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人物画学术研讨会纪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7113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派人物画学术研讨会纪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浙派人物画学术研讨会纪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浙派人物画学术研讨会纪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浙派人物画学术研讨会纪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浙派人物画学术研讨会纪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派人物画学术研讨会纪要.docx

《浙派人物画学术研讨会纪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派人物画学术研讨会纪要.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派人物画学术研讨会纪要.docx

浙派人物画学术研讨会纪要

浙派人物画学术研讨会纪要

冯运榆:

刚才梁平波馆长做了指导性发言,本来范达明先生起先提出了很多的讨论题目,可能这些题目展开的话三天三夜都谈不完,所以我们文史馆同志也研究了一下,今天我们主要是回到标题,“传承·发展”浙派人物画,具体来说,希望和这次的展览联系起来,集中于这个方面,其他论题以后我们再创造机会来谈。

先请杨成寅老师来发表高见。

 

浙派人物画的发展:

审美结构、与艺术教育的配合以及思想指导

杨成寅(中国美院教授,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理事):

各位领导、各位画家、各位理论家,我先讲一讲浙派人物画今后怎么样发展。

因为我不画这个画,所以也没有深入研究。

这一次准备开这个展览会和研讨会的时候叫我写了一篇文章,写得是很长,可是很罗嗦,我早上起来的时候写了几句发言提纲。

我感觉一个画派以及它的艺术作品的存在和发展,应该有审美结构。

我们浙派人物画原来开始产生的时候也有其审美结构。

它的传承以及今后的发展有几个关键词应该注意:

第一是真实性,因为艺术作品应该是真实地反映现实,任何一个艺术品都应该是真实的;第二是要有思想性,它要表现某种比较健康的、真实的或者是一个正确的思想,包括思想感情;还有一个应该是有时代性,艺术应该是时代的反映;再一个应该有民族性。

真实性、思想性、时代性、民族性,这四个特性应该和艺术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我们浙派人物画应该是一个美的艺术作品,其中有美的形象。

美术作品里面包含真实地反映生活,表现健康的、正确的思想感情,再一个是这种思想感情的生活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能够代表我们中华民族在当代的发展。

刚才讲浙派人物画应该有怎么样的审美结构。

第二点,浙派人物画的发展应该和艺术教育配合。

浙派人物画当时实际上是在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个分院,在我们学校产生、发展起来的。

当时开始产生以及发展我都看到了,所以要发展浙派人物画的话,我们美术教育也要发展。

美术教育第一个应该培养同学的造型能力,因为美术一定要创造一个具体的视觉形象,造型能力以后一定要达到洋为中用,以中华民族的文化为主,在思想上要注意精神营养的价值。

潘天寿先生讲的社会功能就是精神营养,绘画的作用就是精神的营养。

不管是美学思想、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还是洋为中用或者精神营养,都是通过民族风格表现出来的。

培养是很重要的,它包括很多方面,我们现在都是讲素描、色彩。

我们浙派人物画或意笔人物画同样包括造型能力,一个是素描,一个是色彩,一个是白描,还有其他方面,这就是造型能力。

第二个是思维能力,艺术创作是靠脑子结合手来创作的,所以思维能力如果培养得不好的话,不能够产生好的艺术作品,它包括抽象思维、想象思维。

第三个是提高审美能力,关键是对美的理解,因为艺术要用美来吸引人,如果艺术家自己美丑不分、审美水平不高的话就做不到这一点,审美能力也包括技术方面的能力。

再一个要培养同学们全面的文化修养,包括哲学方面、美学方面、文学方面,还包括书法、文化知识修养等,我认为这种能力和文化修养的培养,最后都要和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共同提高。

黄宾虹先生是我们学院老一辈的教授,他很重视笔墨技巧能力的提高,因为你其他的能力最后都要通过笔墨来表现。

所以发展浙派人物画,我们学校的艺术教育要适应它。

第三点我讲一讲思想指导,因为我们浙派的文化要发展,一个是我们的审美结构要理解,对艺术教育的配合要理解,还有一个宏观的思想指导。

思想指导首先是美学思想;第二个要掌握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第三个还是应该注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状况。

