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7141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docx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docx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篇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

  【教材分析】

  《瓢虫》是一首语言优美、结构精炼、富有童趣的诗歌,可爱的“瓢虫”在作者的笔下俨然成为了孩子们喜欢的调皮、可爱、活泼拟人化的形象,非常适合幼儿欣赏、朗诵并进行仿编诗歌活动。

诗歌在活动中借用教具背景图,引导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瓢虫指偶,边操作指偶边创编儿歌,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会用肢体语言大胆模仿瓢虫的动态。

(重点)

  2.了解瓢虫的特征,尝试创编诗歌,体验创编的乐趣。

(难点)

  3.愿意关注瓢虫等小昆虫。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瓢虫指偶人手一个。

  2.儿歌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猜谜语:

身体圆圆像面包,头上一对小触角;身上还有七颗星,会

  飞会爬真灵巧。

幼儿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

  2.教师出示瓢虫指偶,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教师模仿瓢虫动态,边动作边念诗歌第一部分,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诗歌背景图,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的第一部分。

  2.根据诗歌内容,提问:

小瓢虫沿着什么小路去别人家呢?

  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用儿歌中的句子总结,并引导全体幼儿朗诵句子。

  提问:

小瓢虫停在了哪里,变成了什么?

  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用儿歌中的句子总结,并引导全体幼儿朗诵诗歌中的句子。

  3.小结:

老师把这首好听的诗歌画成了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谱。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绘制图谱。

  4.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完整朗诵诗歌。

  引导幼儿边模仿瓢虫动态(脚步匆匆、沿着小路飞、钻进草丛等肢体动作),边完整的朗诵儿歌。

  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进行仿编诗歌。

  1.出示第二部分图谱,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仿编。

出示诗歌图谱。

师幼一同朗诵诗歌。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记忆诗歌内容。

  提问:

小瓢虫停在了__,变成__。

你觉得小瓢虫还会停在哪里呢?

变成什么?

(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引导)。

  幼儿将仿编的诗歌结合图片朗诵。

将自己仿编的儿歌念给旁边幼儿听。

  3.幼儿朗诵自己仿编的儿歌。

  4.幼儿为自己仿编的诗歌起名字。

  5.操作指偶,再次朗诵诗歌。

  【活动延伸】

  语言表演区利用幼儿做的瓢虫指偶,套在手指上,跟小伙伴合作起表演朗诵诗歌。

  附:

儿歌《瓢虫》

  瓢虫,瓢虫,老是脚步匆匆,不知道要去哪里,沿着玫瑰小路,

  去谁家串门?

来来来,

  停在我的手指上,一动也不动。

  变成一枚闪闪的钻戒吧。

瓢虫,瓢虫,

  老是脚步匆匆,不知道要去哪里,钻进芒草丛中,去谁家串门?

  来来来,停在我的胸前,一动也不动。

  变成一颗夺目的纽扣吧。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习简单的对话。

  2、借助教师的语态及画面中生动的动物形象,初步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3、体验动物们互相帮助的情感,产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故事图卡。

  2、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出示春天图卡,引出主题。

  教师:

春天来了,什么花开了?

(桃花、迎春花)除了它们还有其它很美丽的花儿也开了,它们是谁啊?

(杏花、梨花)它们睡了一个冬天,想要感谢叫醒它们的朋友,我们去帮她们找找那个朋友吧!

  2、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卡,边听故事,边思考问题。

  例如:

教师说:

“大象,是你给我们松的土吗?

”教师提问:

“是不是大象松的土呢?

  是不是小羊松的土呢?

小羊怎么说的?

  是不是啄木鸟、小蜜蜂松的土呢?

它们是怎么说的?

  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并等待幼儿跟述故事。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看图片,边尝试讲述故事,启发幼儿给故事取名称。

  4、采取提问的方式,鼓励幼儿丰富故事情节。

  还有谁会给树木松土呢?

如果小朋友帮树木松土,你愿意吗?

你会怎么样去松土呢?

  5、情景表演故事。

  给幼儿分配角色并带上头饰,表演故事情景。

  附故事:

  谁松的土

  春天,杏树开出粉红色的花。

梨树开出白色的花。

田野里多美呀。

  杏树问:

“梨树,我们开出这么美丽的花,可怎么谢谢为我们松土的朋友呀!

这朋友是谁呢?

  梨树回答不出来,就问大象:

“是你给我们松的土吗?

”大象说:

“我会浇水,不会松土。

问问别的朋友吧!

