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070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docx

《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docx

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

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

吕东

内容提要

本论文是我校《乡镇中学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研究》课题中的子课题,旨在于探究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问题。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前言、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组组长的关系、当前乡镇中学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发挥教研组的引领作用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为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发展而改进教研组组长的素质与作用。

文中提出如下新见解:

“传送理念,引领教师转变观念。

”“以身示范,建设学习型教研组。

”“实践指导,引领年轻教师学会研究教学。

”“做年轻教师的伯乐,为成就名师铺路搭桥。

”“完善机制,激发年轻教师研究的主动性。

”“营造反思型的教学氛围,加快年轻教师专业成长速度。

”“思想观念引领:

敬业爱岗、树立团队意识。

”“实践引领:

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活动。

”“发展意识引领:

夯实两项基础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

”“责任意识引领:

抓好几项常规管理工作。

”通过本文的探究,旨在从理论上总结教研组在教学管理中的成功经验,从而在教学管理中推动优秀教研组建设,促进乡镇中学年轻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

年轻教师专业发展教研组教研组长

前言

(一)研究的缘起

研究者所在乡镇中学年轻教师比重较大,其素质参差不齐,对学校教育教学影响较大;解决年轻教师专业技能缺乏有着很强的现实性与紧迫性,探索年轻教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增强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主导作用,形成学校文化对年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熏陶与促进作用,提高其教学技能与班级管理能力,实现其自我发展提升与外在机制促进的有机统一,提升其在职场的生存、发展与竞争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校师资整体水平的提升,促使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乡镇中学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教研课题,并2012年5月获得英德市教育局教研室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12-04。

本文即是该项课题的子课题,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究价值

研究价值在于从理论上总结教研组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有效发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从而推动乡镇中学在教学管理中建设优秀教研组,促进乡镇中学年轻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研究的目标、思路和方法

研究的目标是探究年轻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研组的关系,分析当前乡镇中学年轻教师发展的现状与困境;在实践中探索教研组的引领作用,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探究提高教研组组长的素质,提升教研组组长的引领作用。

研究的思路是:

首先提出课题,确立研究方向;其次是分析乡镇中学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再次是研讨如何发挥教研组的引领作用,以及提升教研组组长的素质,发挥好其作用。

本文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一、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组组长的关系

(一)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

1.专业化的基本内涵

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是就专业的程度而言,是一个动态的,也是一个历程的概念。

当某职业的从业人员,其要胜任该工作所需要具备的特定知识与技能越高,而且只有少数经过严格筛选的人才能获得此项工作时,则该职业的专业化程度逾高。

2.教师专业化的缘起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具有浓厚学术价值的词语。

《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3日《教师专业化:

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一文中指出:

教师专业化一词最早出现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3.年轻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简述

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使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的过程。

为此,教师专业化就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的两个方向是专业教育的重建与教师作用的改变。

专业化的核心因素是正规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自主权。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①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强调教师是潜力无穷、持续发展的个体,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是“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名词所要表达的核心理念之一。

②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

美国学者佩里认为,“就其中性意义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

③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

比“教师是学习者”这个观念更具有积极意义的乃是“教师即研究者”这个观念。

“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观念把教师视为积极的研究者,强调教师自发的学习和研究,而不是把教师视为“被发展”或“有待补救”的个体,被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概念之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重要构成要素。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是一个教育合作者,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长沟通与协作。

其中,在今天的强调共同设计课程、协同合作实施教学的新的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之间的协作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处于整个教学专业的最基层,独立自主地处理其教学的事务,很少人能过问其行事的方式,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很少相互干涉。

然而,这种“自主”的代价就是不可避免的孤立性。

一般中小学建筑所呈现的“蜂巢式的结构”再加上像“装鸡蛋的条板箱”似的教室,更助长了教师长期处于孤立的情景。

久而久之,这种孤立的状态成为习惯,甚至成为理所当然,即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与“互不干涉”为特征的学校文化:

既不愿意观察别人的教学,也不愿意被别人观察;不愿意影响别人,也不愿意被别人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也要与学生合作,与学生一同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二者的关系应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

教师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生命质量,更在于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真实和必要的条件。

理想的教育是:

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④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发展的自主性

以往的许多教师教育培训课程与模式虽然名义上是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但他们总是居高临下,其性质往往带有“补救缺陷”和强行灌输的意味。