现在好像有人说不要意识形态,我觉得还是要,因为一个艺术作品还是思想感情的表现,还是有现实的反映,都是要有思想意识在里面起作用的。

再一个,要吸收西方优秀的绘画技术,包括西方的哲学、美学、理论。

有一些理论和根据也跟大家稍微讲一下。

鲁迅先生给美术下定义的时候讲了“美术三要素”,他说的美术是广义的,当时美的艺术包括文学,也包括我们现在的美术。

鲁迅先生的“美术三要素”讲的是“天物、思理、美化”。

天物翻译过来就是自然、社会或者历史;第二个就是要表现自己的思想、生活的理想和美的理想;第三个要美化,你表现客观也好,表示主观也好,最后都要通过美化来表示。

鲁迅先生的“美术三要素”中,天物就是发现生活,思理是有哲学思维,美化是创造美的形象。

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现实主义的论述,恩格斯提出了现实主义。

因为现实主义是艺术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创作方法,如果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人,他应该表现出现实世界一些本质方面,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很重要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最重视的东西。

在考虑发展的时候,我觉得还要重视中国政府关于文艺的指导方针,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不管是什么情况,文艺都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我觉得这两个方面是很重要的。

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鲁迅对于外来艺术的拿来主义主张,即对世界文化艺术中好的东西都要拿来,但是我们拿来的要与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结合起来。

再一个是黄宾虹的画学,黄宾虹有一句话很重要:

“浑厚华滋民族性”,他认为最主要的是民族性,除了表现手段,艺术一定要具有民族性。

再一个,太极图是中国传统哲学共同的东西,就是说太极阴阳和谐辩证法。

潘天寿先生也有重要的说法,就是中国的绘画一定要和西方的绘画拉开距离,对“拉开距离”我们还可以扩展一下:

我们中国当代的绘画艺术既要继承发扬中国古代绘画的优秀传统,也要和古画拉开距离。

第二个,我们的画派,中国人物画的画派,可以是百花齐放的。

我们的浙派人物画应该吸收全国其他人物画派的优点。

潘天寿先生说的“拉开距离”我觉得要发挥一下,我们浙派人物画的画家互相之间也要拉开距离,既要有浙派人物画的共性,也要有每一个画家的个性,所以我们浙派里面的画家也要拉开距离。

过去有个美学家有一句话,这句话很重要,他说对于希腊人来说,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美也应该是我们浙派艺术的最高法律,作品最后就是要美。

我后面讲的都在我写那个文章里。

谢谢大家!

冯运榆:

杨成寅老师是大大理论家,他最近写了《太极哲学》得了大奖,现在不仅是一个美学家、理论家,还是一个哲学家,他的发言很有启发。

今天到会的画家和理论家先生很多,接下去的发言我们研究一下应该控制在10分钟,太长了我要敲桌子的,让更多的画家跟理论家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接下来本来要请刘文西先生发言的,但吴山明先生很忙,打招呼了,说是马上要处理什么事情去,就提前发言。

(待续)

浙派人物画:

一个跟学校教学密切结合的流派及发展方向

吴山明(参展画家,中国美院教授,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长):

本来因为有事情不来的,但是想想是我们文史馆自己组织的,像浙江的大师兄都到了,刘文西先生他们都赶来了,我也没有什么很多话可以讲,因为浙派人物画是一个大流派,这些,刚刚杨老师也提到,而且它是一个学院派,是跟学校教学密切结合的流派,这种流派和海派不一样,跟京派也不一样,跟刘文西他们的黄土画派也不一样,这一派完全是学院派,跟教学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我觉得流派对中国画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整个中国画的发展,一个是志同道合的结合,一个是地域特征明显的流派,再一个就是学院里面的教学,这可能是推动整个中国画发展很重要的几个方面。

学院将来肯定还要存在下去,而且在不断地改进教学,现在我们学校教学基本上延续了潘老当时定下来的东西,还有一些老师共同起草了教学大纲,首先是设计主副课教学大纲,然后设计一些选修课教学大纲,然后设计一些单独性的讲座,这样把主课、副课、选修课和一些讲座结合起来,把交流也结合起来,我们学校也请过北京的老师到我们这里来上课,我们也派老师到中央美术学院上课,我们与中央美院的两次交流讨论课,都是在我们这里召开的。

浙派人物画主要的功绩在那里?

