多还是螃蟹多?

螃蟹和虾一共捉了多少只?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

师:

你能用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一共有多少只小虾?

”这个问题吗?

自己试试看?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关注学生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各小组选代表发言,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先算26+10=36,再算36+2=38。

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

用竖式计算,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自主探索“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

”的算法。

师:

刚才我们解决了“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的问题,那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小朋友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吗?

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并将课本上的竖式填写完整,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法用竖式来计算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小亮和洋洋搭积木,小亮搭了25块,洋洋搭了34块,你能算出他俩一共搭了多少块积木吗?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帮助小壁虎。

(自主练习第3题)

小朋友再动物医院了看见几只断了尾巴的小壁虎,你能帮助他们接上自己的尾巴吗?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到展示台前展示。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五、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算法。

2、培养学生根据信息图选择,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大海边的信息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看看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需要用到我们学过的知识,好吗?

二、自主练习。

1、第5题是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的题目,先让学生看图编一个包含数学信息的小故事,然后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第4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方法,交流时,说一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计算的。

3、第6题是一道开放题,可充分利用图中的物品让学生任选两种自己喜欢的东西,算算需要多少钱。

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自己买东西的情况。

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购物的数学游戏。

4、第7题是学生动手操作的题。

图中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三角形。

练习时,可让学生用这些图形摆成一个图案,再自主地进行拼摆,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对于一些漂亮的对称摆的形式,教师要特别给以表扬,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对称美。

5、第8题是一道星号题,引导学生找规律填空。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不作为统一要求。

第一组的规律是每一横行两边的数之和等于中间的数;第二组的规律是从第二行起,每一个数(每行两边的1除外)等于上一行左上方和右上方两数之和。

在探索规律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数学的形式美。

三、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大海边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信息窗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窗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大海边我们已经知道小朋友捡了许多小虾和小螃蟹,想不想再到大海边去玩?

恰好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海边玩呢,你们看,他们玩的多开心!

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图上有哪些信息?

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摆轮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2、摆海鸥比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3、摆海鸥比轮船少用几个贝壳?

4、摆轮船和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5、摆海鸥和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有些问题可直接口答,有些教难的问题放在问题口袋中,以后解决,与两位数减法有关的知识师生共同关注。

二、解决问题

1、解决“摆轮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的问题。

学生列式为:

47-32=

合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间交流,可能出现以下算法;

(1)口算;

(2)列竖式。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师: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算法,你们真爱动脑筋,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呢?

为什么?

2、学生独立解决“摆海鸥比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的问题。

交流自己的算法。

3.引出课题。

师:

咱们今天学的减法的计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

三、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的第3题,帮小鸟找家,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爱心。

四、课堂小结

五、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大海边两位数的减法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的自主练习1、2、3、5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在海边玩贝壳的时候,我们又学了哪些本领?

今天咱们在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更努力,学的本领更大。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这是一道先估一估再计算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估计第二层和第三层有多少本书,然后让学生交流估和结果和方法。

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要注意渗透估计的方法和策略,即根据第一层有12本书为标准,估计出第二层大约有24本,第三层大约有48本书。

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估计的结果提出有关加法或减法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先估一估,再进行计算。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选择自己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

3、自主练习第4题是一道推理计算题。

它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加减法计算,又沟通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最后一道题目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

教师在引导时,不但要关注学生答案是否正确,更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体验数学思考的乐趣。

4、第5题是根据小熊吃香蕉的连环画编一个数学故事。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编出有趣的数学故事,提出问题并解决。

对学生的评价注意多角度,既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得当,也要关注到学生的表达是否生动完整等方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堂小结

四、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

大海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情境图的信息是开放的,根据问题选择所需要的信息。

2、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第6题

这是一个包含着乌龟、小螃蟹等多个信息的综合情景图。

练习时,要先让学生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引导学生选择相关信息来解决问题。

二、“聪明小屋”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

本题可让学生先写一写,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本题的答案是“15个”。

三、课堂小结

四、教后反思

第六课时

参观水族馆——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笔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54页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经历100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具盒、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去过水族馆吗?

老师也去过,真是太有趣了!

我还拍了许多漂亮的照片想看吗?

(出示挂图)。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你发现了什么?

(左边的鱼缸有红鱼和黄鱼),你还发现了什么?

(右边的鱼缸有黄鱼和蓝鱼)。

2、出示统计表格,提出问题。

我分别把两部分鱼作了一下统计(出示左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根据生答,师板书:

左边鱼缸有多少条金鱼?

右边鱼缸有多少条鱼?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那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谁来列算式?

(生答师板书算式)

14+28=()(条)

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办法来算出得数?