由于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外在加于教师的,教师发展的需要也是外在的。

因此,培训也是统一的和强制性的。

这实际上是忽视了教师发展的个体性、内在性和主动性,缺乏对教师个体生命的人性关怀。

所以我们认为,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发展的自主性。

教师的自主发展强调的是发展教师个体的个性和特长,使个体的潜质充分发挥出来。

关照个体内在性时,就会考虑教师内在的需求与愿望,去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从而使教师专业发展成为自觉的、主动的行为,而不应采取强制方式,教师不再被视为需要改造的对象和有缺陷的存在及教育的工具。

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从工具主义的教师观转向了人本主义的教师观,把教师从被改造的对象提升到了发展主体的地位。

(二)促进乡镇中学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主要有以下策略:

1.完善乡镇中学年轻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奖惩激励机制

乡镇中学年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学校用好的管理机制来推动。

这管理机制就是年轻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与奖惩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乡镇中学年轻教师全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科组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个性化的特殊个体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完善可行的培训奖励惩罚激励机制,为年轻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提供制度的可靠保证。

建立并完善乡镇中学年轻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奖惩激励机制,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将其成功地付诸于学校教育管理实践,以制度形式规范、约束促使年轻教师形成自我教育的外在压力,进而形成自我发展成长的意识与习惯。

2.建立校内理论学习制度,营造学习氛围

现代社会变化快,生活节奏快,各种社会活动又较为丰富,年轻教师又面临婚恋、生活与工作双重压力,往往导致年轻教师对其所从事的教育职业难以专心、专注、专业。

为此需要建立起校内理论学习制度——制定具有较详细可行的学习计划、安排针对性强的学习内容、实施科学周密的考评制度、贯彻公正合理的奖励激励机制,打造校园书香文化、校本文化、管理文化,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另外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释放工作与生活压力;增强学校教辅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帮助年轻教师解决一些工作与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从而保证年轻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学习质量与效果。

3.持续开展“听—说—评课”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专业提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课例研习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的途径,更是年轻教师专业成长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

年轻教师由于工作时间较短,往往欠缺教学经验。

为此,持续开展“听—说—评课”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解剖“麻雀(课例)”,借鉴他们——主要是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总结其教学中的得失成败,从而迅速提高自己,从而有效促进专业提升。

4.完善评价机制,以评价促发展

人的发展与成长需要评价和反馈。

对年轻教师的评价机制着重于教年轻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

评价与反馈主要有自我、外界两种。

自我评价——每位教师自定一个专业发展目标,将自已的教学实际情况与确定的要求进行比照,运用教学反思的方法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外界评价——学校确定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按照这一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告知教师本人。

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形成不进则退的外在竞争激励机制,从而达到以评价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三)教研组组长与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著名企业家马云说过这样一段话:

“30%的人永远不可能相信你,不要让你的同事为你干活,而是让我们的同事为我们的目标干活,共同努力,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面,就要比团结在你一个企业家底下容易的多;所以首先要说服大家认同共同的理想,而不是让大家来为你干活。

”对此,教研组组长需要告诉年轻教师:

“实现大家的专业化发展,打造优秀教研组是我们的共同目标、理想,我们在此,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专业成长发展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专业成长发展的路。

”因此,理顺教研组组长与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非常必要。

我们认为:

教研组组长与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1.教研组组长是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学科教学的带头人

人们常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从总体上讲,教研组组长在师德修养、学术水平、业务能力、教学业绩等多个方面都堪为学校年轻教师的学习楷模。

正因为此,年轻教师应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视教研组长为自己专业发展中学科教学的带头人,虚心学习,凡事多动脑子,开动脑筋,思考,思考,再思考,不怕吃苦受累,长期坚持不懈,自然就会干出样子,获得同事、学校乃至社会的肯定。

教研组组长,切实认真负责,为年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把好关,帮助其打好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根基——全面规划、群策群力、整体提高,以“关心+细心+耐心”定能当好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学科教学的带头人。

2.教研组组长是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教育科研的引领人

教研组组长制订本教研组的《教育科研发展规划》,贯彻执行好《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使教研组科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争取学校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对各项教研科研活动做好经费保障,加强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研究,落实各项教研教改措施,将“公开课”改为“教学研究课”,要求各教研组按“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原则”开展,并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练习。

采取“集体备课、确定中心发言人、教研组提出改进意见、执教人上课、执教人和听课教师评课”的教研模式,确保教研活动的效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并高度重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动员全体成员全程参与,鼓励并引导好年轻教师积极投身教研活动,注重培养其参与教育科研的实际能力,使学校的教育科研氛围逐渐浓厚起来。