  梨树问小羊:

“是你给我们松的土吗?

”小羊说:

“我只会拔草,不会松土。

  梨树问啄木鸟:

“是你给我们松的土吗?

”啄木鸟说:

“我会捉害虫,给树木看病,不会松土。

  梨树又问小蜜蜂。

小蜜蜂说:

“我只会采蜜传花粉,不会松土。

  那么究竟是谁给梨树、杏树松的土呢?

  这时,一条蚯蚓从土里钻出来。

大象说:

“噢,我想起来啦!

是这位朋友给你们松的土。

  杏树、梨树感谢蚯蚓,把花瓣洒在地上,表示对蚯蚓的感谢。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3

  设计思路

  绘本《先有蛋》描述了蛋变成鸡、小蝌蚪变成青蛙、种子变成花朵、毛毛虫变成蝴蝶……《先有蛋》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还蕴涵了对“生命起源和变化”的审美感知。

通过绘本学习,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联系前后页讲述动植物或事物的变化过程,同时引导幼儿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将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说清楚。

  其次,绘本中隐藏着有趣的洞洞,幼儿会发现图像构成和变化的“秘密”、事物之间的奇妙联系。

如同一个洞洞既是“鸡蛋”又可以是“小鸡”的身体;既是“毛毛虫”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在这些“部分”与“整体”的变化中,幼儿感知了生命的成长和变化,理解了“洞洞”中的丰富意义,由此也可以培养幼儿有意识地观察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阅读,能够联系画面的前后页运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讲述事物的变化过程。

  2.阅读绘本让幼儿感受生命起源和变化的过程。

  活动准备

  1.绘本《先有蛋》入手一册(后半部分从字的变化开始用夹子夹住)。

  2.绘本封面蛋形镂空处,制作能转动的环形纸条(纸条上有问号、蛋、小蝌蚪等图样)。

  3.与绘本相同的图片一套。

  4.文字(先有、然后才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解读故事名字

  1.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

  2.问号代表什么?

  3.教师小结:

问号代表其中有许多问题和变化,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发现。

  【设计意图: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封面上的环形纸条转动到问号处,引导幼儿解读“先有”,让幼儿从一开始就感知到绘本当中的内容是会变化的,从而引发幼儿阅读的愿望及好奇

  心。

  二、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第一部分

  关注点:

  引导幼儿发现绘本画面前后页的联系,鼓励幼儿运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讲述动植物变化的过程。

  幼儿能否发现图像构成和变化的“秘密”。

  1.阅读前提问:

请你们仔细阅读,等会儿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幼儿自主阅读。

  3.交流讲述:

  

(1)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幼儿发现动植物的变化。

  幼儿讲到哪幅图,教师就出示相应的图片。

  (多数幼儿会讲述自己看到的内容,但有的幼儿只讲述其中的一幅图片,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追问:

“你看看小鸡这页的前一页和后一页上面分别有什么?

”这样幼儿就会将前后页内容联系起来。

教师要注意同时将动物的变化过程呈现在幼儿的面前。

  原来,前后几页的画面内容是有联系的,它们能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变化过程。

  呈现先有蛋,然后才有母鸡;先有小蝌蚪,然后才有青蛙;先有种子,然后才有花朵;先有毛毛虫,然后才有蝴蝶的变化过程。

  (幼儿寻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梳理,引导幼儿发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鼓励幼儿运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讲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积累相关的科学经验。

  

(2)发现书上的“洞洞”。

  提问:

一起来看看这个“洞洞”,它们一会儿变成了什么?

一会儿又变成了什么?

  教师小结:

同一个“洞洞”既是鸡蛋又可以是小鸡的身体;同一个“洞洞”既是毛毛虫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

  (在寻找讲述这些“部分”与“整体”的变化过程中,让幼儿感知洞洞变化的有趣,进一步培养幼儿有意识地观察的能力。

  【设计意图: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现加以引导,如幼儿先发现洞洞的变化。

教师就可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洞洞的有趣,然后讲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等。

  三、阅读第二部分,引导幼儿讲述不同事物的变化

  刚才我们发现了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猜猜接着还会出现其他什么有趣的变化?

  1.幼儿自主阅读。

  2.引导幼儿一起边看边讲述第二部分。

  (引导幼儿一起边看边讲述字的变化、颜料的变化,感受事物的奇妙变化过程,拓展视野。

  3.感受动植物的轮回变化。

  原来生命是那么的奇妙,它会发生许多的变化。

到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1)幼儿互相讨论。

  

(2)教师贴出:

蛋→小鸡→母鸡的轮回图。

  (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许多事物是轮回变化的。

  四、为小故事取名字

  1.每个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小故事,你觉得这个故事的名字可以叫什么呢?

