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 世界格局的演变及二战后美日欧经济的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7056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五 世界格局的演变及二战后美日欧经济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十五 世界格局的演变及二战后美日欧经济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十五 世界格局的演变及二战后美日欧经济的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十五 世界格局的演变及二战后美日欧经济的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十五 世界格局的演变及二战后美日欧经济的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五 世界格局的演变及二战后美日欧经济的发展.docx

《专题十五 世界格局的演变及二战后美日欧经济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五 世界格局的演变及二战后美日欧经济的发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十五 世界格局的演变及二战后美日欧经济的发展.docx

专题十五世界格局的演变及二战后美日欧经济的发展

专题十五世界格局的演变及其前前后后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 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        。

会议的操纵者是法国总理         ,英国首相          和美国总统            。

他们被称为             。

2.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        》,在军事上禁止德国实行     。

政治上德国承认并尊重          的独立。

3. 1919——1922年,协约国还分别与      、     、     、      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这些和约与《          》一起构成          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        、        统治新秩序。

4. 国际联盟于     年成立,由于     没参加,所以它被     、    控制。

5.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       、     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     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   、   、   三国。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       》,实际上为       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6.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的统治秩序,通过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          体系”。

●1、下列能够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霸权主义现象的是()

①巴黎和会②华盛顿会议③雅尔塔会议④《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现的两大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为首的分别是()

A.德国和英国B.美国和日本C.英国和美国D.德国和俄国

3、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

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调整统治秩序的会议②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③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④侵犯了中国主权,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8.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进入20世纪后的激烈竞争中,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

德皇威廉二世(1888年继位)崇尚战争和强权,他的名言是“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

希特勒(1933年上台)更试图在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他说“新帝国

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1)材料一中威廉二世底气十足,与哪一重大事件使德国实力后来居上有关?

希特勒为实现其狂想,发动什么军事进攻使二战全面爆发?

哪一个重大军事行动使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局面?

(3分)

 

材料二毛泽东评价某一条约时说: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材料二中的条约是什么?

两次世界大战后,大国通过政治博弈,分别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

(3分)

材料三

 

图一二战同盟国三巨头漫画图二北约与华约

(3)对比材料三中的图一、二,指出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苏东剧变后,世界格局发展趋势如何?

(2分)

 

(4)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1分)

 二、经济大危机

1. 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     年—      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2.      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从       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      世界。

其主要特点有                 ;                     ;              。

3. 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失业人数超过       ,但垄断资本家为保持      ,维持           ,宁愿大量     产品。

4.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      危机。

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年,美国实行       ;而德、日则建立了      专政,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5. 美国新政的目的是在               内部进行调整,加强       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       。

中心措施是        ,通过《             》。

●1、罗斯福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

悼念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动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人民生活”。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罗斯福新政使经济危机完全在美国消除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C.罗斯福新政改变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缓解了社会危机

D.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革除弊端的一次经济和社会变革

2、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永恒动力。

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被誉为20世纪最成功的三大改革,就是因为这些改革颇具创新。

下列对这三大改革的创新之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罗斯福新政创新之处是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

B.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创新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加快自由贸易

C.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主要是形成有重点的、单一的开放格局

D.上述三大改革都是在国家面临战争威胁的情况下进行的

3、“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这场“感冒”引发了()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②罗斯福新政③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④亚非拉的奋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从结果看,l9世纪60年代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维护了国家统一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D.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5、“男人刮胡子的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法西斯势力的猖獗C.经济大危机的影响D.殖民掠夺

6、某校九年级

(1)班的同学对所学的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

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这场危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等特点②它导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③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④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在面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罗斯福说:

“我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性调整B.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来消除经济危机

C.通过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消除经济危机D.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的状况

16.(12分)综合探究: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发展相伴而行,并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改革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顺应时代潮流、破解社会矛盾的智慧。

徐州某校九年级一班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围绕这一主题,搜集多则材料,进行探究学习。

请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参与活动,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41年,秦孝公即位。

他愤于“诸侯卑秦,丑莫大焉”,遂下令(求贤令)“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指出此时“出奇计强秦”的人物是谁?

