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实验操指导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326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实验操指导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实验操指导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实验操指导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实验操指导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实验操指导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实验操指导doc.docx

《小学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实验操指导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实验操指导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实验操指导doc.docx

小学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实验操指导doc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科学实验

2010.3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目录

•第一单元热胀冷缩

•1.液体的热胀冷缩

•2.气体的热胀冷缩

•3.固体的热胀冷缩

•第二单元认识岩石

•4.观察岩石

•5.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

•6.土壤成分

•7.土壤的保水性能

•8.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9.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

•10.光的传播

•11.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2.

•12.光的折射

•13.光的色散

•14.模拟彩虹的形成

•15.光的合成

•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

•16.观察地图和地球仪的发现

•17.地球引力的模拟

•18.用测力计测量重力

•课题

•实验名称

•活动材料

•活动步骤

•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

1.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名称:

•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器材准备:

•锥形瓶胶塞玻璃管烧杯热水冷水

•红墨水饮料酒精酱油等

•操作过程

•1.将锥形瓶里加满水,滴入2——3滴红墨水,轻轻摇几下,

•使红墨水均匀分布水中,塞上带有玻璃管的胶塞。

并在玻璃管

•水柱停止处做标记。

•2.将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里,这时水柱上升,待停止后,再做标记。

•3.再将锥形瓶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此时水柱下降。

•实验现象:

水柱遇温度高时会上升,遇温度低时会下降。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玻璃管要长。

2.控制好红水柱不要冒出。

3.橡胶塞要塞紧。

(播放视频)

2.自行车为什么爆裂

•实验名称:

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

锥形瓶气球玻璃管胶塞滴管红墨水热水

•实验方法一:

•把小气球套在锥形瓶口,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内,灌进开水加热,由于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原来垂下的气球就会竖立胀大。

把锥形瓶取出,随着瓶内空气冷却收缩,气球又逐渐变小、变瘪(放在冷水里效果更明显)。

•实验方法二:

•1.用带橡胶塞的玻璃管一端蘸取少许红水。

•2.将胶塞慢慢塞在烧瓶口上,塞紧,红水停在玻璃管内。

•3.用双手握住烧瓶球形部分,给瓶内空气加热,红水慢慢上升,

•说明瓶内空气膨胀。

将手离开,红水又慢慢下降,说明瓶内空气遇冷又收缩.

•实验结论:

气体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

•(播放视频)

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一

实验器材:

金属球金属圈酒精灯火柴

实验方法:

1.将金属球从金属圈的上方通过孔,能很顺利通过。

2.将金属球在酒精灯上加热3——4分钟,再去通过金属圈,过不去了。

3.将金属球放入冷水,取出后再去通过金属圈,又很顺利通过。

实验结论:

固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

(播放视频)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二

•实验材料:

•硬币一枚木板小钉两个酒精灯镊子

•冷水烧杯

•实验方法:

•1.在木板上钉两个小钉,使两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硬币。

•2.加热前,观察硬币确能刚好从两钉间通过。

•3.将硬币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硬币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将硬币在冷水里浸一下,再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注意事项:

•1.不要用手拿加热后的硬币,以免烫伤。

•2.硬币最好用铜的。

•3.两钉间距要合适,要恰好通过硬币。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三

实验材料:

•木板小钉两个细铜丝酒精灯火柴小铁锤

•实验方法:

•1.在木板上钉两根铁钉,钉距为20厘米,将细铜丝绷紧在两钉上。

2.用酒精灯顺细铜丝来回加热,观察现象。

•3.熄灭酒精灯,看细铜丝有什么变化。

•注意事项:

•1.实验时不要烧到木板。

•2.铜丝要绷紧。

3.认识岩石

•实验内容:

认识岩石

•材料准备:

•1.学生采集的岩石。

2.放大镜小刀铜钥匙盐酸滴管等

•探究过程:

•1.给岩石编号。

•2.探讨研究岩石的方法。

•(看、摸、刻、滴盐酸……)

•3.学习资料卡

•资料卡:

放大镜的使用。

•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使用时,把放大镜靠近被观

•察的物体,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观察的越清楚,也越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资料卡:

测试岩石硬度的方法

•较软较硬很硬非常硬

•指甲铜钥匙小刀小刀

(能)(能)(能)(不能)

4.注意事项:

(1)用小刀时注意安全。

(2)千万不要把盐酸溅到皮肤衣服上。

5.做好观察记录

 

滴盐酸

……

1号

 

 

 

 

 

2号

 

 

 

 

 

3号

 

 

 

 

 

……

 

 

 

 

 

6.岩石的风化

•实验内容:

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探究器材:

岩石、镊子、酒精灯、火柴、烧杯、水等

•探究过程:

•1.学习教材中的实验提示

•2.学生实验:

