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如何评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7405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为教师如何评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作为教师如何评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作为教师如何评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作为教师如何评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作为教师如何评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为教师如何评课.docx

《作为教师如何评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为教师如何评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为教师如何评课.docx

作为教师如何评课

作为教师如何评课

近几个月来,我们在赵校长的带领下,听了几十位老师的课改常态课。

这些课形式各异,各有风采,有“学案”式的,有“导学”式的,有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的“先教后练,整理总结”,当然还有传统式,以讲授为主等等。

不管是怎样的模式,老师们都是认真对待的,都是下了一番功夫准备的,这一点值得我们肯定。

如何评价这些课?

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今天我就和诸位老师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对一堂课的评价,虽然没有一个完全公认的标准,但是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我们还是可以得到一些启示的。

一、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

1.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一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2)是促进教师成长;(3)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

2.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1)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

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组成的。

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上述“三维”恰好是三角形的三条边,任何一边得不到重视,这个三角形就“不对称”,“不平衡”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关系,反映了三个目标不可分割,缺少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一节课就不完整了。

有的说:

有一条边其实就是虚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实,在课堂内容中,随时都可以提取一些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比如,我们可以讲中国制造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是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每秒运算速度为2500万亿次,比美国最快的计算速率多出46%。

“天河一号”运算一秒,相当于中国13亿人88年的运算量。

还有中国的高速铁路速率第一,里程数第一,号称中国速度,这样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怎样挖掘课本内的素材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比较难了。

上星期我们听了几位语文老师的同一节课,《金岳霖先生》,金先生是清华大学的一位逻辑学教授,是个特别有趣的老头,各位老师都从细节上引导学生认识了金先生的有趣,体现了细节之美。

司玉仙老师讲这节课时,她还从金先生对林徽茵的苦恋情节中看到了金先生身上的“孤往”精神,为了一个目标专一执着,不渝不悔,特别是这一精神反映在他的学术态度上。

逻辑学在当时是枯燥寂寞的学科,金先生能坚持研究,开创了中国逻辑学的先河,他的孤往精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

通过课堂教学主要解决学生的“爱学”、“会学”、“善学”三方面的问题。

有的老师教的课,学生就“爱学”,这除了有“亲其师、信其道”的方面外,他的科学的教学方法等也是使学生“爱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听了焦宇先老师的物理课,是在一个高一慢班上的习题课,她设置的教学程序能始终让学生处于积极地活跃状态,师生配合默契,交往自然,课改力度大,方法好,学生学的轻松。

(3)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以学论教”、“以学评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那么这个教学效果,就是看学生的“学”的效果,学习的收获,即学生有没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收获。

所以,观课评课应看学生学习状况和学生反应、知识生成能力的整个过程,而不是看教师如何表演,同时教师的课堂设计应该是从学生角度、学生学的角度进行设计。

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的课堂,一看就能看出学生反应积极,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课堂,一看就做作,学生反应不敏感,答非所问。

----根据以上理念可制定一节好课的标准。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果的课

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效果的,初步的效果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在这过程中他产生了积极的、良好的情感体验(可能他很完整地回答了一个问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产生了这种体验),这样三维目标就达成了。

换句话说:

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效果,小变化有小效果,大变化有大效果。

效果佳,是一堂好课的标志,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

有效率的课我认为应该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容量大,单位时间里解决的问题多。

我们听过的一些课,知识容量大,但课堂组织得却很轻松(如张新年老师的《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5页多的课本内容,在她的组织学习下很“轻松”地完成了。

她的课看似轻松,实有效率,轻松表现为:

指导有方、点拨到位、游刃有余;效率表现为:

学生学到了这种课的思路,且能用这种思路解题了。

二是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有事可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是一节充实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也是平实的课

咱们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影响太深,一旦说有人听课,就准备一些表演性的东西,搭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如组织学生进行没有实质意义的“参与”,浪费了宝贵的40分钟里的时间,当然不会有高的效率。