3.教研组组长是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人

 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既需要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更需要有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精神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的专业活动来实现、来体现。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各项教学管理的执行机构,也是学科(年轻)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摇篮——搭建平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对此,教研组组长要通过正见、正思维、正语、正精进、正念等帮教活动,当好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人。

4.教研组组长是教研组建设的核心,是本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建设的核心,是教研组从事教学研究的关键。

教研组长是一个能够在分析实际情况与发展潜力的基础上,为教研组和每个教师进行目标定位的人,是一个能根据进展情况进行目标修正和完善的人。

采取以下策略加强教研组建设:

营造团结、和谐、互助的教研氛围;用教研组建设和教师培养的目标引领。

只有不断强化教研组长在学科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不断学习、思考、转变观念,才能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最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当前乡镇中学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一)乡镇中学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当前乡镇中学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在:

由于乡镇中学工作、生活条件相对比较差,也比较艰苦,不少年轻教师往往在任教1—3年就调出,导致年轻教师流动性大,队伍不够稳定;学校对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业比较粗放,缺乏精细的科学指导,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与科学评价机制;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确立,其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年轻教师教学任务重,责任大,担子重,自我发展意识较为淡薄,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二)乡镇中学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分析

近年来,教师来源的多元化固然开辟了教师新的来源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师队伍,有利于克服教师群体的隧道视野现象。

但是我们在实际中,不能不清醒地看到乡镇中学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具体数据参见《青塘镇中学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分析,简述如下:

(1)学习动力不足,理论素养不够。

不少年轻教师不热爱教师工作,正常时间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业余时间又忙于谈恋爱结婚,难以静下心来进行系统的专业提升学习,导致他们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宽广的渊博学科知识,又缺乏深刻的专业素养。

(2)年轻教师个人发展机会有限,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成长目标。

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专业发展瓶颈制约问题,难以着眼于长远去制定出适合自身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成长目标。

(3)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掣肘。

少数学生顽劣,难教、难管理;个别学生家长要求高,过分关注其子弟(即学生)成绩的排名与升学,偶尔因对教师工作不理解无端指责。

(4)上级部门检查多、要求高,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没有成就感,进而难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工作烦琐机械,收入低,工作、生活压力大,锻炼与休息时间不足,对当前一些教育管理与制度不够满意,导致身心不健康等。

三、发展教研组的引领作用,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传送理念,引领教师转变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教师教育观念转型是一个“隐形”工程,因为意识的“东西”是最难改变的。

从我国的文化传统来看,很多教师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师观影响,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

这种意识作为一种文化“浸泡”了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观念,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先教后学”的传递式教学观念。

这种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已经固化了的“东西”,改变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如果实现了观念深度转型,从“形”转走向“心”转,从一般的认识层面上升到行动层面,那么,广大教师将会自觉自主、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去践行课堂教学改革,将会深入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将会在实践层面上深化课改。

(二)以身示范,建设学习型教研组

于伟教授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讲座中提出,教师要“作为一个学习者”,不仅要有乐学的态度,还要有善学的能力。

大数据时代的当今世界,信息发达、资讯充足,如何在有限的精力与时间允许范围内,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学习资源呢?

这就需要有“善学”的能力。

教育是一项智慧的事业,是一项心灵对心灵的事业,是一项创造未来的事业。

因此,从事教育需要有底气(至少包括文化底蕴、专业知识和教育素养)。

教研组组长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安排教研组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学习时,不应局限于教材、试题范围,从爱读书开始,重在拓宽视野、提升素养,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项读书活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促使专业成长共同体形成,建设学习型教研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专家指路。

(三)实践指导,引领年轻教师学会研究教学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工作是教师生存之本,教育科研是教师提升之本。

如果研究不深入,难以成为有卓越成就的教师,更不用说成为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和教育家了。

“教师应成为研究者,进行研究是专家型教师形成的必要条件。

”“能不能做研究,并且带领团队做研究”已成为衡量区别“专家型教师”与“普通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许有人会说,初中教师能做研究吗?