  2.引导幼儿为小故事起名字,并抽拉纸条到相应的小故事处,如有关小蝌蚪的,就拉到小蝌蚪的地方)。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与开始部分相呼应,幼儿在了解绘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看到的变化编不同的故事名字。

  五、拓展延伸

  1.结合生活经验,讲述自己发现的周围生活中的变化。

  2.在区角活动中将自己发现的变化做成一本洞洞书。

  点评

  1.绘本与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

  借用绘本故事中有趣的画面,让幼儿在情境性的阅读过程中体验故事的多元和生活化,图文并茂的绘本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阅读能帮助幼儿逐渐形成稳定的探究能力。

此外,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一些动植物、事物的变化过程,无形中也提高了幼儿的科学能力。

  2.教学具材料的巧妙运用能激发幼儿探究的愿望

  活动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具,有意识地将封面上的环形纸条转动到问号处。

教师还让幼儿为每个动植物的变化起一个小故事的名字,引导幼儿解读“先有”等,这些都让幼儿从一开始就感知到绘本中的内容是会一直变化的,从而引发他们阅读的愿望及善于提问的好奇心、探究愿望。

  3.关键经验的把握能有效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

  中班幼儿阅读能力的核心经验之一就是要能够看画面的前后页信息,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等。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追问:

“你看看小鸡的前一页和后一页上面分别有什么?

”这样幼儿就会将前后页的内容联系起来。

而后当幼儿再阅读下一个变化时,他们就会完整地讲出自己所看到的整个变化过程。

这样的启发能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消防车、消防员,体会消防员工作的危险与艰辛。

  2、明白火灾带来的危害,掌握最基本的安全防火知识和技能,构成初步的消防意识。

  活动准备:

消防车图片、邀请消防队员携带常用的消防器材来园

  活动过程:

  1、邀请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共同参加活动。

  2、认识消防员叔叔。

  

(1)观察消防员身上的装束,这些装束有什么用。

  

(2)请消防员叔叔讲述因小孩玩火而导致火灾的实例,以及一些灭火的经过。

  (3)请消防员叔叔演示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4)请消防员叔叔讲述自己日常训练及工作的状况,体会消防员叔叔工作的危险与艰辛。

  3、消防车真厉害

  

(1)借助图片说一说消防车与其他的车有什么不同。

  

(2)请消防员叔叔讲一讲消防车为什么要漆成红色,并装有报警器。

  (3)车上都带有那些灭火器具,这些器具有什么作用。

  4、请大班的幼儿告诉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小朋友就应怎样注意防火,怎样做到不玩火。

  5、感谢消防员叔叔能来参加活动,请幼儿一齐为消防员叔叔表演节目。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5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图片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述能力,发展思维的想像力、求异性和发散性。

  

(二)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善良、同情、友爱、助人的情感和行为。

帮助幼儿有序地观察图片,加强幼儿专心地倾听同伴讲述的能力。

  (三)人格目标

  引导幼儿发展灵活的人格特征。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挂图:

礼物船,看图讲述,有条件的班级可准备实物模型。

  

(二)知识经验准备

  课前让幼儿参与别人的生日会。

  (三)环境准备

  活动室中摆放一些礼物,挂上彩带、气球,营造生日的气氛。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教师先出示挂图中装满礼物的船(其他部分遮挡住或出示模型船),让幼儿猜这只船的来历,激起幼儿的讲述兴趣。

  师: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船?

上面有什么?

可以叫做什么船?

引导幼儿围绕这只船充分发挥想像,畅所欲言。

  

(二)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不同角色的行为,理解礼物船的来历和去向。

  师问:

  1.这只船是谁做的?

  2.这只船开始是什么样的?

后来有哪些变化?

  3.是谁使这只船变化的?

  4.小船最后漂到了谁的家?

(幼儿回答)

  (三)幼儿动用已有的经验讲述。

  幼儿分组自由讲述。

教师巡回参与各组活动,引导幼儿专心倾听,积极大胆讲述。

  (四)引进讲述经验。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幼儿归纳讲述思路。

1.是谁第一个要给小熊过生日?

它给小熊做了什么样的礼物?

用什么装着送去呢?

2谁是第一个看见礼物船的?

它给礼物船增加了什么?