所以,不管是谁在你教室里,哪怕都是专家,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学生上课的,不是给听课人上课的,你是为解决你上节没有完成的目标而上课的,不是为了听课人设立目标而上课的,要“无他人”,心中只有学生,紧紧围绕这一节的目标进行组织教学,这样的课就很平实。

在我们听过的语文组的几位老师,当时正讲期中考试的试卷,就是很常态很平实的课。

孙永峰老师的课受到了一致好评,他讲试卷时用的题目是“研答案,悟方法”,他不管谁在教室听课都是按照他预先设置的思路来讲评,既平实又大气。

当然,好课的标准不止这些还有很多。

4.一节好课是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就是说,教材是你从学生学习角度,从容易接受的角度进行了加工取舍、融会贯通了,设计的问题是实质性、重点性、具体性问题,是依据学生知识和能力有坡度的设计,并且能通过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大而空、不着边际、学生无法下手的问题。

大而空的问题出现,或不该问而问的问题都是没有从学生角度去想,这样的课肯定不是好课,也不是高效课。

三、根据上述标准确定评课的内容

1.评课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把评课的重点放在“评学”上面。

(1)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2)要把评课的重点从传统的“评教”转到“评学”上面,以此促进我们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3)要把评课的关注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方面上面,转到如何针对学习差异进行因人施教(不同于因材施教)。

2.评课的内容

(1)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高平一中教师听课“2+2+2”反馈表中的第一项就是评教学目标。

它的内容是:

教学目标设置科学合理,内容范围和难度符合学生实际和准备度。

我们在评价时,不仅要看这堂课目标是否科学合理,还要从达成目标来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2)评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

因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作出评价。

教学程序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评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决定一节课的质量高低,要达到教学思路清晰,首先教师要想清楚学生做需要什么(重点)、学生的困难在什么地方、我怎样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注意是“帮助”而不是“告诉”。

打个比方,教学思路就像是你要到某个地方去,首先你要考虑起点是哪儿,路途中会遇到什么人或什么地方转车,遇到生人说些什么,遇到熟人说些什么,遇到陌生的地方可能还要问问道怎么走,可能就需要别人帮助,别人帮助的方面正好是学生需要老师帮助的方面。

其次,考虑到达终点。

到终点位置可能有各种方式,可能坐汽车,可能坐火车,可能乘飞机,也可能自己驾车,这就是教学方式,能够自己驾车的地方就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地方。

这些方面考虑清楚了,教学思路就清晰了,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

平时听课,有时会看到上同样的课,有些老师上的好,有的效果差些,很大的区别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

当然评思路,也要看教师思路的设计有没有独创性,能不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给听课教师有新的感悟(原来这节课还能这样上)。

b.看课堂结构安排

课程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式步骤,它是教学思路的直接反映,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

可见课堂结构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

(a)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b)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的授课重点。

一般来说,课堂时间以40分钟计,教师不应超过20分钟,应把大量时间用在学生思考问题、理解文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方面,特殊情况另定。

①可计算一节课讲与练的时间搭配是否合理。

②可计算非教学时间:

看一看课堂上教师有没有浪费时间的现象,有没有无效率的小组活动,在听过的常态课中,就有老师在黑板上抄题占用很长时间的现象。

(3)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的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评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①看是不是符合实际,量体裁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我们常说的,是指教学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符合自身实际。

有的时候,为了准备一节课,下载一节课的教案自己用,你照搬肯定这节课是讲不好的。

②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况且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也就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科的课,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学科的课也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这一节数学课,必须靠老师的深挖才能搞透,而有些数学课通过“导学式”就可以让学生完成。

所以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是否在方法多样化上下一番功夫,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教常新,超凡脱俗。

期中考试前听了程丽的一节习题课,她的方法和别的老师就不一样,她设计成以组为单位,一个组出题,另一些组抢答,对的得分错的扣分,有争议的问题老师讲评,各组竞争很激烈。

