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秭归二中届高三九月份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804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秭归二中届高三九月份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秭归二中届高三九月份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秭归二中届高三九月份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秭归二中届高三九月份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秭归二中届高三九月份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秭归二中届高三九月份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湖北省秭归二中届高三九月份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秭归二中届高三九月份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秭归二中届高三九月份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湖北省秭归二中届高三九月份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秭归二中高三九月份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

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正好体现的是宗法制度,排除C。

商周时期的文字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A。

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用,一是“纳(内)、入”,即盛装物件;一是“设”即陈设布列。

青铜器的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排除D。

抓住关键信息“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正好体现了历史传承的作用。

选B。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

2.周代分封制是“本大而末小”,“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以构成“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等君臣隶属关系。

据材料可知

A.周代国家地方自治政权普遍建立

B.王权至上、强本弱末是根本原则

C.分封地域覆盖了中华民族发祥地

D.受封诸侯有“以供王职”等义务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而没有强调地方自治政权的普遍建立,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本大而末小”‘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等君臣隶属关系”可知题干重在强调分封制,王权至上,等级森严、强本弱末的根本原则,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分封制的覆,盖范围,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下的隶属关系及等级秩序,而没有明确受封诸侯的义务具体是什么,故D项错误。

3.西周时分封设爵位五等,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等级依次递减。

战国时秦国则设爵位二十等,平民也可因军功封爵,有爵位者按等级享受不同待遇。

这一变化说明秦国

A.分封制进一步发展和细化

B.平民可因军功而成为世袭贵族

C.封爵制成功瓦解了分封制

D.社会等级日益固化且层次复杂

【答案】C

【解析】

题干中关键信息是战国时期,出现了“平民也可因军功封爵,有爵位者按等级享受不同待遇”的现象,表明不一定是贵族出身的人才可以受爵,普通人也可以拥有爵禄,说明封爵制成功瓦解了分封制,打破了贵族对官职的垄断,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的发展,A不正确;材料所述为平民可以因军功授爵,并不是说其能转化为世袭的贵族,B不正确;材料所述现象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不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考查学生有效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战国时期,出现了“平民也可因军功封爵,有爵位者按等级享受不同待遇”的现象。

4.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

这一调整说明

A.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拓

B.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

C.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

D.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区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经济繁盛,故人口增加,地方事务增多,需要再分新郡进行管理,故C正确;以上地区并不是秦朝边疆地区,故A错误;设新郡与消灭六国反叛势力无关,故B错误;以上地区也不全是南方地区,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秦朝再分新郡进行管理的原因,学生要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从中得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理范围,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与地方管理的关系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史记》记载: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清代赵翼也说道:

“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

”汉代此用人机制

A.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C.削弱了汉宗室贵族的势力

D.使皇权受到外朝控制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外戚专权,进而削弱了汉宗室贵族的势力,故选C;使皇权受到外朝控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皆与史实不符,排除A,B。

6.东汉顺帝之前乡举里选,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汉顺帝时规定,被举荐者来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要被“黜落”。

这一规定

A.确立了分科考试的录取方式B.否定了重视德行的选拔标准

C.根除了察举制官士勾结弊端D.打击了豪强把持官场的特权

【答案】D

【解析】

确立了分科考试的录取方式是隋文帝时期,A错误;材料是对察举选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没有否定重视德行的选材标准,排除B;材料的做法只能逐渐减少这种勾结的弊端,但不能根除,C错误;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这就导致了对被荐者与荐者之间容易勾结的弊端,通过考试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打击了地方把持官场的势力,故D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被举荐者来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要被‘黜落’”,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7.宋代苏轼曾尖锐地指出:

“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缺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

”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于

A.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

B.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

C.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

D.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答案】C

【解析】

宋代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通过增设职位、分化事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

材料中的“率一官而三人共之”“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

故答案为C项。

这种现象是宋代政策带来的后果,排除A项;B、D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8.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

