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7026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0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时间:

90分钟题量:

10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答案填入答题卡)

1、下左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A—B—CBB—C—ACC—A—BDB—A—C

下右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

读图完成2— 3题。

2、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3、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林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下图为某河流河床、水位变化及其流域气候资料统计图。

读图完成4 —5题。

4、该河枯水期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

A12 —次年1月B3 —4月

C6 —7月D9 —10月

5、关于该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洪水的发生频率逐渐降低

C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D流域内水土流失较严重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6— 7题。

6、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②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③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A①③B①②

C③④D②④

7、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②技术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右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8— 9题。

1—耕地2—居民地3—湖泊

8、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9、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人均收入与从事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图中箭头若表示制造业近几年的迁移方向,则其表示转移

A.资金、技术B.劳动力C.工业制成品D.资源

11、图中所示现象将对B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A.激活市场,带动B地区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

B.增加就业机会,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

C.使B地区同类工业部门受到严重冲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D.促进B地区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

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

据此完成12~13题。

12、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13、表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57.80

37.32

0.76

3.59

0.53

40.96

25.68

0.16

11.60

21.60

30.71

31.15

0.37

31.86

5.91

20.16

50.96

0.56

7.61

20.72

A.①B.②C.③D.④

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4~16。

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地区

2002年

2003年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珠江三角洲

6

52.1

41.9

5.1

54.6

40.3

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3

4.1

52.4

43.5

京津冀

10.0

45.7

44.3

9.5

47.2

43.3

大东北

12.8

49.7

37.5

12.5

50.4

37.1

14.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15.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16.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金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下图1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完成17~18题。

17.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18.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对植物来说,同类植物由于生长状况、健康程度不同,其反射率也有较大差异。

读图2,完成19~20题。

19.在遥感彩色红外线图片上能把健康的和受病害的松树区分开来,其原理是

A.健康松树的反射率在任何波段都高于病害的松树

B.健康的松树在0.4~0.76微米波长范围内反射率高于有病害的松树

C.在波长0.8~1.4微米范围内有病害松树的反射率明显低于健康的松树,病害越重,此波段反射率越低

D.在波长大于1.6微米时,健康松树的反射率高于有病害松树

20.松树属针叶林要,把松树与阔叶林区分开可利用

A.GIS技术B.RS技术

C.GPS技术D.计算机技术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21— 23题。

21图中①— 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22图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荒漠化、水土流失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地面塌陷、土壤的盐碱化D土壤的盐碱化、空气污染

23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问题

B促进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的前提是调出区和调入区社会经济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D加大了调出区的环境污染

图2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

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

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

据此完成24~25题。

24.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B.多山地,河流落差大

C.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D.河湖众多,少泥沙

25.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

A.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B.水位季节波动较小

C.占用大量耕地

D.可以保护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

26.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

A.照明B.制冷

C.取暖D.烹饪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27.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④腌腊制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8.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

29.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在下列板块中,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

A.南极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

30.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A.湖南、内蒙古    B.内蒙古、云南      C.台湾、云南      D.台湾、湖南

 

31、根据图文材料(图7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8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

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图7           图8

(1)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

(10分)

(2)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6分)

32.读图,回答问题。

(14分)

图1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2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1)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结合图1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8分)

(2)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4分)

(3)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

(2分)

选修地理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作答的,按第一题给分(10分)

33、右图为“台湾中部山区某乡村旅游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6分)

(2)根据图中所示乡村观光点,你认为旅游区内可以开展哪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

(4分)

34、材料一 2008年11月中旬至12月24日,江西降水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少94%。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各地区受干旱灾害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

材料二 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

(1)简述我国干旱灾害的地理分布特点。

(3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和华北地区受旱灾影响的差异及成因。

(4分)

(3)近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成灾强度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试分析其人为原因。

(3分)

 

地理参考答案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图中信息,可以推出该区域的25个方格中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每个方格中两个数字相同说明土地利用类型没有变化。

图中有11个”11”、8个”31”、4个”33”、1个”12”、1个”22”,说明该区域2005年比1979年湖泊面积大量减小而转化成耕地,湿地面积较小,湿地生态环境效益减弱,水生生物物种减少,又由于该区域位于辽宁西北部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这种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空气湿度减少,干旱、洪涝频率可能增加。

所只有A项正确。

定①为西气东输线路,②③为南水北调中线、东线路线,④⑤为西电东送的中线和南线。

22【答案】A【解析】①资源调出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⑤为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区所在的高原、丘陵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长边界美洲板块主要是西部与亚欧、太平洋和南极洲板块形成消亡边界。

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都形成生长边界,只有在北部与亚欧板块形成消亡边界。

D项亚欧板块与南部的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东部的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都形成消亡

珠江三角洲进行区域对比和分析。

从自然条件来看,中国农业开发中问题主要有:

干旱、寒潮、洪涝等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黄河三角洲城市少,说明黄河三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