是在它为中国人物画发展、为写意人物画发展树立了传统创新意义的标杆,对整个中国画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潘老主要的功绩就是把大山水的因素引到花鸟里面来,使花鸟画产生了博大的意境,这是潘老主要的功绩。

我的话不一定对,我是这样认为的。

浙派人物画把中国人物画从中国传统基础上发展创新,在时代性这点上把中国人物画引导到大道上前进,是起到了一个带头羊的作用,或者起到参照的作用。

我是这样来评价我们自己的浙派人物画的。

因为当时流派也很多,比较丰富多彩,上海也是比较丰富多彩的,西安当时有长安画派;东北那里后来有关东画派,以前没有的,现在叫关东画派,他们一号召,一个关东画派就成立了,也可以这样讲,他们是有很好的传统;还有岭南画派,其他小地方流派也很多,这些都带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包括浙派,我们浙派的创始人。

我们也是很长久延续着这个方向,虽然我们自己看看都有变化,但人家看看我们是浙派,浙派是大面积的一种状态,发展到现在,我们假如再继续这种状态的话,我们也对不起我们的老师辈了。

在这方面,我们几位老师也在变,我们老师辈也不希望我们一直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做下去,也希望我们变,所以我觉得,它是在原来传统的好的基础上的一种变革,可能是我们这一辈或者我们更年轻这一辈的一种人的职责,我们这一辈也正在变。

浙派人物画的优点是它形成了非常好的一种状态,缺点就是地域性不是很强。

现在到我们这辈变化多一些,将来变化会更多。

我国的黄土画派也是刘文西先生把好东西拿到那边,根据当地的特点进行变革,影响那批人,我觉得也是非常好的,跟浙派还是有一点渊源关系。

现在我们浙派人物画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

我自己是这样分析的:

第一,我们要更加深刻、更加广地去理解传统,以前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我们对传统的吸取往往是限于在卷轴画里面,其实还应该更广地去吸取,不仅从绘画本身方面吸取,从人物画、山水画里吸取,我们要眼光放远。

改革开放以后,地下发掘的文物也好,交流的信息也好都来得非常快,我们传统上有一些东西非常令人吃惊,我们画家往往对这一块不注意,比如说我们的陶器、玉器,包括我们瓷器上面的一些东西,我觉得我们要吸取,我自己感觉相对来讲吸取的还是比较窄的不是很宽,而且也局限在我们系里面。

现在交流多了,可以看到很多的印刷品,这个本身就是一个放宽眼光的条件,实际上你去看看我们古代的艺术当中有很多非常好的艺术作品,我自己也是搞收藏的,我觉得古代科技搞得那么好,那种铜器、玉器,你以我们现在的审美眼光改一下都很难,它已完美到这个程度。

我们要发展的话,还要拓宽这个面,多方面去吸取,国外的有一些东西我们要吸取,我们自己的东西要更深入去研究和吸取,这是非常要紧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偏离,因为中国画也是体现中华民族的绘画,不是泛泛的水墨画。

中国画是民族的绘画,或者是民族精神的绘画;而水墨画,是和中国画有差别的,差别的界限一个是有笔墨表现的因素,而且这个表现因素是随着时代而变化,但是它有基本的元素要求,这些基本的元素要求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去继承,不继承那是不行的。

吴冠中先生讲了一句话,很多人深深地同意,我们上一次到北京,吴冠中先生第一天就来了,他看了一圈,他说比如说“流”,就是你们的“流”,我马上就理解了。

他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流”是变革的“流”,不是原先不变的“流”,但是他可能讲话极端一些,他的本意是希望我们保守。

但是他本人画的不是笔墨,他是彩墨画。

吴先生不应该认为自己是中国画发展的前卫,他画的是东方彩墨画,就是“不中不西”的好东西。

我一向认为潘天寿、黄宾虹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前卫,梁楷是他们那个时候的前卫,应该这样认识他们。

如果不是前卫,对传统没有深刻的理解,就不可能成为大师。

一个大师肯定是深刻地理解传统的,我觉得我们这一代责任真的很重,我们下一代责任更重。

上午开幕式孙永的讲话中有讲得比较狠的一点,但是他的讲法我还是比较理解的。

有一些东西你没有研究与深刻理解那些传统,就去抛弃它的话,肯定不会成为中国画的继承者,我们中国画必须开辟一条大道,大道走的人很多,大道上走出来是难的,也可以走弯道,从这路进去最后走到大道也可以,但是会走不到大道大家可以理解。