A.国家机构日益膨胀

B.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C.行政效率不断下降

D.“冗官”问题由来已久

【答案】A

【解析】

【详解】表格显示从西汉到清朝官员和民众比例是逐渐减小,说明官员的机构逐渐增大,国家机构的日益膨胀,故A正确;表格体现不出阶级矛盾信息,故B错误;行政效率和官民比例信息不符合,故C错误;冗官问题是北宋时期比较明显,不是由来已久,故D错误。

9.宣德八年(1433年),提升安南(今越南)州土巡检李保担任州判官,成为当地土司官。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石南龙州(今四川青川等)土知府段龙死,养子段进忠杀死段龙儿子段嘉龙,自任土知府,朝廷派兵镇压并在此地改设流官。

以下对明朝做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因地制宜,保持西南地区稳定

B.改土归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统筹全局,推进西南社会进步

D.先设后废,扼制地方武装增长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论是设立土司还是改土归流,都是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保持西南地区稳定,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错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为明朝做法是加强统治而非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做法是加强统治而非统筹全局推进西南社会进步,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做法不仅仅是扼制武装增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对于土司制度以及改土归流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0.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

“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

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

”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

材料反映清朝

A.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

B.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

C.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

D.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孔毓璞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体现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同时也反映出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A项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军机处设立的相关信息,排除B。

题干没有涉及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相关信息,排除C。

题干信息体现地方官员获得密奏之权,无法体现地方实力的加强,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11.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

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

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

这表明古代雅典

A.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

B.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

C.重视缓和公民财富不平等的矛盾

D.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

【答案】C

【解析】

根据“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这种制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缓解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稳定城邦秩序,故C正确;A中“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表述夸大其词,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排除B;在奴隶社会的雅典,社会阶级对立不可能消除,D表述过于绝对,错误。

12.最初,罗马法中“公共犯罪行为”主要包括谋杀、烧毁庄稼、搬运界石、叛逆等有限的几种,到了4世纪则增加了拐卖人口,选举舞弊、贪污、囤积居奇粮食等新内容。

这表明罗马法

A.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B.法律体系逐渐完备

C.法条的应用具有灵活性

D.注重维护社会稳定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公共犯罪行为”主要包括谋杀、烧毁庄稼、搬运界石、叛逆等”“增加了拐卖人口,选举舞弊、贪污、囤积居奇粮食等新内容”中可以看出,“公共犯罪行为”不断增加新内容,可以更好的维护社会和经济的稳定,这也体现了罗马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罗马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故A项排除;材料只强调了“公共犯罪行为”的增加,没有体现整个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应用的灵活,故BC项排除。

13.下图是18世纪后期英国铜版画漫画(英国“快乐”与法国“惨况”的对比)。

(法国是“战争的诅咒”,英国是“和平的祝福”)。

该漫画表明

A.英国工业革命进程领先于法国

B.肯定英国政治势力间的“妥协”

C.英国社会生活水平远高于法国

D.反对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中时间“18世纪后期”可知,当时的法国处于大革命时期,政局动荡,而当时的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社会稳定。

作者企图通过漫画肯定英国政治势力间的“妥协”,因为正是这种“妥协”带来了英国政局的平稳过渡。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政治的“妥协”、法国大革命。

14.19世纪50年代卡尔霍恩提出以一致多数取代联邦宪法中的简单多数从而赋予南方以绝对否决权,以双元首制保障南方的特别利益,形成联邦行政权的内部平衡。

如此,则美国将从历史时间的1787年倒退回1781年,这遭到林肯的坚决抵制。

林肯反对的原因是其

A.可能导致美国联邦的和平解体

B.违背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C.维护了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制

D.需要对1787年的宪法进行全面修订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卡尔霍恩主张重建联邦行政权的内部平衡,会使美国由联邦制退回到邦联制,故遭到林肯的坚决反对,故A项正确。

林肯反对卡尔霍恩的主张,主要是为了维护联邦制,维护国家统一,而不是涉及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B。

卡尔霍恩的主张有利于维护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