3.接下来有哪些小动物把自己的礼物放上船?

4.最后,小船事实上怎么漂到了小熊家?

小熊心里感到怎么样?

(提问幼儿按顺序目答)

  (五)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礼物船”的情境表演。

  全体幼儿分为几组,分别扮演各个角色。

请两位幼儿双手对拉,撑开手臂作小船状,小船不断地漂下……

  表演后,请幼儿按以上提供的经验,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有感情地讲述图中的内容。

其中教师注意提示幼儿去感受和体验图中人物的真诚友谊和美好的情感。

  (六)小结。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

利用美工活动教会幼儿制作小礼物。

  语言:

让幼儿学习基本的祝愿语句和礼貌用语。

  社会:

提高幼儿的文明意识及行为。

(启发幼儿思考什么礼物最合适,怎样的送礼方法更新更好)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产生的危险。

  2、会安全使用文具,能够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规则。

  3、透过讨论,初步建立班级的文具安全规则。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谈话活动

  教师:

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经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们明白文具使用不当会很危险吗下面我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活动展开:

观看幼儿用书和教学挂图。

  

(1)教师:

请小朋友翻开书的第2页和第3页,仔细看看每一幅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在使用哪些文具他们使用文具的方法对吗

  

(2)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自由阅读和讲述画面的资料,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和讨论画面资料。

  ①教师:

老师这儿的大图和你们书上的小图是一样的,我们一齐来看看这幅图都讲了些什么。

  ②逐一讨论挂图中相关的资料。

这个男孩在做什么咬铅笔会有什么危害呢(铅笔不能咬,会造成铅中毒,会把细菌等有害的东西吃到肚子里,还会使小朋友的牙齿歪斜)③讨论其他资料。

  ④教师小结:

这几位小朋友使用文具的方法不正确,这样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安全。

  3、活动展开:

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最后一幅小图:

此刻我们一齐来看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正确。

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画完画要洗手,在使用文具时还就应注意什么

  

(2)教师发给每组幼儿一张大白纸和一盒水彩笔。

每组推选一位潜力较强的幼儿,请他用图或图夹文的方式表现大家讨论的资料。

  (3)幼儿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组的想法表现出来。

  (5)分享各组讨论资料。

  4、活动总结:

安全使用文具规则。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群众制定的具体的行为规则,进行总结。

  5、活动延伸:

张贴安全使用文具规则。

  安全使用文具规则的参考范例:

  

(1)、使用文具时,持续坐姿端正,正确用笔。

  

(2)、不玩弄文具,不吃或咬文具。

  (3)、不用笔尖对着自己和他人。

  (4)、不用油画棒、水彩笔在皮肤或衣物上乱画。

  (5)、用完文具要收拾整齐。

  (6)、写完字或画完画要把手洗干净。

  (7)、使用剪刀要留意,不要使用箭头锋利的剪刀,使用见导师咬集中将身,不能一边说笑一边使用剪刀。

不要拿着剪刀对着别人乱晃,剪刀用完放到安全的地方。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7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词汇:

“聚精会神”、“头破血流”,并初步懂得寓意,做事情前要想一想,不能看到什么就学什么。

  2、通过提问和有序观察图片,理解图片中情节的发展变化。

  3、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盲目跟别人学的道理。

  【活动准备】

  1、自制《小猫刮胡子》图片一套或根据寓言内容制作电脑动画。

  2、小猫(有胡须)手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引出活动内容。

  1、教师出示小猫手偶:

我是一只小花猫,我的胡须长又长。

  2、师:

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花猫的胡须有什么用吗?

  3、幼儿自由讨论后,教师巧妙地引出寓言故事。

  师:

可是有一只小花猫把自己的胡子刮掉了,我们来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二)教师出示教学图片,有表情地讲述寓言。

  1、教师出示图片,生动地讲述寓言《小猫刮胡子》。

  2、师:

小猫刮胡子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三)教师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图片,分段讲述故事。

  1、理解第一幅图片的内容:

主人正在做什么?

(理解词汇:

“聚精会神”)小花猫在看什么?

  2、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有序地观察图片,理解寓言情节。

  3、师:

小花猫刮胡子后,追捕老鼠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会碰得头破血流?

(理解词汇:

“头破血流”)

  (四)教师和幼儿再次看图片,完整欣赏寓言,启发幼儿理解寓言。

  1、教师指图与幼儿共同讲述寓言。

  2、师:

小花猫能刮胡子吗?