我们在座的各位能够在大道上前进,能够走出自己的路来,传承我们浙派也好,其他画派也好,能够都健康地发展,能够路更宽更大,而且也更民族。

一个国家失去了民族绘画,如果将来一旦失去的话,是非常可悲的。

现在我觉得有一些人比较远一些,那么你不要讲中国画,你讲水墨画就完了,我们也会吸取你的好东西,而且要树立高峰,包括吴冠中先生等人,你可以走另一条路,也是中国绘画,吴冠中真聪明,他讲一个“不中不西”的东西把这一块拎出来了,这个当中怎么来更加深入地理解、更广地理解我们的传统,可能是我们今后要做的决定,更解放地吸取西方的东西,但最后要变成中国画,而不是以前我们老先生讲的,吃了牛奶就长牛毛了。

我觉得我们还是中国画,其实中国画的发展是比较难的,不是我画的跟人家不一样就行,我觉得这个是我作为一个老师的一种观念,希望我们学生比我们做得更好,比我们更加中国化,而且更加时代化,现在已经有一些出来了,我感觉很好,也是我感到很欣慰的。

(待续)

冯运榆:

吴山明老师是浙派重要的继承者,他讲浙派人物画有些人要选择其他的路,不一定走得通;我觉得条条大路通罗马,想到罗马的还要走大道。

很荣幸我们这次请到了刘文西先生来光临我们这次学术活动,我记得在1960年代,刘文西先生带着他那一批慢写、速写到浙江美院来展览,我们全院轰动,大家看了以后说,我们美院那么多的展览,怎么能跟他比?

他的画有浓重的陕北倾向,很憨厚,厚度也出来,记得那时候听了刘文西先生的发言,我很注意他的表情,他也很激动,好像回到了家乡,向大家汇报他的一些成就。

那么多年过去了,他的成就很辉煌,大家都很清楚,他创造了一个中国的大流派,黄土画派。

这次我们请他来,作为特邀,为什么?

他不是浙派的了,他是黄土画派的了,我在邀请信里就说了,我说流派与流派之间的交流,互相也能够促进和提高,当然两个都变成一样的也没有必要,但是需要吸收的时候也可以吸收。

我们请刘文西先生做发言。

浙派所有的创始人都是我的老师,我是浙派培养出来的

刘文西(特邀参展画家,黄土画派艺术院院长):

我本来想在后面发言,现在就是想听一下浙派的画家们多发言,因为这是浙派研讨会,所以听了以后我才说好吧?

在座的很多是我的老师,杨成寅先生就是我的老师,浙派所有的创始人都是我的老师,所以我是浙派培养出来的一个画画的,先听浙派的人多说一点,我再来谈我的感想。

谢谢!

冯运榆:

接下去我们请北京来的嘉宾发言。

我们请到了李延声先生、杜觉民先生,现在不一样了,你是嘉宾了。

李延声先生刚不久在上海举行大型个展,在上海影响也很大,画展很成功,我和梁平波馆长也一起去参加了开幕式和研讨会,可以说他这个展览体现了浙派的人物画,也结合了北方一些优秀的成果,再加以发挥。

我们先请李延声先生发言。

中国人物画体系是“三合一”,有必要把浙派人物画的大旗举得高一点

李延声(参展画家,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

谢谢。

这次我是来汇报学习的,这里有很多我的老师和师兄、同学,能参加这个浙派人物画的展览和研讨会我感到很荣幸。

我上了三个美术学院:

广州美院附中、浙江美院国画系,后来又到中央美院读研究生。

刚才杨先生讲到了教育,我也是浙派培养出来的,如果说从全国的中国人物画教育中,浙派应该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

我们总的中国人物画,一般的说法,好像都是徐悲鸿是作为新中国人物画教学的开端,但是在北京有两种争论,我听说过浙派是独立的,有说和徐悲鸿的有共同点的。

怎么样看问题可以把人物画发展的问题讨论得深入一点?

广州美院基本上延续徐悲鸿的体系,我觉得有必要把浙派人物画的大旗举得高一点,把这一体系在理论上论述得深一些,这样对整个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更有好处。

有的人说华东分院还是从中央美院分过来的。

他们不理解,人物画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大发展,面临的问题更多。

山水、花鸟画创造了时代的高峰,教学的体系也比较完善;而就人物画来讲,尽管是有大发展,但是发展的空间比较弱,要讨论的问题比较多,困难也比较多。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国家画院现在实行工作室制,有各种导师,报山水的特别多,我们300多名学生一多半都是学山水的,再就学花鸟,人物还是比较少的,就十分之一,可见人物画的难度很大,它非常需要有时代意识,所以我觉得对浙派人物画的深入讨论对人物画的发展有特殊意义。