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

我们是用小棒摆出来的。

(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4根加8根得到12根,把10根捆成一捆,再和原来的3捆加在一起。

生:

我们是列竖式来计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并详细讲解4加8的进位在竖式中的表示方法,有学生可能从个位加起,也可能有学生从十位加起,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下从哪边开始好一些,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那么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请用你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第二个问题:

右边鱼缸有多少条鱼?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师:

谁愿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你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使学生经历算法优化的过程)

(3)老师也喜欢用列竖式的方法。

不过在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三、自主练习。

(1)课本56页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根据图意编出数学故事,并解答。

(2)课本56页自主练习第2题。

直接写得数,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56页的自主练习第3题、57页的第6题、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经历算法多样化,算法自优化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去了水族馆,我们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巩固一下。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前两道题可以找两生到黑板上做题,后四道让学生独立做题,注意要在横式下面列出竖式做笔算,最后还要把得数写在横式的等号后面。

2、自主练习第4题,火金睛辩对错。

师: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火眼金睛看一看这三道题对吗?

不对错在什么地方?

你能告诉大家吗?

3、自主练习第5题是连线题,呈现的是大章鱼捉小章鱼的画面。

练习时,除让学生了解题意并正确的解答外,还可以介绍有关章鱼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4、自主练习第6题呈现的是给希望小学捐书的数量统计表。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会正确地观察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

如一班捐了多少本书?

二班捐了多少本书?

等。

要以变换不同的方式,如可以同桌两人合作,我提问题人你来做,再交换进行,最后看两人共提出并解决了多少问题。

总之,要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

如果学生提出了有关退位减法和混合运算的问题,可以放在问题口袋里,待学习了之后再解决。

表中渗透了统计的思想,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教育。

5、聪明小屋,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选择。

该题渗透了代数思想,可以以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本题有8种填法,小猫代表的数可以是1、2、3、4、5、6、7或8小猪代表的数依次是8、7、6、5、4、3、2、1。

如果有的学生说到0或9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不能是0。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哪些填法,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总结思考方法;怎样想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使学生逐渐学生学会有序地思考。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58页信息窗4,自主练习1、2题58页——60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察情境图,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挂图)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到了水族馆,这里可大了,今天我们到它的标本馆看一下好吗?

看看在这里你能发现什么?

能提出什么问题?

能解决什么问题?

2、整理信息

师:

谁来做解说员给大家介绍下这些海洋生物标本好吗?

3、提出问题

师:

通过解说员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海洋生物标本,那么根据你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1)水族馆里的鱼类标本比虾类多几种?

(2)虾类标本比贝类标本少种?

(3)虾类和鱼类共有多少种?

(4)………………

等很多种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师:

同学们真是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水族馆里的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谁来列出算式?

(根据生答,教师板书:

72-56=(种))

师:

到底多多少种呢?

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觉这个问题呢?

小组合作开始吧!

三、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

我们是口算的…………

生:

我们是用小棒摆出来的。

(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2个减6个不够减,要把7捆解开变成10根,再和原来的2根加在一起12根从这里面去掉6,注意原来的7捆要变成6捆,)

生:

我们是列竖式来计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并详细讲解2减6的退位减在竖式中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那么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请用你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第二个问题:

虾类标本比贝类标本少几种?

(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及其道理。

(3)师:

谁愿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你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使学生经历算法优化的过程)

(4)老师也喜欢用列竖式的方法。

不过在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个位不够减速,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四、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比寿命。

引导学生根据其中的数据提出“大象的寿命比骆驼长多少”等类问题,列出算式并注意交流算法。

如果有的学生提出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明求两种动物的寿命和是没有意义的。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其它动物的有关信息,提出比较寿命长短的问题,进行拓展练习,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又巩固所学生知识。

2、自主练习第2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再一次让学生经历算法自我优化的过程)

42+1950-3864-46

55-2691-6270-35

34+1229+862+26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反思:

第九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减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60页——61页第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的笔算方法。

2、经历算法自优化的过程。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我们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把得数是48的涂红色,得数是35的涂绿色。

然后集体计正。

2、自主练习第4题。

花儿笑了。

将得数相同的算式进行连线的题。

通过水滴浇花的有趣的练习形,进行笔算和口算的综合练习。

练习时要将每个算式的得数算出来。

师:

风儿送来了小水滴,小水滴飘向美丽花朋友,你能帮小水滴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自主练习第5题。

小红跳了多少下?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

根据图中小朋友跳绳的的情况,让学生获取需要的信息提出问题再解决。

在教学时要注意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合适的信息,提出相关的问题,其次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此外教师可根据实际,将此题变成一个课外的实践活,在学生活动中获取自己身边的,现实的数学信息,进而能提出问题并解决。

4、自主练习第6题。

口算题。

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订正。

5、自主练习第7题。

说说你想怎么往后摆。

这是一个照图形规律排列的题目。

该题的规律比较开放,可以按“一只小猫,一只老鼠,一只小猫,两只老鼠,一只小猫,三只老鼠,的规律排列,也可以按“一只小猫,一只老鼠,一只小猫,两只老鼠,一只小猫,一只老鼠,一只小猫,两只老鼠的规律排列。

学生可能还会有不同的规律排列,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可以给予肯定。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的混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62页自主练习第8题、聪明小屋等习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练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的笔算方法。

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