同样是习题课,方法多样,方法好的还有数学的郭晋莲,语文的崔俊英、常霞,历史的邵云霞、杨静波等。

③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它为各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

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应不断改变。

评课要评教师是否适时地、适当地使用了投影仪、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我校十分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投入,这一学期每个教室更换了电脑,调整了屏幕位置,就是为了老师方便使用。

(4)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反映教师教学基本素质的方面很多,如:

板书、教态、语言、组织等方面。

教师一上来,一个活泼、明快,或仪表端庄、举止从容的教态,首先能感染学生,又加上热爱学生、态度热情,学生就愿意上你的课。

其次教室的课堂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尽量说普通话,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

其次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我们在听赵寒老师的一节习题课时,她的语言干脆,富有激情,词语也很丰富,如比较MnO4与时,说“长得差不多”,讲碳酸钙的溶解与生成说“钟乳石搬家”等,总之,一些用语让学生听起来新鲜,能建立联想。

孟晓微的课态度明快积极,对学生富有感染力。

(5)评能力培养

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情况,可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多方面思考,在数学教学中,像“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

是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如化学实验中通过观察,独立作出回答等。

能力培养明显的课有唐土生、袁巧玲、栗素英、段卫霞等,其中段卫霞《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就能创设很好的问题情景,设计问题,学生积极思维,课的语文感很强,反映了学科的特点,轻松愉悦。

(6)评教学效果

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评教学效果。

即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教学是否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

是否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意因素,做到知、情、意结合,课堂上师生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教师给学生以成功机会,使学生情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

是否坚持因人施教,让每一个学生装得到其原有基础上的最好发展。

有否确立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有时学生的见解很独特,教师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可以获取知识,取长补短。

所授的这堂课在教学上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评课的方法:

“点评”

一节好课,也不可能尽善尽美。

评课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

因此,应根据上课教师探讨的目的和课型,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

如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课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问题略提即可,切不可冲淡中心。

这就是“点评”的涵义。

怎样才能点评好呢?

1.从听好课入手,记好听课时的第一手材料

通常我们听课做记录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实录型,这种形式如同录音机一样,如实的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仿效的用意之多,这种记录方式一般不可取。

因为听者记得多、想得就少;另一种是选择型,选择某一侧面或某些问题,而选择记录内容的依据是根据听课者的需要,如主讲人的优势所在、课堂的特色、存在的问题等。

2.从记录的材料中,思考评课时应点评的内容

任何一种课,评者都应从教的角度去看待教者的优势、特色、风格、需改进的地方、需商讨的问题。

更应从学的角度去看待主体发挥程度、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情况、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学生活动的创造性等。

3.根据评课的内容和教师上课时的闪光点,做出对点评内容的取舍。

如该老师的课堂闪光点可能是“情趣导引”、“巧妙引领”、“生生互动”、“探究合作”等,可以先从这些方面进行点评。

4.思考以什么方式加以点评,实现点评的目的

实事求是的讲,我们分析授课教师的心理也好,倾听教师本人的自评也好,其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教师,而是或激励、或督促、或帮助,所以了解点评的形式很重要。

目前而言,就点评有以下几种形式:

(1).先说优点或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提出研讨的问题。

这种形式比较多见,大都是有这种传统的心理,良好的开端是点评成功的一半。

(2).先谈需研讨商榷的问题,再把优点加以点评。

这种点评开门见山、有针对性,一定要注意指出问题的数量不要太多,抓住主要矛盾即可。

(3).评者只谈体会,不直接谈优点和不足,而是通过富有哲理的体会,给授课者留下思考、留下启迪。

或激励赞扬、或蕴含希望。

评课是一种双赢的过程,评好课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本人的成长,通过评课也使自己提高,这样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老师们,尽早尝试评课吧,争取在这项活动中,使自己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