中国人物画经过60周年,新中国浙派人物画是一个大旗,另外我提出来黄胄先生是中国人物画的一面新旗,所以我主张中国人物画是“三合一”:

徐悲鸿是一个体系,还有浙派人物画体系、黄胄体系。

这个提法我不知道对不对,需要理论家来分析这个问题。

浙派人物画是在徐悲鸿人物画基础上发展的,就是对传统的东西理解得非常深,另外我们潘老对中国民族绘画的独特见解,徐悲鸿主要是素描为主,结合现代的水墨,黄胄先生不是学院派的,是学院派之外的,他初中就辍学了,他是从生活中创出来的,所以开始人们不承认他,经过了60年的发展,我不知道现在承不承认,有的承认有的不承认,他也还是一个体系,但是他很注意学习,他和赵望云在一起经常读古画看古画,另外他接触很多现代的大家。

这是我对浙派人物画的一个想法,理论家应该把浙派的体系,现在在教学中已经进行贯彻了,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逐步变成我们中国美术史人物画教学中的更完整的更深刻的论述,让更多的人在学习中,从浙派人物画得到继承和弘扬,这是一个想法。

第二个想法,浙派人物画这面大旗如果要举得再高一点,就是要推动我们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反过来刘文西老师黄土画派在陕北有一个生活的基地,浙派人物画的基地应该在浙江或者江浙,我们梁平波馆长画的是福建惠安女,应该画浙江女,因为梁书记是省委书记,要推动保护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从民间把我们浙江一些值得传承的好东西弘扬起来。

你是一个书记,可以有一个村子,我们省里支持一下,把那里传统的东西恢复起来,我们浙江文化有一面大旗,但是这一面大旗应该要有一个点,有一个生活的点,就是把浙江传统的美和现实的美能结合起来,反过来还推动了浙江文化的发展,你这面大旗就举得更高了。

所以我们刘文西老师说,他到了哪里都要他们把白毛巾扎起来,实际上这个就是一种文化,是陕北文化。

另外我有一个想法,黄胄先生也说了一点,他说我们很遗憾,我们汉族没有服装,人物画是和你的服装结合起来的。

我们浙派反过来推动着保护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把浙江省深厚文化的东西发掘出来,弘扬起来,让人们重视这一块,这样子浙派人物画的大旗就会越举越高。

冯运榆:

这个观点很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听过,我想到过的有一个观点,就是要把它推成新国学的组成部分。

现在我们接下去请老一辈理论家郑朝先生发言,接下去我希望每个发言要把最核心的东西表达出来,也结合谈谈这个展览的意义。

(待续)

这个展览表现了真、善、美,在内容上题材上有发展,比过去要开阔得多

郑朝(中国美院教授,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理事):

我想讲的是:

什么是浙派人物画?

浙派人物画往何处去?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浙派人物画是怎么产生的。

我是1947年进这个学校的,当时的国画系只有山水、花鸟,没有人物,人物课偶然在山水花鸟当中很短的单元讲一讲,那个时候全国的人物画、中国人物画也是很衰退的,那么我认为是解放以后推动了浙派人物画了诞生,就是一些老区来的同志啊在当时的国立艺专进行教学改革,因此就催生了我们浙派人物画。

当时非常明确,我们学画画,是为政府,是不是?

要表现工农兵,表现英雄人物,因此也必须到人民中间去了解、熟悉工农兵,同时那个时候我们学校还把几位素描功夫好的学生、毕业生留下来学习中国画,我觉得浙派人物画是这样产生的。

但这还不够,这一点全国人物画都是这样做的,所以真正完整的浙派人物画还有我们老先生的功劳,在老先生的影响下,他们重视笔墨,从重视传统的技术到花鸟画、山水画的技术融入到人物画当中去,这才有以后的浙派人物画。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总之是教育革命催化了浙派人物画的诞生。

但是这个孩子是穿上了民族的服装,有民族服装的气质的,这是我们老先生的功劳,这就是浙派人物画不同于北派、西安派的所在。

浙派人物画有没有发展?