他通过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请各写出一例他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制度建设。

(3分)

材料二他们开始以令人震惊的精力和聪明才智努力将他们的文化和组织提升到欧洲列强的水平,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国家像那个时期的日本发展得那么迅速。

公元1866年,它还是一个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民族,是一幅有田园风光的古色古香的漫画;到了公元1899年,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彻底西方化了的民族,同最发达的欧洲列强处于同等水平。

——H•G•韦尔斯著《世界史纲》

(2)材料二中,推动日本1866年到1899年大发展的事件我们称之为什么?

日本为“西方化”采取了哪些措施?

从顺应时代潮流的角度谈谈对日本的影响。

(3分)

材料三1945年《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殒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称“他在1932年初步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在1929年,美国空前经济恐慌之后,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来代替了帝国主义式的对外经济掠夺,他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黄安年《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采取的工业方面的措施。

新政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的范例是什么?

(2分)

材料四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

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4)材料四中邓小平找到的“富国强民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为引领中国根本转型采取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分)

三、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阶级矛盾,以      为首的法西斯组织        党,趁势发展势力。

      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        。

他的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         策源地形成。

纳粹党利用“        ”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还掀起迫害的          狂潮。

2. 日本     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1936年日本军部的    发动兵变失败,结果军部内主张建立“        ”加速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日本         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             策源地形成。

 3、 希特勒上台后,吞并了      ,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         。

英、法希望以牺牲     利益,求得一时太平。

     年9月,     、     、     、      四国政府首脑在        签订协定,规定         在10天内把割让给      ,史称       。

它把                政策推向顶峰。

●1、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一生中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他在《昨日的世界》中写道:

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了拯救和平,准备第三次去德国同希特勒谈判.那天,他正在国会演讲,德国回电了,声称: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同意与张伯伦在慕尼黑举行一次会议.“英国国会在哪一瞬间失去了控制…国会议员们跳将起来,喊叫着,拍着手,大厅里响彻了欢笑声.”这个历史细节说明(  )

A.张伯伦与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是法西斯政权B.张伯伦与希特勒是传统的盟友

C.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奉行绥靖政策

D.英国在张伯伦领导之下最终赢得了二战的胜利

2、在历史上曾经有三届奥运会因故停办,分别是1916年第六届、1940年第12届、1944年第13届奥运会。

这三届奥运会停办的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D.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3、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参加会议后回到伦敦,向欢迎的群众发表演说“我们将和平从德国带回来,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演说发表的背景是雅尔塔会议的召开B.该会议的最大受害国是中国

C.演说发表后世界迎来了期盼的和平D.该会议让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16.材料一但是这并不是永久的胜利,克里孟梭说:

“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威尔逊更是一针见血:

“我们不久就会看到一场新的世界冲突,这场冲突的结果将不再是一场战争,而是整个世界的大灾难”。

材料二1938年,一个叫张伯伦的老人得意的挥舞着一纸协定,向他的人民宣布:

“我带来了时代的和平。

”但事实上……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1)材料一所述“和平”是通过哪次国际会议搭建起来的?

(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克里孟梭的评论有何依据?

(1分)

(2)材料二所述“协定”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

(1分)为什么说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1分)

材料三战争的胜利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材料三所述“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

(1分)概述这场战争结束后的4到5年内,我国曾在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方面取得的重大贡献。

(2分)

四、冷战中的对峙

1.美国带领西方      国家,对苏联等    国家,采取的           的敌对行动,以“遏制         ”。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2.     年3月,     在国会上发表常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      ”的使命,以“              ”。

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    、     。

他提出的“      ”、       、               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      ”。

3.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年,         的出台;结束的标志是   年,    的解体。

4.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的成立。

5.冷战在政治上表现为        ;经济上表现为       ;军事上表现为     。

美苏对抗的两大政治军事组织是             和                 。

6.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是          ,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  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深陷     之中,    实行战略收缩,苏联出兵占领      ;80年代,苏联领导人    提出全球缓和战略,从  撤军,美国经济遭到   和    的激烈竞争,美国同意实现有限缓和。

