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学期末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203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学期末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环境规划学期末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环境规划学期末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环境规划学期末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环境规划学期末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规划学期末重点.docx

《环境规划学期末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学期末重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规划学期末重点.docx

环境规划学期末重点

第一章

1.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功能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3、环境规划的类型

1.按规划期划分

a.长远环境规划(>10年)

b.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c.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

a.经济制约型

b.协调型

c.环境制约型

3.按环境要素划分

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b.水污染控制规划

c.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4.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a.国家、省(区)、部门、县区、农村、自然保护区、城市、重点污染源(企业)等

5.按性质划分

a.生态规划

b.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c.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

d.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章

1、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capacity)

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某一地区的某一环境要素中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基本环境容量(绝对容量)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标准值-环境背景值

变动环境容量(年容量)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年净化率×绝对容量

例如,某地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0.1ppm,农田土壤标准规定的镉的最大容许值为1ppm,农田对镉的年净化率为20%。

该地土壤镉的绝对容量则为0.9ppm,年容量为0.18ppm

2、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carryingcapacity)

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阈值。

作为判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的依据。

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与环境承载力之间出现“冲突”的表现。

3、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Sustainabledevelopmentisdevelopmentthatmeetstheneedsofthepresentwithoutcompromisingtheabilityoffuturegenerationstomeettheirownneeds.

这个定义实际包含了三个重要的概念:

a.“需求”,尤其是指世界上贫困人口的基本需求,应将这类需求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

b.“限制”,这是指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所施加的限制;

c.“平等”,即各代之间的平等以及当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平等。

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a.经济的可持续性

要求经济体能够连续地提供产品和劳务,使内债和外债控制在可以管理的范围以内,并且要避免对工业和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极端的结构性失衡。

b.环境的可持续性

要求保持稳定的资源基础,避免过度地对资源系统加以利用,维护环境吸收功能和健康的生态系统,并且使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程度控制在使投资能产生足够的替代作用的范围之内。

c.社会的可持续性

通过分配和机遇的平等、建立医疗和教育保障体系、实现性别的平等、推进政治上的公开性和公众参与性这类机制来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循环经济理论

含义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的.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1.特征

a.充分通过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b.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

c.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3R原则

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

第三章

1、环境规划目标概念

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概念

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3、指标体系的类型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

大气、水环境、噪声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大气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水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工业固体废物宏观控制、乡镇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污染控制重点污染源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投资

相关指标:

经济、社会、生态

4、环境评价概念

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自然环境评价经济、社会现状评价污染评价

环境评价工作和内容

污染源调查监测项目的确定监测网点的布局获得环境污染数据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建立环境污染计算模式环境预测研究

6、环境预测

概念

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依据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环境质量评价发展目标相关规划

类型

警告型目标导向型规划协调型

预测的主要内容

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

6、环境功能区划

含义和目的

从整体空间观点出发,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规划区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以便具体研究各环境单元的环境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环境单元的环境目标和环境管理对策。

功能区是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境单元。

依据和内容

依据

1.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

2.依据自然条件

3.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

4.依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5.依据行政辖区

6.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

内容

确定不同功能类型区及其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位提出的建议设计出各功能区内的污染物流和环境信息流建立环境信息库

7、环境规划方案设计

内容

在考虑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规定、环境问题和环境目标、污染状况和污染削减量、投资能力和效益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原则

•善用信息,紧指目标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根本途径

•遵循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法规

设计过程

分析调查评价结果分析预测的结果详细列出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制定环境规划措施和对策

第四章

1、污染源评价需要确定5个特征数:

超标率、排放强度、等标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和负荷比。

超标率

指某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检出次数占该污染物检测总数的比率。

Di:

第i种污染物超标率,%;

fi:

第i种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检测次数;

N:

第i种污染物的检测总次数。

排放强度

指单位时间某污染物的排放量。

Wi,第i种污染物单位时间的排放量;

Ci,第i种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值;

Qi,含第i种污染物的介质(污水、废气)排放量。

上述2个指标针对某一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负荷量,反映污染源中某一污染物的贡献作用。

等标污染指数

指所排放污染物浓度超过排放标准的倍数,简称超标倍数。

它所反映的是污染物排放浓度与所采用的评价标准间的关系。

Nij:

等标污染指数;

Cij:

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排放浓度mg/m3;

Coi:

第i种污染物评价标准mg/m3。

等标污染负荷

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Pij:

等标污染负荷;

Qij:

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量。

若第j个污染源共有n个污染物,该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若该区域第i种污染物共有m个污染源,该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若该区域共有m个污染源,n种污染物,该地区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等标污染负荷比

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污染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第j个污染源内,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

根据Kij值,可以确定污染源内部的主要污染物,即Kij最大者为源内主要污染物。

一个地区中某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可以表示为:

Kj按大小排列并从大到小累加至70%-80%时,为主要污染源。

一个地区中某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

Ki值也是按大至小顺序排列,排在前几项的Ki值为环境规划区内的主要污染物。

例:

某流域主要受到四家工厂的污染,现测得这四家工厂的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如下表所示。

各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

COD为10mg/L,BOD为5mg/L,悬浮物为50mg/L,挥发性酚为0.02mg/L。

通过计算确定该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假设1吨=1000L)

污染源

污水排放量

万吨/年

实测浓度(mg/L)

COD

BOD

悬浮物

挥发性酚

化工厂

40

200

80

100

0.7

造纸厂

300

150

60

250

0.14

浆板厂

10

20

12

200

0.11

化纤厂

100

34

18

320

0.5

1、等标污染指数

污染源

COD

BOD

悬浮物

挥发性酚

化工厂

20

16

2

35

造纸厂

15

12

5

7

浆板厂

2

2.4

4

5.5

化纤厂

3.4

3.6

6.4

25

2、等标污染负荷×108

污染源

COD

BOD

悬浮物

挥发性酚

总量

化工厂

80

64

8

140

292

造纸厂

450

360

150

210

1170

浆板厂

2

2.4

4

5.5

13.9

化纤厂

34

36

64

250

384

总量

566

462.4

226

605.5

1859.9

3、等标污染负荷比

污染源

COD

BOD

悬浮物

挥发性酚

总量

化工厂

27.40

21.92

2.74

47.95

15.70

造纸厂

38.46

30.77

12.82

17.95

62.91

浆板厂

14.39

17.27

28.78

39.57

0.75

化纤厂

8.85

9.38

16.67

65.10

20.65

总量

30.43

24.86

12.15

32.56

 

流域中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造纸厂,其次是化纤厂;流域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挥发性酚,其次是COD。

☐等标污染负荷法原则上适用于废气的标化计算,在相同的单位和统一的标准下,亦可以与废水比较。

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固体废弃物评价时加以修正。

这是由于存在于废渣中的污染物并未完全释放出来影响环境,有少量污染物在堆放过程中随风飘散,大量的污染物被水浸溶后,形成污水而进入水体。

2、环境质量评价

☐一般要筛选评价参数、确定评价标准、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环境质量分级、绘制质量评价图。

评价指标

选择的合理与否,关系到评价结论的可靠程度。

筛选办法有3种:

根据评价自身的目的要求;根据污染源评价的结论;根据测试条件。

评价标准

环境标准是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实施环境管理的科学依据。

标准的选择除了要了解标准制定的合理程度外,还要根据环境规划的目的构成一个标准系列。

如果标准系列是紊乱的,则无法对比综合。

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只好借用、套用近似的标准或参考国外的标准。

这也是易造成评价结果失真的原因。

评价模型

为了定量描述规划区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程度,往往要选用适当的数学模型。

环境质量指数法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数

单因子指数

污染危害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加的评价参数:

Ii=1时的环境质量处在临界状态

环境质量指数是一个相对值,在进行横向比较时,要注意它们是否具有相同的标准。

例题:

水域中某采样点评价参数溶解氧的实测浓度为5mg/L,其相应的饱和溶解氧浓度为8mg/L,溶解氧的评价标准为4mg/L,则溶解氧的评价指数为IDO=0.75

•式中:

•ρmax-某污染物浓度最大值;

•ρi-某污染物浓度实测值;

Si-该污染物评价标准。

☐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1.均值型综合质量指数

式中:

n-参与评价的因子数

Ii-对应的单因子评价指数

2、加权型多因子质量指数

3、内梅罗指数

 

式中:

Imax-参与评价的最大的单因子指数

Iave-参与评价的单因子指数的均值

例:

根据下表数据计算多因子质量指数

项目

漂尘

SO2

NOx

CO

日均浓度(mg/L)

0.22

0.32

0.13

5.2

评价标准(mg/L)

0.25

0.25

0.15

6.7

权系数

0.2

0.5

0.2

0.1

计算结果:

I均=0.95I加=1.07I内=1.13

3、能耗预测

能耗指标:

(1)产品综合能耗

(2)能源利用率

有效利用的能量同供给的能量之比。

(3)能耗弹性系数

规划期内能源消耗量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

经济增长速度可采用工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等。

能耗预测方法:

(1)人均能量消费法

按人民生活中衣食住行对能源的需求来估算生活用能的方法。

根据美国对84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调查表明:

当每人每年的消费量为0.4吨标准煤时只能维持生存;

为1.2-1.4吨时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在一个现代化社会里,为了满足衣食住行和其他需要,每人每年的能源消耗量不低于1.6吨标准煤。

我国上海市为0.7吨标准煤。

(2)弹性系数法

根据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求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e,再由已决定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预测能耗的增长速度。

设能源消耗量平均增长率为α,经济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β,则有:

E—规划期第t年的能耗量,万吨;E0—规划期起始年t0的能耗量,万吨;

M—预测年经济总产值,万元;M0—基准年经济总产值,万元。

例题:

已知某县2005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300万元,COD排放总量是250吨,2010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400万元,COD排放总量是275吨;若到2020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实现翻一番(即800万元),用弹性系数法求那时COD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

解题步骤:

(1)按题意,预测参照年、预测基准年、预测目标年分别确定为2005年2010年和2020年。

(2)根据公式求出预测参照年与预测基准年之间的α和β的数值:

解出:

α=0.019

 

解出:

β=0.059

(3)计算弹性系数

(4)求出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标年之间的β值:

解出:

β=0.072

(5)由弹性系数e和β求出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标年之间的α值

(6)求出预测目标年COD的年排放总量

解出:

E=345(吨)

4、环境费用–效益分析

基本程序

明确问题环境质量与受纳体影响关系确定备选方案环境影响分析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计算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评价及选择

评价准则

(1)净效益最大:

总效益现值扣除总费用现值的差额

ZNPV:

净效益(现值);Bt:

第t年的效益;Ct:

第t年费用;r:

社会贴现率;

t:

时间(以年为单位)。

若ZNPV>0,表明规划方案得大于失,方案可以接受;否则,方案不可取。

对于多个满足净效益大于零的方案,可按净效益最大的准则进行备选方案的筛选。

例如,当利率为10%时,现在的100元等于1年后110元;反过来,也可以说,当贴现率为10%时,1年后的110元的现值是100元。

(2)费效比:

总费用现值与总效益现值之比

α<1,方案的社会费用支出小于其所获得的效益,方案可以接受;

α≥1,方案费用支出大于等于社会效益,方案应予拒绝。

货币化技术方法

根据OCE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分类:

•第一类,直接市场法,利用市场价格。

•第二类,间接市场法,间接评价法。

•第三类,调查法。

说明:

a.三种方法的客观性由强变弱,而主观性则由弱变强。

b.各类方法有其适用的方面,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几种方法的组合应用来解决。

(1)市场价值法

环境变化直接引起某种产品/服务价格的变化。

以其价格、利润、费用的变化情况来计量环境效益或环境损失的方法。

举例: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3%)→农作物损失(减产3%)

玉米的市场价格(元/公斤)→总损失量(公斤)×单价→总损失费用

人力资本法

人作为劳动力,也是生产要素,有价格。

人力资本法并不是衡量人的生命价值,而是比较在不同环境质量条件下,人因为受环境影响发病或死亡对社会贡献的差异,以作为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

患病L11=a·RP·c

死亡L12=a·Rd·(c+b)

间接经济损失:

患病L21=a·LD·P

死亡L22=a·LL·P

a—环境污染因素在发病或死亡发生原因中所占的百分数;

RP—患病人数;

Rd—死亡人数;

c—每个患者的医疗费用;

b—每个死亡者的丧葬费用;

LD—病人和陪护人员耽误的劳动工日;

P—人均国民收入额;

LL—早亡与平均寿命相比损失的劳动日总数。

(3)机会成本法

机会成本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对其它产品生产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举例:

某城市因水资源短缺,引起工业生产减少或停产,造成经济损失。

若该城市工业用水为1×108吨,可创造国民收入10×108元,若因水体污染,使城市缺水0.2×108吨,则这部分水体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0.2×108吨水所创造的国民收入额,即其机会成本为2×108元。

(4)恢复和防护费用法(重置成本法)

环境经济学中把恢复费用或防护一种资源不受污染所需要的费用,作为环境资源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的最小估算值)。

举例:

利用恢复和防护费用法计算农田土壤污染的损失。

单位农田的恢复费用包括:

治理工程费:

客土仅限于土壤耕作层(1-20cm),按每亩农田土方的挖掘、搬运费用计算。

地力恢复费用:

恢复土壤肥力所需费用,客土需要3年的培养。

每亩农田每年需增施土杂肥30立方米,三年90立方米;

每亩农田每年需增施化肥40-50公斤,三年120-150公斤;

客土第一年减产60-70%,第二年30-40%,第三年10-30%。

减产损失。

(5)影子工程法

一种特殊的防护费用法,是指在环境被破坏后,建造一个人工工程来替代原先的环境功能。

用新建工程的费用作为原来环境功能的价值。

举例:

吉林省每年森林面积平均减少2.68万公顷,按每公顷森林涵养水源4000吨算,则水资源每年损失10720万吨,而修建同等容量水库投资则为

0.15(每立方米造价)×10720=1600万元。

(6)资产价值法

把环境质量看作影响资产价值的一个因素,当影响资产价值的其他因素不变时,以环境质量变化引起资产价值的变化量来估计环境污染或改善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收益的一种方法。

举例:

资产价值法特别适用于局地空气、水、噪声等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影响,其次在一些工厂选址、铁路及高速公路、机场选线规划中应用较多。

(7)工资差额法

利用环境质量不同条件下工人工资的差异来估计环境质量变化造成经济损失或带来的经济效益。

举例:

工作场所环境质量→劳动者职业选择→工资差异

(8)旅行费用法

一种评价无价格商品的方法。

利用旅行费用来计算环境质量变化后给旅游场所带来的效益上的变化,从而估算出环境质量变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或收益。

举例:

这种方法多用于估计室外的娱乐场所,如公园、河流、水库、文化场所等等,主要是评价环境的娱乐功能。

(9)(意愿)调查法

通过对专家或环境资源使用者进行调查,来估计环境资源价值或环境保护措施效益的一种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

专家评估法、投标博弈法(被询问者参加某项投标过程确定支付要求或补偿的愿望的方法)等等。

总结——方法的选择

环境影响的四大类:

生产力、健康、舒适性和选择价值

生产力:

首选直接市场法

健康损失:

人力资本法/疾病费用法(价值低限),其次可考虑使用防护费用法及调查法

舒适性:

旅行费用法和资产价值法以及调查法

选择价值:

意愿调查法

5、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A.L.Saaty于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适用于结构比较复杂,目标较多且不宜量化的决策问题。

由于该方法思路简单,运算方便,能够与人们价值判断推理相结合,使其得到迅速广泛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

①明确问题,建立目标、备选方案等要素构成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②对隶属同一级的要素,根据评价尺度建立判断矩阵;

③根据判断矩阵,计算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

④计算综合重要度,确定评价方案的优先序,提供决策支持。

例题:

有一笔资全欲投资于生产部门,现拟定三个投资方案,即生产某种家用电器、生产某种紧俏产品、生产传统产品。

选择投资方案的准则是:

风险程度、资金利润率及转产难易程度等三个方面。

经初步分析认为:

若投资于生产家用电器,则其优点是资金利润率高,但因竞争厂家多,故所冒风险大,同时今后若要转产其它产品也较困难。

若考察生产传统产品,情况正好相反,其优点是所冒风险小,今后若要转产也较方便,但资金利润率却很低。

生产紧俏产品的优缺点则介于上述两种方案之间,因此对上述三种没资方案不能立即作出评价与决策,故应用层次分历法来进行分析和评价。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建立判断矩阵,确定各层要素的优先级别(权重)

先以第一层的要素为依据对第二层要素建立判断矩阵,第一层为投资,第二层分别为风险程度、资金利润率、转产难易程度,并用A1、A2、A3表示,则其判断矩阵结构如下:

 

(3)用方根法求准则层各要素的优先级(权重)W

(1)计算每一行元素的乘积,并开n次方根。

 

(2)将向量归一化

接着,以第二层要素为依据,分别对第三层要素建立判断矩阵.第三层要素是家用电器、紧俏产品、传统产品,分别以B1,B2,B3表示.于是可作如下三个判断矩阵,并分别计算三个判断短阵要素的优先级矢量。

(4)综合权重排序:

确定总体优先级、分析结果、作出评价相决策

 

A1

A2

A3

总体优先级

0.230

0.648

0.122

B1

0.105

0.592

0.149

0.426

B2

0.258

0.333

0.066

0.283

B3

0.637

0.075

0.785

0.291

方案B1的总排序=0.230×0.10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