它需要发展,今天看了这个展览我是感觉到很欣慰的,我们浙派人物画在发展。

过去政治上是强调无产阶级政治,我们的艺术是工具,现在觉得太狭窄一点了,但是我们还是继承了这个传统,我觉得这个展览表现了真、善、美,在内容上、题材上开阔了,有发展,比过去要开阔得多,所以我觉得题材还是很重要的。

当年我们浙派人物画之所以使人耳目一新,是有几件具体的作品,比如说《粒粒皆辛苦》等,首先在内容上有新鲜的感觉,是表现新的人、新的事件,因此才能承认你在技法上也不错。

所以我们现在在题材上比过去有发展,画国画的人很多,但是我觉得要使我们浙派人物画有发展,题材的问题还是很重要。

要有新意,比如说刚刚杨老师提到的民族的东西,我们有没有很突出地表现我们民族的愿望和祈求?

刚刚李延声也讲了,我们浙派人物画,你把浙江画画好,把浙江的美好的东西充分表现出来,也能获得更多人的赞扬,更具有浙派人物画的特点。

所以发展我们浙派人物画,我觉得要提高我们的思想,开拓我们的视野,看到更多的东西,看到新的东西,那些现在还不是很成熟的但是是我们人民所盼望的东西。

所以,不能说我们的题材已经充分地丰富了,虽然已经好多了,但是还要有使人家一看就耳目一新的东西。

关于我们的表现形式是逐渐多样化起来的,当年其实也有不同的派别,我们学校搞过一个《沙家浜》的彩墨连环画,聚集了三位国画家,我在搞文字,但这样搞是不能成功的,因为都是有个性的画家,把他们聚在一起,你画这个,我画那个,创作方式不一样。

我参加这个画作,我看三位先生各自有特色:

李震坚先生他很重体面,画人物画得很像;周昌谷先生的色彩很艳丽,那个时候他人画得不大像,其实他是有一张画,据说是林风眠先生批评了他,说他的素描画得太好了,太准确了,所以林风眠先生总是跟他讲你画得太像了;周沧米先生也有他的特点,他的画很粗犷很豪迈,很有特点,还有的看了以后觉得浓笔、淡笔,很丰富,是我们浙派人物画的发展。

这里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是可以商榷的,浙派人物画到底发展到哪里为止?

到这个地方叫浙派人物画,再发展下去是不是浙派人物画?

比如说“文革”以后这些作品,比如说那四幅作品,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有它的特点,但是这四幅画是不是承认它是“浙派”的,很多与原来浙派的体制有所不同,这样的作品要不要表现?

要表现人们生活的东西,他表现了;我们很多东西是一本正经的,这四幅作品表现了中国老百姓、青年人真真实实的生活。

比如说文学作品里面有一个王朔,痞子文学,你不得不确认他。

这样的作品是不是属于我们浙派人物画的延续?

你承认不承认它?

如果你承认它,那么对它还有什么要求?

就我个人讲,不是很喜欢,但这是生活,是不是可以表现得更好一点,甚至用漫画的方式来表现?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浙派人物画要点到为止,超过这个东西是不是浙派人物画?

如果到处都是浙派人物画,那浙派人物画等于没有。

所以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人物造型一定要过关,不过关就没办法自由发挥浙派意笔人物画的优势

王庆明(参展画家,中国美院教授):

今天举办这个浙派意笔人物画展是很不容易的,因为2005年浙派人物画50年活动中,是我们学校跟潘天寿纪念馆一起搞了浙派人物画展,那个完了以后给人一个印象,就是浙派人物画有过它的辉煌,现在已经受人冷漠。

在我的感觉里有这样一个东西,就是差不多了。

所以我对冯运榆这次搞展览还是非常担心的。

昨天我还担心今天会有人来吗?

因为像一个学术性的研究活动,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是非常难的,我没想到这个展览能够搞得这么好。

当然来的人是不多的,方增先老师因为身体原因没有来,冯远去采风,都是很忙的,但是作品很好,作品都来了。

今天看这个展览我看得很少,总是和老同学讲话,没有看得很全面,但是我觉得好的作品都来了,还是比较重视。

另外就是文史馆,文史馆能够给冯运榆这么大的支持,这次展览展出好几张画也不用我花钱,也不用我花力气,真的是意想不到的好,粗粗看了一下,我觉得这个展览还是很有看头。

一个展览的成功不成功还得看你的作品,你怎么宣传都要看你的东西,我们今天在讲这些事情也是看你的东西。

比如说浙派人物画是不是要完了,也要看作品;比如说方老师现在举行一个大展,在上海展过了,然后在杭州、北京也展,你看那么大的大画,还是很厉害的。

我们浙派人物画创始人方老师的展览很成功,也就是说浙派人物画很有前途。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实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