    年底,    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冷战结束)。

●1、前一段,因乌克兰危机,美俄关系空前紧张.双方领导人言辞强硬,军事上各有动作美国军舰进入黑海,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巡航拉美.有人说,俄美之间将步入一种“新冷战”关系.但有人认为,用”新冷战”描述当前的美俄关系似不准确,冷战时代的时空毕竟不是今日的时空.之所以说“不准确”,下面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现在不存在直接对抗的两大意识形态体系B.现在不存在两大军事集团的直接对峙

C.俄罗斯目前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不成挑战D.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德国分裂B.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C.苏联解体D.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3、“苏联、英国和美国在希特勒垮台之后有效地控制了欧洲的发展。

”这是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的一句话。

下列事件能够反映“有效地控制了欧洲的发展”的是(  )

A.巩固战时同盟B.实行“冷战”C.成立欧盟D.发动科索沃战争

19.在世界关系史上,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哪两次国际会议?

通过这两次会议,列强建立了什么样的国际格局?

(2)你觉得这一格局能够长时间维持下去吗?

材料二六十年代的青春,是剧痛的青春。

二战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了,可人类并未从战争的恐怖阴云中解脱出来,冷战,……人们仿佛随时准备投入新的世界大战中去。

(3)假如联合国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冷战形成的责任问题,作为苏联

外长的你,应该用哪些事实来指责对方为自己辩护?

(4)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两极对峙中,国际关系可谓跌宕起伏,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么,我们能从这段历史中获得哪些启示?

材料三翻开五月的日历,我的心里又添了几许忧患,伊拉克上空仍笼罩着战争的阴云,科索沃大地正弥漫着浓烈的硝烟,……世界和平的交响乐不和谐的旋律时隐时现,漫长的人类社会呀,演绎了多少苦难的岁月,悠久的历史文明啊,又有什么悲剧频频上演。

(5)“伊拉

克上空仍笼罩着战争的阴云,科索沃大地正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发生于什么时期?

 

(6)“当今世界和平的交响乐不和谐的旋律时隐时现”的根源是什么?

它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五、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   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     ”的局面。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     方向发展。

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    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    、     、   和     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        、          、         、                  。

3.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将是        、       的斗争过程。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变革,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级格局→多极化趋势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2009年11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报告称,二战后构建的国家体系,到2025年将变得“难以辨认”,美国霸权不受挑战的“单极时刻”行将终结,一个多级的世界体系正在形成。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A.联合国地位的提高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D.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国力衰退

3、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就职演说》说:

今天,随着旧的体制的消失,新的世界更加自由,却更不稳定。

共产主义的垮台已经唤起原有的仇恨,引起新的威胁。

很清楚,美国必须继续领导这个我们为之作出了如许贡献的世界。

下列对他的演说评述正确的是:

()

A.正确体现了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局势B.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反映了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独霸世界的野心D符合世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政治需要

22.(20分)欧洲历来是国际关系关注的中心。

几经沉浮的欧洲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了新的生机。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近代欧洲处于怎样的国际的地位?

(2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分析欧洲(英国)居此地位的原因有哪些?

(6分)

材料二:

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像是灾难性的。

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

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日不落帝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事实上,丘吉尔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说: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2)材料二中“欧洲第二次分裂”发生的标志是什么?

(2分)美国在经济上的什么措施使得战后西欧“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2分)

材料三:

二战后,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使欧洲一些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合作的必要性。

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曾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联合的因素有哪些?

(4分)

(4)为“走向联合”,60年代欧洲人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材料四欧盟的诞生使欧洲的商品、劳务、人员、资金自由流通,使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快速提高。

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1995年至2000年间经济增速达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9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万美元。

欧盟的经济总量从1993年的约6.7万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近10万亿美元。

(5)从欧盟经济增长的趋势中可以推断出它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分)

六世界经济全球化

1含义:

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

2开端:

新航路开辟

3主要原因(根本动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社会化迅速发展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_________日益密切。

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__________趋势加速发展。

具体表现是: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迅速增长;_________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________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世界贸易组织希望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________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各国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中国家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

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_____________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____________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_________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发了亚洲______________。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_______,也是严峻的_________。

中国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________和________,学习先进的______经验。

2001年,中国_______成功地举办了第九届_________________成员领导人会议;中国正式成为____________组织的一员。

1、九年级张阳同学收集到有关“亚太经合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