我们认为,一线老师应该把教室看做我们的研究室,做我们能做的研究。

具有“小、近、识”特点的“小课题研究”就是适合一线教师做的研究。

教研组组长要引导年轻教师会研究教学客服畏难情绪:

“研究不神秘,深入思考就是研究,带着问题学习就是研究。

”带领他们走上研究的途径:

“借助研究把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提升,找到理念的落脚点。

”引领年轻教师明确研究的可操作性:

“研究就是基于经验并超越经验地对一个具体地‘问题’进行长时间地、持续地、深入地思考并不断实践的过程。

(四)做年轻教师的伯乐,为成就名师铺路搭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年轻教师有思想、有活力、有干劲,但缺乏韧劲、钻劲。

时下,常有一些自认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年轻教师因没得到伯乐的赏识,未获重用而心生“怀才不遇”的感叹,甚至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最终碌碌无为而“骈死于槽枥之间”。

我们认为,教研组组长要当好他们的伯乐,帮助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怀才和怀孕是一样的,只要有了,早晚会被看出来。

有人怀才不遇,是因为怀得不够大。

”及时发现身上存在的不足,树立正确的心态,调整期望值,不断充实自我;引导他们在与他人特别与领导交往中学会圆通,养成谦虚谨慎、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减少人生中的无形阻力,促使年轻教师加快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为将来成为名师奠定基础。

(五)完善机制,激发年轻教师研究的主动性

年轻教师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思维灵活,反应敏捷,是教育人一生中从事教研、收获创新成果的黄金时期。

对此,我们认为,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年轻教师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激发年轻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首先是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组建教研室,专司学校教研工作。

其次是建立并落实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制度,制定比较完善可行的教研计划,落实奖惩措施,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励年轻教师参与各项教学研究。

(六)营造反思型的教学氛围,提升年轻教师专业成长速度

叶澜教授指出: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认真)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简言之,就是教学过后反思化——通过每天的反思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策略。

反思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的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

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反思的意义,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其中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对此,年轻教师绝不能认为,教学反思太麻烦,太费时间、精力,殊不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人世间每一分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回报。

(七)发挥教研组组长的引领作用,增强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

教研组长在学科建设、教学评价、组织教研活动等方面,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

优秀的教研组长应该是学科教学的带头人,校本教研的组织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

要有打造学校品牌学科,带出一个具有努力学习、乐于研究、善于创新特点的新型教研组的目标追求。

一个年轻教师的业务进步或专业发展,主要不是靠灵气或特质,靠的是日积月累,不断超越自己;勤于钻研,逐渐形成自己特色。

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首要的是他有自我专业追求。

但仅有追求是不够的,还要体现在行动上拥有专业探索的精神。

专业水平与教龄有明显相关——目前发现优秀教师是具有丰富教学实践性知识和智慧的人。

虽然教龄长并不一定对应专业水平高,但教龄短专业水平很难达到高水平。

四、为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发展而改进教研组组长的素质与作用

(一)为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发展而提高教研组组长自身素质

1.明确教研组的职能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各项教学管理的执行机构——布置、检查、落实;是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前沿——贯彻理念、落实课标;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实验基地——群体探索、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根基——全面规划、群策群力、整体提高,是学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摇篮——搭建平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明确教研组组长的工作职责

教研组长是在学校教学副校长和教导处(教研室)主任直接领导下的学科负责人,负责学科教学与教学教研工作。

主要有以下职责:

(1)负责制定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并组织教师实施,期末写出教研组总结。

(2)按时组织好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教研的时间和质量,填写好教研活动记录。

(3)抓好本学科的常规教学:

检查本组成员的教案、听课笔记,及时汇报主管领导;督促、检查教研组成员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媒体,并做好技术指导;组织本学科教师互相听课。

经常深入到课堂发现问题,及时诊治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4)检查本组教师作业批改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协助教导处认真落实与本组有关的校本培训工作,确保在培训中提高本组教师业务水平。

(6)带领组内同志主动使用电教仪器,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媒体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

(7)协助教导处抓好学科竞赛和课外活动。

(8)督促教师及时完成并收齐教导处要求上交的各项材料。

3.明确教研组组长的素质要求,提升自身素质

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胸怀是修来的。

因此,教研组长的综合素质要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学校就必须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训,重点要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观念培训。

观念培训也称教育培训。

要通过培训,达到三个目的,即让教研组长——改变旧观念;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功能;了解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组织管理思想。

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目标:

理念更新的尖兵

信息时代知识成级数海量狂增,新课程改革又催生出诸多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等,加上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变化。

为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新情况,教研组建设理应将学习作为“组本培训”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研组长要担当起培训者的角色,必须“从我做起”,加强自培,勤学不辍,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诸如:

向同伴学习,“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向网络学习,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吸收整合,为我所用;向书本学习。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研组长应该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思想触角总是处于现代教育的前沿。

人格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