•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一会儿,然

•后把这块岩石浸入冷水中,接着再加热,再浸入冷水中。

•反复几次。

•结论:

岩石随着温度的变化,热胀冷缩,发生破碎。

•注意事项:

•1.选择的岩石不要太大,最好是页岩。

•2.加热时间要长一些。

•3.加热后的岩石不要用手摸,以免烫伤。

(播放视频)

7.土壤里有什么

•实验名称:

土壤的成分分析实验

•实验器材:

土壤、试管夹、铁片、酒精灯、滴管、烧杯、玻璃棒、放大镜、

•玻璃片、三脚架、石棉网、记录表等

•探究过程:

•1.借助放大镜观察土壤里有什么。

(枯枝烂叶、植物根毛、植物的种子、沙砾等)

•2.用手摸一摸,感到潮湿。

(说明土壤里含水分)

•3.把土壤(干土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里。

(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4.把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

(会发现土壤分层沉

•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

这说明土壤里含有颗粒较大的沙

•和很细的黏土。

•5.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溶于

•水的物质,例如盐类。

•6.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酒精灯加热。

(冒烟,有气味,烧过后颜色变浅了。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能燃烧的腐殖质。

•结论:

土壤中含有:

沙、黏土、水、空气、腐殖质、溶于水的

•物质(无机盐)等。

•(播放视频)

8.土壤的种类

•实验名称:

土壤的保水性能实验

•实验器材:

漏斗、广口瓶、黏土、沙土、壤土、水等

•探究过程:

•1.把三个漏斗分别放在三个广口瓶上。

•2.在三个漏斗里分别加入同样多的沙质土、壤土、黏土。

•3.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实验现象及结论;

•1.沙质土渗水最快,停止滴水后,广口瓶里积水最多。

说明保水性能差。

•2.黏土渗水最慢,停止滴水后,广口瓶内积水最少。

说明保水性能好。

•3.壤土渗水适中,保水性能中。

•附:

实验记录表

土壤名称

渗水速度

渗水量

保水性能

沙土

 

 

 

壤土

 

 

 

黏土

 

 

 

9.土壤与植物

•实验名称:

对比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实验器材:

沙质土、壤土、黏土、花盆、豆苗等

•探究过程:

•1.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里,分别加入同样多的沙质土、壤土、黏土。

•2.同时栽入三棵生长情况相同的豆苗,同时浇同样多的水。

•3.一周后,观察豆苗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

•壤土中的豆苗长的最好,沙土中的居中。

黏土中的最差。

•实验结论:

•土壤不同,植物生长情况也不同。

豆苗适于长在壤土中。

注意事项:

此实验是对比实验,只有土质不同,其他的都要相同。

10.保护土壤

•实验名称:

水土流失的原因实验

•实验器材:

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喷壶;量筒;烧杯等

•探究步骤:

•1.把两块木板倾斜相同的角度。

•2.同时用喷壶浇同样多的水。

用烧杯把流下的水收集起来。

•3.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有草覆盖的木板流下的水比较少,而且比较清;没有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多,而且比较浑浊。

•实验结论:

•水、土、植物是互相依存的。

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致流失,有了土和水植物才能生存。

没有植物的保护,土就容易被水冲走,同时也容易使水流失;没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

11.认识光

•实验一:

•名称:

光的传播路线

•活动材料:

三张硬卡纸、蜡烛、小刀

•活动过程:

•1.用小刀分别在三张纸上刻出一个小孔。

•2.点燃蜡烛,放在桌子的一端。

•3.将三张硬卡纸放在人的眼睛与蜡烛之间,想办法固定住。

•4.调整硬卡纸,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

•实验现象:

•只有当人的眼睛与硬卡纸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

•实验结论:

•光沿直线传播。

11.认识光

•实验二

•名称:

光的传播路线

•活动材料:

水槽、水、激光灯、牛奶。

•活动过程:

•在水槽中加上水,用激光灯从水槽的一侧照向另一侧,发现激光灯在水中留下了一束笔直的光束。

如果看不清楚,可以向水中加入一些牛奶,再用激光灯照,这时,在水槽中会看到一条很清晰的笔直的光束。

•实验结论:

光沿直线传播.

