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194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N:

14O:

16Na:

23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小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下列实验,其中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墨导电实验

B.

制炭黑

C.

自制简易净水器

D.

比较铜与黄铜的硬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石墨导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制炭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自制简易净水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比较铜与黄铜的硬度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C.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D.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根据空气的组成考虑;B、根据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考虑;C、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D、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详解】A、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所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故A说法正确;

B、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说法错误;

C、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故C说法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3.动物肝脏和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

A.分子B.元素C.原子D.单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动物肝脏和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

4.2018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各地积极行动,落实措施。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B.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

C.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D.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可减少污染物排放,利于空气净化,正确;

B、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空气净化,正确;

C、化石燃料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可减少使用,不能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错误;

D、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减少空气污染,利于空气净化,正确。

故选C。

5.科学家发现的N(NO2)3是-种新型火箭燃料,关于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A.N(NO2)3由氮、氧两个元素构成

B.N(NO2)3中含有3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

C.N(NO2)3属于氧化物

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6%

【答案】C

【解析】

A、N(NO2)3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错误;B、一个N(NO2)3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错误;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N(NO2)3属于氧化物,正确;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36.8%,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

A.硫B.木炭C.红磷D.蜡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红磷,因为硫和木炭、蜡烛都会产生气体影响实验。

故选C.

考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

7.生活中的自来水通常用氯气(Cl2)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H2O=X+HClO。

则X的化学式为

A.H2B.ClHC.HClD.ClO2

【答案】C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Cl、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2、1,1、1、1。

反应前后氯原子和氢原子各相差1个,故1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化学式书写的时候正价的写在前面,负价的写在后,故X的化学式为HCl。

故选C。

点睛:

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是解题关键。

8.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用于制作电极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一氧化碳用作气体燃料D.用钨作白炽灯泡灯丝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石墨用于制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B、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C、一氧化碳作家用燃料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用钨作白炽灯泡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高,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故选C。

9.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以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C.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三种气体均不能产生明显现象,无法完成鉴别;

B、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燃烧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该方法可以鉴别三种气体;

C、三种气体都没有颜色和气味,故观察颜色和闻气味无法鉴别三种气体;

D、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为空气或氧气,无法区别三种气体;

故选B。

10.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化学反应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量;

C、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元素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固选A。

11.钛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TiOx,其中铁元素和钛元素的化合价均显+3价.则x为(  )

A.2B.4C.3D.6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铁元素和钛元素

化合价均显+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3)+(+3)+(﹣2)×x=0,则x=3。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化学式中指定数值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2.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正确的处置方法是()

A.带出实验室B.放回原试剂瓶

C.投入下水道D.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化学实验后剩余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

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或安全事故的发生。

故选D。

13.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石蜡的密度B.石蜡的可燃性C.石蜡的溶解性D.石蜡的硬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用小刀能切下,说明石蜡质软,放入水中不溶解,且浮在水面上,则密度比水小,而可燃性无法说明。

故选B。

14.如图所示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钙元素的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B.钙离子可表示为

C.钙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钙离子

D.钙原子和钙离子均达到了稳定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的序数,右上角是该元素的符号。

名称下边的数值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类别,弧线表示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类别;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在阳离子中:

质子数>核外电子;在阴离子中:

质子数<核外电子。

【详解】A、由钙元素的周期表信息可知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选项错误;

B、由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微粒的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2,故该粒子应该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符号为Ca2+,选项错误;

C、由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微粒的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2,所以钙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钙离子,选项正确;

D、稳定结构是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氦为2),故钙离子达到了稳定结构,钙原子没有,选项错误;

故选C。

15.人类

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可用明矾降低水的硬度

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水通直流电时,电源负极上得到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中数字2均表示每个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明矾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电解水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明矾可以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硬水是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是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如要降低水的硬度,需要除掉水中的可溶性物质,所以加明矾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选项错误。

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选项错误。

C、水通直流电时,电源负极上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不助燃,不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选项错误。

D、H2O和H2SO4中数字2均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选项正确。

故选D。

16.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A.50gB.100gC.150gD.200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CO2+Ca(OH)2=CaCO3↓+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白色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所以

,解得x=200g,故选D。

17.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将气体点燃

B.铜(氧化铜)——在空气中加热

C.水(泥沙)——过滤

D.二氧化碳(氧气)——通过足量的石灰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故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所以无法点燃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错误;

B、主要物质铜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杂质氧化铜,除去的是主要物质,而非杂质,错误;

C、泥沙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故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氧气通过足量的石灰水,主要物质二氧化碳会被反应掉,而杂质氧气不反应,错误。

故选C。

【点睛】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

18.已知金属M(只有一种化合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则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

A.MCl3B.MCl2C.M2Cl3D.MCl

【答案】A

【解析】

【详解】氧元素通常显-2价,设M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

2x+(-2)×3=0,x=+3。

氯元素通常显-1价,故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MCl3。

故选A。

19.光亮的铁钉在下面几种情况下,最不容易生锈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钉与水充分接触,不容易生锈。

错误;