  3、教师小结:

原来,胡子是猫用来探路的工具,它就像一把尺子,在钻洞时得用它来测量洞的大小。

如果没有了这把尺子,猫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钻过去。

  (五)引导幼儿进行拓展谈话,启发幼儿懂得做事前要想一想,不能看到什么就学什么。

  师:

小花猫的主人刮胡子对不对?

  师:

为什么主人应该刮,小花猫却不能刮呢?

(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不能看到什么就学什么)

  师:

如果以后你也遇到了一只刮胡子的小花猫,你会和它说什么?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8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故事中的对话语言。

  活动准备

  1.小鸭子、小兔、小鸟和小龟的木偶或玩具。

  2.小鸭子、小兔、小鸟和小头饰若干。

  3.事先和幼儿一起了解鸭、兔、鸟、乌龟的生活习性特点。

  4.根据幼儿用书自制幻灯片。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

小朋友知道小鸭子会做什么吗?

(如会游泳、捉鱼等)请幼儿边说边模仿小鸭子的相应动作。

  教师:

如果小鸭子自己去游泳,没有朋友一起玩,他会开心吗?

他应该怎么办呢?

  2.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教师利用自制幻灯片,出示小鸭、小兔、小鸟和小龟的木偶或玩具,完整地讲述故事。

  3。

围绕故事内容提问。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

开始时小鸭子为什么会难受?

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泳时先遇见了谁?

后来又遇见了谁,小鸭子对他们说了些什么?

小兔、小鸟和小龟都说了什么?

  教师:

最后谁和小鸭子一起去游泳了?

  教师:

为什么小兔和小鸟没有和小鸭子一起游泳?

  4。

第二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并重复角色之间的对话。

  教师第二次完整讲述故事,讲到对话时,请幼儿跟随老师学说角色的对话,如:

小鸭子说:

“你能和我一起游泳吗?

”小鸟说:

“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你找别的朋友吧!

  教师:

当小鸭子问“你能和我一起游泳吗?

”时,小兔、小鸟和小龟回答的话一样吗?

他们都是怎样回答的?

引导幼儿关注小兔、小鸟和小龟的话(小兔和小鸟说:

“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你找别的朋友吧!

’’小龟说:

‘‘好啊!

我和你一起玩!

  教师扮演小鸭子,幼儿扮演小兔、小鸟和小龟,重复角色对话。

  5.故事表演。

  请幼儿分别戴上不同小动物的头饰,角色。

体表演故事,几个小朋友可同时扮演一个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9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丰富幼儿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编。

  3、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主题树《脚印》,小鸡(小鸭,小狗,小孩)脚印图片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儿歌

  重点提问:

你们知道动物的脚长什么样吗?

谁愿意来和我们说一说?

  小结:

动物们的脚长长短短,和我们的脚不一样,也不一定是五个脚趾。

  重点提问:

那你们知道动物的脚印是什么样子的吗?

  小结:

动物的脚印各式各样,有大有小,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

  2、学习儿歌,播放课件。

  重点提问:

儿歌里提到了哪些动物的脚印?

它们的脚印一样吗?

  小结:

儿歌里提到了小鸡,小鸭,小狗和小孩的脚印。

  3、完整学习儿歌

  重点提问:

小鸡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狗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鸭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孩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结:

小鸡的脚像竹叶;

  小狗的脚像梅花;

  小鸭的脚像小扇;

  小孩的脚像小树。

  4、仿编儿歌

  师:

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脚印?

跑来跑去像什么?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创编)

  例如:

青蛙,毛毛虫等等。

  5、表演:

脚印

  规根据自己的创编内容进行表演。

  附;儿歌《脚印》

  小鸡的脚,尖尖的,跑来又跑去,竹叶撒满地。

  小狗的脚,圆圆的,跑来又跑去,梅花落满地。

  小鸭的脚,扁扁的,跑来又跑去,小扇铺满地。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以一个生动的小故事渗透了自然界中小动物们的脚印各不相同的常识,并旨在借此篇课文让孩子对动物各种不同的脚印产生兴趣。

这堂课上,我对于“不同的脚印”这个常识的渗透还不够,只是一味地在教学环节中安排了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枯燥无味的各项说话训练。

而且,虽然看似训练点很多,却因为没有完全考虑到我班的特殊情况,所以导致训练目标也没有完全达成。

如果能够在更深层次地钻研教材后,根据孩子的真实情况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也许教学效果会更好。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0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自然界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特别是在每年的春天,天气的变化、动植物的变化等都会吸引他们的关注。

因此,我结合季节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