11.认识光

•实验名称:

光沿直线传播

•活动器材:

纸、电灯(也可以使蜡烛或某一观察点,如黑板上的字)

•活动过程:

•用纸卷一个直径比眼睛大的圆筒,闭上一只眼,用另一只眼先通过这个纸筒看电灯,然后再将纸筒的前端弯折后观察。

•实验现象:

•通过直纸筒可以看到,而通过弯纸筒则看不到。

•实验结论:

•光沿直线传播。

•(播放视频)

12.玩镜子

•实验名称:

平面镜的特点

•实验器材:

平面镜

•实验过程:

•1.认识平面镜。

•用手摸一摸,表面是平的镜子,叫平面镜。

•2.平面镜能反光

•用平面镜反射太阳的光。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观察镜子中的像和镜外的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前后走一走。

(2)举举左右手。

•(3)比比大小。

•实验结论:

•平面镜中的像和镜外的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平面镜能反射光,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

12.玩镜子

•实验名称:

玩各种各样的镜子

•实验材料:

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钢精饭勺、温度计

•玩法1:

玩单一的平面镜、凸透镜、凹面镜。

•特点:

平面镜的特点同前。

•凸透镜反射范围大,正立的像,基本上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凹面镜反射范围小,倒立的像,基本上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观察记录表:

 

平面镜

凸透镜

凹透镜

画出镜子中自己的样子

 

 

 

描述镜子中的景物

 

 

 

•玩法2:

•将温度计固定在室外某一位置,观察液柱显示的度数。

•先用一面镜子照射2分钟,观察温度计的度数。

•再几个同学各拿一面平面镜,面对温度计站成弧形的一列,同时把太阳光反射到同一温度计上。

同样照射2分钟,再观察温度计的度数。

•玩法3:

•将两平面镜成一定角度相对,两棱重合一起,中间放一物体,观察镜中像的特点。

变换两镜的角度,再观察镜中的像的变化。

•再将两面平面镜相距1米远,相对平行直立,中间放一物体。

观察镜中像的特点。

13.筷子“折”了

•实验名称:

光的折射实验

•实验器材:

烧杯、水、筷子、激光笔、玻璃板、有鱼的鱼缸等。

•实验一:

•将筷子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从上面或从侧面看,筷子“折”了。

•实验二:

用激光笔正对着玻璃板(厚)照,发现在后面的纸屏上的

点“偏”了。

•实验三:

•金鱼在鱼缸里游动,有时会变大。

•实验结论:

光从一种透明的物体从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透明物体时,传

•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播放视频)

14.彩虹的秘密

•实验一

•名称:

光的色散

•实验器材:

平面镜、三棱镜、纸屏、水槽。

•活动过程:

•1.把一面镜子斜放在水中,让镜子反射的光投射在对面纸

•屏上。

这时,镜子斜上方的水就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把阳

•光分解为七种单色光。

•2.利用三棱镜,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单色

•光,并在三棱镜的后面放一个纸屏,让分解后的单色光照在上面。

•实验结论:

•水和三棱镜都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

•不论用哪种方法实验,阳光分解后都会出现红、橙、黄、

•绿、蓝、靛、紫这七种单色光,并且他们的排序不变。

14.彩虹的秘密

•实验二:

•名称:

模拟彩虹实验

•实验器材:

•喷水壶、水

•实验方法:

•在阳光下,用喷水壶向空中喷雾,观察水中彩虹。

15.飞旋的陀螺

•实验名称:

光的合成

•实验器材:

卡纸、水彩颜料或彩色铅笔、火柴棒、胶水、

•剪刀等

•活动步骤:

•1.制作陀螺

(1)把卡纸剪成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盘,用彩笔按太阳光谱画出鲜艳的色彩。

(2)把火柴杆从圆盘中心穿过。

•2.玩陀螺

•用食指和中指碾转陀螺,陀螺飞转时,看到所有

•的色彩都不见了,整个园变成了灰色。

18.地球上有什么

 

 

•实验名称:

观察地图和地球仪的发现

•活动器材:

世界地形图、地球仪等

•观察发现:

海洋的颜色-------蓝色

•高地的颜色-------黄色

•平原的颜色--------绿色

•海洋与陆地的比例----陆地小,海洋大

•(29%)(71%)

•其他标示:

山峰、沙漠、河流、丘陵、盆地、比例尺

•铁路、航线、首都、城市等

•观察地球仪发现:

•赤道、经线、纬线、五代划分、南北极、地轴、世界政区等

• 

20.苹果为什么落地

 

•活动材料:

细线、小木块、皮球、毽子、橡皮、钩码、火柴等

•活动步骤:

•1.用一根细线拴住小钩码,吊在铁架台上,用细线把细线烧断,钩码会落回地面。

•2用手托住一个木块,松手,木块会落到地上。

•3.用手拍皮球,球弹的很高,但总会落回地面。

•实验结论:

这些物体都会落到地面,说明这些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在地球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21.测量重力

活动器材:

测力计、钩码、各种被测物

活动步骤:

•1.使用测力计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处

•2.用右手握住测力计的提环,让测力计竖直垂下,然后在挂钩处挂上重物(钩码),把重物提起。

注意不要让挂钩的上部卡住测力计的底板,以免影响测量效果。

读数时,重物必须悬空,让视线与指针相平。

•注意:

•1.每个测力计都标有允许测量的最大值,测力时不能超过这个最大值。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不用刻度已被损坏的弹簧测力计。

•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谢谢大家,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