B、铁钉与水和氧气隔绝,最不容易生锈。

正确;

C、铁钉与氧气充分接触,不容易生锈。

错误;

D、铁钉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容易生锈;错误;

故选:

B。

20.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

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物只有水和一氧化碳

C.石蜡中一定含碳元素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含量逐渐减少,一氧化碳逐渐增多,故①表示的应是氧气,②表示的是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石蜡不充分燃烧时会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C、石蜡和氧气反应有一氧化碳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石蜡中肯定含有碳元素,符合题意;

D、根据曲线①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含量

15%以上,没有耗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2分)

21.A、B、C、D分别是初中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氧元素,它们之间存在顺时针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若空气中A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B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是生活中常见的液态物质。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D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

(2)写出A物质的任一用途:

_____________。

(3)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答案】

(1).H2O

(2).O2(3).灭火(4).CO2+Ca(OH)2=CaCO3↓+H2O

【解析】

【分析】

根据“空气中A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则推测A为二氧化碳;“B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推测B为碳酸钙;“C是生活中常见的液态物质”,则推测C为水,根据“A、B、C、D分别是初中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氧元素”,结合图示,则推测D可能为氧气,水通电生成氧气,氧气和木炭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根据分析,C为水,其化学式是H2O,D的化学式可能是O2。

(2)图中A物质为二氧化碳,用途为灭火。

(3)A→B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

+H2O。

22.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___________;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现象是___________,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

【答案】

(1).

(2).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3).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

【分析】

【详解】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水、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23.在“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中,“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这说明:

(1)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证明铁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Cu>Au

(2).Fe+CuSO4=FeSO4+Cu(3).含碳量不同(4).在铁的表面刷漆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Cu>Au;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证明铁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

在铁的表面刷漆、涂油或镀一层其它金属等。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30分)

2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室准备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采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室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_____.

采用的常见装置组合为_____,酸液应从_____加入(写仪器名称);

若小华想用F装置收集一瓶该气体,则气体由_____(填c或d)端进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连接制取装置;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④收集气体;⑤向大试管内放入石灰石,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①⑤③④D.③④⑤②①

(4)该小组在制取CO2

时候,发现二氧化碳收集好后,反应仍在发生,所以,他们想设计一个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装置.你觉得下图Ⅰ、Ⅱ、Ⅲ装置中能实现上述意图的是_____.

【答案】

(1).AE;2KMnO4

K2MnO4+MnO2+O2↑

(2).(3).CaCO3+2HCl=CaCl2+H2O+CO2↑(4).BC(5).长颈漏斗(6).d(7).C(8).①和③

【解析】

【分析】

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们和氧气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化学实验基础及操作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详解】

(1)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用排水法;根据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故答案为AE;2KMnO4

K2MnO4+MnO2+O2↑;

(2)碳酸钙和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择装置B来制取,长颈漏斗是用来添加稀盐酸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装置C来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的密度大,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进短出.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BC;长颈漏斗;d;

(3)制取二氧化碳首先是对装置的连接,接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是加入药品,即先向反应容器中放入大理石,再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最后收集气体;故答案为C;

(4)分析图中的装置可以知道,①中的隔板可以放置固体,当用止水夹夹住胶皮管时由于气体不能逸散而使试管中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到长颈漏斗中,此时固液分离而使实验停止,若使实验开始只要将止水夹打开即可;装置②中用的普通漏斗,难以实现固液分离,而装置③中破了的试管起到了装置中隔板的作用,具体使用时将试管放入试管中,若停止实验只要将试管取出即可.所以能够实现随时开始或终止实验的装置为:

①和③.故答案为①和③。

25.化学兴趣课上,同学们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供资料】①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

②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与盐酸反应均能生成CO2。

③2Na2O2+2H2O=4NaOH+O2↑。

(1)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并收集一瓶氧气。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①如何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______。

②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若观察到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2)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猜想与假设】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种猜想。

猜想1:

是氢氧化钠猜想2:

是碳酸氢钠猜想3:

是碳酸钠

通过对反应物中有关元素的组成分析,你认为猜想_____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

【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____。

有大量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_____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若用人呼出的气体通过上图装置,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并阐述理由____。

【答案】

(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2).石灰水不变浑浊(3).1、2(4).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都不含氢元素(5).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6).③(7).否,水也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②二氧化碳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2)[作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可以知道: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都不含氢元素,故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

[进行实验]检验碳酸钠常用稀盐酸或是稀硫酸与之反应,如果生成气体,则把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观察现象,然后作出判断,所以:

将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③是正确的;

[反思与交流]

根据题意可知,水也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不能进行验证。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6.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

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量该样品11g放入烧杯中,再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为56.6g。

(已知:

Na2CO3+2HCl=2NaCl+H2O+CO2↑)请计算:

(1)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

【答案】解: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1g+50g-56.6g=4.4g

设:

样品中碳酸钠

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x=10.6gy=11.7g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2)氯化钠的质量为:

(11g-10.6g)+11.7g=12.1g

答: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

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2.1g。

【解析】

【分析】

【详解】见答案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